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7)
2023(10040)
2022(8343)
2021(7541)
2020(6145)
2019(13908)
2018(13869)
2017(25561)
2016(14357)
2015(15935)
2014(15984)
2013(15562)
2012(15246)
2011(13820)
2010(14054)
2009(12903)
2008(12572)
2007(11623)
2006(10628)
2005(10015)
作者
(45929)
(37968)
(37933)
(35840)
(24256)
(18436)
(17158)
(14903)
(14738)
(13815)
(13220)
(12733)
(12679)
(12546)
(12411)
(11775)
(11470)
(11336)
(11178)
(11026)
(9933)
(9843)
(9515)
(8917)
(8745)
(8679)
(8629)
(8336)
(8053)
(7854)
学科
(61016)
经济(60948)
管理(34595)
(33875)
(25576)
企业(25576)
中国(21928)
地方(20573)
(18583)
方法(17268)
(15909)
业经(14797)
数学(14306)
数学方法(14137)
(14026)
(13022)
农业(12450)
(12397)
金融(12390)
(12296)
银行(12249)
(11998)
地方经济(11619)
(11010)
(10869)
(10184)
贸易(10172)
(9740)
理论(9697)
环境(9439)
机构
学院(203892)
大学(201688)
研究(83976)
(79938)
经济(78016)
管理(67154)
中国(62765)
理学(55582)
理学院(54789)
科学(54534)
管理学(53570)
管理学院(53217)
(46498)
(46185)
(45979)
研究所(41749)
(37356)
中心(36553)
农业(36332)
(34879)
业大(34445)
(31110)
北京(30079)
(29554)
(29504)
师范(28988)
财经(27960)
(27592)
技术(26399)
科学院(25367)
基金
项目(132353)
科学(101272)
研究(94023)
基金(91091)
(82755)
国家(82010)
科学基金(66855)
社会(56675)
(54999)
社会科(53470)
社会科学(53458)
基金项目(47059)
(46379)
自然(43351)
教育(42867)
自然科(42266)
自然科学(42249)
自然科学基金(41488)
资助(38179)
编号(37941)
(35391)
成果(32195)
重点(31557)
课题(29614)
(27545)
发展(27539)
(27233)
(27078)
计划(26374)
创新(25585)
期刊
(101532)
经济(101532)
研究(65908)
中国(52853)
(44080)
学报(41396)
科学(35488)
大学(30126)
农业(29892)
教育(29289)
学学(28511)
管理(27911)
(27676)
(22762)
金融(22762)
技术(18380)
业经(18218)
经济研究(16724)
(15463)
财经(14079)
问题(13039)
(12284)
业大(11590)
(10967)
科技(10579)
图书(10083)
世界(10057)
农业大学(9694)
(9657)
(9597)
共检索到336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家炜  郝瑞娟  王庆恒  杨创业  杜晓东  陈振国  
为探究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发育形态学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光裸星虫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光裸星虫胚胎及幼体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海球幼体、匍匐幼体等主要阶段,卵裂、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均在卵膜内发育;海球幼体出膜时,卵膜脱落,不发育为表皮。(2)水温为30~31.5℃条件下,卵子受精30 min后开始卵裂,2 h后形成原肠胚,4 h后发育为担轮幼虫,24 h后出膜成为海球幼体,8~9 d后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3)光裸星虫为典型的螺旋式完全卵裂。担轮幼虫可做旋转式游动,胚体表面密布纤毛,其中,体前端具有一束较长的顶纤毛;纤毛通过卵膜孔中央伸出体外,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类型。胚体形成眼点、肾管等器官。(4)海球幼体游动迅速,摄食浮游植物。口前纤毛环较短,头部具有眼点和神经节;口后纤毛环较长,纤毛类型也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随发育进行,体壁肌肉束不断增强,形成方格状纹理;胃部逐渐前移,肠道不断延长,发生螺旋,在躯干部前段形成肛门。(5)匍匐幼体在底质表面爬行,吞食砂砾;体表具有角质层,体壁肌肉发达;身体前端形成片状突起,将发育成触手;吻部具有规则排列的乳突;身体末端中央外凸形成球形尾器;收吻肌、腹神经索、固肠肌等器官或组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鹏  郑月茂  卿素珠  徐永平  张涌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山羊胚胎期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山羊肝细胞在胚胎早期就有明暗之分。胆小管在胚胎早期已经形成 ,胆管由肝母细胞演化而来 ;窦状隙随机发生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 ,且随胚胎的发育 ,造血功能逐渐降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鑫  张殿福  陶忠虎  付峰  顾泽茂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俊贤  王世锋  周永灿  朱彦博  冯永勤  
为提高糙海参育苗技术,研究描述了糙海参从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在显微镜下测定了受精卵、胚胎和幼体的大小,确定了糙海参胚胎发育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为90%以上。糙海参胚胎和幼体发育可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转囊胚期、原肠期、初耳状幼体、中耳状幼体、大耳状幼体、樽形幼体和稚参等阶段;在平均水温29℃,平均盐度34条件下,糙海参受精卵经3 h发育形成囊胚,4 h进入旋转囊胚期,5 h进入原肠期,19 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过7 d的生长与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15天变态为稚参。观察发现,多精入卵现象则会导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德祥  苏永全  王军  梁军荣  
以人工授精所获得的中国鲎胚胎及其幼体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授精后的静置时间、温度、盐度、重金属等对中国鲎胚胎和三叶幼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试验范围内 ,授精后静置时间 1min即可 ,不必长达 1h ;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8℃ ,最适盐度 2 0 ;中国鲎三叶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30℃ ,最适盐度 30~ 35 ;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国鲎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表现为Pb2 + >Zn2 + >Cu2 + ≈Cd2 + ;中国鲎三叶幼体比胚胎更容易受重金属污染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陈昌生  
利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中国龙虾发育早期(Ⅰ~Ⅳ期)叶状幼体的肝胰腺的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肝胰腺左右对称各分成3叶,每叶由许多分支的肝胰腺管组成。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腺管上皮细胞可分为泡状细胞(B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胚性细胞(E细胞)四种类型。各类细胞的游离面具微绒毛。B细胞有明显胞饮现象,内含一个大消化泡和许多液泡,起吸收和细胞内消化作用。R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较丰富,含少量脂滴,具吸收与储存养分的功能。F细胞具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酶原颗粒,行细胞外消化作用。E细胞胞器不发达,是细胞分化的起点。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各类细胞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兰国宝  廖思明  阎冰  
研究了温度对方格星虫浮游期海球幼体发育和附着幼体变态发育的影响。实验用的亲虫来自本地海区,试验幼体通过人工催产和孵化获得。结果表明,浮游期海球幼体的发育时间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极密切,并遵从Log istic曲线分布。适宜的发育温度为27.5~32.0℃之间。幼体变态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7.5~28.0℃,适宜水温30.0~34.0℃之间。在30℃以上进行变态发育的幼体,变态率和变态成活率都明显提高,变态后成活率达20%以上。本文还讨论了中国方格星虫自然分布与海区水温分布的关系,认为方格星虫的自然分布自北向南增高的原因与水温有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静香  李加儿  区又君  王刚  
采用PAS、Mallory三色法和腺垂体不同细胞改良染色法3种组织学染色方法,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脑垂体的形态、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脑垂体为圆球形实心腺体,位于间脑腹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2部分组成。根据神经纤维中所含分泌颗粒形态和大小把神经分泌纤维分为A1、A2和B型。神经纤维中存在2种垂体细胞,即呈椭圆形的Ⅰ型垂体细胞和呈梭形的Ⅱ型垂体细胞。腺垂体由3部分组成:前外侧部(RPD)、中外侧部(PPD)和中间部(PI)。腺垂体部可以鉴别出6种内分泌细胞,其中RPD有2种内分泌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志峰  廖承义  刘晓云  范瑞青  姜明  高澜  徐怀恕  
用电镜对中国对虾幼体复眼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1 期复眼仅处于眼基细胞状态,至Z2 期,构成复眼的每个个眼的基本组成结构已具备,但各部分结构尚待进一步发育。个眼的小眼面至仔虾期以前均呈六角形状,但当仔虾体长达0.7~0 .8cm 时,小眼面基本成为方形。随着幼体发育,角膜厚度渐增;其下角膜生成细胞中的主要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逐渐减少;幼体阶段,晶状体外亦有角膜生成细胞延伸而成的鞘包围,晶状体束在Z3 期或Z2 末期才由晶状体细胞分泌而成,晶状体细胞似有逐渐变小的趋势,而晶状体束则逐渐粗大;晶状体基部周围的虹膜色素细胞在仔虾期以前均未见色素颗粒产生;小网膜细胞内的色素颗粒随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静  刘慧芬  刘梦园  程凯歌  马晓  于淼  赵艳静  聂国兴  李学军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宿鸭湖水库采集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雌鱼样本190尾,体长7.12~32.21 cm,体重10.55~330.22 g,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花?卵母细胞发育各时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花?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第I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增殖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初级生长阶段,出现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细胞质膜之间形成放射带;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后期,卵黄颗粒增多。电镜下观察发现放射带表面形成微孔状结构,核仁外排,可能与卵母细胞内营养物质积累有关;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中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发育为成熟卵子,与卵膜脱离,准备排卵。繁殖季节,花?卵巢成熟系数达到13.78%~17.04%。研究结果可为花?人工繁殖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维信  陆剑锋  
对早熟和正常发育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大颚器官(mandibularorgan,MO)进行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发现早熟蟹的MO在当年秋季已充分发育,MO细胞直径在当年11月达到最大值;而正常发育幼蟹的MO在当年细胞排列紧密,直到翌年秋季才充分发育。正常发育成蟹(二秋龄蟹)的MO细胞直径在10月达到最大值,明显大于早熟蟹(P<0.05)。表明早熟蟹MO较正常发育蟹提早一年发育,但是,秋季早熟蟹MO的发育速度和发育良好程度均不及二秋龄蟹MO的发育,这可能是早熟蟹卵黄发生过程较缓慢,较二秋龄蟹滞后约一个月达到次级卵黄发生末期的原因。中华绒螯蟹MO细胞超微结构的显著特征是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初庆刚  胡正海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 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 4个阶段。阶段 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 ,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锇滴 ,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锇物质 ,以及嗜锇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 2 :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 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渐形成 ,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 ,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锇油脂的油囊。阶段 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 ,油囊由液泡膜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上。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茂程  刘璐瑶  禤梓杰  熊乐  张玉婷  窦熙茵  张元  刘志刚  吕文刚  
为研究光因子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受精孵化过程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析因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光质和光周期等不同光条件对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率(FR)、孵化率(HR)和变态率(MR)的影响,已建立回归模型,优化光条件,找到利于胚胎发育的最佳光质、光强和光周期。结果显示,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一次效应、交互效应和二次效应均呈显著水平,三者存在互作效应。在绿光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3.7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5.54 h时,其FR、HR和MR达到最优值,其值分别为91.36%、88.64%和92.02%,优化后绿光促进东风螺胚胎发育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红光和白光。在蓝光条件下,其光照强度和光周期任意组合水平下FR、HR和MR与其他光质比较均较低,且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和光照时间延长,三项指标值下降越明显,因而表明蓝光对胚胎发育起到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能与光质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方斑东风螺育苗效率和苗种品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美荣  张继红  毛玉泽  蒋增杰  高亚平  方建光  
对室内培育的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胚胎和幼虫的发育以及外部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多棘海盘车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成熟卵卵径为(130~150)μm,卵裂属完全均等型。水温为(10.5~11.5)℃时,受精卵经20min左右释放第1极体,约50min进行第1次卵裂,约7h时进入桑葚期,19h40min发育成为膜内旋转囊胚,23h40min发育成为脱膜旋转囊胚,26h30min发育成为早期原肠胚,纤毛幼虫(初孵幼虫)出现在46h,从受精到短腕幼虫历时25d。由纤毛幼虫到短腕幼虫的过程中幼虫体长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进一步发现,投喂混合饵料(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庆  成永旭  吴旭干  
在水温27~29℃、气温27~31℃和海水盐度为16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孵化瘤背石磺的卵块,根据早期发育的形态变化将其划分为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内担轮幼虫、卵内面盘幼虫)和幼虫发育(包括开口期、大面盘幼虫、附着期、匍匐幼虫)两个阶段。受精卵发育至卵内担轮幼虫需要51h,胚胎发育89h后变态为卵内面盘幼虫,第7天面盘幼虫孵化出卵,直径增大1倍;第23天幼虫变态为匍匐幼虫,虫体直径为受精卵的4倍。分析认为,瘤背石磺的胚胎发育具备典型的不等全裂、螺旋卵裂特征,幼虫为典型的腹足纲面盘幼虫形态;温度对胚胎发育时间影响显著而充气可以加速幼虫孵化出卵;面盘幼虫需要有适宜的潮间带环境和饵料(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