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70)
2023(16755)
2022(14417)
2021(13404)
2020(11038)
2019(25271)
2018(25215)
2017(47927)
2016(26006)
2015(29167)
2014(29272)
2013(28859)
2012(26855)
2011(24169)
2010(24506)
2009(22585)
2008(22132)
2007(19776)
2006(17599)
2005(15965)
作者
(75007)
(62242)
(61913)
(58631)
(39741)
(29907)
(28018)
(24165)
(23735)
(22538)
(21287)
(21173)
(20008)
(19851)
(19249)
(19021)
(18479)
(18217)
(17817)
(17812)
(15629)
(15339)
(14933)
(14246)
(13996)
(13949)
(13896)
(13887)
(12537)
(12345)
学科
(105442)
经济(105304)
管理(80844)
(77395)
(65799)
企业(65799)
方法(41256)
数学(33861)
数学方法(33485)
中国(32189)
(29128)
(27240)
地方(27122)
业经(27049)
(23878)
技术(22705)
(21880)
农业(19573)
(18864)
银行(18817)
理论(18760)
(18079)
(17990)
贸易(17970)
(17941)
(17936)
金融(17932)
环境(17499)
(17354)
(16424)
机构
大学(368240)
学院(367789)
(145629)
管理(144866)
经济(142281)
研究(125991)
理学(123949)
理学院(122489)
管理学(120532)
管理学院(119839)
中国(94993)
(79897)
科学(76546)
(70050)
(63037)
(57207)
中心(56763)
研究所(56747)
(56631)
财经(54188)
业大(52527)
北京(50999)
(50701)
师范(50258)
(49057)
(45947)
(45702)
农业(44272)
经济学(42851)
师范大学(40503)
基金
项目(245074)
科学(193331)
研究(183974)
基金(175430)
(151494)
国家(150111)
科学基金(129472)
社会(115452)
社会科(109304)
社会科学(109279)
(97713)
基金项目(93239)
教育(84491)
自然(82254)
(81073)
自然科(80295)
自然科学(80279)
自然科学基金(78841)
编号(75742)
资助(70895)
成果(62781)
(55422)
重点(54917)
(54220)
(53579)
课题(53284)
创新(49941)
(47537)
项目编号(46730)
国家社会(46645)
期刊
(170596)
经济(170596)
研究(114866)
中国(80915)
管理(57382)
学报(55146)
(53540)
(53387)
科学(52063)
教育(49185)
大学(42715)
学学(39737)
农业(36868)
(35499)
金融(35499)
技术(33294)
业经(28913)
财经(26632)
经济研究(25895)
(22748)
问题(21612)
图书(20638)
科技(19820)
(19215)
技术经济(18133)
理论(17881)
现代(17199)
(16486)
(16423)
论坛(16423)
共检索到565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葛秋萍  王珏  
东湖高新区创新的基础与动力源于光谷文化,光谷文化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追求变革、崇尚创新为价值取向的多种独特文化形态的总和。光谷文化对东湖高新区创新的推动力,包括各参与主体在交互的创新文化推动分力下,与管委会倡导的园区整体文化形成合力,体现为以创新为导向的价值理念培育、文化实践、制度安排和社会评价系统等。在今后的创新推力中,光谷文化宜在"创新型国家主导"的文化范式下寻找进一步的路径突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京雷  赵静  
国家高新区在区域创新中扮演重要角色,对都市圈创新协同发展发挥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此命题展开研究,以双重差分法对31个都市圈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国家高新区的成立能推动都市圈整体创新水平提升,城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强化这一过程,在高新区推动都市圈创新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但城市管理体制活力的调节作用相对不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明显的"中心-非中心"城市异质性,高新区对中心城市的创新具有一定负向作用,但对非中心城市的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高新区设立对中部都市圈创新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对东西部都市圈创新的正向作用不足。据此提出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壮大科技服务业规模等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稳妮  李子成  
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集聚生产要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发展的同时,存在管理机制创新滞后、绿色发展不足、优惠政策效应逐步弱化、产出边际递减、辐射带动功能不明显、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问题,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原始创新支持力度、加快卫星导航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推进其实现绿色、开放、智慧型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源  
高新区管委会在高新区的初创、二次创业、扩容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阶段享有不同职能,呈逐步膨胀之势,并超出了"园区管理"的范围而趋同于一级政府,这种职能膨胀不具备宪法上的正当性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此种转化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基础。为实现此种转变,园区管委会在组织结构上须与地方政府分离,可从派出机构转变为自治组织;在职能上需剥离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实现从"领导"到"指导"的转变,同时确保科技企业通过章程实现对园区管委会之控制与监督,使之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海源  
高新区管委会在高新区的初创、二次创业、扩容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阶段享有不同职能,呈逐步膨胀之势,并超出了"园区管理"的范围而趋同于一级政府,这种职能膨胀不具备宪法上的正当性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的要求,此种转化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基础。为实现此种转变,园区管委会在组织结构上须与地方政府分离,可从派出机构转变为自治组织;在职能上需剥离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上实现从"领导"到"指导"的转变,同时确保科技企业通过章程实现对园区管委会之控制与监督,使之致力于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晶  
深圳高新区通过创新引领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在科技创新领域居全国前列,这得益于政府战略规划、科学引导和错位布局,得益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先进的创新理念、活跃的创新思维和火热的创新热情。本文深入分析了深圳高新区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以便为其他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或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霞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基于社会资本的网络机制、外部经济机制、竞争合作机制和学习创新机制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推动集群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引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案例,对其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党兴华  李全升  
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在创新发展中面临着明显的"陕西现象"陷阱,雄厚的科技资源投入与滞后的经济产出效益之间存在发展的悖论。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环境支撑能力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陕西国家级高新区创新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经过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对陕西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在陕西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发展中,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组织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环境支撑能力的相对值分布较为均衡,并不起决定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升  王春杰  赵爱栋  
以地方政府产业用地供给为切入口,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国家高新区设立如何影响地方政府供地行为进行了检验,并分析了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地区经济增长、创新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加剧了地方政府无差别供地的行为倾向,出现明显的"体制回归"现象,且其会因国家高新区所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行政等级等存在异质性特征而呈现差异化表现。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目前国家高新区仍主要是通过吸引要素简单集聚的途径带动所在城市的经济增长,未能有效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滕堂伟  陈佳怡  司月芳  
高新区作为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类政策工具,受到决策者青睐。国家高新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乃至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已获得各界共识,但关于其对企业创新发展绩效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张江示范区为例,按照园区注册企业是否在园区内经营进行分类,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选取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江示范区发展存在着只有"高新"而没有"园区"的情况,是否在园区内经营对企业创新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园区经营企业甚至在新产品方面表现更逊,企业创新显著受到园区创新政策的影响。国家高新区在发挥优惠政策激励的同时,更需要聚焦于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优化创业孵化链条、提升研究机构对区域创新的贡献度、加强园区产学研合作紧密度、建立科学的高新区考评机制,以引导园区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俊峰  
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约束性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物质投入推动转向创新要素推动是必然趋势。文章从禀赋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创新氛围基本形成,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和能力已基本具备等方面分析江苏省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并研究江苏省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存在的障碍与成因,包括对引进大项目的过度偏好,外资企业比重过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软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滞后等问题。提出推动高新区由开放优势向科技创新优势、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江建全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1992年上海的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成为其组成部分;之后,上大科技园、中纺科技园、金桥园、嘉定园等其他4个园区陆续成为其组成部分,于1998年形成了目前"一区六园"的格局。2006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靳洪副  戴化勇  陈向军  
高新区是湖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最活跃的区域,其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构建对其他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带动作用。本文从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视角,探讨了湖北省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表现形式,总结了在湖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新区创新引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