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43)
2023(4101)
2022(3658)
2021(3346)
2020(2760)
2019(5795)
2018(5880)
2017(10777)
2016(5706)
2015(5962)
2014(5269)
2013(4823)
2012(4002)
2011(3571)
2010(3574)
2009(3487)
2008(3052)
2007(2549)
2006(2097)
2005(1764)
作者
(13881)
(11740)
(11494)
(10906)
(7344)
(5557)
(5134)
(4438)
(4340)
(3948)
(3774)
(3741)
(3562)
(3560)
(3549)
(3481)
(3472)
(3469)
(3387)
(3384)
(2841)
(2783)
(2721)
(2661)
(2621)
(2616)
(2592)
(2447)
(2330)
(2265)
学科
管理(16570)
(16289)
经济(16258)
(14322)
(12100)
企业(12100)
方法(6659)
(6449)
数学(5387)
数学方法(5302)
(5002)
业经(4802)
中国(4532)
(4210)
农业(4202)
(4178)
贸易(4175)
(4060)
理论(3710)
(3667)
(3403)
财务(3391)
财务管理(3385)
企业财务(3162)
环境(3005)
(2843)
银行(2837)
(2834)
地方(2834)
(2802)
机构
学院(70884)
大学(68055)
管理(27614)
(25489)
经济(24943)
理学(24381)
理学院(24169)
管理学(23676)
管理学院(23562)
研究(20908)
中国(15849)
科学(13296)
(12894)
(11834)
(11491)
(10199)
业大(10156)
(10051)
中心(9882)
财经(9615)
(9305)
研究所(9237)
农业(9172)
师范(9120)
(8709)
技术(8487)
(8334)
(8120)
商学(7375)
北京(7371)
基金
项目(50412)
科学(40147)
研究(37771)
基金(36588)
(31989)
国家(31721)
科学基金(27628)
社会(23982)
社会科(22657)
社会科学(22654)
(20279)
基金项目(19215)
自然(17980)
教育(17720)
自然科(17626)
自然科学(17623)
自然科学基金(17295)
(16996)
编号(16486)
资助(14549)
成果(12618)
重点(11285)
(10991)
(10887)
课题(10674)
(10584)
项目编号(10304)
创新(10157)
科研(9967)
(9857)
期刊
(28906)
经济(28906)
研究(17873)
中国(12398)
(10726)
学报(10719)
科学(10024)
管理(9936)
(9286)
教育(8701)
大学(7844)
农业(7511)
学学(7469)
业经(6884)
技术(5431)
经济研究(5223)
(5202)
金融(5202)
财经(4446)
商业(4099)
(3823)
(3664)
图书(3391)
(3305)
职业(3276)
科技(3128)
问题(3122)
现代(3036)
(2832)
财会(2822)
共检索到97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鹏翔  李莹春  朱国平  夏辉  许柳雄  
2010—2011年随中国大型拖网加工船"安兴海"轮在南极南奥克尼群岛附近进行南极磷虾拖网作业,将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鲜活南极磷虾立刻转移至实验水箱,进行暂养并观察其行为。实验样本为45尾,体长为37~50 mm,整个实验持续时间为13 d,水面光照为220 lx,水温恒定在0℃。通过观察发现:(1)南极磷虾进入实验水箱后体色迅速变为透明;(2)在静水环境中,南极磷虾多数时间位置相对固定,集中于角落,沿箱壁进行角落间游动,较少穿过水箱中央,穿过水箱中央时有加速游动的现象;动水环境中能够顶流游动并形成集群,0.5 m/s时顶流游动,流速超过1 m/s时,集群消失;水流对南极磷虾的集群有极显著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艳珍  王彦鹏  栾刚  张晓雁  蔡经江  
由于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物种及构造的特殊性,在动物进化及科普教育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鹦鹉螺对不同光照度的行为适应性进行研究。实验设定4个光照梯度(ⅠⅣ),各梯度光照分别为:50 lx、200 lx、350 lx和450 lx,各梯度实验时间分别为1个月,并测定缸体25个不同位点照度,通过观察鹦鹉螺体态与行为变化,了解照度对鹦鹉螺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各照度下鹦鹉螺体态、吸附、游动及进食行为正常;2)各照度梯度未连续出现不吸附现象及灯光反应现象,第Ⅲ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子俊   汪佳丽   马振玲   王晓敏   袁军亭   许柳雄   朱国平  
南极磷虾为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也被认为是人类最后的海洋蛋白质来源。然而,有关南极磷虾反馈光色的机制研究极为缺乏,这限制了对该物种生态学的理解。为此,本研究通过海上现场水箱暂养的方式探究了可见光光色对南极磷虾集群行为的影响。利用光学立体相机同步获取磷虾集群影像,借助摄影测量技术完成磷虾个体关键特征点几何信息的高精度自动量测,进而得到可见光中短波蓝光至长波红光间不同光色下集群内个体间距及其游泳倾角。研究发现,光色会影响磷虾集群内个体的间距,短波蓝光和长波红光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相较于长波的红光,蓝光的趋向性更佳,但游泳倾角在不同的光色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将有助于理解野外磷虾集群的大小规模以及提升声学评估中目标强度(TS)模型的精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士国  许柳雄  王腾  唐浩  周成  朱国平  
为了解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行为变化规律,基于2017年3月25日—4月3日在南奥克尼群岛海域43个站位点收集的声学和CTD数据,提取250 m以浅水层南极大磷虾群的深度和对应的温、盐信息,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南极大磷虾昼夜垂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黎明时段(6∶00—8∶00)磷虾群分布较分散,20~60 m(35.72%)和200 m以深(33.65%)虾群相对较多;白天时段(8∶00—16∶00)磷虾群则较多分布在40~120 m(58.52%)水层,多聚集在温跃层(54.55%)和盐跃层(63.64%)内;黄昏时段(16∶00—18∶00),温盐跃层内虾群减少;夜间时段(18∶00—次日6∶00)磷虾群主要分布在20~40 m(49.55%)和180 m以深(31.51%)两个水层,多聚集在温跃层(75%)和盐跃层(70%)外。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南极大磷虾的迁徙规律和资源分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学  
在下属行为过程不可观察、结果虽然可观察却无法区分的情况下,简单的行为控制和结果控制都难以奏效。过程不可以观察,意味着外在的监督机制(行为控制)失效;结果无法区分,意味着外在的激励机制失效。所以,在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部分战略资产掌控在员工手中、而战略资产价值稳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产权、企业文化建设等制度性安排,将外在的监督转化为内在的监督,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在的激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建业  石桂华  
南极磷虾资源量较大,但开发技术要求高。2008年我国有关政策明确了"支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远洋渔业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并可缓解我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压力、为国内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捕捞与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养殖业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将会促进各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制定有关磷虾的养护措施。对于确定磷虾渔业,其养护措施规定的内容主要有:作业方式的准入、预防性捕捞限额、触发水平、渔期、观察员、数据收集、海洋环境保护等。探捕渔业需要得到养护委员会的批准方可进行,且在数据收集等方面比确定渔业严格。预计未来的磷虾渔业管理在数据报告、观察员覆...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玲  曹荣  刘淇  魏玉西  薛勇  
选用复合酶酶解南极磷虾,对酶解多肽进行多肽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南极磷虾酶解多肽及各分级级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四联微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6种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法所得的南极磷虾酶解多肽的含量达81.44%,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254~10 000;酶解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且分级级分Ⅲ(1.0×103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柳雄  王腾  朱国平  童剑锋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种,在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其资源的养护和持续利用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磷虾研究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生物量及其分布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生物量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浮游动物干重法、生产量与生物量比例系数转换法,到网具采样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声学法,评估手段也变得更为高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磷虾生物量的主要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着重从磷虾目标强度模型(TS)参数的海上实测、声学数据中磷虾信号的提取,磷虾单位平方海里声学反射系数(NASC)的计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孙雷  周德庆  盛晓风  
对天然生长的南极磷虾肌肉中营养成分与营养品质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并结合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肌肉(干样)中粗蛋白含量64·44%,粗脂肪含量5·14%,粗灰分含量10·90%,无氮浸出物含量19·52%;18种氨基酸总量为57·16%,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5·88%,占氨基酸总量的45·2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54·94,其构成比例符合FAD/WHO的标准;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3·06%,占氨基酸总量的35·98%;矿物质含量丰富;铅、汞、镉、砷几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低于相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综合分析认为,南极磷虾是一种食用安全、营养价值较高的虾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继魁  施文正  赵勇  许强华  朱国平  陈良标  
富氟异常是南极磷虾独特而有趣的生理性状,研究其富氟机理对于阐释极端环境下生物适应性进化机制,功能性仿生材料设计及磷虾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极磷虾富氟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评述内容包括氟的来源、氟在磷虾中的分配特征和赋存形态、氟在磷虾体内的变化特征分析以及磷虾富集氟的模式推测等,并对南极磷虾富氟机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迟海  李学英  杨宪时  郭全友  
以出肉率及化学变化(pH、TVB-N、TBARS、Ca2+-ATPase活性)为指标,结合感官评价,探讨了南极磷虾冻藏温度下(-8、-18和-28℃)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实验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感官评分与冻藏时间和冻藏温度均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2和0.981),-8℃条件下20d后南极磷虾感官不可接受,-18和-28℃条件下南极磷虾分别在75和120 d时感官不可接受;出肉率与冻藏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0.953),在-8、-18和-28℃条件下南极磷虾出肉率在货架期终点分别达到31.62%、31.21%、34.52%;pH与冻藏时间和冻藏温度相关性不明显,不适宜用作反映南极磷虾冻藏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沛东  张秀梅  李健  孟庆武  
在(22±1)℃及高密度养殖环境条件下,观察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摄食、自残、运动、间隔及攻击和防御行为,并探讨充气对两种仔虾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仔虾都偏好卤虫幼体。中国明对虾仔虾自残行为高发,运动活跃,间隔行为明显,攻击频率高;凡纳滨对虾仔虾自残现象少,好静,可忍受身体的相互接触,攻击频率低。充气对两种仔虾的行为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樊钢洲  徐玉成  朱建成  于汉  
为了解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南极磷虾(以下简称磷虾)拖网渔场的特征,基于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福荣海"轮在南极半岛周边水域的生产数据,分析了水域内磷虾中心渔场年际空间分布和生产特征。结果表明,南极半岛周边水域内磷虾拖网渔场主要分布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Bransfield Strait)、乔治王岛(King George Island)和斯诺岛(Snow Island)3个区域;其中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是历年磷虾生产最稳定的区域,尤以海峡中部靠近南极半岛一侧水域(58°~60°W、63°~64°S)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最高;乔治王岛和斯诺岛区域的作业天数和年产量占比较低,且主要分布在岛屿周边近岸水域;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区域、乔治王岛区域和斯诺岛区域的历年产量占比分别为60.00%~99.97%、0.03%~21.15%和0.01%~17.25%,历年作业天数占比分别为61.76%~98.75%、1.25%~28.68%和0.84%~16.67%。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渔场的生产主要在3—5月,日产量主要为150 t以下;乔治王岛区域生产主要在1月份,日产量以150 t以下为主;斯诺岛区域的日产量在3月份较高,主要以150~250 t为主。各年度的连续生产期分布区域以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水域为主;各日产量区间的生产日历年主要分布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中部,各日单位小时产量生产日也呈现逐渐集中到布兰斯菲尔德海峡的趋势;各级别亚渔场历年主要分布区域均在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妹1  王中清1  2  茅海成1  王成辉1  
关键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姝  王中清  茅海成  王成辉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8.3%、28.2%和18.1%;雄蟹每次蜕壳后的体重、壳长和壳宽均高于雌蟹,但从第3次蜕壳开始,雌雄间才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