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52)
- 2023(11515)
- 2022(10126)
- 2021(9533)
- 2020(8099)
- 2019(18671)
- 2018(18864)
- 2017(35546)
- 2016(19932)
- 2015(22635)
- 2014(22787)
- 2013(22310)
- 2012(20472)
- 2011(18294)
- 2010(18047)
- 2009(16320)
- 2008(15609)
- 2007(13559)
- 2006(11707)
- 2005(10006)
- 学科
- 济(69423)
- 经济(69329)
- 管理(53581)
- 业(49580)
- 企(41111)
- 企业(41111)
- 方法(32666)
- 数学(27811)
- 数学方法(27448)
- 学(20591)
- 农(20266)
- 中国(18622)
- 财(18013)
- 业经(15714)
- 地方(14937)
- 制(14129)
- 理论(13836)
- 农业(13286)
- 和(12571)
- 贸(11544)
- 贸易(11538)
- 务(11511)
- 教育(11469)
- 财务(11439)
- 财务管理(11416)
- 技术(11386)
- 环境(11271)
- 易(11164)
- 银(10841)
- 企业财务(10813)
- 机构
- 大学(275886)
- 学院(273697)
- 管理(106070)
- 济(97542)
- 经济(95070)
- 研究(94558)
- 理学(92077)
- 理学院(90973)
- 管理学(89121)
- 管理学院(88645)
- 中国(68596)
- 科学(64522)
- 京(59646)
- 农(54368)
- 所(49448)
- 业大(47594)
- 研究所(45614)
- 财(44471)
- 农业(43040)
- 中心(42861)
- 江(41036)
- 北京(37285)
- 范(37181)
- 师范(36604)
- 财经(35668)
- 院(34932)
- 技术(33211)
- 州(32962)
- 经(32411)
- 省(30215)
- 基金
- 项目(196019)
- 科学(151395)
- 基金(139589)
- 研究(139583)
- 家(123917)
- 国家(122851)
- 科学基金(103447)
- 社会(82869)
- 省(78398)
- 社会科(78114)
- 社会科学(78094)
- 基金项目(74642)
- 自然(70455)
- 自然科(68745)
- 自然科学(68726)
- 自然科学基金(67435)
- 划(66513)
- 教育(64199)
- 编号(57531)
- 资助(57514)
- 成果(47408)
- 重点(44069)
- 部(41817)
- 发(41229)
- 创(40555)
- 课题(40251)
- 科研(38552)
- 计划(37979)
- 创新(37814)
- 大学(35924)
共检索到3962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冯亚明 王洲 顾海龙 陆宏达 王权
调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容易感染的固着类纤毛虫种类,并挑选寄生虫种类较单一的寄生部位分割成若干小块,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硫酸锌溶液,观察硫酸锌对固着类纤毛虫的药效。结果显示:容易感染克氏原螯虾的种类主要有钟虫、聚缩虫、累枝虫及莲蓬虫。硫酸锌对这几种虫体的24 h和48 h的lc_(50)分别为5.63和2.18 mg/l、5.01和2.44 mg/l、6.28和2.93 mg/l、3.23和1.72 mg/l,对硫酸锌敏感度莲蓬虫>钟虫>聚缩虫>累枝虫。结果表明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常见固着类纤毛虫病有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权 王建国 陆宏达 熊良伟 安健
将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成虾在Zn2+质量浓度为0、0.40 mg/L、4.04 mg/L和40.37 mg/L的硫酸锌溶液中浸浴21 d,分别于第7、14和21天时每组随机抽取5只虾,采集肝胰腺、鳃、触角腺、性腺、肌肉及消化道组织,于Bouin′s液中固定24 h。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其组织的病理变化,从组织学水平研究硫酸锌对克氏原螯虾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浸浴时各Zn2+浓度组肝胰腺、触角腺细胞质中出现被染成红棕色的颗粒,且颗粒的数量与浸浴浓度及时间成正相关。0.40 mg/L组在浸浴期间各组织均未出现其他明显病变;4.04mg/L组及4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姚嘉赟 沈锦玉 杨国梁 王军毅 尹文林 徐洋
利用系统溶剂极性法提取重楼,制备粗提物,以寄生罗氏沼虾上的纤毛虫(聚缩虫和靴纤虫)为指示寄生虫,进行杀灭罗氏沼虾寄生纤毛虫的药效活性追踪试验,初步确定重楼杀灭纤毛虫的活性部位,并对活性部位进行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极性的重楼提取物对纤毛虫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其中重楼甲醇提取物对纤毛虫的杀灭作用最强,其浓度为45mg/L时,对纤毛虫杀灭率为100%,确定其含有杀灭纤毛虫的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对罗氏沼虾仔虾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甲醇提取液对仔虾的96h半致死浓度(LC50)为272mg/L,其安全浓度为111.5mg/L,表明重楼是一种比较安全、杀虫效果良好的水产用中草药。
关键词:
重楼 纤毛虫 罗氏沼虾 活性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程敬伟 李永胜 马家好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纤毛虫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在患病鱼皮肤及鳍表皮下结缔组织及溃烂处、肛门周围组织、肌纤维间、鳃丝内、脑、脊髓、眼球壁及眼球腔内、肝脏、胰腺腺管间、肾脏、脾脏被膜、胃壁、肠壁血管、膀胱壁、性腺周围及性腺内、内脏各器官间结缔组织,以及血液、脑脊液、腹水、胃液及肠液等体液内均存在纤毛虫。主要病理变化出现在有大量纤毛虫寄生的部位,特别是皮肤、鳍、肛门周围、鳃、脑、脊髓、眼球、肝脏、胃壁等处,最终症状为组织淤血、出血,细胞坏死、崩解,大量淋巴细胞增生。但当上述组织中纤毛虫数量较少时,其病理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入侵大菱鲆没有明...
关键词:
大菱鲆 纤毛虫病 纤毛虫 病理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国平 熊怡
南极磷虾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且在南极食物网中处于极为关键的地位,为南极绝大多数动物重要的摄食对象,因此,了解影响磷虾丰度和繁殖的因素至关重要,其中寄生于磷虾体内的寄生虫往往被忽略。为充分了解南极磷虾寄生虫的类型、寄生形式及其对磷虾的潜在影响等,对南极磷虾中间寄生虫(法式海腰鞭毛虫Thalassomyces fagei)、体外寄生虫(吸管属纤毛虫Ephelota sp.)以及体内寄生虫(吸虫Trematode)的生命周期、寄生部位、感染特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寄生虫往往需要适应磷虾频繁的蜕壳周期,高龄磷虾因蜕壳周期较长而致体外寄生虫附着和感染程度更高;中间寄生虫感染广泛且对磷虾具有多重危害,但其感染机制尚不明确;多主寄生的体内寄生虫对磷虾的危害较小,而单主寄生的簇虫和假丘类纤毛虫对磷虾危害性较大,其中吸虫的具体生命周期以及感染机制尚属未知。将来研究中,建议重点开展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感染机制、完整生命周期、寄生虫与磷虾体内细菌群落的关系以及磷虾性成熟度及年龄与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丽华 陈燕飞 仪慧兰 张国栋 关慧婷 唐颂
【目的】研究硫酸锌对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为揭示高浓度锌的毒性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模式生物酵母细胞为材料,在YPD培养基中添加终浓度为0,0.5,1,3,5和10 mmol/L的硫酸锌进行毒性试验。缓解组为抗氧化剂AsA、NO清除剂c-PTIO和Ca~(2+)螯合剂EGTA分别与0.5或5 mmol/L硫酸锌同时作用。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分光光度法、美蓝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硫酸锌对酵母细胞生长、细胞死亡率及胞内ROS、NO和Ca~(2+)水平的影响。【结果】低浓度硫酸锌(0.5 mmol/L)促进酵母细胞生长,而高浓度硫酸锌(1~10 mmol/L)抑制酵母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死亡,且细胞死亡率随着硫酸锌浓度升高和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酵母细胞经5 mmol/L硫酸锌胁迫12或24 h后,胞内ROS、NO和Ca~(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加入对应抗氧化剂AsA、NO清除剂c-PTIO和Ca~(2+)螯合剂EGTA后,酵母细胞死亡率均显著低于硫酸锌单独处理组。【结论】高浓度硫酸锌可诱导酵母细胞死亡,在此过程中ROS、NO和Ca~(2+)水平显著提高,从而造成毒性。
关键词:
硫酸锌 酵母细胞 毒性机理 细胞死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光明 董立学 刘阿朋 易新文 柴毅 蒋明
为研究膨化饲料中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体成分、锌蓄积、血清生化和抗氧化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29±0.18) g的草鱼幼鱼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4种饲料,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8周。对照组饲料(D1)不补充锌,另外三组饲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补充60 mg/kg不同形式的锌源,分别为硫酸锌组(D2)、蛋氨酸锌组(D3)、混合组(硫酸锌和蛋氨酸锌分别提供30 mg/kg锌,D4)。结果显示:(1)D2~D4组的生长性能和全鱼锌含量均显著高于D1组,且D2~D4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D1组,D2~D4组间的生长性能、全鱼体成分和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D4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高,其次为D2和D3组,D1组最低;D1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最高;D4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D1组。(3)D1组肝脏的CAT活性最低,MDA含量最高。(4)D1组肝脏细胞出现空泡、膜边界模糊、细胞核偏移,锌补充组肝脏形态明显改善。综上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0 mg/kg(以锌元素计)硫酸锌、蛋氨酸锌或混合锌(以锌元素计1∶1)都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性能和健康水平,提高草鱼的生长性能;混合锌源对草鱼的健康作用效果更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雪 吴强 栾青杉 张武昌 徐剑虹 肖天
根据2011年5-11月及2012年3-4月在莱州湾进行的每月1次共9个航次的调查资料,通过解剖镜下镜检浮游生物网拖网样品,分析莱州湾3-11月大型砂壳纤毛虫丰度的水平分布。结果显示,砂壳纤毛虫总丰度的水平分布在不同时间呈现不同的特点:3–5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底较高,向湾口递减;6-11月砂壳纤毛虫总丰度在湾中及湾口较高,湾底近岸海区较低。各月砂壳纤毛虫丰度较大的区域温度、盐度比较相似,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有一定的适温性和适盐性。其中,6月砂壳纤毛虫丰度的分布与同期调查的鱼卵和仔稚鱼的分布较一致,表明砂壳纤毛虫可能是仔稚鱼的开口饵料,对鱼类仔稚鱼的成活和发育有帮助。3-11月砂壳纤毛虫种丰富...
关键词:
砂壳纤毛虫 优势种 水平分布 莱州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红岩 陈孝煊 阳会军 刘永坚 田丽霞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aureus ♂×Oreochromis niloticus ♀)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mg...
关键词:
奥尼罗非鱼幼鱼 锌 生长 抗氧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成杰 赵玲 罗基同 黄金义
米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分析梁成杰赵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罗基同黄金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南宁530022)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米螨,防治,药效分析24%米螨(Tebufenozide)胶悬剂杀虫药剂是美国...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米螨,防治,药效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蔡灿东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红螯螯虾 血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新灿 李小定
以20~35 g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60尾,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掺拌0(C0组)、10(C10组)、20(C20组)、30 mg/kg(C30组)氟苯尼考喂养20 d,再改用基础饲料喂养15 d进行消除试验,测定肝胰腺Ⅰ相药物代谢酶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O-脱乙基酶(EROD)、苯胺-4-羟化酶(AH)、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AND)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磺基转移酶(SULT)、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活力变化,以及细胞色素P450(CYP450)、GST、热休克蛋白HSP70和金属硫蛋白(MT)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显著抑制Ⅰ相药物代谢酶活力,但能诱导Ⅱ相药物代谢酶活力升高(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李浪平 吕建林 张训蒲 何绪刚 熊传喜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陆宏达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试了硫酸锌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yprinus carpiovar.singuonensis♂)幼鱼及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ensisGray)4种常见淡水经济养殖动物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仔蟹24、48、72、96 h LC50(Zn2+)分别为18.39、11.10、7.63、5.84 mg/L;克氏原螯虾幼虾分别为84.48、16.50、4.78、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肖英平 吴志强 胡向萍 肖鸣鹤 涂彭文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克氏原螯虾各期幼体消化酶活力与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幼体发育过程中,五种消化酶活力(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表现出两种变化模式: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在幼体发育Ⅱ龄幼体期和Ⅳ龄幼体期活力较高,其中Ⅳ龄幼体期该两种酶活力最高;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为先增高后降低,在Ⅲ龄幼体期,三种酶的活力达到最高,但与Ⅳ龄幼体期的酶活力比较无显著差异。总氨基酸含量在幼体发育早期逐渐降低,幼体发育至Ⅲ龄幼体期,其氨基酸含量最低,Ⅳ龄幼体期又有所增加。在测定的所有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单个必需氨基酸含量与必需氨基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