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6)
2023(8667)
2022(7156)
2021(6541)
2020(5307)
2019(12057)
2018(11545)
2017(21787)
2016(11355)
2015(12588)
2014(12500)
2013(12408)
2012(11309)
2011(10336)
2010(10588)
2009(9731)
2008(9661)
2007(8977)
2006(7920)
2005(7653)
作者
(33703)
(28113)
(28041)
(26550)
(18071)
(13305)
(12910)
(10859)
(10829)
(10293)
(9536)
(9498)
(9119)
(8972)
(8965)
(8879)
(8363)
(8349)
(8116)
(8020)
(7126)
(6865)
(6751)
(6509)
(6467)
(6324)
(6308)
(6042)
(5744)
(5359)
学科
(47350)
经济(47308)
(35403)
管理(33110)
(28437)
企业(28437)
方法(19776)
数学(16902)
数学方法(16645)
中国(15483)
技术(13042)
(12221)
(11073)
(11035)
(10894)
(10848)
银行(10822)
保险(10803)
(10350)
(10330)
金融(10325)
业经(10165)
(10052)
理论(9291)
(8666)
贸易(8656)
(8399)
农业(7918)
地方(7191)
(7149)
机构
大学(167605)
学院(164785)
(69287)
经济(67757)
管理(62408)
研究(56900)
理学(52048)
理学院(51534)
管理学(50581)
管理学院(50261)
中国(48558)
(35919)
(35084)
科学(32222)
(28613)
财经(27075)
中心(26662)
(26070)
(25801)
研究所(25396)
(24727)
北京(23363)
业大(22438)
经济学(21826)
(20730)
(20527)
师范(20472)
财经大学(20441)
(20417)
农业(20069)
基金
项目(104564)
科学(82366)
研究(77484)
基金(76330)
(66290)
国家(65740)
科学基金(56456)
社会(49315)
社会科(46765)
社会科学(46747)
(39868)
基金项目(39339)
教育(35889)
自然(35795)
自然科(35045)
自然科学(35034)
自然科学基金(34388)
(33870)
资助(31277)
编号(30993)
成果(25483)
重点(23570)
(23404)
(22547)
(22029)
课题(21592)
创新(21109)
国家社会(20743)
教育部(20418)
大学(20228)
期刊
(80309)
经济(80309)
研究(54835)
中国(38563)
(27196)
管理(26411)
学报(25441)
(23569)
金融(23569)
(23304)
科学(23096)
大学(19773)
教育(19471)
技术(18448)
学学(18029)
农业(15301)
财经(13935)
经济研究(12749)
(11959)
业经(11197)
技术经济(9947)
图书(9942)
问题(9369)
(9129)
理论(8618)
科技(8425)
(8324)
国际(7999)
(7788)
论坛(7788)
共检索到268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首先揭示企业在应对不断增长的创新动荡和不确定性过程中会面临"技术-市场"双重未知的情形,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会存在局限性,指出共性技术设计是一种新的可能,使企业由决策模式转向设计范式来减少双重未知的风险。然后将创新管理、风险和技术管理、平台和模块化管理、组织能力、设计理论等综合起来进行讨论,构建双重未知管理的理论框架。最后提出共性技术设计的新行动逻辑,展望未来研究中的4个关键问题。以深化与推动风险管理和共性技术设计的交叉研究,拓展战略管理等理论边界,为后期持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本文首先在创新管理、风险管理、不确定性管理、战略管理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梳理,通过构建理论框架,揭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研究缺口:缺少处理双重未知(技术—市场)的战略。传统的减少风险的方法在应对双重未知情形时会存在局限性,本文对意法半导体体声波技术和BiCMOSMW技术进行案例分析,阐述了其隐含的共性技术设计原理,引入了共同未知战略。共同未知战略能够在技术和市场之间设计相关性,是处理双重未知的一种有效方式。最后对比分析了传统的试错学习和共同未知战略,结果表明前者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大,后者的成本更高,但风险更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别朝霞  
全球大部分技术来源于少数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对各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技术扩散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国际技术扩散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包括技术扩散度量的方式、技术扩散的途径及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相关研究文献表明,在数量上更精准地度量国际技术扩散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国际贸易实现的技术扩散能够提高几乎所有国家的生产效率,但是与FD I流入相联系的技术扩散溢出效应却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一国的地理距离、技术差距、要素禀赋以及政治制度等若干因素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吕宏芬  
在日益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下,国际技术扩散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取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国际技术扩散正逐渐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对有关外贸经济与技术扩散的众多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外贸经济对技术扩散的作用以及为如何促进其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文玲  
中国OFDI与本国技术进步的关系引起学者关注,他们认为中国OFDI具有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能够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影响的程度则持有不同的意见:中国OFDI能够促进本国技术进步,但是影响效应不明显。分析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可以总结出中国技术吸收能力对促进技术进步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左萌  徐舒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彦杰  钟娟  
基于环境方程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采用1953~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CO2排放量的决定因素进行考察表明:我国CO2排放量与研发强度、技术转移和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显著负相关,同时也证实能源消费增长是CO2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严汉平  白永秀  
制度创新路径就是新制度的形成路径,即制度供给方式。原有制度创新理论在制度创新路径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导致了制度供给方式的单一性。对于制度创新路径的认识不应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而应该从多个视角去审视。从制度创新主体、制度创新方式、制度创新背景、制度创新速度等多个视角去分析,无疑会拓展制度创新路径,增加制度供给方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秦佳良  张玉臣  贺明华  
双重未知是不确定性水平很高且技术和市场都未知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可以组织新探索、创建新的绩效方案并为组合构建指明方向。文章以意法半导体为对象,采用多案例定性研究法,分析了双重未知情形下的共性技术组合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共性技术组合管理是高度横向的,包括建立技术平台并创建模块来处理互补性市场;共性技术设计需要"跨应用管理者"的作用,该管理角色能够在不同业务和研发部门中开发创新概念,并负责在企业内构建和管理技术—市场探索组合,在项目组合中创建相关性并维持平衡。文章通过共性技术设计的视角可以为处于双重未知下的企业不确定性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谢汉昌   王金波   姜越宇  
自2005年实施以来,IPO询价制进行了11次改革,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光辉历程。询价制改革至关重要,需要有关各方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学者对询价制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缺乏对研究成果的全面细致梳理,尤其是未能形成以中国渐进式改革为脉络的文献综述。本文系统总结了IPO询价制的国外学术争鸣、我国渐进式改革以及询价制改革效果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全面注册制背景和当前IPO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询价制的改革路径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檀一帆  汪柳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与归纳分析后发现,已有研究对低碳经济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概念探讨、影响因素、增长路径、建模方法等几个方面。低碳的概念可分为"绝对低碳"和"相对低碳",然而低碳经济的内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和明确的定义;影响我国低碳经济的因素主要有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效率、对外开放,除此之外还有经济发展方式、工业化和城镇化、能耗强度、生活方式等等;也有学者运用分解方法、计量分析、模拟与系统优化、投入与产出模型等对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探索。总体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增长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和特点不同,背后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有很大差异,却少有文献探讨这种变化背后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现有文献虽然研究了某些地区的碳排放,但是没有充分揭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过程的行业性和地区性特征。因此,未来可进一步加强我国低碳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行业性和区域性路径的研究,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度发展协调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佳  陈飞翔  
本研究综述了前人关于比较优势与中国贸易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问题,力图为我国的经济改革提供有资可循的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刚  孙婉璐  
技术进步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人工智能等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新的产业模式的同时,也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重大变化。文章从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对就业均衡、劳动力市场结构、收入分配和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四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提出了为缓解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负面冲击的相关政策建议。并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空白,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晓峰  丁晓蕾  
审计技术方法是审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审计目标、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宏观管理职能、推进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审计技术方法发展经历了传统审计方法的沿用和完善、审计技术方法的转型、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全面发展、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等几个阶段,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审计技术方法逐渐从微观的单项审查向宏观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转变,从账项基础向制度基础、风险基础转变,从单纯的会计检查向与多学科融合发展,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审计推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章成帅  
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方法和指标、效率水平、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结果发现,无论整体还是分阶段,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缓慢提高趋势,但处于较低水平;效率提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未明显改善;成果转化阶段效率普遍较低,"高投入、低效益"矛盾依旧;竞争市场结构、大规模企业和出口有利于创新效率提高,国有成分起抑制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效应模棱两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