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
2023(1031)
2022(846)
2021(798)
2020(724)
2019(1584)
2018(1555)
2017(2315)
2016(1445)
2015(1622)
2014(1480)
2013(1444)
2012(1424)
2011(1284)
2010(1371)
2009(1194)
2008(1180)
2007(1084)
2006(893)
2005(787)
作者
(6232)
(5200)
(5098)
(4968)
(3381)
(2576)
(2356)
(2107)
(1950)
(1916)
(1909)
(1890)
(1730)
(1679)
(1676)
(1631)
(1629)
(1612)
(1591)
(1573)
(1537)
(1379)
(1281)
(1272)
(1259)
(1256)
(1239)
(1224)
(1133)
(1119)
学科
管理(4080)
(3810)
(3231)
企业(3231)
(3208)
经济(3202)
(3189)
水产(1972)
人事(1826)
人事管理(1826)
动物(1720)
动物学(1554)
方法(1353)
(1045)
数学(1010)
数学方法(1000)
(910)
(880)
(852)
技术(821)
(818)
业经(812)
及其(800)
理论(792)
理学(749)
中国(748)
经营(737)
决策(700)
(696)
计划(694)
机构
大学(22441)
学院(21648)
研究(9812)
科学(9159)
(8781)
农业(7384)
中国(6746)
(6398)
研究所(6179)
(5955)
业大(5912)
实验(5844)
实验室(5676)
(5459)
重点(5392)
经济(5307)
管理(4996)
(4641)
农业大学(4498)
理学(4473)
(4453)
理学院(4336)
管理学(4151)
(4135)
管理学院(4109)
中心(3900)
技术(3884)
(3862)
(3818)
(3721)
基金
项目(16756)
(12339)
科学(12297)
国家(12260)
基金(12168)
科学基金(9492)
研究(8158)
自然(8035)
自然科(7855)
自然科学(7854)
自然科学基金(7695)
(7125)
(6650)
基金项目(6251)
计划(5383)
科技(5083)
资助(5010)
重点(4492)
专项(4289)
社会(4021)
科研(3968)
(3887)
(3856)
教育(3722)
社会科(3716)
社会科学(3716)
(3667)
(3586)
创新(3428)
技术(3220)
期刊
学报(9487)
(7205)
科学(6968)
(6033)
经济(6033)
大学(5698)
学学(5578)
中国(4681)
农业(4598)
研究(3945)
(2854)
业大(2616)
管理(2407)
水产(2398)
农业大学(2230)
(2217)
(1874)
林业(1774)
中国农业(1718)
科技(1538)
自然(1485)
教育(1480)
渔业(1348)
自然科(1335)
自然科学(1335)
农学(1250)
华北(1250)
财经(1216)
科技大(1197)
科技大学(1197)
共检索到30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进  魏开金  徐滨  马宝珊  朱祥云  
本实验旨在研究高温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以及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别采用30℃和35℃水温进行高温应激试验,应激前(0 h)和在应激后3、6、12、24和48 h分别采集样本,测定血淋巴液中LDH、GLU、TCHO、TP和TG含量,测定肝胰腺T-AOC、CAT、MDA以及HSP70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高温应激的初级阶段(6 h),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的TCHO和LD含量急剧上升,而GLU含量持续上升到24 h;TG含量在应激的初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冯具攀  魏开金  徐进  于瑶瑶  徐滨  马宝珊  朱祥云  
为探明谷胱甘肽(GSH)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和抗高温应激能力的影响,将实验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虾,空白对照组投喂市售商品饲料,另外5组分别投喂谷胱甘肽添加量为0.06、0.12、0.18、0.24、0.3 g/kg的饲料。饲养6周后,测定各实验组的增重率,并在35℃水温进行持续48 h高温应激实验,分别于0、6、12、24、48 h采集血淋巴,测定血淋巴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H-T)、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高温应激下,与对照组相比,0.24 g/kg和0.30 g/kg浓度组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T-SOD、T-AOC、CAT、GSH-T的水平显著增高,MDA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的抗高温应激能力。生长方面,除了0.06 g/kg添加组外,所有添加组的增重率比空白组显著提高,其中0.30 g/kg添加组增重率最高。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24 g/kg、0.30 g/kg的谷胱甘肽不仅能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机体的抗应激能力,还对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进  魏开金  卢建超  
为探明高温应激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抗病力的影响,分别采用30℃和35℃水温进行高温应激试验,应激前和应激后3、6、12、24和48 h分别采集血淋巴样本,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多酚氧化酶(PPO)、溶菌酶(LYZ)、酸性磷酸酶(AC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等免疫相关酶类指标。并在上述高温应激下开展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人工感染实验,同时设置25℃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组,于感染后3、6、12、24、48、72 h取鳃组织定量测定WSSV在组织中的载量,同时记录克氏原螯虾的发病和死亡情况,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的T-SOD与LYZ含量在高温应激后都出现了显著性降低,而PPO、ACP和ALP的变化差异不大。在35℃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受到抑制,实验虾发病慢,累积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在30℃饲养条件下,WSSV在克氏原螯虾体内的增殖较常温(25℃)下更活跃,发病和死亡更快。结果表明,高温应激能导致克氏原螯虾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30℃时能加快克氏原螯虾感染WSSV的发病进程,而35℃时因病毒复制被抑制而导致疾病的发展受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庆  杨家新  匡腾蛟  朱欢喜  蒋琦辰  周国勤  周国平  朱银安  
通过加温刺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虾在冬季抱卵,并对卵及幼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8 d的加温刺激,在26℃下陆续观察到有虾抱卵,18℃以下未观察到抱卵虾,但该水温能促进雌虾性腺发育。雌虾经加温刺激后所抱卵在18℃,21℃和26℃下均能正常孵化出幼虾。18℃,21℃和26℃下孵化时间分别为(39.67±3.06)d,(28.33±2.52)d和(15.00±2.00)d,孵化所需时间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减少(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蔡灿东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志远  涂桂萍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李浪平  吕建林  张训蒲  何绪刚  熊传喜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於叶兵  吕富  赵卫红  杨文平  王爱民  黄金田  
研究分析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性亲本在产卵和抱卵期间肝胰腺和肌肉生化组成的变化及能量变动。结果表明:(1)克氏原螯虾产卵前后肝胰腺与肌肉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卵巢指数由6.14%降到0.40%(P<0.01),产卵后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指数上升了13.29%,显著高于产卵前水平(P<0.05)。(2)克氏原螯虾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3大营养物质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肝胰腺中粗脂肪含量与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至卵破膜阶段,肝胰腺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快速恢复且极显著超过产卵前水平(P<0.01)。产卵前后肝胰腺能值下降最大,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肖鸣鹤  肖英平  吴志强  胡向萍  
以体质量(0.015±0.004)g克氏原螯虾幼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50、100、300、600、900尾/m25种养殖密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消化酶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周期为30 d。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幼虾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表现出减小趋势,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在5种养殖密度下变化规律不显著(P>0.05)。克氏原螯虾幼虾体内水分含量在5种养殖密度下差异较小(P>0.05);粗蛋白含量随养殖密度的升高呈增高趋势,由54.02%增高至60.75%(P<0.05);粗脂肪含量不断减少(P<0.05),由26.19%...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一鸣  鲁苏皖  许志强  徐宇  林海  潘建林  杨家新  李旭光  
虾青蛋白(Crustacyanin, CRCN)在甲壳动物脂类代谢及低氧胁迫应激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获取虾青蛋白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性腺发育和低氧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组织中鉴定出1个类虾青蛋白PcCRCN-L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了PcCRCN-L基因的结构特征和进化模式,研究了PcCRCN-L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性腺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特征,探讨了PcCRCN-L在低氧–复氧胁迫下的表达响应模式。结果显示,PcCRCN-L基因cDNA序列长2 70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587 bp,编码528个氨基酸残基;DNA序列长6 130 bp,位于克氏原螯虾基因组的第12号染色体,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内含子/外显子剪接方式符合GT-AG规则。PcCRCN-L具有1个完整的lipocalin结构域,包含典型的序列保守区Ⅰ(SCR1)序列G-X-W、保守区Ⅱ(SCR2)序列T-D-Y和保守区Ⅲ(SCR3)序列精氨酸R。多序列比对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cCRCN-L独立于传统虾青蛋白A和C亚族,单独聚为一支。PcCRCN-L在克氏原螯虾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在性腺不同发育时期,肝胰腺以及卵巢组织中的PcCRCN-L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低氧胁迫下,肝胰腺组织中PcCRCN-L表达量显著降低,复氧后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PcCRCN-L与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密切相关,并参与了克氏原螯虾的低氧–复氧胁迫应激调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斐  吕梦园  许梓荣  
采用投喂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对虾肌肉的方式,对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进行人工感染,以确定WSSV对养殖克氏原螯虾的易感性。结果发现,投喂病虾感染组螯虾的死亡率达到90%,而对照组未出现死亡。采用PCR对试验组螯虾的肌肉进行WSSV检测,发现投喂感染组的阳性检出率为100%,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均为0。PCR检测结果发现,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脏六种组织的PCR结果均为WSSV阳性,而对照组的各组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组织切片的光镜观察也证实,濒死螯虾的肝胰腺、中肠、肌肉、鳃、性腺、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畅   李蔚   黄玉英   何苹萍   郑玉斯   李鑫   卢智发   张圣杰   李文红   彭金霞   王大鹏  
【目的】探究晒田环境胁迫下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相关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变化及对卵巢发育的影响,为晒田环境胁迫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这一生产操作的改良和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克氏原螯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将2个面积为1300m~(2)的池塘中投放的克氏原螯虾分别作为晒田组和对照组,以晒田组排干水为试验起点,晒田组排水晒田10d,对照组正常养殖。分别在晒田环境胁迫0、3、7、10 d采集2组中的雌性克氏原螯虾,每次采样数量为30只,测量、称重后取卵巢、肝胰腺和血清,检测卵巢发育相关的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KP/AL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性类固醇激素[雌酮(Estrone)、17β-雌二醇(17β-E2)、睾酮(T)、孕酮(PROG)]、高血糖家族激素[高血糖激素(CHH)、性腺抑制激素(GIH)、蜕皮抑制激素(MIH)、大颚器抑制激素(MOIH)]和卵巢发育相关激素[蜕皮激素(Ecdysone)、甲基法尼酯(MF)、皮质醇(Cortisol)],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时间增加,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率高于对照组,卵巢发育分期主要分布在IV期。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AKP/ALP、ACP、GSH-Px、PGF2α和PGE2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下同)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晒田胁迫3和7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不同组织中生化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性类固醇激素试验结果表明,晒田胁迫0和3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Estrone、17β-E2、T和PRO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晒田胁迫7和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高血糖家族激素试验结果表明,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CHH、GIH、MIH和MOI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晒田胁迫3和7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高血糖家族激素含量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晒田胁迫1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高血糖家族激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卵巢发育相关激素试验结果表明,晒田胁迫0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Ecdyone、MF和Cortisol含量均显著高于、低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晒田胁迫3 d时,晒田组雌性克氏原螯虾血清中卵巢发育相关激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或与对照组雌性克氏原螯虾无显著差异;晒田胁迫7和10 d时,晒田组中卵巢发育相关激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晒田环境胁迫能促进克氏原螯虾卵巢成熟,加快卵巢发育相关生化指标和激素的变化。晒田胁迫7~10 d时,促进卵巢发育成熟的效果达峰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剑锋  白桦  成永旭  赵维信  
运用体外放射化学方法研究孕酮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大颚器官(MO)生物合成甲基法尼酯(MF)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低浓度孕酮(10 pmol/L,100 pmol/L)对MO生物合成MF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孕酮(1 nmol/L,5 nmol/L,10 nmol/L)对MF生物合成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表明较高的血淋巴孕酮水平对克氏原螯虾MO合成MF产生反馈抑制作用。研究中对涉及MF合成的眼柄-大颚器官-卵巢轴的调节机理作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鑫  张殿福  陶忠虎  付峰  顾泽茂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