- 年份
- 2024(6491)
- 2023(8759)
- 2022(6838)
- 2021(6270)
- 2020(5028)
- 2019(11124)
- 2018(10909)
- 2017(20689)
- 2016(11066)
- 2015(12183)
- 2014(11905)
- 2013(11564)
- 2012(10481)
- 2011(8918)
- 2010(9420)
- 2009(9033)
- 2008(9599)
- 2007(8572)
- 2006(7691)
- 2005(7408)
- 学科
- 业(72406)
- 企(70426)
- 企业(70426)
- 管理(55169)
- 济(52248)
- 经济(52168)
- 业经(25797)
- 财(21984)
- 方法(21373)
- 农(19577)
- 务(18614)
- 财务(18610)
- 财务管理(18597)
- 企业财务(17650)
- 技术(14879)
- 农业(14687)
- 理论(13820)
- 数学(13169)
- 数学方法(13085)
- 策(12889)
- 制(12801)
- 划(12648)
- 企业经济(12527)
- 和(11510)
- 经营(11405)
- 体(11094)
- 中国(10689)
- 技术管理(10102)
- 体制(9849)
- 决策(9204)
- 机构
- 学院(164937)
- 大学(157865)
- 济(71848)
- 管理(71601)
- 经济(70632)
- 理学(61064)
- 理学院(60593)
- 管理学(60109)
- 管理学院(59797)
- 研究(45330)
- 中国(39470)
- 财(36395)
- 京(32270)
- 财经(28337)
- 江(26441)
- 经(25636)
- 农(23581)
- 科学(23405)
- 商学(21701)
- 商学院(21520)
- 经济学(21188)
- 中心(21024)
- 所(20886)
- 州(20824)
- 财经大学(20734)
- 北京(20062)
- 业大(19905)
- 经济学院(19065)
- 经济管理(19040)
- 研究所(18182)
- 基金
- 项目(100107)
- 科学(81643)
- 研究(79557)
- 基金(73523)
- 家(61138)
- 国家(60433)
- 科学基金(55239)
- 社会(52921)
- 社会科(50094)
- 社会科学(50079)
- 省(40551)
- 基金项目(38524)
- 教育(36524)
- 自然(33235)
- 编号(32551)
- 自然科(32482)
- 自然科学(32476)
- 自然科学基金(32006)
- 划(31387)
- 业(28436)
- 资助(28312)
- 成果(25542)
- 创(25118)
- 制(22653)
- 部(22527)
- 创新(22307)
- 重点(22050)
- 国家社会(21956)
- 课题(21939)
- 发(21261)
共检索到253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良杰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近70年治理机制梳理,总结认为国有企业治理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党委领导。只有在党委领导下,国有企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才能在新时代承担历史使命。国有企业治理重心在于对国有企业的"一把手"治理。目前,国有企业"一把手"治理具有威权性、行政命令性与非契约性的特征。国有企业治理机制核心在于如何约束"一把手"权力与行为。本文认为重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面临国有企业目标多重性、所有者的特性及我国独特的法人治理结构等因素约束,解决路径在于合理、科学地设计"一把手"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党内巡视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强化党内监督,提升国有企业治理信息透明度,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治理机制。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党委领导 公司治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九九
利用手工搜集的2010~2019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企业党委参与治理数据,研究党委参与治理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以嵌入董事会和经理层方式参与治理能够起到提高国有企业绩效的作用,但党委以嵌入监事会方式参与治理未能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绩效;党委参与治理能够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党委参与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考察党委参与治理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绩效影响的异质性后发现,在商业竞争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对企业绩效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但在特定功能类国有企业中,党委参与治理未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研究结论为国有企业党委嵌入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严若森 高心仪
本文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党委前置研究清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机制检验表明,增强企业政策感知能力、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加快企业动态调整速度以及鼓励股东尤其是非国有股东积极参与企业治理,均是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促进国有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厘清的创新效应在面临历史和行业期望落差、存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处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本研究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厘清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并发挥其创新效应提供了理论借鉴与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强舸
党组织参与企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而独特的议题。党的十九大在对党章的修改中删去了"政治核心"四字,增写了"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这意味着党组织参与治理从个人嵌入到组织嵌入的重大转变。基于相关法规文件和调研资料,文章研究了十八大后加强党建对国企治理结构的改变。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内部,横向上构建党委党组决定"什么不能干"、管理层决定"干不干/怎么干"决策分工机制;纵向上,党章修改区分国企党委(党组)和国企中党的基层组织,分别赋予二者领导作用和围绕经营开展工作职能,完善了企业"决策—执行"层级分工。第二,在企业外部,"管资本就要管党建"重塑政治干预格局,管资本改革削弱了行政部门外部干预,而"领导作用"强化企业党组织内部干预,以期达到赋予国企完整决策权和遏制"内部人控制"的双重目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献锋
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入手,结合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监督的现状,分析了国有企业特殊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和代理人的目标取向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加大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进而提出如何有效地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及保值增值。
关键词:
委托代理 国有企业 监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余汉 宋增基 宋慈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启了新征程。为了弥补现有国有企业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研究文献的缺陷,本文构建了国有企业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党委参与公司治理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同时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也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委会是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思强 宋冬梅
公司治理主体是与公司所有权相联系的一种客观存在,是公司治理结构有效运行的基础。根据波特的五种竞争力模型和德鲁克的企业目标理论,我们能够得出结论:1<公司治理主体W<利益相关者的集合U。从西方国有企业治理主体安排的实践来看,国企治理主体的安排并没有趋向于同一种模式,这是因为企业制度是"嵌入"在制度环境当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治理主体的安排必须符合中国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使命,包括国家、经营者、员工和全体公民在内的所有者共同治理是其现实选择。
关键词:
治理主体 员工治理 公民治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鸿翔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解决目前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就是改革现有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重塑所有权代理,即把原来由政府行使的国有产权转变为新的产权主体,形成新的人格化代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经营权代理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闫增强 李永宁
论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对委托──代理理论的评价闫增强,李永宁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指"连结并规范股东、董事会、经理、工人相互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①,目的在于"使各方面权力的掌握和运用,严格受到相应责任的制约,从而达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②。接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方明 陈敬贵
本文认为 ,在目前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的组织再造。从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看 ,要将作为政府机构附属物 ,承担过多社会职能的行政组织改造为真正的市场组织 ;从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看 ,要将所有者直接控制经营的企业组织改造为所有者只行使终极所有权 ,企业法人财产由职业经理 (企业家 )直接控制经营的组织 ;从企业治理结构看 ,要由党委、行政、职代会、工会分工协作的治理结构 ,改造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分工协作和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郭檬楠 宋鑫伟 李娜
基于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构建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以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为重要举措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韧性。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可以通过提高国家审计质量和国有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国有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等路径提升国有企业韧性。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宏观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显著增强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韧性的促进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厘清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微观治理效应、激发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提高国有企业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芮明杰 钱平凡 潘科军
“中层革命”的实践模式与国有企业改革芮明杰钱平凡潘科军所谓“中层革命”是指为缩减组织中的中间管理层,改变中层经理人员的工作性质而从结构、技术及人员等方面对组织进行重新设计整合的过程。“中层革命”的目的是消除科层制组织中的主要问题,以建立适应复杂多变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春霖
国家融资与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问题张春霖1996年以来,国有企业的困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问题的根源究竟何在,已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问题,说明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国家为中介的融资体制,本文称为国家融资①。为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保民
科层、多重委托代理与国有企业董保民一、导引在政府、厂商、非盈利组织及中央计划经济中,科层(Hierarchy)是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和市场不同,在一个科层中,雇员在不同的科层有垂直的关系,上级对他的下级具有权威,可对下级发指令。在企业这种科层组织中,...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委托代理风险与国有企业改革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430072)近几年来,公司治理结构和委托代理制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介绍和研究的热点,发表了大量极有价值的论著,但是对委托代理制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比如:委托代理的成本和收益怎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