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2)
2023(8953)
2022(8115)
2021(7715)
2020(6542)
2019(15258)
2018(15426)
2017(29724)
2016(16393)
2015(18486)
2014(18464)
2013(18339)
2012(16767)
2011(14950)
2010(14686)
2009(13204)
2008(12748)
2007(10799)
2006(9245)
2005(7844)
作者
(47935)
(39419)
(39277)
(37371)
(25376)
(19087)
(17933)
(15741)
(14972)
(14044)
(13669)
(13080)
(12528)
(12452)
(12219)
(12123)
(12076)
(11814)
(11297)
(11142)
(9958)
(9718)
(9474)
(9019)
(8864)
(8864)
(8824)
(8650)
(7940)
(7926)
学科
(61526)
经济(61453)
管理(44876)
(42646)
(36060)
企业(36060)
方法(30831)
数学(26507)
数学方法(26205)
(16705)
(15566)
(14713)
中国(14694)
业经(13526)
地方(12643)
理论(11154)
(11038)
(10910)
贸易(10906)
(10575)
农业(10489)
技术(9999)
环境(9875)
(9578)
(9551)
财务(9521)
财务管理(9506)
教育(9210)
企业财务(9007)
(8665)
机构
大学(230610)
学院(227360)
管理(92845)
(84371)
经济(82414)
理学(81592)
理学院(80682)
管理学(79260)
管理学院(78870)
研究(74978)
中国(53190)
科学(50309)
(48836)
(38265)
(38213)
(36926)
业大(36763)
研究所(35455)
中心(33388)
(31333)
北京(30595)
财经(30592)
(30520)
农业(30515)
师范(30089)
(27850)
(27715)
(25881)
技术(24949)
师范大学(24489)
基金
项目(164436)
科学(127963)
研究(118475)
基金(118432)
(103772)
国家(102918)
科学基金(87810)
社会(71708)
社会科(67743)
社会科学(67725)
(64583)
基金项目(63906)
自然(59282)
自然科(57868)
自然科学(57858)
自然科学基金(56777)
(54966)
教育(53821)
资助(49017)
编号(48448)
成果(39028)
重点(36497)
(35739)
(34612)
(34203)
课题(32936)
科研(32144)
创新(31822)
计划(30758)
大学(30494)
期刊
(87989)
经济(87989)
研究(63702)
学报(39966)
中国(37766)
科学(35570)
(33563)
管理(32363)
大学(28898)
学学(27181)
(25926)
教育(25289)
农业(23930)
技术(18711)
(15071)
金融(15071)
业经(14528)
财经(13702)
经济研究(13612)
图书(13547)
科技(12122)
理论(12095)
(11890)
(11458)
问题(11445)
实践(11428)
(11428)
(10539)
技术经济(10517)
情报(10474)
共检索到313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蔡灿东  
对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相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克氏原螯虾与红螯螯虾的血细胞均由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组成 ;其血细胞数量分别为 7.0 2× 10 6个 /ml和 1.6 5× 10 6个 /ml。 2种螯虾的血细胞大小与核质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无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占血细胞总量的百分比在克氏原螯虾为 10 .2 1%、74 .4 1%和 15 .4 8% ,在红螯螯虾为 13.72 %、6 8.84 %和 17.5 4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李浪平  吕建林  张训蒲  何绪刚  熊传喜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潘志远  涂桂萍  
改造低洼田 1 33hm2 养殖克氏原螯虾 ,合理种植水草 ,严把虾种放养关 ,加强水质管理 ,采取轮捕轮放技术 ,生产克氏原螯虾 5 10 4kg ,产值和利润均很显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滨  魏开金  马宝珊  徐进  朱祥云  刘伟  
为几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养殖模式的优劣提供数据参考,对池塘单养克氏原螯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稻虾养殖四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了其水体理化指标、幼虾生长、体成分、血淋巴生化等指标,试验周期60 d。结果表明:体长和体重均呈现虾单养组>虾鱼组>虾蟹组>稻虾组;克氏原螯虾的体长增长率随时间大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体重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虾单养组、虾鱼组及虾蟹组的体重增长率均在30 d达到最高,而稻虾组在40 d达到最高。四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成分组成差异较大,全虾的粗蛋白含量虾蟹组显著高于另外三个组,粗脂肪含量虾单养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水分含量稻虾组显著高于虾单养组、虾蟹组,灰分稻虾组显著低于另外三个组。血淋巴生化指标分析表明虾蟹组和虾鱼组在总蛋白、白蛋白和血糖高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甘油三酯和转氨酶低于虾单养组和稻虾组。研究表明,从生长角度看虾单养组生长最快,从虾体成分看稻虾组最接近野生群体,从血清生化指标看虾蟹组最健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瑞杰  龚世园  马艳霞  何绪刚  张训蒲  
通过模仿野生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karkii)繁殖生态条件,利用水泥池设置不同洞穴和覆盖不同水草进行克氏原螯虾批量产卵试验。在人工洞穴研究试验中,使用石棉瓦洞穴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最终抱卵率可达到75%,其次是砖制洞穴65%,再次是管道洞穴62.5%,无洞穴组抱卵率最低为45%。在水草研究试验中,使用水葫芦水草的克氏原螯虾抱卵率最高75%,水花生为62.5%,不设水草最差为27.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1)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但交配季节宽泛,繁殖期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龄,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产卵率为0;8月份(1龄、2龄,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欧阳号锋  易少奎  张龙  杨思琦  李艳和  
为探究硫酸软骨素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1(chondroitin sulfat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1,CSGalNAcT-1)在克氏原螯虾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利用RACE技术成功获得克氏原螯虾CSGalNAcT-1基因完整cDNA序列,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CpG寡脱氧核苷酸(ODN)、嗜水气单胞菌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刺激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CSGalNAcT-1基因在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近胃段肠,在心脏、胃、肌肉和围食道神经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血细胞中CSGalNAcT-1基因表达量在嗜水气单胞菌和WSSV刺激下呈现出下调及上调,而在注射免疫刺激剂CpG ODN后,CSGalNAcT-1基因表达水平在大部分组织中呈现上调。表明克氏原螯虾CSGalNAcT-1基因可能在抵御外界病原侵染以及增强自身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剑锋  万全  吴旭干  杨筱珍  赵维信  成永旭  
甲壳动物血细胞在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识别、吞噬、包囊黑色素形成、胞毒作用和胞间的信息传递。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其防御机制不同,因此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动物免疫学的基础。通常情况,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血细胞类型主要依据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和颗粒物质的相对大小进行分类。研究采用Giemsa染色法、H.E染色法和电子显微技术法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进行分类,观察到3类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9%,46.1%,34.1%。在电镜下,这3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极为容易辨识。透明细胞通常在3类细胞中最小,核质(N/C)比最高,但无明显的颗粒;相比之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维信  白桦  
利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克氏原螯虾大颚器中甲基法尼酯合成速率。结果发现,同一尾克氏原螯虾的左、右侧大颚器中甲基法尼酯的合成速率无明显差异(P>0.05);雄螯虾甲基法尼酯的合成速率比雌螯虾大(P<0.05);处于精巢发育期的雄螯虾甲基法尼酯合成速率明显大于发育前期的雄螯虾(P<0.05);在雌螯虾卵巢发育周期中,甲基法尼酯的合成速率依次为:次级卵黄发生期>初级卵黄发生期>成熟期>卵黄发生前期>恢复期,表明大颚器合成甲基法尼酯与促进卵黄发生密切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维信  李胜  
克氏原螯虾的大颚器为一对,位于左右大颚的背面,大颚几丁质腱外侧基部。大颚器含丰富的血淋巴管和血窦,大颚器细胞围绕血窦成短束状排列。典型大颚器细胞超微结构最显著的特征:①线粒体和光面内质网广泛分布于胞质中,光面内质网明显分成小池状和小管状两种类型;②细胞质膜内陷并作不同程度的卷绕;③质膜外侧的基膜增厚,富含微丝。在泡状化的大颚器细胞中,光面内质网几乎消失,线粒体形态变异,胞核中的异染色质沿核膜形成一圈,显示细胞合成能力改变,呈现细胞产物分泌后的状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许琴瑟  王权  熊良伟  陆宏达  封琦  朱云干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PO)为材料,采用L-DOPA为反应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PO活力,研究克氏原螯虾PO的特性,为其免疫学研究及优化PO准确测定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PO活力最高时的温度为35℃,低于和高于35℃活力逐渐下降,45℃以上活力迅速下降;0℃仍具有最高活力的24%。在pH4.0~9.5内PO均具有活力,鳃组织最佳pH5.5,血清最佳pH6.5。因此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5℃,pH5.5(鳃)或6.5(血清)。以上结果说明冰浴终止反应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慎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昌福  刘远高  何广文  杨军  
从患暴发病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肝胰腺中分离到3株细菌。人工注射感染显示,KSAX-3分离菌在浓度107cfu/mL时可使95%以上健康克氏原螯虾死亡;在106cfu/mL浓度时可导致70%的健康克氏原螯虾死亡,并使克氏原螯虾出现明显的与自然条件下相似的疾病症状,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克氏原螯虾致病菌。KSAX-3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单鞭毛,发酵葡萄糖,甘露醇、氧化酶、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酸、枸橼酸盐(西蒙氏)阴性,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阮记明   钟智威   黄建珍   温娇萍   王朝   傅雪军   王润萍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温休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存活率、表观性状、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克氏原螯虾反季节上市提供参考。选取体重(17.98±0.83) g、体长(6.55±0.07) cm的克氏原螯虾,首先由25℃以5℃/h速率降温,确定其临界休眠温度和致死温度。再分别设置2℃/h、3℃/h、4℃/h、5℃/h降温和升温速率,根据其在不同降温速率、休眠温度和升温速率等条件下的存活率变化,确定最适休眠条件。最后,检测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表观性状、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肌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临界休眠温度为7℃,临界死亡温度为0℃;不同的降温速率中,以2℃/h速率进行降温,虾的存活率最高[(97.50±1.12)%];不同升温速率中,以2℃/h速率进行升温时虾的存活率最高[(98.33±1.05)%];不同的休眠温度组中,休眠60 d后,5℃下进行低温休眠的虾存活率最高[(60.50±2.02)%];故确定以2℃/h降温、5℃休眠和2℃/h升温为本研究克氏原螯虾最适休眠条件;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60 d与0 d相比,体重、体长、肥满度(CF)、肝胰腺重和肝胰腺指数(HSI)变化不显著(P>0.05);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30 d时,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休眠时间点(P<0.05);而休眠60 d时,血清中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休眠时间点(P<0.05)。休眠15 d、30 d、45 d、60 d时,血清中ACP、SOD、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60 d与0 d相比,其肌肉硬度和恢复性显著降低(P<0.05),内聚性显著升高(P<0.05);而其鲜味氨基酸中的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2℃/h的降温速率、5℃休眠和2℃/h的升温速率为本研究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最适低温休眠保活条件;以该条件休眠60 d,克氏原螯虾表观性状变化不显著;其免疫和抗氧化调节功能随着休眠时间的延长减弱,存活率降低。此外,低温休眠会引起克氏原螯虾肌肉部分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但风味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吕建林  孙瑞杰  李浪平  何绪刚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