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0)
2023(3486)
2022(2722)
2021(2397)
2020(1944)
2019(4260)
2018(4188)
2017(7285)
2016(4150)
2015(4635)
2014(4569)
2013(4608)
2012(4483)
2011(4157)
2010(4210)
2009(3996)
2008(4154)
2007(3805)
2006(3486)
2005(3121)
作者
(16244)
(13745)
(13498)
(12805)
(8711)
(6702)
(5917)
(5224)
(5221)
(5012)
(4953)
(4699)
(4635)
(4619)
(4453)
(4214)
(4153)
(4081)
(4045)
(3965)
(3638)
(3439)
(3432)
(3237)
(3150)
(3106)
(3071)
(2991)
(2972)
(2915)
学科
(16183)
经济(16161)
管理(12164)
(10591)
(8833)
企业(8833)
方法(7341)
(7235)
数学(6199)
数学方法(6017)
环境(5420)
(4500)
中国(3962)
(3816)
(3553)
业经(3421)
资源(3060)
(3024)
金融(3023)
理论(2976)
农业(2963)
(2927)
技术(2900)
(2847)
(2828)
银行(2792)
地方(2703)
(2685)
(2547)
(2473)
机构
大学(71326)
学院(69578)
研究(28293)
(23654)
经济(23155)
管理(22463)
科学(21098)
(19678)
理学(19555)
中国(19488)
理学院(19262)
管理学(18539)
管理学院(18442)
(16231)
农业(15916)
(15645)
研究所(15325)
业大(15259)
中心(11896)
(10980)
(10833)
农业大学(10449)
(10117)
(9703)
(9671)
北京(9630)
(9533)
师范(9457)
科学院(9192)
实验(9012)
基金
项目(50432)
科学(38243)
基金(36463)
(35146)
国家(34910)
研究(30600)
科学基金(27896)
自然(20307)
(20043)
自然科(19849)
自然科学(19836)
自然科学基金(19453)
基金项目(19040)
社会(18559)
(17810)
社会科(17567)
社会科学(17559)
资助(15299)
教育(13547)
计划(12088)
重点(12086)
科技(11315)
(10931)
(10294)
科研(10220)
(10212)
编号(10053)
创新(9799)
(9198)
专项(9169)
期刊
(25119)
经济(25119)
学报(20213)
(18007)
研究(17288)
科学(15951)
大学(14203)
学学(13733)
中国(12714)
农业(12412)
管理(8276)
(7840)
业大(6607)
(6532)
(5755)
教育(5642)
农业大学(5492)
(5176)
金融(5176)
技术(5156)
林业(4473)
科技(4315)
财经(4278)
自然(3993)
中国农业(3807)
经济研究(3665)
统计(3662)
(3631)
资源(3554)
业经(3422)
共检索到9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艳涛  李硕  孟昭军  王嘉冰  刘英胜  张爱军  严善春  
【目的】研究颜色改进型暗褐色拦截挡板诱捕器诱捕效果;将缓释的1-戊醇和2-戊醇单独或与信息素组合后,结合颜色改进型暗褐色诱捕器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探究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以期开发监测光肩星天牛的有效工具。【方法】在每个样地用尼龙绳分别将32个诱捕器(4种引诱剂×4种释放率×2种颜色)悬挂在柳树枝干上,3个样地共悬挂96个诱捕器。每天检查一遍诱捕器,统计、鉴定诱捕到的光肩星天牛的雌、雄数量。【结果】诱捕器颜色显著影响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暗褐色诱捕器的平均诱捕量为1.521头,显著高于黑色诱捕器的平均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张星耀  林云华  黄照岗  何玉友  
松褐天牛缓释型引诱剂由引诱活性制剂和具强吸附力的缓释基质复合配制,其组分和配比为2种单萜烯∶乙醛∶丙酮∶乙醇∶微晶碳素∶膨润土=0.20∶0.06∶0.06∶0.08∶0.47∶0.13,引诱活性制剂和缓释基质质量分别占缓释型引诱剂总质量的40%和60%。缓释型引诱剂能控制活性成分释放速度,使引诱活性成分较平稳地持续发挥引诱效果。缓释型引诱剂引诱活性成分日均释放量为0.9 g,仅为原型引诱剂日均释放量的25.0%,可引诱以松褐天牛成虫为主的29种林木蛀干害虫,是一种广谱性的缓释型引诱剂。该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成虫的引诱活性与原型引诱剂基本一致,其林间有效作用半径和诱获率分别为70 m和43.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连芹  宋世涵  黄焕华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马尾松、湿地松、黑松及日本赤松的主要蛀干害虫,也是台湾五针松、北美短叶松、日本冷杉、欧洲云杉、柳杉等主要蛀干害虫之一。该虫在我国分布于西藏以东、河北以南,东至台湾、南至广东;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越南、老挝。近10年来,我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区)多处发生天牛危害,不仅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温小遂  喻爱林  唐艳龙  廖三腊  施明清  
[目的]明确APF-Ⅰ型诱剂样品(A)和F型诱剂样品(C)对松墨天牛的诱捕效果。[方法]以生产上使用的APF-Ⅰ持久增强型诱剂(B)和F1型诱剂(D)为对照,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成虫试验。[结果]表明:诱剂A的平均诱虫量最高,分别为诱剂B、诱剂C和诱剂D的1.17倍、1.41倍和1.58倍,且显著高于诱剂C和诱剂D。在持效试验中,诱剂A平均诱虫量也高于其他3种诱剂。在161 d诱捕期内4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是雄虫的1.65 1.93倍,平均1.76倍。诱剂C也优于同类产品的诱剂D。[结论]诱剂A释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义平  郭瑞  张真  
在固定的剂量下和相同的时间段内,对国产4种引诱剂在浙江富阳林间对松墨天牛成虫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都有一定的引诱效果。其中,浙江产的ZGHC-M-99和上海产的HYP-SH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显著高于福建产的FJ-Ma-05引诱剂,但与广东产的A-3引诱剂差异不大。基于所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个体数,4种引诱剂的诱捕效果由强到弱依次是ZGHC-M-99引诱剂、HYP-SH引诱剂、A-3引诱剂、FJ-Ma-05引诱剂。诱捕结果分析表明,4种引诱剂的引诱效果具有一定的地理差异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林长春  姜礼元  吴沧松  姚剑飞  俞盛明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桂芬  张毅波  刘万学  张帆  冼晓青  万方浩  冯晓东  赵静娜  刘慧  刘万才  张晓明  李庆红  王树明  
【背景】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的秘鲁,是近两年传入我国的一种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农业安全生产构成了潜在巨大威胁。【目的】探究诱捕器颜色和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影响,为有效控制番茄潜叶蛾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试验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开展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和诱捕器悬挂高度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白色(对照)、黄色((575±10)nm)、绿色((520±10)nm)和蓝色((465±10)nm)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61 d平均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2 548.3头、黄色2 065.8头、绿色1 998.3头、白色1 072.7头/诱捕器。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蓝色和黄色诱捕器显著高于绿色和白色,依次为蓝色和黄色>绿色>白色,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黄色和绿色>白色诱捕器,差异显著;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绿色和黄色>白色诱捕器。5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7 d平均诱蛾量依次为0 cm(直接放于地面上)332.2头、0—20 cm为94.2头、60—80 cm为12.4头、120—140 cm为9.2头、180—200 cm为7.4头/诱捕器;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0 cm显著高于其他4种悬挂高度,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逐日诱蛾量中,0 cm最高,依次为0 cm>0—20 cm>60—80、120—140和180—200 cm,差异明显;诱蛾效果综合分析结果显示,0 cm>0—20 cm>60—80 cm>120—140和180—200 cm。【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直接放于地面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杨希  徐耀昌  林庆源  
研制开发的FJ-Ma-0 2松墨天牛引诱剂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低密度虫口的松阔混交林内 ,当年新诱捕点每个诱捕器平均引诱到 1 1 9 3头松墨天牛 ,其中 46 48%为雌成虫 ,平均每头雌虫怀卵量为 3 7 82粒。在福建中部地区诱虫高峰时间为 5— 8月。在诱虫点周围翌年虫口数量可降低 2 3。研制的活虫捕捉器 ,通过简单原理可直接捕捉活虫 ,其活虫可供各种试验使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敏  徐华潮  
通过设置室内多树种混合引诱实验和林间引诱实验对苦楝Melia azedarach引诱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成虫的效果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对星天牛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并且数量较多的苦楝引诱效果更为明显,100株苦楝的诱虫率为79.25%,而50株苦楝诱虫率仅为28.57%。在同一的环境下,苦楝枝条的平均被取食面积为6.19 cm2,远大于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integrifoliola和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lifolia。实验结果以期为星天牛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吴沧松  孙胜利  姜礼元  林长春  
通过连续 2 a的系统研究 ,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性最强的 M99-1引诱剂 ,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 ,每个诱捕器可诱捕 151.5头天牛成虫 ,平均降低下代卵量 12 0 4 .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非  郑思宁  黄居昌  吴延海  
通过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温度对诱捕器内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并测定了一定流速下诱芯数目对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15.68℃)内,温度越低,诱捕器内需要越多的诱芯数目才能达到最佳引诱浓度,从而对橘小实蝇起到最佳的引诱效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丰  刘荣光  宝山  吴彤  
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 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是严重危害许多树木的蛀干害虫.根据调查,已发现在宁夏被危害的树种有10 科14 属34 种.在防治研究中,该文以生物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理论为依据,采用调查研究和对比试验方法,总结出了树种抗虫性新概念,选出了以沙枣 Elaeagxus angustifolia L.为主的4 种诱杀树种,进行了诱杀树种和诱饵树种防治天牛危害效果试验,效益显著.从而探索出了一条用诱杀树种有效防治天牛危害的新途径,并为多树种合理混交造林防治天牛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唐伟强  吴沧松  吴银海  
在浙江省新昌县 ,对几种诱捕松墨天牛方法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改进型引诱剂的诱捕效果与其他方法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诱捕效果依次是改进型引诱剂、M 引诱剂、松诱木和灯光引诱。改进型引诱剂诱捕效果最佳 ,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松墨天牛达 1 1 1头。引诱剂诱捕效果好 ,使用方便安全 ,宜大面积推广应用。表 3参 4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思宁  黄居昌  陈家骅  谭非  
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诱芯及诱捕器对甲基丁香酚诱捕橘小实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诱芯的诱捕效果相同;3种诱芯的持效期依次为棉花>醋酸纤维>木纤维.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市售诱捕器和自制离心管诱捕器效果较好,倒扣诱捕器和自制矿泉水瓶诱捕器效果较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何学友  叶剑雄  黄衍庆  高美玲  
苦楝 (Meliaazedarach)对星天牛 (Anoplophorachinensis)成虫具有较强的引诱能力 ,引诱直线距离可达2 0 0m以上 ,6~ 7月的诱虫量占整个诱虫期的 71 6 % ,星天牛在苦楝树上的取食、停歇及交配时间每次一般在2~ 7h之间 ;诱饵树以设置在通风向阳的林道旁或郁闭度较小林分的林窗中为宜 ,距寄主植物有一定距离的林缘更佳。以 5种溶剂在常温下浸泡苦楝树叶及嫩枝皮 ,用其浸提液制成滤纸和木块诱芯 ,对星天牛成虫进行引诱试验 ,以甲苯、丙酮、乙醇 3种溶剂的效果较好 ,单头次啃咬诱芯最长时间达 37min 46s,且雌虫在诱芯上表现出产卵动作 ;红外光谱仪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