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9)
- 2023(6087)
- 2022(5076)
- 2021(4507)
- 2020(3758)
- 2019(8293)
- 2018(7846)
- 2017(14458)
- 2016(8217)
- 2015(8709)
- 2014(8387)
- 2013(8141)
- 2012(7565)
- 2011(6816)
- 2010(6698)
- 2009(6085)
- 2008(6160)
- 2007(5273)
- 2006(4644)
- 2005(3873)
- 学科
- 济(29713)
- 经济(29670)
- 管理(22299)
- 业(22125)
- 企(17008)
- 企业(17008)
- 方法(14325)
- 数学(12691)
- 数学方法(12550)
- 学(9917)
- 农(9189)
- 财(8031)
- 中国(7479)
- 贸(7415)
- 贸易(7415)
- 易(7227)
- 业经(7064)
- 农业(6435)
- 技术(5451)
- 环境(5451)
- 制(4995)
- 务(4987)
- 财务(4984)
- 财务管理(4977)
- 企业财务(4764)
- 产业(4593)
- 地方(4574)
- 银(4563)
- 银行(4508)
- 融(4481)
- 机构
- 大学(123916)
- 学院(121670)
- 济(46016)
- 研究(45510)
- 经济(45238)
- 管理(43826)
- 理学(39411)
- 理学院(38879)
- 管理学(37968)
- 管理学院(37776)
- 科学(33313)
- 农(33105)
- 中国(31579)
- 农业(27020)
- 业大(25889)
- 所(25473)
- 京(25451)
- 研究所(24207)
- 中心(19296)
- 财(19186)
- 江(18001)
- 农业大学(17885)
- 院(16601)
- 财经(16284)
- 范(15634)
- 室(15450)
- 师范(15193)
- 北京(15108)
- 经(14993)
- 省(14824)
- 基金
- 项目(92406)
- 科学(71418)
- 基金(68283)
- 家(64756)
- 国家(64248)
- 研究(57338)
- 科学基金(52652)
- 自然(37399)
- 社会(37314)
- 基金项目(36827)
- 自然科(36577)
- 自然科学(36556)
- 省(36080)
- 自然科学基金(35945)
- 社会科(35382)
- 社会科学(35371)
- 划(32152)
- 资助(27140)
- 教育(25924)
- 重点(21756)
- 计划(21183)
- 编号(20087)
- 部(19813)
- 发(19576)
- 创(19522)
- 科研(19036)
- 科技(19013)
- 创新(18351)
- 业(18176)
- 农(16690)
共检索到16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王群 顾志敏 徐谷星 刘启文
报道了不同光照时间长度对红螯螯虾繁殖性能及其受精卵中主要生化成分积累的影响。实验共分5组,Ⅰ组为自然光照;Ⅱ组为光照L∶D=12∶12(即每天光照时间为12h),Ⅲ组为L∶D=14∶10,Ⅳ组为L∶D=16∶8,Ⅴ组为L∶D=18∶6。结果显示,红螯螯虾雌虾1个月及2个月的抱卵率、增重率、性腺指数、孵化率从Ⅰ组至Ⅴ组均呈抛物线的变化趋势,其中实验Ⅳ组最高,以上指标分别为(61.54±2.09)%、(92.31±3.87)%、(29.48±0.51)%、(5.38±0.25)%和(46.99±3.15)%。与其它光照组相比,每只雌虾所抱卵卵重、平均抱卵量和平均单个卵卵重也以实验Ⅳ组为最高。在实验...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光照 繁殖性能 受精卵 卵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志新 陈孝煊 刘小玲 梅晓华 陈喜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司亚东 姚卫建 李文祥 陈英鸿 张帆
池塘试验表明,乌鳢可以在四周有浅滩并生长有水草的池塘中发育成熟并产卵,在无浅滩和水草的池塘中则不能产卵。乌鳢受精卵漂浮于水面,能在静水中孵化出鱼苗。21~26℃时,从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摄食的鱼苗需4昼夜的时间,孵化率92.8%。刚孵出幼苗的开口饵料同样为轮虫和枝角类等,因此可以象“四大家鱼”一样进行池塘发花培育鱼苗。
关键词:
乌鳢 繁殖 人工孵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志煌 吴建绍 周宸 林琪
为了深入了解光照对红条鞭腕虾(Lysmata vittata)亲虾抱卵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正常光照组(12L∶12D)亲虾的抱卵率与全暗(黑)组进行对比,发现正常光照组红条鞭腕虾亲虾抱卵率为(95.8±3.6)%,而全暗(黑)组的抱卵率为0,正常光照组亲虾的抱卵率显著高于全暗(黑)组(P<0.05),且其幼体的生长周期也明显短于单一组,表明投喂丰年虫和蒙古裸腹溞混合饵料比只投喂丰年虫饵料更有利于幼体的存活和发育。此外,本研究还观察和详细描述了红条鞭腕幼体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结构变化特征,并将它分为溞状幼体1~9期等9个不同时期,幼苗经过9期溞状幼体期后通过蜕皮最终变态为红条鞭腕虾仔虾。本研究对丰富鞭腕虾属虾类的生殖生物学理论和开展其人工繁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红条鞭腕虾 光照 生物饵料 溞状幼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超越 耿智 冯广朋 张涛 赵峰 杨刚 庄平 黄晓荣
为探究温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繁殖性能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温度(6 ℃、9 ℃、12 ℃、15 ℃、18 ℃、21 ℃)下亲蟹的繁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温度下雌蟹的交配率、产卵率、产卵量和生殖力等繁殖性能以及所产胚胎卵径、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胚胎质量。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亲蟹的交配率逐渐增加,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温度15 ℃时,雌蟹的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以及生殖指数均最高,且与其他各温度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18 ℃时,所产胚胎卵径最大,平均为(431.17±13.69) μm,15 ℃时,单个胚胎干重最重,平均为(31.28±4.61) μg,但与18 ℃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的升高,胚胎中灰分和磷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脂肪则逐渐下降,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粗蛋白和水分的变化不明显。其中18 ℃时,胚胎中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最高。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温度12 ℃下总量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6 ℃下胚胎所含C20:5n3(EPA)、C22:6n3(DHA)、C20:4n6(AR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均最高。研究表明,温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15 ℃时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最佳。结果为开展中华绒螯蟹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渔业资源养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超越 耿智 冯广朋 张涛 赵峰 杨刚 庄平 黄晓荣
为探究温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繁殖性能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温度(6 ℃、9 ℃、12 ℃、15 ℃、18 ℃、21 ℃)下亲蟹的繁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温度下雌蟹的交配率、产卵率、产卵量和生殖力等繁殖性能以及所产胚胎卵径、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胚胎质量。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亲蟹的交配率逐渐增加,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温度15 ℃时,雌蟹的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以及生殖指数均最高,且与其他各温度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18 ℃时,所产胚胎卵径最大,平均为(431.17±13.69) μm,15 ℃时,单个胚胎干重最重,平均为(31.28±4.61) μg,但与18 ℃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的升高,胚胎中灰分和磷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脂肪则逐渐下降,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粗蛋白和水分的变化不明显。其中18 ℃时,胚胎中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最高。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温度12 ℃下总量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6 ℃下胚胎所含C20:5n3(EPA)、C22:6n3(DHA)、C20:4n6(AR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均最高。研究表明,温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15 ℃时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最佳。结果为开展中华绒螯蟹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渔业资源养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立鹤 陈立侨 李康 周永奎 李二超
在基础饲料(CP 40%)中分别添加6%的鱼油、花生油、卵磷脂和猪油,投喂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简称河蟹)28周,以投喂冰鲜小杂鱼的河蟹为对照组,研究投喂不同脂肪源饲料对河蟹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源对河蟹的卵巢发育和繁殖性能影响显著,鱼油组雌蟹的产卵力[2.787×103cell/g(Wt)]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卵磷脂组[2.216×103cell/g(Wt)]和对照组[2.041×103cell/g(Wt)]次之;而鱼油、卵磷脂和对照组间雌蟹的受精率与孵化率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猪油和花生油组;猪油组雌蟹的繁殖性能最差,其产卵力与孵化率分别...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秋白 金善勉 吴小波 张燕萍 杨发群 吴华东
对采用微流水孵化器黄鳝受精卵进行不同水深和光照孵化单因子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2~23 cm水层中,随水深增加孵化率降低。在不大于16 cm水深时可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在离水面2 cm左右孵化最佳。不同光照试验结果表明,黄鳝受精卵长期在强光2 000 lx以上或长期弱光250 lx以下环境中孵化率较低。光照度在250~1 500 lx范围随光照加强孵化率提高。光照度在1 500 lx左右获得较佳孵化率。
关键词:
黄鳝 受精卵 水深 光照 孵化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戈志强 朱江 朱玉芳 沈其璋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 ,大银鱼受精卵孵化率有较大差异。黑暗、弱光照有利于受精卵孵化 ,长光照不利于大银鱼卵的孵化。在一定范围内 ,大银鱼孵化所需时间与温度有关 ,温度高 ,孵化时间短 ;但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大银鱼的孵化率 ,甚至使受精卵不能孵化
关键词:
大银鱼 孵化率 光照 温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成友 杜浩 吴金明 成为为 杨焕超 张辉 刘志刚 周琼 危起伟
为了解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 kimura)受精卵孵化的影响,设置4个不同光照条件(24 h黑暗、12 h黑暗∶12 h强光、24 h强光、24 h弱光),比较川陕哲罗鲑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川陕哲罗鲑均保持较高的孵化率,其中,24 h黑暗组的孵化率为(63.75±3.31)%,显著低于其他3个试验组;24 h弱光组的孵化率为(82.08±2.60)%,显著高于其他3个试验组。在不同发育阶段,各个试验组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死亡率高度一致,死亡较高的时期主要集中在细胞期-囊胚早期和孵化期。从孵出时间来看,24 h黑暗组和24 h弱光组的孵出时间略早于其他2个试验组,各组分别历时23.5 d(24 h黑暗)、25.5 d(12 h黑暗∶12 h强光)、25.5 d(24 h强光)和24.5 d(24 h弱光)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迪 陈效儒 文华 吴凡 陆星 田娟 刘伟 蒋明 喻丽娟 张璐 李淑云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的需要量,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为(15.46±0.20)g的克氏原螯虾亲虾324尾,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雌雄比例为2:1),投喂粗蛋白质水平为30%,脂肪水平分别为1.98%(对照组)、4.12%、5.84%、7.89%、10.48%和11.89%的6组半精制饲料,饲养8周后,测定并分析亲虾的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以及血淋巴部分生化指标。结果发现:①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上升,在饲料脂肪水平达到7.89%后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和肝体比呈上升趋势,11.89%组最高。②饲料脂肪水平对亲虾肌肉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肌肉粗脂肪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84%时最高。③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性腺指数、抱卵率、抱卵量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7.89%时达到最大。④血淋巴中总蛋白含量随饲料脂肪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升高,均在11.89%组最高;血淋巴中葡萄糖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⑤饲料脂肪水平对实验虾肝胰腺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利用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折线回归分析,克氏原螯虾亲虾获得最佳增重率时对饲料的脂肪需要量为7.60%。对实验虾生长性能、肌肉成分、繁殖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血淋巴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显示本实验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亲虾对脂肪需要量为7.60%~7.89%。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秦志华 李健 刘淇
用PHMB(聚六亚甲基双胍)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受精卵和无节幼体进行消毒处理,并与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PHMB对中国对虾受精卵消毒,其对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季文娟
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同的四种饲料饲养中国对虾亲虾以研究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及卵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脂肪酸组成模式不同的鱼油、亚麻油、玉米油和猪油为脂肪源配制的饲料对产卵前的亲虾进行60天的投喂试验,测定了不同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卵脂肪中的20∶5ω3(EPA)与产卵量、22∶6ω3(DHA)与孵化率有相关关系,表明了EPA、DHA这二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的繁殖力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国对虾亲虾对EPA和DHA的最低需要量为干饲料的1.5%,以保证正常的产卵和卵质。
关键词: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国对虾,产卵,卵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天时 赖光艳 孔杰 王清印 罗坤 黄雪芹
以5-溴尿嘧啶(5-Bromouracil,5-BrUra)为诱变剂,分别以前期实验在半致死条件下获得的处理浓度、时间组合0.5mg/ml9h(0.5~9)、0.3mg/ml16h(0.3~16)来处理受精卵,培养获得诱变材料,对处理群体抗病力和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探讨化学诱变剂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能力和生长的影响。WSSV攻毒实验结果表明,0.5~9处理组、0.3~16处理组和对照组存活时间分别为77.20±3.71h、74.57±2.88h和81.45±2.98h,三者之间不...
关键词:
中国对虾 5-溴尿嘧啶 抗病 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增洪 周鑫 水燕 赵朝阳
针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初次性成熟、生殖季节、交配体制、交配行为、掘洞行为、护幼抚育行为等独特的生殖对策和行为特性展开研究。在克氏原螯虾主要繁殖季节进行野外自然采集成虾样本进行交配产卵等实验观察统计,每批次采集成虾样本为30尾以上,体质量在15~40 g。结果表明:1)克氏原鳌虾生长快速且性成熟早,当年个体经6~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2)该虾属秋冬季产卵类型,但交配季节宽泛,繁殖期长,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均有交配现象。7月份(1龄、2龄,体质量22.4 g±2.56 g)交配率为20%,产卵率为0;8月份(1龄、2龄,体质量26.7 g±2.98 g)交配率为4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棉茬地放牧对母羊繁殖性能及血液性状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南极磷虾粉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雄性亲鱼繁殖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光照节律调控鸡繁殖性能机制研究进展
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及后代质量的影响
温度对日本沼虾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超大规格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和育苗效果评价
花生四烯酸(ARA)对凡纳对虾亲本繁殖、免疫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亲虾的繁殖性能和幼体发育的影响
牛磺酸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亲鱼繁殖性能及仔鱼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