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5)
2023(11652)
2022(10139)
2021(9749)
2020(8344)
2019(19487)
2018(19642)
2017(37797)
2016(20845)
2015(23643)
2014(23734)
2013(23389)
2012(21237)
2011(19064)
2010(19082)
2009(17340)
2008(16763)
2007(14432)
2006(12340)
2005(10788)
作者
(61922)
(51156)
(51039)
(48738)
(33128)
(24836)
(23088)
(20294)
(19648)
(18405)
(17586)
(17247)
(16587)
(16301)
(15976)
(15897)
(15490)
(15349)
(14851)
(14739)
(12966)
(12816)
(12531)
(11886)
(11510)
(11490)
(11419)
(11305)
(10465)
(10201)
学科
(80957)
经济(80874)
管理(55498)
(52877)
(44700)
企业(44700)
方法(41251)
数学(36026)
数学方法(35332)
(23813)
(20087)
中国(19107)
(17859)
业经(16968)
理论(15800)
地方(15115)
(13595)
(13544)
贸易(13537)
农业(13359)
(13030)
技术(12538)
(12257)
环境(11815)
教育(11525)
(11413)
财务(11340)
财务管理(11320)
(10777)
企业财务(10678)
机构
大学(296524)
学院(293098)
管理(115891)
(107926)
经济(105448)
理学(101505)
理学院(100350)
管理学(98136)
研究(97766)
管理学院(97628)
中国(69369)
科学(66246)
(62977)
(53076)
(51034)
业大(48820)
研究所(47304)
(47217)
中心(43350)
农业(42650)
(42035)
(39318)
北京(39227)
财经(38849)
师范(38744)
(35489)
(35294)
(34148)
技术(33879)
经济学(31732)
基金
项目(208039)
科学(161400)
基金(149401)
研究(146760)
(132396)
国家(131354)
科学基金(111315)
社会(88576)
社会科(83729)
社会科学(83704)
(82722)
基金项目(79090)
自然(76050)
自然科(74294)
自然科学(74276)
自然科学基金(72883)
(70457)
教育(68493)
资助(63350)
编号(59884)
成果(48426)
重点(47016)
(44900)
(43601)
(43120)
课题(41472)
科研(40851)
计划(40278)
创新(40214)
大学(38391)
期刊
(112816)
经济(112816)
研究(80393)
学报(54130)
中国(51997)
(47228)
科学(46977)
管理(41430)
大学(39058)
学学(36765)
教育(34694)
(34235)
农业(33867)
技术(26134)
(19051)
金融(19051)
业经(18434)
经济研究(18000)
财经(17871)
(17787)
图书(17095)
(15084)
科技(15016)
业大(14817)
(14620)
问题(14331)
理论(14188)
技术经济(14056)
统计(13403)
实践(13233)
共检索到4107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增洪  赵朝阳  周鑫  
比较研究克氏原螯虾两种稻田不同育苗、养殖模式,即在稻虾轮作中一种是稻田投放亲本虾自行繁殖育苗,自然越冬养殖即A模式;另一种是稻田搭建育苗大棚保温越冬养殖即B模式。从当年10月份至翌年3月份,测定包括产卵孵化的时间和比例、幼虾生长速度、成虾规格比例以及成本效益等指标,评估两种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模式B较模式A亲虾产卵孵化时间明显提前,比例明显提高,幼虾生长速度加快,差异显著。6月份成虾起捕抽样统计,A模式30 g以上占30.8%,20~30 g占45.5%,20 g以下占23.7%,B模式30 g以上占52.6%,20~30 g占30.9%,20 g以下占16.5%,表明B模式的养殖效果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顺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剑  赵仲孟  黄志鹏  赵瀚  李强  张露  柯红雨  苏旭涛  肖宇  杜军  
#N/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吕建林  孙瑞杰  李浪平  何绪刚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朱祥云  魏开金  马宝珊  
关键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朱祥云  魏开金  马宝珊  
采用半静态方式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了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四种稻田杀虫剂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敌百虫、稻瘟灵、毒死蜱、阿维菌素对体重为(34.43±7.04)g克氏原螯虾的24 h半致死浓度(24 h LC50)分别为65.07、42.16、0.71、1.23mg/L,48 h半致死浓度(48 h LC50)分别为35.75、33.49、0.59、0.84 mg/L;96 h半致死浓度(96h LC50)分别为12.54、18.83、0.45、0.37 mg/L。其安全浓度分别为3.24、6.34、0.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魏开金  马宝珊  徐进  朱祥云  刘伟  
为几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的优劣提供数据参考,对池塘单养克氏原螯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稻虾养殖四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了其水体理化指标、幼虾生长、体成分、血淋巴生化等指标,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均呈现虾单养组>虾鱼组>虾蟹组>稻虾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增长率随时间大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体重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虾单养组、虾鱼组及虾蟹组的体重增长率均在30 d达到最高,而稻虾组在40 d达到最高。四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全虾的粗蛋白含量虾蟹组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粗脂肪含量虾单养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水分含量稻虾组显著高于虾单养组、虾蟹组,灰分稻虾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血淋巴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虾蟹组和虾鱼组在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高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甘油三酯和转氨酶低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研究表明,从生长角度看虾单养组生长最快,从虾体成分看稻虾组最接近野生群体,从血清生化指标看虾蟹组最健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晓丽  高磊  王鹏  陈中祥  郝其睿  白淑艳  杜宁宁  吴松  覃东立  
为探讨我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微量元素含量水平和食用安全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了湖北、湖南和安徽3省156份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肌肉中2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污染指数法、暴露评估和非致癌风险评价法进行污染评价和膳食评估。结果显示,在克氏原螯虾样品的24种微量元素中,Li、Be、Tl和U4种元素未检出,Ni、Cd和Pb 3种微量元素检出率低于50%。有16种元素含量在安徽与其他两个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中5种元素在3个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克氏原螯虾样品中有害重金属元素As、Cu、Pb、Cd和Cr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2,处于正常背景值水平。研究表明,21种微量元素的总目标危害系数TTHQ=3.672<10,有害元素的THQ均在可接受范围,长期食用对食用人群没有明显的健康风险,但营养元素Fe的摄入值得关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京昊  成永旭  王海锋  黄锦  申浩然  陈焕根  李嘉尧  
为探究将生物絮团技术应用到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能性,本实验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和普通饲料投喂2种方式短期养殖体质量为(9.70±0.32) g的克氏原螯虾30 d。比较养殖期间2实验组的水化学指标以及实验结束时2实验组幼虾的生长情况,肌肉及肝胰腺营养成分组成,胃、肠和肝胰腺组织的消化酶活性,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①在养殖期间,絮团组水体总氮(TN)、亚硝态氮(NO 2?-N)、硝态氮(NO 3?-N)的质量浓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②本实验条件下2实验组虾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存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③絮团的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36.8%,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对于蛋白的需求。但絮团的粗脂肪含量较低,这也影响了絮团组幼虾肌肉组织的粗脂肪沉积量。④絮团组幼虾肝胰腺中α-淀粉酶(α-AL)、脂肪酶(LPS)、纤维素酶(CL)活性均显著高于饲料组幼虾,而饲料组幼虾在胃、肠组织中的α-AL活性较高,2实验组幼虾的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⑤絮团组幼虾的抗氧化能力与饲料组幼虾相比,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高,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溶菌酶(LZM)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在克氏原螯虾的养殖中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达到与饲料投喂相同甚至更好的养殖效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志远  涂桂萍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帅帅  朱筛成  张冬冬  潘祯祥  李嘉尧  吴旭干  郑善玉  
为了优化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的饵料模式,本研究分别采用配合饲料和传统饵料(豆粕、麸皮、玉米和小麦)投喂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152 d,每种投喂组各3个重复,比较2种饵料模式对幼蟹养殖性能、蛋白质代谢、消化酶、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的雌蟹和雄蟹体质量均高于传统饵料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就养殖性能而言,2种饵料模式下配合饲料组正常幼蟹的平均体质量及产量、1龄早熟蟹平均体质量及其产量、总产量和成活率均略高于,饵料系数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P<0.05);就蛋白质代谢而言,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血淋巴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传统饵料组雄蟹血淋巴中的尿素氮含量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和雄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酶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而雄蟹的α-淀粉酶活力显著低于传统饵料组;配合饲料组的雌蟹血淋巴中总抗氧化能力、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力和肝胰腺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均显著高于传统饵料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稻田扣蟹的养殖性能、促进蛋白质沉积和脂类吸收,增强幼蟹抗氧化和免疫能力,提高蟹种质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1)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但交配季节宽泛,繁殖期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龄,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产卵率为0;8月份(1龄、2龄,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伟   魏捷   洪坤浩   王亚坤   刘付柏   朱新平   于凌云  
肠道菌群在动物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探究种草养虾和稻田养虾两种模式对罗氏沼虾肠道菌群和肌肉风味的影响,本实验以相同养殖周期不同养殖区域的种草养殖(种草组)和稻田养殖(稻田组)的罗氏沼虾为对象,对其肠道内容物的肠道菌群结构、肌肉氨基酸以及其肌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首先,在虾肠道菌群的门级分类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是两种模式下均有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5%),此外,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种草组的特异优势菌门;在属级分类方面: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Candidatus_Hepatoplasma为两者的优势菌属。其次在菌群的多样性分析方面:稻田组的肠道菌群OTUs显著高于种草组(P<0.05),表明稻田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高;在肠道菌群功能的预测亦发现,两种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肠道菌群的功能都聚集于新陈代谢调控通路上。最后,在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和肌肉风味评估中证明:两者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总含量并无显著差异,但稻田组肌肉中丝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均显著高于种草组(P<0.05);稻田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肌肉中的铁元素含量显著高于(P<0.05)种草组,而铜、锌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种草组(P<0.05);其他矿物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稻田养殖模式下罗氏沼虾的肌肉风味更佳且肠道菌群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的结果可为罗氏沼虾不同健康养殖模式提供技术参考和技术指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荣奎  
稻田养殖罗氏沼虾高产技术王荣奎(江苏省邳州市多种经营管理局)1995年我市徐塘乡在510亩稻田养殖罗氏沼虾试验,获得了成功。经过江苏省水产局专家组验收,亩产水稻445公斤,亩产沼虾25.1公斤,亩产鱼种42.5公斤,亩均产值2988.43元,亩获利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