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3)
- 2023(2938)
- 2022(2542)
- 2021(2370)
- 2020(2021)
- 2019(4582)
- 2018(4337)
- 2017(7837)
- 2016(4506)
- 2015(5090)
- 2014(4868)
- 2013(5001)
- 2012(4929)
- 2011(4680)
- 2010(4750)
- 2009(4489)
- 2008(4467)
- 2007(4069)
- 2006(3668)
- 2005(3518)
- 学科
- 济(17663)
- 经济(17628)
- 学(11610)
- 管理(11179)
- 业(9776)
- 企(8721)
- 企业(8721)
- 方法(6706)
- 数学(4852)
- 数学方法(4773)
- 中国(4465)
- 农(4450)
- 理论(4296)
- 业经(3968)
- 和(3354)
- 财(3344)
- 制(3291)
- 经济学(3179)
- 教育(3106)
- 体(2969)
- 农业(2920)
- 水产(2798)
- 及其(2675)
- 策(2622)
- 动物(2520)
- 贸(2452)
- 贸易(2447)
- 易(2364)
- 融(2364)
- 金融(2363)
- 机构
- 大学(73781)
- 学院(69269)
- 研究(31010)
- 济(24105)
- 经济(23557)
- 科学(22438)
- 管理(21768)
- 中国(21591)
- 农(20641)
- 理学(18187)
- 所(18081)
- 理学院(17909)
- 管理学(17438)
- 管理学院(17328)
- 京(17222)
- 农业(16912)
- 研究所(16775)
- 业大(14854)
- 中心(12715)
- 江(11676)
- 院(11268)
- 省(10865)
- 北京(10809)
- 财(10754)
- 农业大学(10692)
- 室(10587)
- 范(9987)
- 师范(9697)
- 科学院(9649)
- 业(9590)
- 基金
- 项目(47346)
- 科学(35487)
- 基金(34134)
- 家(33025)
- 国家(32792)
- 研究(28885)
- 科学基金(25716)
- 自然(19101)
- 自然科(18631)
- 自然科学(18619)
- 自然科学基金(18314)
- 省(18123)
- 基金项目(17072)
- 社会(16817)
- 划(16655)
- 社会科(15644)
- 社会科学(15637)
- 资助(14835)
- 教育(13495)
- 重点(11611)
- 计划(11175)
- 科技(10599)
- 编号(10195)
- 部(10111)
- 发(9965)
- 科研(9682)
- 成果(9592)
- 创(9527)
- 业(9110)
- 创新(8981)
共检索到11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鹏飞 王嫣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对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消化道各部分结构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表明消化道由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口四周着生有触手形成口盘,咽短与口分界不明显,食道随翻吻伸缩,肠道极长,通过3个回折及螺旋缠绕成肠索,直肠上附有直肠盲囊。消化道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外膜,没有连续的肌肉层,只有数量不等的肌纤维在黏膜下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组成。除肠外,消化道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消化道各部位的褶皱形态、黏膜下层和肌纤维数量都具有差异。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慧婧 杨家林 邹杰 文雪
2011年6、7、8月每月10日,挑选♀∶♂为5∶1的性成熟光裸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亲体,在水泥池中暂养20 d,观察其产卵习性、产卵量及其体腔中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光裸方格星虫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卵母细胞分批成熟,分批产卵;产卵时间不固定,昼夜皆可产卵,但夜间产卵次数和产卵量均高于白天;大量产卵时集群游动;6、7、8月的雌光裸方格星虫平均产卵分别为:3.20×104、4.43×104、3.46×104cell,平均受精率达98.3%;6、7、8月日累计产卵量y与时间x的变化方程分别为:y=0.430 5x3-25.971x2+503.39x-582.56(R2=...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繁殖习性 产卵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邓中日 黄勃 方再光 文丽繁
报道了太平洋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pacificum Keferstein)消化道各部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分为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肠是消化道的主体,极长,可分为降肠和升肠,二者相互盘绕,使肠呈双螺旋状。消化道管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各部主要区别在于黏膜:咽和降肠上段黏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食道和直肠黏膜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除降肠上段外,肠其他各段黏膜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降肠下段有呈倒"U"型的纤毛突起和"V"型的纤毛沟,升肠只存在纤毛沟;降肠下段与升肠上段黏膜上皮中有颗粒细胞存在,升肠纹状缘明显,直肠杯状细胞丰富。此外,皱襞的...
关键词:
太平洋革囊星虫 消化道 解剖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桂云 张涛 赵峰 黄晓荣 杨阳 章龙珍
对多鳞四指马(Eleutheronema rhadinum)幼鱼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和组织显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多鳞四指马幼鱼的消化道从前到后依次是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和肠。口裂宽大,上下颌、犁骨和腭骨上均有绒毛状臼齿。食道的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上皮内含有粘液细胞。胃Y型,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及幽门部,胃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其间无杯状细胞,贲门部和盲囊部均有胃腺,而幽门部未发现。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Z字形,肠道系数为0.508,肠道的粘膜上皮是单层柱状细胞,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粘膜上皮中含有大量杯状细胞,粘膜层中并未发现肠腺的存在。由前肠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毓人 楼允东 徐庆登 陈煊
为了改良普通鲫鱼的经济性状,提高其生产性能,我们从1986年开始进行以鲫(Carassius auratuauratus)为母本,白鲫(Carassius auratus cuvieri)为父本的杂交试验,获得了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高邮杂交鲫。鱼种阶段比父本白鲫生长快30%以上,成鱼阶段快20%以上,且具有肉质好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试验期间,高邮杂交鲫已在扬州市的九个县(市)推广夏花鱼种,初步取得成效。本文对高邮杂交鲫及其亲本的消化道的外部形态和组织构造作详细叙述。关于硬骨鱼类消化道形态解剖和组织构造,国内外曾对之有过不少报导。对鲫鱼消化道构造的观察,目前只有一例,但它并未结合该鱼的食性进...
关键词:
高邮杂交鲫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峰 严安生 张桂蓉 邹桂伟 周健 彭科来
本研究对 1~ 43日龄内的大口鲇仔鱼消化道组织学进行了观察 ;描述了大口鲇不同发育阶段的口裂、口咽腔、食道、胃、前肠、后肠等组织和器官的组织学结构的变化 ;对口裂宽、口裂高与全长进行了比较 ;讨论了仔鱼消化系统的早期发育特点与摄食、营养方式的关系
关键词:
大口鲇 消化道 仔鱼 组织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骆豫江 陈昆慈 朱新平 潘德博 常藕琴 李凯彬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鱼刺)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鱼刺)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可以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黏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
关键词:
高体革(鱼刺) 消化系统 器官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顾一峰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ere studied in Japanese flounder(Paralichthys olivaceus)from hatching until day 50.Samples were taken after hatching,then of 5,8,15,30 and 50 days post-hatch.During the first 3 day after hatching,the digestive tract was lengthened and coexisted with the s...
关键词:
牙鲆 消化道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邵明瑜 张志峰 康庆浩 马卓君 王开顺
对单环刺虫(UrechisunicoinctusVonDrasche)消化道的结构进行了组织学和细胞学观察。单环刺虫消化道可分为咽、食道、嗉囊、砂囊、胃、中肠、呼吸肠、直肠和排泄腔。咽、食道和直肠管壁由内向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嗉囊、砂囊、胃、中肠和呼吸肠壁仅由粘膜层和外膜组成。除食道外,胃之前的消化道及直肠上皮细胞均有发达的纤毛,中肠和呼吸肠上皮主要为微绒毛。消化道上皮主要分为3类细胞,第1种为柱状上皮细胞;第2种为粘液细胞;第3种为分泌细胞。粘液细胞和分泌细胞散布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且结构和数量随部位而异:粘液细胞在咽、食道、嗉囊、胃、中肠和直肠上皮中有较多的分布,分泌细...
关键词:
单环刺螠虫 消化道 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健鑫 石戈 李鹏 刘美英 王日昕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
关键词:
条石鲷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杯状细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孙世春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杯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膜部分区域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住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道短,相对长度为0.6左右,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上皮为假复层上皮,两者上皮中均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讨论了真鲷消化道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真鲷消化道具典型动物食性消化道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志仪 陈晓武 顾一峰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质量约0.5 kg,活体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鲆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牙鲆消化道和高等脊椎动物类似,分为口咽腔、食道、胃、胃盲囊和肠。肠也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胃和前肠是消化吸收主要的部位,胃盲囊和前肠结构和功能非常类似。Serotonnin细胞和P Substance细胞在牙鲆胃前部的黏膜中零星分布,在胃体中较多见,平均每104μm2胃体黏膜上皮约各有2.2和2.0个阳性细胞。而Gastrin细胞分布在胃盲囊和前肠中,平均每104μm2黏膜上皮分别有0.98个和0.71个...
关键词:
牙鲆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旭佳 沈夏霜 黄国强 彭银辉 吴黎红 潘英
为研究盐度和规格对光裸方格星虫呼吸代谢的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15、20、25、30和35)对3种规格S(2.11±0.60)g、M(6.31±0.85)g和L(8.80±1.40)g光裸方格星虫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盐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均显著,盐度和规格的交互作用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盐度在1525时,耗氧率(OR)和排氨率(AR)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升高,盐度为25时达峰值,之后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OR和AR与盐度的关
关键词:
光裸方格星虫 盐度 呼吸 排泄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宁宁 章龙珍 庄平 张涛 赵峰 黄桂云
对人工养殖2龄西伯利亚鲟消化道的形态解剖学和显微组织学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从前至后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幽门盲囊、十二指肠、瓣肠和直肠,食道与胃的分界不明显,形成一个"食道-胃过渡区",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织学研究显示:西伯利亚鲟的消化道由内向外一般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其中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含杯状细胞和粘液细胞。"食道-胃过渡区"已有腺体存在。胃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无杯状细胞,胃的粘膜表面有许多上皮凹陷形成的胃小凹,幽门部的胃小凹较贲门部和胃体部深;贲门部和胃体部中含有大量的胃腺,幽门部无胃腺。幽门盲囊的管腔内被向内深入...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海红 匡友谊 徐伟 尹家胜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镜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描述了消化道、消化腺的形态特征及各消化段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各段的细胞学特征。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口端位,吻尖,口腔、口裂都较大;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小的尖齿,齿多向内倾斜;舌肌不发达,舌前端游离,舌黏膜表面为复层鳞状上皮,内含味蕾和杯状细胞。(2)食道粗短,肌层发达,内壁上有较深的纵向褶,黏膜层有大量的杯状细胞。(3)胃U型,分3部分,胃壁内有纵向皱褶,纵褶之间有网状褶,胃底部有胃腺。(4)盲囊呈指状,约180~256个左右,盲囊腔内有灰白色的胶冻状物质,上皮游离面具有...
关键词:
哲罗鱼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