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11)
- 2023(19328)
- 2022(16628)
- 2021(15749)
- 2020(13246)
- 2019(30313)
- 2018(29799)
- 2017(56250)
- 2016(30606)
- 2015(34159)
- 2014(33424)
- 2013(32820)
- 2012(29859)
- 2011(26840)
- 2010(26380)
- 2009(24096)
- 2008(23101)
- 2007(19732)
- 2006(16861)
- 2005(14618)
- 学科
- 济(117360)
- 经济(117227)
- 管理(83798)
- 业(79117)
- 企(64956)
- 企业(64956)
- 方法(56561)
- 数学(49760)
- 数学方法(49070)
- 中国(32880)
- 农(31914)
- 财(29934)
- 学(26536)
- 业经(25870)
- 贸(23106)
- 贸易(23094)
- 易(22528)
- 农业(21241)
- 地方(20802)
- 制(20701)
- 理论(19512)
- 务(19143)
- 财务(19064)
- 财务管理(19026)
- 技术(18281)
- 和(18233)
- 环境(18091)
- 企业财务(18038)
- 银(17761)
- 银行(17701)
- 机构
- 大学(422357)
- 学院(419667)
- 济(168163)
- 经济(164804)
- 管理(162892)
- 研究(143346)
- 理学(142356)
- 理学院(140739)
- 管理学(137904)
- 管理学院(137158)
- 中国(107007)
- 科学(90866)
- 京(89368)
- 财(74801)
- 所(71698)
- 农(71610)
- 研究所(66128)
- 业大(65530)
- 中心(65199)
- 财经(61155)
- 江(58332)
- 农业(56568)
- 经(56032)
- 北京(56023)
- 范(55345)
- 师范(54741)
- 院(52294)
- 经济学(51765)
- 州(47179)
- 经济学院(46755)
- 基金
- 项目(297314)
- 科学(234002)
- 基金(217712)
- 研究(213106)
- 家(192032)
- 国家(190528)
- 科学基金(163100)
- 社会(134839)
- 社会科(127780)
- 社会科学(127749)
- 基金项目(114371)
- 省(114164)
- 自然(107584)
- 自然科(105164)
- 自然科学(105136)
- 自然科学基金(103254)
- 教育(98668)
- 划(97438)
- 资助(90227)
- 编号(85485)
- 成果(68639)
- 重点(66985)
- 部(65573)
- 发(62571)
- 创(61723)
- 课题(58535)
- 科研(57900)
- 创新(57680)
- 国家社会(56555)
- 教育部(56088)
- 期刊
- 济(173204)
- 经济(173204)
- 研究(119100)
- 中国(77093)
- 学报(71938)
- 科学(64539)
- 农(64261)
- 管理(58249)
- 财(56333)
- 大学(54202)
- 学学(50976)
- 教育(46256)
- 农业(44968)
- 技术(35926)
- 融(32504)
- 金融(32504)
- 经济研究(29800)
- 财经(29126)
- 业经(28230)
- 经(25085)
- 业(24211)
- 问题(22266)
- 图书(21960)
- 版(20597)
- 科技(20225)
- 统计(19869)
- 技术经济(19490)
- 理论(19091)
- 贸(18736)
- 业大(18329)
共检索到598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春
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提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更能客观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以此为依托,利用克强指数替代GDP作为产出变量,从传统和质量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2000年~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及其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这进一步验证了克强指数下无论传统还是质量的tFP都要比GDP下tFP描述得准确、合理。技术进步成了区域间克强指数下质量tFP差异的主因。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份2000~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全面测算,得出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技术进步的增长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得到了改善。其次,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了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是中国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没有摆脱依赖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应继续增加科研力量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对其发挥显著作用。最后,从收敛性看,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β收敛。其中,收敛速度以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说明中国各个地区都存在各自的稳态水平,并且都收敛于各自的稳定水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省际劳动力投入质量和资本折旧率的异质化视角,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TFP进行了再估算。实证研究发现:(1)异质化视角下的中国TFP年均增幅为2.391%,主要来自规模效率改进(SE)和技术进步(TP);(2)考虑产能利用率后的纯化TFP得到明显提升,这说明中国近些年TFP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产能过剩问题;(3)从收敛性上来看,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下降,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空间收敛性较为明显,而技术进步空间收敛趋势较弱。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本存量 纯化TF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毛伟 赵新泉 居占杰
虽然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狭义经济增长质量,但相关研究不仅长期忽略土地要素,而且研究视角多为数量、能源或环境等。为完整反映"质量"涵义,有必要将能源、环境和土地要素一并纳入到DEA-Malmquist模型。基于质量视角,本文测算了中国29个地区1996-2011年的质量Malmquist指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质量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技术进步是其上升的主因,但技术效率有所下降。技术效率差异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差距;只有中部地区存在σ收敛;各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除西部外的其它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泳泽
本文从核算方法调整入手,采用检验后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78-2012年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再估算并对空间收敛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两种资本存量核算方法下,中国TFP年均增幅分别为1.679%和1.630%,主要来自于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2)在考虑了TFP空间外溢效应的情况下,中国省际TFP的收敛速度加快,收敛周期缩短,这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得出的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有差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省际TFP空间收敛速度降低。(3)加入"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因素后,省际TFP的空间收敛速度有所提升,说明在"中国式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基于已有研究不考虑环境污染或者仅以单一污染物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不足,本文采用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法将五种主要污染物合成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基于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的合理性和优点,测算了1996~2009年我国各省市区考虑环境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效率低下,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八大经济区环境约束下的TFP差异显著,样本考察期内,南部沿海的环境TFP最高,大西北居第二,北部沿海居第三,后面依次为东部沿海、长江中游、东北综合、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区域环境TFP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表明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环境管制政策措施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克强指数与GDP的产出指标切换,分别从传统和质量的TFP视角来论证克强指数作为评价经济质量指标的科学性。结果表明,能源与环境因素的纳入对TFP估算具有显著的影响,其质量TFP均低于传统TFP,并且有关质量与传统下的TFPK对现实经济增长的合理性描述都要优于TFPGDP,验证了克强指数的科学性。最后,依据上述实证分析,得出克强指数作为主体经济分析参考的价值性所在及政策启示。
关键词:
克强指数 GDP 全要素生产率 科学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利用1980~2004年各省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数据,分析了出口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全样本数据还是沿海或内陆地区样本数据,都证实了我国出口对TFP增长存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但就整体效果而言,出口对我国TFP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首要原因可能和中国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格局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出口对TFP的影响在沿海和内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沿海地区模型中,无论是技术溢出长短期效应还是整体效应都十分显著,且整体效应为正,即出口促进了TFP的增长;而内陆地区只有短期效应显著,且整体效应为负,即出口制约了TFP的增...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霍宗杰
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减少污染排放的根本途径。基于跨期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方法对各个省份、三大区域及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分析显示,中国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步提高的梯级分布。全国和东中部能效均呈现向一个稳态收敛的发展趋势,而西部能效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收敛趋势。对各地区能效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西部和其他区域主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这些因素水平的相对落后解释了西部能效最低且不能向更高能效收敛的原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模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爽 李春艳
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而技术效率低下却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阻力。我国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导致技术效率的退化。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来提高现有技术的使用效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引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增加创新所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这将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形成,以提升城市化对服务业规
关键词:
城市化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恕立 王许亮
本文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进行说明,随后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估算出中国2002—2014年各地区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及其分解项。全面控制影响服务业绿色TFP的重要变量后,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全国及分区域服务业绿色TFP的影响。估算结果显示:中国服务业绿色TFP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表现出较大的省际和区域异质性;回归分析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抑制了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绿色TFP的增长,而其对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晔婷 朱锐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省际数据,结合广义最小二乘法,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理论研究对外直接投资、金融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形成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整体上不显著,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受到金融结构的影响,即金融结构能够显著改善对外直接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2)中国金融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分地区来看,中国中部、西部的金融结构对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显著,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该效应却不显著。金融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3)中国采取对外直接投资这种国际化路径有效推动了国内的金融结构发展,催化了金融结构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化的进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王文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杰
基于中国25个省份的数据,应用面板数据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省际差异。研究还发现,对外开放度可以部分地解释这种省际差异,而人力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与省际差异不显著相关。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全要素生产率 省际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