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
- 2023(1577)
- 2022(1424)
- 2021(1392)
- 2020(1260)
- 2019(2771)
- 2018(2801)
- 2017(4988)
- 2016(2939)
- 2015(3245)
- 2014(3133)
- 2013(3174)
- 2012(3074)
- 2011(2899)
- 2010(3168)
- 2009(2598)
- 2008(2625)
- 2007(2299)
- 2006(1949)
- 2005(1705)
- 学科
- 管理(7991)
- 济(7739)
- 经济(7722)
- 业(7650)
- 企(6252)
- 企业(6252)
- 学(4956)
- 方法(4200)
- 数学(3527)
- 数学方法(3486)
- 农(2984)
- 财(2816)
- 物(2214)
- 务(2149)
- 财务(2139)
- 财务管理(2136)
- 企业财务(2080)
- 植(2075)
- 农业(2042)
- 植物(2036)
- 制(2021)
- 人事(1784)
- 人事管理(1784)
- 和(1733)
- 业经(1679)
- 银(1623)
- 银行(1571)
- 生态(1536)
- 行(1459)
- 中国(1448)
- 机构
- 大学(45329)
- 学院(44326)
- 研究(17845)
- 农(16671)
- 管理(14991)
- 科学(14573)
- 济(13462)
- 农业(13342)
- 理学(13307)
- 经济(13174)
- 理学院(13109)
- 业大(12785)
- 管理学(12687)
- 管理学院(12625)
- 中国(12522)
- 所(10980)
- 京(10326)
- 研究所(10292)
- 农业大学(9109)
- 中心(7632)
- 省(7575)
- 室(7425)
- 实验(7112)
- 江(7007)
- 实验室(6838)
- 业(6826)
- 重点(6484)
- 院(6412)
- 北京(6355)
- 科学院(6296)
共检索到62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金幼菊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幼菊 李继泉 李建光 骆有庆 Stephen A Teale
对干旱胁迫下 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 ,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 (包括 :丁醇、戊醇、反 - 2 -己烯 - 1-醛、顺 - 3-己烯 -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 ,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 -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 - 3-己烯 - 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 ,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金幼菊 陈华君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 ,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 ,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 .这些挥发物在植物 -害虫 -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作者选用复叶槭 (Acer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 .) )为试验材料 ,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 (GC MS)检测挥发物 .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 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 (β 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 2 甲基丁醛肟除外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光 骆有庆 金幼菊
该文供试的单体是用吸附法采集,并经热脱附及GCMS方法分离鉴定而得.作者分别测定了复叶槭11 种挥发性单体的5 种浓度溶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 的触角电位活性,以及不同触角部位的化学感受差异.测得各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的触角电位观测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单体己醇、反2己烯醇、青叶醇、乙酸丁酯、己醛、青叶醛等在单独组分时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而单体青叶醛和乙酸丁酯、糠醛、甲基糠醛等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活性.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挥发性物质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触角的末端,乙醇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迪 李庆 胡增辉 赵玲 沈应柏 陈华君
该研究以复叶槭 (Acernegundo)为材料 ,用GC MS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 2、3、5、9、2 4、4 8h后损伤叶片、同株未受损伤叶片、邻近健康植株上的叶片中脱落酸 (ABA)及茉莉酸 (JA)的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损伤均可引起 3种叶片中ABA、JA含量增加 ,证明植物体受伤后 ,在损伤部位产生的某种原初信号分子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 .这种防御反应不仅在受损伤的植株体内发挥作用 ,而且可通过空气中的某种物质传递到邻近的健康植株 ,引起邻近植物产生抗性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雯 沈应柏 沈瑗瑗
以复叶槭为实验材料,采用DAB组织染色和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地检测了人为机械损伤和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0、15、30、60、120、240 min后损伤叶片,系统叶片以及诱导叶片内H2O2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机械损伤可诱导H2O2系统性产生,无论是受伤叶片、系统叶片还是诱导叶片,在伤害处理60 min内,H2O2含量一直增加,240 min后含量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用1μmol.L-1茉莉酸甲酯熏蒸健康植株后,叶片H2O2含量显著增加。证明茉莉酸甲酯作为植株体内伤信号的报警信号分子,能代替机械损伤等外界刺激启动相似的信号防御系统,起到防御外界伤害的作用。
关键词:
复叶槭 机械损伤 茉莉酸甲酯 诱导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陈维培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人工接种与模拟危害的方法,观察了在不同卵槽数和虫孔数时,对沙兰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有卵槽50个以下的2年生树表现出有促进生长作用;对连续3年钻孔1~9个的3年生树,至5年生时,3年累积生长量与对照相比,胸径增加22%~49%,树高降低5%~25%。通过对16年生大官杨和泰青杨的解剖,因虫孔的原因可使89%的木材变为三等材,降低价值约46%。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杨树 损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弄清光肩星天牛成虫在繁殖交配过程中如何判断和寻找配偶,该文进行了雌、雄成虫对两性个体气味、味迹的感应趋性和行为反应,成虫的自然交配行为表现等研究.认为光肩星天牛成虫在配偶寻找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的交配行为一般是在雌虫对雄虫的视觉刺激作用下起动的;雌性成虫的性信息素为接触性信息素,雄虫依靠触角、下唇须和下颚须上化感器的接触感应来接收这种信号的刺激.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交配 行为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彩萍 闫喜中 刘红霞 骆有庆
研究北京和宁夏两地5个树种上光肩星天牛刻槽含水量、pH值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两地的刻槽中期含水量最高,且高于同期健康树皮,晚期次之,早期最少。刻槽的pH值(7.88~9.98)均偏碱性,高于健康树皮pH值(6.06~7.10)。两地的刻槽共分离到真菌12属、473株菌株,8种鉴定至种级;优势属为镰刀菌属,刻槽真菌数量多于健康树皮。宁夏各树种刻槽真菌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比健康树皮高,北京各树种刻槽H,S低于健康树皮。两地各树种刻槽内细菌群落种类大致有2种,为黄单胞杆菌属细菌和白色未定名细菌,此外,北京旱柳刻槽内分离到黏质沙雷氏菌,该菌是一种昆虫致病菌。刻槽内放线菌只分离到1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萍 黄竞芳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杨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为系统饲养该天牛配制了三种较为理想的饲料配方,同时测定了幼虫的龄数。研究结果表明,室内可成功地饲养光肩星天牛,幼虫成活率达80%以上。光肩星天牛幼虫为5龄,其头宽和龄数可由两式推算。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养 虫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该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人工饲料的合理营养成分及其配置比例.通过对光肩星天牛各个虫态的人工饲养,总结出了较理想的人工饲料配方及饲养方法.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光肩星天牛发育历期缩短,成虫羽化率可达到50 % 以上.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料 饲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杰 赵晓明
该文对光肩星天牛羽化孔、排粪孔、刻槽数目做了统计分析,采用波松分布、负二项分布进行拟和,并用扩散型指数进行检验,确定了蛹、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研究了林分被害的年度变化及胸径与被害关系,分析了生存率和集中度,根据Lwao 回归,确定了X* 与X 的回归直线,得出了不同虫口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数.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危害分析 抽样调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小仓信夫 矶野昌弘
用人工饲料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 Motsch.) 进行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下饲养,其发育历期由2 a 缩短为40 ~230 d .羽化期整齐,羽化率达50 % 以上.雌成虫每头最高产卵量达179 粒,卵的最高孵化率达62 .0 % ,幼虫最高存活率达85 .7 % .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人工饲料 饲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瑞桐 王保德 李国宏 RichardReardon 吴云 运虎
在野外对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成虫相互交配进行了调查 ,同时于野外铁纱笼内进行了两种天牛成虫之间的交配试验 .结果表明 ,野外自然条件下两种天牛成虫间都可相互交配 ,其中光肩星天牛♀×♂的比率占34 4 % ,黄斑星天牛♀×♂占 1 3 3% ,淡黄型♀×♂占 1 0 6 % ,黄斑星天牛♀×光肩星天牛♂占 1 6 7% ,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占 1 0 6 % ,其它类型间的相互交配占 1 4 4 % .铁纱笼内黄斑星天牛♀与光肩星天牛♂交配 ,产生的后代成虫 ,鞘翅表现为白斑、黄斑和淡黄斑 3种类型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交配后代毛斑为黄斑和淡黄斑 ,黄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骆有庆 黄少鸣 赵楠 李建光
鞘翅上斑纹的颜色是传统形态分类区分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重要外部形态特征 ,光肩星天牛的鞘翅斑纹颜色多为乳白色 ,而黄斑星天牛则为黄色 .在许多地区 ,如宁夏青铜峡市 ,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以混合种群的方式存在和共同危害 .这种混合种群中出现了许多鞘翅斑纹颜色介于乳白色和黄色之间的“过渡类型”个体 .作者从同一寄主合作杨上的该混合种群中采集了近千只成虫标本 ,按鞘翅斑纹从乳白色自然、连续地过渡到黄色的颜色序列 ,从标本中选取 12只成虫 ,分别代表序列上鞘翅斑纹颜色深浅不同的个体 ,并从左到右依次编为 1~ 12号 .利用扫描电镜对这 12个体的斑纹、触角、下唇须、下颚须、前胸音锉及跗垫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