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6)
- 2023(2113)
- 2022(1913)
- 2021(1836)
- 2020(1792)
- 2019(3318)
- 2018(3206)
- 2017(6217)
- 2016(3590)
- 2015(4020)
- 2014(3965)
- 2013(4155)
- 2012(3988)
- 2011(3497)
- 2010(3560)
- 2009(3485)
- 2008(3290)
- 2007(3134)
- 2006(2655)
- 2005(2466)
- 学科
- 济(17003)
- 经济(16997)
- 方法(8455)
- 业(7667)
- 数学(7667)
- 数学方法(7636)
- 管理(6850)
- 学(5415)
- 企(5255)
- 企业(5255)
- 地方(4678)
- 中国(4046)
- 农(4044)
- 贸(3803)
- 贸易(3796)
- 易(3717)
- 地方经济(3404)
- 财(3326)
- 税(3304)
- 税收(3204)
- 收(3192)
- 农业(3037)
- 业经(2668)
- 出(2456)
- 及其(2391)
- 收入(2230)
- 害(2158)
- 制(2130)
- 环境(2000)
- 虫(1968)
- 机构
- 大学(55125)
- 学院(54783)
- 研究(23068)
- 济(22880)
- 经济(22465)
- 农(17784)
- 科学(16984)
- 管理(16587)
- 中国(15699)
- 理学(14500)
- 农业(14455)
- 理学院(14269)
- 管理学(13927)
- 管理学院(13848)
- 所(13451)
- 研究所(12524)
- 业大(12427)
- 京(11983)
- 中心(9774)
- 财(9577)
- 农业大学(9329)
- 省(9162)
- 江(8978)
- 室(8135)
- 业(8016)
- 院(8014)
- 科学院(7970)
- 经济学(7793)
- 财经(7553)
- 实验(7433)
共检索到81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镇 姚鹃 陈昌福 肖志猛 谭斌 覃川杰 王绍辉
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risinensis)的饲料中分别添加每千克蟹体重0mg、400.0mg、600.0mg、800.0mg、1000.0mg和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连续投喂中华绒螯蟹28d后,通过测定供试中华绒螯蟹的体重、及经投喂或注射患病中华绒螯蟹组织(浆)等攻毒方法后的死亡率,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华绒螯蟹的饲料中添加每千克蟹体重400.0mg至1200.0mg的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速度和身体颜色等没有显著影响;能有效地增强供试中华绒螯蟹的抗病力,与对照组相比,经口服攻毒后投喂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成竹 姚鹃 吴凡 谭斌 熊传喜 陈昌福
报道了口服免疫多糖(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中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免疫多糖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鳖重0 mg(对照组)5、00.0 mg(试验I组)、1 000.0 mg(试验Ⅱ组)、1 500.0 mg(试验Ⅲ组)2、000.0 mg(试验Ⅳ组)和2 500.0 mg(试验Ⅴ组)。投喂28 d后,取其血液,测定了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I~Ⅲ组中华鳖白细胞吞噬活性和溶菌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测验,P<0.05),而试验Ⅳ组和Ⅴ组与对照组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昌福 姚娟 吴凡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李兆文 熊传喜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将不同剂量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拌在饲料中投喂经过接种灭活柱状嗜纤维菌 (Cytophagacolumnaris)菌苗的异育银鲫 (Carassiusauratusgibelio) ,通过测定受免异育银鲫的凝集抗体效价和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 ,探讨了口服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对受免异育银鲫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 15 0 0mg/kg体重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 ,对受免异育银鲫的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调节效应 ,与对照组鱼相比 ,不仅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有所提高 ,而且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百分比 (PP)和吞噬指数(PI)活性明显上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第新 姚娟 陈昌福
将湖北安琪酵母有限公司制备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作为免疫刺激剂注射到克氏原螯虾 (Pro camgbarusclarkii)体内后 ,通过定时测定供试虾血清、肌肉和肝胰腺提取液中的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 ,探讨了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对克氏原螯虾的 3种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经注射免疫多糖 (酵母细胞壁 )刺激后 ,肝胰腺中的ACP和ALP活性明显增加 ,在注射后 72h ,ACP活性由对照组的 2 79U/ 1 0 0mL提高到 9 1 2U/ 1 0 0mL ,ALP活性由 3 42U/ 1 0 0mL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彦良 李二超 禹娜 田文静 江星 孙立梅 齐霁 陈立侨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和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每组4个重复,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周,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组(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义 吴婷婷 谭夕东
为测定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LM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调节作用,以0(对照)、100、200和3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将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投喂不含LMS的对照组饲料。在投喂含LMS的饲料之前(0周)和投喂后2、4、6、8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活性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投喂含LMS的饲料后的第4周,按1.2×10~7cfu·kg~(-1)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宗英 姚鹃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报道了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高活性干酵母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体重0 mg(对照组)、600.0 mg(试验I组)、800.0 mg(试验Ⅱ组)、1 000.0 mg(试验Ⅲ组)、1 200.0 mg(试验Ⅳ组)和1 400.0 mg(试验Ⅴ组)。投喂30 d后,从每组中各取10只中华鳖幼鳖采血,测定了中华鳖幼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从每组分别取30只中华鳖幼鳖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方法行人工感染,检测其抗病力。研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璋 姚鹃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宇航 杨筱珍 成永旭 徐敏杰 黄根勇 杨志刚 黄毅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组成、分类及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细胞化学和细胞酶学分析,并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组成、分类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血液的总血细胞数(THC)和不同类型血细胞数(DHC)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血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依据本实验分类方法,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可以分为4类:大颗粒细胞(G)、中间型颗粒细胞(IG)、小颗粒细胞(SG)和透明细胞(H)。其中小颗粒细胞数量最多,约占33.54%±0.98%,中间型颗粒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文静 李二超 陈立侨 孙立梅 陈彦良 黎明 江星 杜震宇
实验饲料中以酵母硒形式分别添加硒0(对照)、0.2、0.4、0.6、0.8和1.0 mg/kg(饲料中硒总含量分别为0.11、0.23、0.43、0.66、0.87、1.09 mg/kg),配制成6组半纯化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1)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硒的添加量为0.4 mg/kg时,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及全蟹体粗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同时,随着饲料中硒水平的提高,幼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硒含量也相应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和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着硒添加量...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硒 生长 体组成分 抗氧化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晨远 迟骋 郑肖川 刘佳岱 张彩燕 刘文斌 刘艳玲 闫亚楠 黄健 王胜
为研究发酵饲料配伍配合饲料投喂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抗氧化、免疫机能和代谢的影响,实验分别制备了5组饲料:对照组以幼蟹配合饲料为基础饲料(F0),各实验组在配合饲料基础上额外添加日投喂量5%、10%、15%和20%发酵饲料,并依次命名为F5、F10、F15和F20。150只均重无显著差异的中华绒螯蟹随机分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蟹,分别饲喂对应组饲料,每天饱食投喂1次,养殖周期59 d。在养殖结束后采集血淋巴和肝胰腺以测定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蛋白代谢酶活性。结果发现,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后,各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额外投喂发酵饲料量的增加,血淋巴中过氧化氢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其中F5、F10和F15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处理组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各组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着发酵饲料额外投喂量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是各组间差异不显著。此外,额外添加日投喂量20%比例以下的发酵饲料,可以提升肝胰腺中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研究表明,额外投喂发酵饲料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还可以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免疫机能和蛋白代谢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于智勇 南天佐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青松 李兵 杨冰慧 马金龙 洋雯 曲琛
Akt作为PI3K-AKT 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在细胞增殖、代谢、发育和存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特异性引物及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中华绒螯蟹Akt基因(EsAkt)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EsAkt在中华绒螯蟹不同组织和不同免疫刺激后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EsAkt蛋白的细胞定位,双链RNA干扰技术分析了EsAkt干扰后凋亡基因的变化。结果显示,EsAkt分子包含PH结构域、中心催化结构域(S_TKc)和羧基端疏水结构域(S_TK_X)3个保守的结构域。EsAkt在所有被检测的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胰腺、鳃和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胃和肠道(P < 0.01)。EsAkt蛋白主要以弥散状的形式分布在细胞质中。中华绒螯蟹注射脂多糖(LPS)和嗜水气单胞菌后,显著诱导EsAkt转绿本的表达,LPS免疫刺激12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4.3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仍是对照组2.62倍(P < 0.01);嗜水气单胞菌免疫刺激6 h后,EsAkt响应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9.05倍(P < 0.01),刺激48 h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回落到正常水平。双链RNA干扰EsAkt后,EsAkt的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0.38倍(P < 0.05),而凋亡相关基因EsCaspase-3-like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2.69倍(P < 0.05)。本研究丰富了中华绒螯蟹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的基本资料,为进一步研究甲壳动物免疫防御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庄勇 郭俊焕 崔汝玉
采用浸种和喷雾两种处理方法研究了酵母胞壁多糖对黄瓜植株体内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浸种和喷雾处理均能提高黄瓜植株体内PAL和PPO活性,有效期达一个月之久,并且酵母胞壁多糖对PAL活性的诱导效应具有可传导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英益 胡庭俊 苏子杰 韦现色 张书霞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