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
- 2023(1764)
- 2022(1499)
- 2021(1309)
- 2020(1081)
- 2019(2281)
- 2018(2312)
- 2017(3438)
- 2016(2189)
- 2015(2264)
- 2014(2178)
- 2013(2159)
- 2012(2059)
- 2011(1915)
- 2010(1895)
- 2009(1729)
- 2008(1711)
- 2007(1546)
- 2006(1265)
- 2005(1169)
- 学科
- 学(5290)
- 济(4124)
- 经济(4122)
- 业(2853)
- 管理(2765)
- 水产(2396)
- 中国(2271)
- 害(2230)
- 企(2165)
- 企业(2165)
- 虫(2101)
- 动物(1883)
- 虫害(1845)
- 融(1758)
- 金融(1755)
- 防(1683)
- 病虫(1680)
- 病虫害(1680)
- 生物(1644)
- 动物学(1639)
- 银(1629)
- 防治(1620)
- 治(1618)
- 银行(1603)
- 及其(1591)
- 行(1591)
- 农(1558)
- 业经(1503)
- 中国金融(1254)
- 物(1231)
- 机构
- 大学(32280)
- 学院(31215)
- 农(16724)
- 研究(16424)
- 科学(14958)
- 农业(13847)
- 所(11012)
- 中国(10533)
- 研究所(10464)
- 业大(10420)
- 室(9316)
- 实验(8926)
- 实验室(8696)
- 农业大学(8664)
- 重点(8194)
- 省(8079)
- 业(8058)
- 京(6982)
- 济(6758)
- 中心(6675)
- 经济(6443)
- 技术(6348)
- 院(6066)
- 科学院(5936)
- 江(5777)
- 部(5635)
- 管理(5357)
- 研究院(5342)
- 生物(5293)
- 工程(4683)
共检索到4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亮 董靖 张国栋 张露珊 刘绍春 艾晓辉
本研究对患病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联合药敏试验。从患病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QJ201905007),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基因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该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及化学抗菌药物和天然化合物的协同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分离菌生理生化特征符合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特征,分子鉴定结果和进化树分析与普通变形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由此可判定该病原菌为普通变形杆菌。回归试验发现,分离的菌株对克氏原螯虾具有致病力,半致死剂量为5.04×10~6CFU/mL。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恩诺沙星和头孢吡肟敏感,对氟苯尼考、青霉素和丁胺卡那等耐药;联合抑菌试验发现,氟苯尼考与白藜芦醇联用可在体外协同抑制该菌株的生长。以上研究表明,普通变形杆菌是克氏原螯虾的病原菌,在保证小龙虾食用安全的前提下,可使用恩诺沙星治疗,或通过氟苯尼考与白藜芦醇联用提高氟苯尼考的敏感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红莲 宋光同 何吉祥 侯冠军 王永杰
为确定引起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患病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株进行回归感染试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代表菌株X120523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具有较强致病性,对2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宁 孔令严 周昊 曹际 李槿年 相翊卿 王蒙蒙
为了明确安徽省当涂县淡水养殖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的病原,取濒临死亡的病虾分离病原。从肝胰腺中分离到一株优势细菌(命名为XLX1分离株),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采用形态学检查、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XLX1分离株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进一步对XLX1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携带黏附素基因情况和细胞黏附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敏感或中敏,对其他7种测试药物呈现耐药。该分离株携带黏附素基因cfA和ure基因簇;序列分析发现ure ABc结构基因和ure D关键辅助基因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林俐 朱来旭 张雪 费荣梅
[目的]为研究FliL基因对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在野生株XX2的基础上利用Red重组系统构建FliL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通过对野生株、FliL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的生长曲线分析,探究FliL基因缺失对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影响;利用细菌具有周期性群集运动特性,通过分析FliL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在固体LB培养基和Mot半固体培养基上的迁移运动,探究FliL基因对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运动的影响;通过小鼠致病性实验,探究FliL基因对细菌毒力的影响。[结果]生长曲线显示,细菌接种后5 h内FliL基因缺失株与野生株生长速度基本无差别,5 h后其生长速度慢于野生株;细菌群集运动和细菌动力实验显示,FliL基因缺失株群集运动明显减弱,但仍可在Mot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上正常进行迁移运动;小鼠致病性实验显示,野生株XX2的LD_(50)为2.3×10~(6) CFU·mL~(-1),FliL基因缺失株XX2ΔFliL的LD_(50)为4.9×10~(8) CFU·mL~(-1),FliL基因缺失株LD_(50)升高了约100倍。[结论]FliL基因缺失可显著降低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的群集运动和细菌毒力,将为进一步研究扬子鳄源普通变形杆菌介导的扬子鳄痛风等疾病奠定基础。
关键词:
扬子鳄:普通变形杆菌 FliL基因 毒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雅殊 陆承平
动物源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收稿日期:19970604汤雅殊陆承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OFACINETOBACTERSTRAINSISOLATEDFROMA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晨 王思月 嵇少泽 李雪嵩 张喜庆 田佳琪 马红霞 高云航
为研究醋酸钙不动杆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控措施,对疑似患有醋酸钙不动杆菌的病死牛肺脏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得到了1株优势菌命名为9-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对试验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经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确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头孢氨苄、阿奇霉素耐药,对其余8种测试药物敏感。经β-内酰胺类(TEM、DHA、OXA-23、OXA-5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为醋酸钙不动杆菌引起的疾病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其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瑞君 熊筱娟
从患烂皮病的棘胸蛙(Rana spinosa)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11种中草药、4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未观察到黄芪、茵陈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忍冬藤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紫花地丁、金银花与甘草、鱼腥草、大青叶与柴胡、陈皮、黄连;致病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氧化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涛 丁洁 张黎 刘莉 曹海军 王娟 顾继锐 伍翠芳 吴江 徐恒
在从患病大口鲇中分离到普通变形杆菌TWN-3株的基础上,将该菌总DNA用EcoRI不完全酶切后,分离5kb左右的片段,连接入pUC18质粒,转化E.coli BL21,构建基因组文库,得到3.6×103个重组子,远大于理论计算的1831个重组子,随机挑选重组子经EcoRI酶切鉴定重组率为100%,文库构建成功;将该菌裂解液与佐剂混合,免疫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免疫程序结束后,抽血并分离血清,对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的文库进行免疫印迹筛选,最终得到8个阳性克隆子。本实验为该菌的DNA疫苗以及重要基因表达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余琳雪 刘永涛 杨秋红 苏志俊 宋怿 艾晓辉
从福建漳州某养殖场患出血病死亡的罗非鱼肝脏、肾脏及脾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菌株FJLF。对该菌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子鉴定。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FJLF株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人工感染该菌后发病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症状,且从病灶中分离到与原感染菌一致菌株。腹腔注射后该菌株对罗非鱼的半致死剂量LD_(50)=2.30×106CFU/g。FJLF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噻肟、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等8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环丙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谭妙英 常彦磊 张璜 谢会 李丽丽 石磊
为了解芽孢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选择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作为样品分离芽孢杆菌科细菌,鉴定种属后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定菌株对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值(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检测耐药相关基因后通过接合转移实验分析耐药基因的转移情况。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分离出59株芽孢杆菌科细菌,经鉴定可分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假芽孢杆菌属(Falsibacillus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数目最多,为44株。药敏实验确定耐药菌株共33株,12株对甲砜霉素药物不敏感,菌株基因检测中共检出21种耐药基因和2种转移元件基因。接合转移实验结果表明,在含甲砜霉素药物的环境中耐药基因可以在芽孢杆菌或类芽孢杆菌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之间转移,并且耐药表型可传代传播。实验揭示了细菌间甲砜霉素耐药表型传播的高风险,对养殖药物的使用及细菌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移斌 艾晓辉 曹海鹏 杨先乐 姚嘉赟 沈锦玉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姗梅 吴柳青 许飘尹 盛雪晴 贺晓晨 肖双燕 邱梓晟 梁静真 韩书煜 黄钧
【目的】对广西武宣县某养殖场患病黄沙鳖(Pelodiscus sinensis)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为防治黄沙鳖蜡样芽孢杆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患病黄沙鳖进行细菌分离,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采用API 50CH生化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细菌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及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黄沙鳖肝脏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GXWXAA,对健康黄沙鳖致死率达100.0%。经鉴定,菌株GXWXAA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蜡样芽孢杆菌JY5(HQ833024)、JY7(HQ833025)、JY9(HQ833026)和VBE16(MG027671)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均达99.9%。菌株GXWXAA对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中介,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达欣、复方新诺明和多粘菌素B耐药。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对菌株GXWXAA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88、0.122和0.244μg/mL。【结论】引起广西武宣县某养殖场黄沙鳖发病的病原菌属于蜡样芽孢杆菌,建议选择新霉素、恩诺沙星和多西环素等抗生素对患病黄沙鳖进行治疗。
关键词:
黄沙鳖 蜡样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睿
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作为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之一,常年受到以细菌性病害为主的侵袭,但相关病原检疫和诊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福建罗源湾养殖濒死斜带髭鲷为研究对象,无菌解剖后对其肝、肾和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纯培养菌使用常规方法和API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使用16S rDNA、gyrB和rpoD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析,并对该菌进行药敏试验。菌株鉴定结果为鳗利斯顿氏菌(Listonella anguillarum),但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多株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聚为一支,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新生霉素、左氟沙星、罗红霉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沈锦玉 顾志敏 潘晓艺 周保中 尹文林 曹铮
从濒死的红螯螯虾(Cheraxquadricarinatus)的肝胰脏中分离得到可疑病菌L1和L2,经细菌学鉴定2株细菌均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L1和L2均导致健康虾发病死亡,其LD50分别为2 2×105CFU/ind、7×105CFU/ind;2株细菌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相似,对9种抗生素敏感,对5种抗生素有抗性。从中筛选出有效药物,应用于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弗氏柠檬酸杆菌 病原 药敏试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飞 梁利国 谢骏
从患病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肝脏中分离得1株优势菌DF-1。将菌DF-1进行人工回感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鲫有致病性。该菌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 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均表明其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甲哌利福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阿洛西林、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罗红霉素、克林霉素等15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