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9)
- 2023(9184)
- 2022(7540)
- 2021(6600)
- 2020(5369)
- 2019(11727)
- 2018(11454)
- 2017(20456)
- 2016(11679)
- 2015(12571)
- 2014(12335)
- 2013(11734)
- 2012(10739)
- 2011(9583)
- 2010(9384)
- 2009(8557)
- 2008(8182)
- 2007(7264)
- 2006(6252)
- 2005(5335)
- 学科
- 济(39581)
- 经济(39529)
- 管理(32652)
- 业(28859)
- 企(22342)
- 企业(22342)
- 方法(17135)
- 数学(15187)
- 数学方法(15047)
- 农(13088)
- 学(12218)
- 中国(11366)
- 财(10876)
- 业经(9503)
- 环境(9368)
- 制(8930)
- 农业(8667)
- 贸(8440)
- 贸易(8440)
- 易(8214)
- 体(7609)
- 技术(7545)
- 地方(7364)
- 银(7251)
- 银行(7175)
- 划(7093)
- 融(6945)
- 金融(6937)
- 行(6850)
- 理论(6609)
- 机构
- 学院(164044)
- 大学(163385)
- 研究(60774)
- 济(60728)
- 经济(59479)
- 管理(57654)
- 理学(50786)
- 理学院(50124)
- 管理学(48905)
- 管理学院(48643)
- 农(45779)
- 科学(43525)
- 中国(42595)
- 农业(37160)
- 业大(36405)
- 京(34713)
- 所(33441)
- 研究所(31316)
- 中心(26946)
- 财(26139)
- 农业大学(24933)
- 江(24774)
- 院(21997)
- 省(21794)
- 财经(21282)
- 技术(20937)
- 北京(20823)
- 室(20467)
- 范(19925)
- 科学院(19603)
- 基金
- 项目(122923)
- 科学(94247)
- 基金(88282)
- 家(82867)
- 国家(82192)
- 研究(78865)
- 科学基金(67732)
- 省(50418)
- 社会(49665)
- 基金项目(47264)
- 自然(47237)
- 社会科(47070)
- 社会科学(47055)
- 自然科(46187)
- 自然科学(46167)
- 自然科学基金(45359)
- 划(42758)
- 教育(35935)
- 资助(34607)
- 编号(29253)
- 重点(28576)
- 计划(27306)
- 发(26286)
- 创(26160)
- 科技(25144)
- 部(25066)
- 创新(24612)
- 科研(24594)
- 业(23601)
- 成果(22151)
共检索到231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素辉 李合生
在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农垦58s光敏感期内进行暗期光间断(R、R+FR、R+FR+R)以及暗期无间断(SD)处理后,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从58s的叶绿体内分离出6条色素带。依其迁移率分别命名为CPI、LHCp ̄1、CPa、LHCp ̄2、CPa’、FC。经R和R+FR+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只有痕迹,而R+FR和SD处理,CPa’的吸收峰很明显。在同样条件下,农垦58无论用何种光质间断暗期都没有出现CPa’。因此,认为CPa’是与育性表达有关并受光敏色素调节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R间断暗期后,CPa的吸收峰明显偏向短波光。LHCP ̄1、LHCP ̄2的吸收光谱在红区和蓝...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培洲 李云 袁澍 张红宇 彭海 林宏辉 汪旭东 吴先军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其类囊体膜蛋白的减少,特别是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LHCII)三聚体含量的急剧减少。Western杂交进一步表明,W1的LHCII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3。编码LHCII脱辅基蛋白的cab基因在突变体W1和野生型中转录水平相仿。突变体W1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从合成的起始δ-氨基乙酰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李玉珍 元生朝 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素辉 李合生
以农垦58S为材料,探讨了光敏色素调控农垦58S的育性转换与硝酸还原酶(NR)的关系。结果表明,NADH以每毫升0.2 mmol·L~(-1)对黄化苗的NR活性最强;预照光在24小时以内,NR活性随照光时间延长而呈极显著正相关;红光和远红光照射后,NR活性均有一定程度增高,红光的作用大于远红光,且红光与远红光能相互逆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哲 苏小静
小麦返白系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体类囊体膜吸收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常温)逐渐减弱,全白叶片降到最低,但未见峰数目及位置的明显改变;电泳分析表明,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各组分含量均逐渐减少,全白叶中几乎消失,但经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发现,除CPIa、CPI的多肽缺失外,其余各组分的多肽带均可见,只是含量也随之减少。复绿过程中,以上各项分析均逐渐恢复,并达到其祖先矮变1号的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振 赵永强 孙厚俊 谢逸萍
为明确SPVD造成甘薯减产的机理与薯苗内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病毒嫁接方法对6种甘薯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嫁接SPVD病毒后各参试甘薯品种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徐紫3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叶绿素降低对甘薯产量造成的影响较大。甘薯品种徐050801处理组与对照组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对SPVD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关键词:
甘薯 病毒病 产量 叶绿素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平 张端品 林兴华 谢岳峰 李泽炳
对14个光、温敏不育系的花药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花培能力差异很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变化幅度为0~28.78%,绿苗分化率变相为0~54.55%,白苗分化率普遍较高。不同基本培养基及激素配比对同一种材料的培养效果不同,最适蔗糖浓度为6%。短日可育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花培能力高于长日不育条件下的花培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全
通过阐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度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生物生理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指标应为光照时间.再根据日地关系,推算出光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出湖南5个和海南3个代表站每月15日的光照时间.分析比较不同气候及光照度条件下光照时间与可照时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可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不同光照度下人工模拟光照时间的试验方法,并探讨光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孟良 郑用琏 张启发
将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正常可育农垦58N适时播种,使其光敏感期处于自然长日照控制下。于苗期、分蘖期、第二次枝梗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及减数分裂期分别在暗、光下取其幼穗及第一全展叶作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了17个特异的蛋白质组分。其中11个组分在可育与不育水稻间表现为有或无的差异;3个组分表现为表达量的变化;另3个组分表现为位置在双向电泳图谱上的平移。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和异常高温不仅可使光敏不育水稻的花粉育性出现部分恢复,而且高温处理还导致了电泳图谱上蛋白组分的相应改变。
关键词:
光敏感时期 幼穗 叶片 特异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继荣 谢戎 唐梅乐
以水稻1103s和亲本8902s为材料,研究在降温条件下植株间断失绿性状表达过程中叶绿体蛋白质谱带、蛋白质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光合作用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条件下,随性状表达1103s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值上升;在叶绿体蛋白质谱带中,20KD、25KD、50KD等主带含量减少。从同一叶片性状表达的绿区与黄区叶绿体蛋白质比较看,黄区缺少18KD,这说明同一叶片不同区域叶绿体蛋白质低温反应不同,从而造成蛋白质降解也不同,这是间断失绿性状表达的基础。从降温结束到性状表达(约2d~3d),叶片蛋白质含量下降与蛋白酶活性提高呈显著负相关;当性状逐渐消失时,蛋白质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同步增长。据此认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元生朝 张端品 王本宣 李玉珍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不同光照长度和不同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材料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至抽穗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农垦58S及其以农垦58S为供体转育而来的其他3个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中均受到光周期与温度的共同作用。农垦58S、6334S表现光周期作用的温度范围较宽;W6154S、W7415S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也表现出较强的光周期效应。就此,作者提出了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并讨论了新型光敏不育材料的选择目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汶珊 曾发梁 王雪莹 王嘉宇 王国骄
【目的】研究分裂期遮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选用沈农9816和沈农26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0%的遮光处理下遮光15 d,研究分蘖期水稻在遮光和复光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50%遮光处理使沈农9816和沈农26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q P)显著增加,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速率(ET
关键词:
遮光 水稻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剑亚 俞炳果 曹大铭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与乙烯、多胺的关系已有报道。骆炳山等报道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雄性不育与穗中高乙烯水平有关。冯剑亚等的研究表明PGMR的雄性不育与幼穗中低多胺水平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多胺与乙烯代谢在PGMR育性转换中的作用,1990年用乙烯利和氯化钴进行了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