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1)
- 2023(8655)
- 2022(7300)
- 2021(6481)
- 2020(5192)
- 2019(11297)
- 2018(11200)
- 2017(20200)
- 2016(11068)
- 2015(11960)
- 2014(11625)
- 2013(11286)
- 2012(10562)
- 2011(9841)
- 2010(10047)
- 2009(9344)
- 2008(8886)
- 2007(7880)
- 2006(7217)
- 2005(6704)
- 学科
- 济(45767)
- 经济(45723)
- 管理(25783)
- 业(25511)
- 企(18382)
- 企业(18382)
- 地方(17374)
- 中国(17025)
- 农(15222)
- 业经(12391)
- 方法(10859)
- 农业(10560)
- 学(10545)
- 地方经济(9800)
- 发(9736)
- 贸(9014)
- 贸易(9003)
- 融(8925)
- 金融(8924)
- 银(8876)
- 银行(8827)
- 数学(8731)
- 行(8690)
- 易(8613)
- 数学方法(8596)
- 环境(8474)
- 制(8067)
- 财(7970)
- 发展(7307)
- 技术(7291)
- 机构
- 学院(153204)
- 大学(147217)
- 研究(59763)
- 济(57280)
- 经济(55898)
- 管理(50267)
- 中国(44786)
- 理学(41658)
- 理学院(41099)
- 管理学(40099)
- 科学(39912)
- 管理学院(39833)
- 农(33235)
- 京(33074)
- 所(32242)
- 研究所(29216)
- 中心(26514)
- 财(26025)
- 业大(25997)
- 农业(25926)
- 江(25348)
- 范(22175)
- 院(22057)
- 师范(21879)
- 省(21409)
- 北京(21373)
- 州(20967)
- 技术(20583)
- 财经(19474)
- 科学院(18867)
- 基金
- 项目(99833)
- 科学(76254)
- 研究(72029)
- 基金(67597)
- 家(60765)
- 国家(60197)
- 科学基金(49658)
- 社会(43103)
- 省(42710)
- 社会科(40737)
- 社会科学(40732)
- 划(35257)
- 基金项目(34984)
- 教育(32378)
- 自然(31873)
- 自然科(31065)
- 自然科学(31050)
- 自然科学基金(30458)
- 编号(29910)
- 发(28463)
- 资助(27456)
- 成果(24306)
- 重点(23532)
- 课题(22690)
- 发展(22285)
- 展(21880)
- 创(21156)
- 创新(19796)
- 计划(19694)
- 部(19457)
共检索到248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幼菊 李继泉 李建光 骆有庆 Stephen A Teale
对干旱胁迫下 3a生复叶槭的挥发物进行了鉴定。当复叶槭受到干旱胁迫时 ,9种化合物释放量升高 (包括 :丁醇、戊醇、反 - 2 -己烯 - 1-醛、顺 - 3-己烯 - 1-醇、戊醛、戊酸、己醛、己酸、苯乙酮 ) ,而长叶烯释放量降低。复叶槭复水后苯乙酮升高 ,但其他挥发物释放量降低。通过GC -EAD检测了光肩星天牛对其中某些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并使用诱捕器和人工合成单体进行了田间生测实验。丁醇、戊醇和顺 - 3-己烯 - 1-醇能引起光肩星天牛的触角反应 ,这一结果在田间实验中得到了证实。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金幼菊 陈华君
阔叶植物叶片通常释放少量的挥发物 ,但是当受到害虫取食后植物会释放大量的物质 ,并且其挥发物的指纹图谱与未被损伤的植株相比大不相同 .这些挥发物在植物 -害虫 -害虫天敌之间的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取食植物后挥发物的释放机制 ,作者选用复叶槭 (Acernegundo)和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glabripennis (Motsch .) )为试验材料 ,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 (GC MS)检测挥发物 .在天牛取食后大多数物质在 9h的释放率达到第一个峰值 (β 蒎烯、六氢法尼烯基丙酮、乙酸苯乙酯、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syn 2 甲基丁醛肟除外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风娟 武晓颖 杨莉 金幼菊
The mixture compound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an attracted the insect directly,which was the new approach to search after the attractant. Volatiles could be used to bioassay. Results of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the volatiles extracted from Acer 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丽文 李兴鹏 张健 陈越渠 左彤彤
针叶树小蠹在扬飞扩散过程中,要有效地依靠嗅觉机制鉴别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气味,以便在行为反应方面快速定位寄主,降低不利因素对种群的影响。不同的非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从生境、树种及个体水平上发挥不同的驱避作用。综述非寄主挥发物的范畴和作用、小蠹虫的嗅觉识别及行为反应,提出加强国内针叶树小蠹非寄主挥发物研究与开发的方向,以期为小蠹虫综合管理技术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小蠹虫 非寄主挥发物 嗅觉识别 行为反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光 骆有庆 金幼菊
该文供试的单体是用吸附法采集,并经热脱附及GCMS方法分离鉴定而得.作者分别测定了复叶槭11 种挥发性单体的5 种浓度溶剂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 的触角电位活性,以及不同触角部位的化学感受差异.测得各单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的触角电位观测值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单体己醇、反2己烯醇、青叶醇、乙酸丁酯、己醛、青叶醛等在单独组分时有较强的触角电位活性,而单体青叶醛和乙酸丁酯、糠醛、甲基糠醛等相互混配时可增强光肩星天牛的触角电位活性.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挥发性物质刺激的敏感部位是触角的末端,乙醇对光肩星天牛的触角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宁 张冬勇 沈红霞 胡琴 樊建庭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寄主植物范围广泛,既危害衰弱寄主也危害健康寄主。为了寻找影响光肩星天牛产卵的植物源信息物质,并为研制绿色无公害的光肩星天牛引诱剂奠定基础,通过室内有选择和无选择产卵试验,测定了光肩星天牛对青皮垂柳Salix ohsidare,苦楝Melia azedarach和复叶槭Acer negundo等3种寄主植物的产卵偏好行为,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3种寄主植物树干挥发物成分。有选择产卵试验和无选择产卵试验结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紫薇 徐华潮 张娓娓 王佩星
为了探寻寄主植物气体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寄主选择的影响机制,分别对健康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垂柳sAlix bAbyloniCA,苦楝MeliA AzedArACh,意大利杨树populus eurAMeviCAnA‘i-214’枝条挥发物进行成分分析。室内"y"型嗅觉实验结果显示:5种树种对天牛引诱程度不同。与对照相比,5种树种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p<0.05),苦楝和垂柳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雄飞 李晓娟 骆有庆 许志春 田桂芳 张铁林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使用7种药剂及筛选出的对雌虫有活性的挥发物成分,喷施到健康落叶松苗上,观察成虫的趋向行为、嗅觉和产卵反应。结果表明:对雌成虫,S-α-蒎烯0.004mol·L-1、S-β-蒎烯0.0004mol·L-1和3-蒈烯0.04mol·L-1有诱引作用(P<0.05);对S-α-蒎烯0.04mol·L-1和月桂烯0.8mol·L-1有显著驱避作用(P<0.01);吡虫啉3000倍液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00倍液对鞘蛾有明显驱避作用(P<0.01或P<0.05)。与对照平均每雌产卵量15.79-16.73枚相比,喷施挥发物和7种药剂均能够显著降低鞘蛾在落叶松苗上的产卵量;其中,鞘蛾在喷施水芹...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鞘蛾 挥发物 药剂 嗅觉 产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泉 樊慧 金幼菊
该文利用Y型玻璃嗅觉测定仪对光肩星天牛的趋性行为进行了研究 .诱源为受不同机械损伤和天牛咬食损伤处理后不同时间内整体复叶槭植株释放的挥发物 .结果表明 ,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但经机械刻伤复叶槭木质部及损伤叶片、或天牛咬食复叶槭后 ,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 ,复叶槭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逐渐减弱 ,驱避作用逐渐增强 .在咬食创伤 2 4h后复叶槭挥发物对天牛的驱避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 ,48h后达到最大值 ,72h后驱避作用明显降低 .而叶片损伤处理 4h时 ,复叶槭就表现出较强的驱避作用 ;木质部刻伤引起的驱避作用则要于 4h后才出现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振 迟德富 宇佳 李晓灿 赵晓杰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高于或等于10-3mol·L-1的浓度时对雌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在1和10-1mol·L-1浓度下能够引诱雄虫(P<0.01);丁香酚于10-1和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2-苯乙醇在10-1和10-2mol·L-1浓度下均能引诱雌、雄成虫(P<0.01);浓度为1和10-1mol·L-1的糠醛对雌、雄成虫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史黎央 赵艺 徐华潮
为探索能影响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行为反应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挥发物,采用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受害状态(健康、天牛取食、天牛产卵和天牛钻蛀后)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运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技术分析鉴定出对云斑天牛有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结果表明:云斑天牛成虫对不同受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中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异辛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8种挥发物均产生电生理反应。嗅觉反应结果显示:萜品烯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而蒎烯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驱避作用(P<0.01);α-萜品醇则对其雌成虫产生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对其雄成虫产生显著的驱避作用(P<0.05)。研究结果说明:α-萜品醇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对其雌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则对其雄成虫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图4表1参2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严善春 杨慧 高璐璐 王志波 毛洪波
运用触角电位仪(EAG)和"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落叶松9种挥发物,即R-α-蒎烯、S-α-蒎烯、β-蒎烯、罗勒烯、水芹烯、3-蒈烯、月桂烯、莰烯和叶醇的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在0.4mol·L-1浓度下,雌蛾除了对R-α-蒎烯、雄蛾除了对R-α-蒎烯和水芹烯没有明显EAG反应外,对其余挥发物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雌、雄虫之间的EAG反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鞘蛾对9种挥发物在0.0004,0.004,0.04,0.4,0.8mol·L-1这5个浓度梯度下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虫对S-α-蒎烯、S-β-蒎烯、水芹烯、3-蒈烯、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丽艳 韩一凡 周银连 阮大津
研究了对云斑白条天牛有不同抗性的杨树品种中挥发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GC MS DS分析 ,鉴定了 6 8个成分 ,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挥发物成分最多 ,2 71杨最少 ,Ⅰ 6 9杨与 2 97杨居中。研究发现不同抗性的杨树的烷烃含量及提取物含有的挥发物成分的数量与抗性一致。另外 ,南抗 1号A 34 17杨、2 97杨和Ⅰ 6 9杨中松柏醇的含量远远高于 2 71杨 ,具有高抗性能的南抗 1号A 34 17杨中有机酸、醛、酮、酯等成分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对总离子流较强的 2 4个成分进行了数理统计中的聚类分析 ,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看 ,Ⅰ 6 9杨和 2 71杨首先聚为一类 ,其...
关键词:
杨树 抗性 云斑白条天牛 挥发物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