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1)
2023(9853)
2022(8899)
2021(8497)
2020(7164)
2019(16704)
2018(16752)
2017(32334)
2016(17762)
2015(20026)
2014(19986)
2013(19816)
2012(18081)
2011(16241)
2010(15969)
2009(14318)
2008(13687)
2007(11749)
2006(10144)
2005(8815)
作者
(50739)
(41855)
(41774)
(39912)
(26895)
(20253)
(19098)
(16709)
(15890)
(15028)
(14418)
(14006)
(13230)
(13183)
(13096)
(12767)
(12744)
(12516)
(11965)
(11840)
(10447)
(10173)
(10024)
(9496)
(9412)
(9374)
(9254)
(9122)
(8417)
(8370)
学科
(67514)
经济(67444)
管理(48821)
(46499)
(38641)
企业(38641)
方法(33958)
数学(29624)
数学方法(29307)
(17823)
(17733)
贸易(17729)
(17350)
(17257)
中国(17079)
(15508)
业经(14593)
地方(14088)
(12280)
农业(11829)
理论(11444)
(11290)
技术(11131)
(10807)
环境(10735)
(10339)
财务(10280)
财务管理(10261)
教育(9724)
企业财务(9676)
机构
大学(246764)
学院(244612)
管理(100713)
(94786)
经济(92637)
理学(88174)
理学院(87192)
管理学(85682)
管理学院(85257)
研究(80288)
中国(57914)
(52709)
科学(51856)
(41640)
(40380)
(39792)
业大(38473)
研究所(37222)
中心(36216)
财经(34159)
(34079)
北京(33150)
(32502)
师范(32184)
农业(31396)
(31173)
(29414)
(28173)
经济学(27798)
师范大学(26140)
基金
项目(175390)
科学(136914)
研究(127938)
基金(126596)
(110365)
国家(109445)
科学基金(93721)
社会(78644)
社会科(74478)
社会科学(74458)
(68610)
基金项目(68208)
自然(62153)
自然科(60697)
自然科学(60685)
自然科学基金(59578)
教育(58354)
(57807)
资助(52643)
编号(52548)
成果(41982)
(38707)
重点(38707)
(36958)
(36405)
课题(35752)
创新(33898)
科研(33822)
教育部(32950)
大学(32786)
期刊
(98182)
经济(98182)
研究(69988)
中国(42224)
学报(40537)
科学(36529)
(35620)
管理(35309)
大学(30051)
(29501)
学学(28089)
教育(27680)
农业(25619)
技术(20676)
(17868)
金融(17868)
业经(16344)
财经(15494)
经济研究(15440)
图书(15095)
问题(13234)
(13161)
(13035)
科技(12746)
理论(12672)
实践(11881)
(11881)
技术经济(11647)
(11246)
情报(11058)
共检索到345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延刚  徐福南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CPE),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胞的坏死。(3)该病毒对淋巴-网状细胞有亲嗜性,证明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网状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从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吉风  徐福南  
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建保  王开功  周碧君  文明  王凡  陈丽雯  史开志  刘旭  
采用兔出血症病毒贵州分离株人工感染家兔,观察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被毛蓬乱、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肝,心、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出血或淤血,其中肝和肾有部分坏死;组织病理变化表现: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充满红细胞、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贵州毒株具有高致病潜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汪开毓  耿毅  钟妮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福南  陈万芳  张书霞  郑保纹  郝延刚  
对出血症病兔的骨髓及血小板用光镜、透射和扫描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病的主要病变为骨髓巨核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电镜下,巨核细胞的胞浆界膜管道系统内出现病毒颗粒,血小板异常并出现巨血小极,血小板呈球拍状,花瓣状或蜂窝状膜复合体结构。扫描电镜下,血小板呈镰刀形,有时几乎呈环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骨髓巨核细胞浆内观察到黑色的胶体金颗粒。作者认为,兔出血症的出血机理主要是与骨髓巨核细胞受损伤有关,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而数目减少,从而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出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马红  潘厚军  余德光  吴淑勤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方法,对患疑似淋巴囊肿病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军曹鱼的皮肤囊肿组织由一些淋巴囊肿细胞集合体组成,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50μm,细胞呈圆形、锥形不规则状;细胞外有一层厚的囊膜;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电镜观察到囊肿细胞质中有大量二十面体的病毒粒子,病毒颗粒直径220 nm。据此确认该病为病毒性淋巴囊肿病。其他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在心脏、肝脏、脾脏和头肾中也存在囊肿细胞,心肌纤维水肿;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巨噬中心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脾淋巴细胞增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龙圣  胡元亮  薛家宾  王芳  王德云  徐为中  
【目的】研究两个中药成分复方(cCHMIs)的免疫增强作用和机理。【方法】选择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和人参皂苷4种中药成分组成两个复方,用MTT法和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它们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IL-10mRNA的表达影响;并将两个复方作为佐剂,配合兔出血症疫苗免疫幼兔,以铝胶苗和无佐剂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14、21、35、49d用MTT法和血凝抑制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和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于免疫后63d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和攻毒保护率。【结果】两个复方在体外均可以显著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淋巴细胞IFN-γ、IL-10mRNA的表达;作为佐剂,两个复方可以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智  任红梅  杨德英  杨光友  边尧  王帅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出血病黄鳝(Monopterus albus)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er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健康黄鳝后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黄鳝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发病呈急性过程,感染后15~33 h为发病死亡高峰期。黄鳝人工感染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自然发病病例相似,主要表现:体表出现出血斑、肛门红肿、腹腔充血以及各实质性器官出血、充血。人工感染黄鳝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肝脏出现广泛的充血、出血,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坏死;肾脏肾小管上皮的肿胀、结构的消失,肾小球出血、变性坏死;脾脏充血、出血;肠粘膜上皮脱落,基底膜排列紊乱,大量出血。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立红  范立中  徐福南  
对兔出血症的凝血象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兔出血症伴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病理过程,并呈动态发展规律。凝血象检测发现:感染后6h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缩短或正常,为高凝期,该期短,很快进入低凝期。感染后18hPT、KPTT显著延长,死前更明显。血小板数(PC)呈渐进性降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感染后6h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18h达高峰值。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肺的病变严重而且有规律,感染后12h肺的微血栓检出率最高,同时在心、肝、肾、脑等器官也见微血栓。感染后24h或死兔的肺出血严重,血栓少见,表现为纤溶亢进的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宏梅  成子强  刘建柱  刘法孝  郭慧君  崔治中  
【目的】研究致瘤性病毒REV、ALV-J单一感染和共感染肉鸡后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脾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方法】用一定剂量的REV和ALV-J单一感染及共感染1日龄肉鸡,取感染后不同日龄鸡的血液和脾组织,无菌分离淋巴细胞,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并对脾脏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抗体结合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分析组织病毒感染量变化。【结果】感染REV和ALV-J的肉鸡血液和脾T淋巴细胞的增值活性和CTL杀伤活性在整个感染监测期出现降低,单一感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正国  张常印  李超美  朱柄桂  孙智锋  
用两株抗兔出血症病毒(RHDV)的单克隆抗体(McAb)混合包板,再以其中一株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建立了检测 RHDV 的单抗夹心 ELISA 法。用本法和血凝(HA)试验检测51只实验感染致死兔的背肌、腿肌、淋巴结、脊髓和骨髓等5种组织中的 RHDV。结果以骨髓中 RHDV 含量最高,且较稳定,OD 值集中在1.2~1.6范围内;淋巴结次之,但 OD 值分散;肌肉和脊髓的 OD 值和检出率均较低。ELISA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A,二者符合率很低,尤其是脊髓和淋巴结。有些样品的 OD 值很高,而 HA 却为阴性。骨髓是胴体检测 RHDV的最佳材料。经测定,本法的工作浓度为1∶2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为燕  
兔病毒性出血症是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此病在各种病名下遍及欧洲大部分地区,但均无病原特征的描述。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直径32~34nm,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存在于感染细胞的核和胞浆内。它对酸(pH3)、热(60℃)、乙醚(20%)和MgCl2(1mol/L)有坚强的抵抗力。在CsCl中的浮密度为1.36~1.38g/cm2;在蔗糖梯度中的沉降系数为162S。它能凝集人红细胞,滴度可达10×218以上。在细胞培养中很难适应。核酸为线状单股DNA,末端有发夹结构。用体外合成的双股DNA,取其酶切片段插入BS质粒后,转化DH大肠杆菌。从重组质粒提取的2个片段(pY...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福南  陈万芳  
对鸡马立克氏病、淋巴性白血病和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进行了超微结构的比较.结果证实,鸡马立克氏病引起增殖的细胞呈多形性,并能见到特征性的马立克氏病细胞,肿瘤细胞的成分,常见有成淋巴细胞,中、小淋巴细胞及少量网状细胞和组织细胞等不同类型的细胞;淋巴性白血病为同一类型的成淋巴细胞(?)其特征性变化是在肿瘤细胞的核内出现核小囊;网状内皮细胞增殖病为相同类型呈树突状的网状细胞.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智君  陈军  俞远京  肖献忠  
根据GenBank登录的兔出血症病毒的VP60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兔出血症病毒的套式PCR检测方法.先用外引物扩增一段389bp的DNA片断,继而用内引物以扩增产物为模板进行第2次扩增(即套式PCR),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一次性PCR的假阳性结果.用该方法对12份RHD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郭志勋  徐力文  王江勇  刘广锋  王瑞旋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1~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头肾、脾脏和胸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首先观察到前肾管,3 d后,在肾管附近发现原始的造血干细胞,逐渐有红细胞和大淋巴细胞产生。之后,脾脏出现,其内毛细血管和红细胞丰富,还分布少量巨噬细胞。胸腺虽然是最后出现的淋巴器官,但是发育的非常快,内外分区明显。可以得出其淋巴器官出现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在小淋巴细胞出现前,发现各淋巴器官内存在一些与非特异免疫机制相关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等。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后开始淋巴化,其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在采样的时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