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91)
2023(9122)
2022(8207)
2021(7823)
2020(6590)
2019(15349)
2018(15474)
2017(29716)
2016(16434)
2015(18606)
2014(18543)
2013(18309)
2012(16704)
2011(14918)
2010(14589)
2009(13094)
2008(12504)
2007(10556)
2006(8981)
2005(7498)
作者
(49048)
(40423)
(40304)
(38314)
(25794)
(19568)
(18250)
(16152)
(15293)
(14412)
(13951)
(13485)
(12789)
(12601)
(12517)
(12451)
(12443)
(12159)
(11448)
(11408)
(10363)
(9758)
(9708)
(9120)
(9114)
(9086)
(9075)
(8808)
(8265)
(8202)
学科
(60679)
经济(60613)
管理(44878)
(42644)
(35846)
企业(35846)
方法(30909)
数学(26803)
数学方法(26506)
(16165)
(15796)
中国(14716)
(14460)
业经(13350)
地方(12825)
农业(10747)
理论(10675)
(10472)
(10274)
贸易(10269)
技术(9965)
(9952)
环境(9832)
(9574)
财务(9517)
财务管理(9502)
(9200)
企业财务(9009)
教育(8784)
(8704)
机构
大学(229549)
学院(227352)
管理(92394)
(82464)
理学(81367)
经济(80545)
理学院(80434)
管理学(79026)
管理学院(78645)
研究(75795)
中国(52734)
科学(52359)
(48885)
(42318)
业大(39237)
(39064)
研究所(36409)
(35683)
农业(33875)
中心(33773)
(31430)
北京(30405)
(30067)
财经(29694)
师范(29690)
(27616)
(27068)
技术(25934)
(25920)
师范大学(24099)
基金
项目(167089)
科学(130187)
基金(120892)
研究(118044)
(107048)
国家(106182)
科学基金(90361)
社会(71259)
社会科(67400)
社会科学(67382)
(66665)
基金项目(65645)
自然(62114)
自然科(60659)
自然科学(60645)
自然科学基金(59523)
(56416)
教育(53659)
资助(49435)
编号(47946)
成果(38054)
重点(37174)
(35807)
(35039)
(35004)
课题(32851)
科研(32768)
创新(32588)
计划(32507)
大学(30686)
期刊
(84697)
经济(84697)
研究(61864)
学报(42770)
中国(38692)
(38221)
科学(37924)
管理(32090)
大学(30572)
学学(28934)
农业(27114)
(25051)
教育(24289)
技术(18613)
业经(14314)
(14258)
金融(14258)
(13839)
图书(13352)
财经(13252)
经济研究(12992)
科技(12553)
理论(11817)
业大(11655)
(11296)
实践(11182)
(11182)
(11086)
问题(11048)
技术经济(10460)
共检索到310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安榆林  杨晓军  林晓佳  师丽敏  黄晓明  陈建东  
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4个光肩星天牛、4个不同地理来源的黄斑星天牛及8个近缘种样品和花柳曲窄吉丁共37个样品的线粒体mtDNACOⅠ基因中一段504bp的序列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与其近缘种、外缘种间存在明显规律性差异;中国、美国、韩国等不同地理来源的光肩星天牛样品间存在一定的基因差异,并呈现出中国北方、中国南方、美国和韩国4个种群的特征,此研究结果不支持“美国的光肩星天牛是从中国传入的”的观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样品间的差异较小,并未达到种级分类水平,应归为同1个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桐  王保德  李国宏  RichardReardon  吴云  运虎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东  刘益宁  宝山  小仓信夫  丸田秀士  
宁夏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天敌昆虫自然种群很少,主要有花绒穴甲寄生天牛的老熟幼虫、蛹、成虫,柿树螟蛾捕食天牛卵,寄生蝇、虱蝇类寄生天牛幼虫和蛹,姬小蜂寄生天牛蛹.花绒穴甲是大型杨树天牛最有价值的优势天敌种,在宁夏很多地区有少量发现.该虫自然扩散能力弱,分布狭窄,在生态条件较好的地区寄生率较高,其它昆虫偶尔发现有寄生和捕食现象,但数量极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桦  郑哲民  
为研究清楚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185 3)和黄斑星天牛A .nobilis (Ganglbauer,1889)的分类问题 ,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成虫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这两种天牛 (包括其过渡型 )不同个体的酶谱柱中清晰显示的酶带均处于同一位置 ,且在颜色、宽窄和相对迁移率上均基本相同 ,即在酯酶酶带上差异甚微 ,因而这两种天牛应归属为同一种 :光肩星天牛 ,而黄斑星天牛为其同物异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彩萍  闫喜中  刘红霞  骆有庆  
研究北京和宁夏两地5个树种上光肩星天牛刻槽含水量、pH值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地的刻槽中期含水量最高,且高于同期健康树皮,晚期次之,早期最少。刻槽的pH值(7.88~9.98)均偏碱性,高于健康树皮pH值(6.06~7.10)。两地的刻槽共分离到真菌12属、473株菌株,8种鉴定至种级;优势属为镰刀菌属,刻槽真菌数量多于健康树皮。宁夏各树种刻槽真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比健康树皮高,北京各树种刻槽H,S低于健康树皮。两地各树种刻槽内细菌群落种类大致有2种,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和白色未定名细菌,此外,北京旱柳刻槽内分离到黏质沙雷氏菌,该菌是一种昆虫致病菌。刻槽内放线菌只分离到1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萍  黄竞芳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为系统饲养该天牛配制了三种较为理想的饲料配方,同时测定了幼虫的龄数。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可成功地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成活率达80%以上。光肩星天牛幼虫为5龄,其头宽和龄数可由两式推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杰  赵晓明  
该文对光肩星天牛羽化孔、排粪孔、刻槽数目做了统计分析,采用波松分布、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和,并用扩散型指数进行检验,确定了蛹、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研究了林分被害的年度变化及胸径与被害关系,分析了生存率和集中度,根据Lwao 回归,确定了X* 与X 的回归直线,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用人工饲料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进行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饲养,其发育历期由2 a 缩短为40 ~230 d .羽化期整齐,羽化率达50 % 以上.雌成虫每头最高产卵量达179 粒,卵的最高孵化率达62 .0 % ,幼虫最高存活率达85 .7 %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永安  王玉珠  张龙  秦启联  许效仁  
A new pathogen Nosema glabripennis Zhang parasiting the longhorned beetle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According to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bout 2.8% of the real pathogens for naturally dead longhorned beetles were microsporidiums and the other pathogens were mostly saprophytic or other parasitic or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陈维培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人工接种与模拟危害的方法,观察了在不同卵槽数和虫孔数时,对沙兰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有卵槽50个以下的2年生树表现出有促进生长作用;对连续3年钻孔1~9个的3年生树,至5年生时,3年累积生长量与对照相比,胸径增加22%~49%,树高降低5%~25%。通过对16年生大官杨和泰青杨的解剖,因虫孔的原因可使89%的木材变为三等材,降低价值约4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瑞良  吕赞韶  吕晓宏  武祥云  
本文采用反复调查和查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编制1987~1990年两代光肩星天牛(Anoplophova glabripennis Motsch)在北京杨、大官杨上发生为害的自然种群平均生命表.揭示了该虫自然种群数最消长的动态规律,找出了影响其种群数最变动的关键因子为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国宏  高瑞桐  Michael T.Smith  孔令才  
为了探讨光肩星天牛成虫在自然界中种群扩散的模式和种群数量变动等问题,在甘肃省永靖县采用标记-回捕的方法进行了光肩星天牛的扩散规律研究。系统收集了光肩星天牛成虫种群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扩散资料,按照动态分析方法,对天牛成虫在杨树农田林网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天牛成虫扩散的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群扩散有明显的方向性,由环境因素引起。对气象因素分析表明扩散格局主要受风向影响,各方向的回收数量都与其相同风向呈负相关,而与相反风向呈正相关,但与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关系不密切。成虫的扩散密度随距离和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扩散距离与数量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y=4 203.568 3x-1.11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丰  刘荣光  宝山  吴彤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