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3)
- 2023(6265)
- 2022(5217)
- 2021(4623)
- 2020(3837)
- 2019(8441)
- 2018(8032)
- 2017(15029)
- 2016(8292)
- 2015(8868)
- 2014(8349)
- 2013(8209)
- 2012(7617)
- 2011(6833)
- 2010(6594)
- 2009(6017)
- 2008(5843)
- 2007(5029)
- 2006(4462)
- 2005(3843)
- 学科
- 济(31634)
- 经济(31586)
- 管理(23710)
- 业(23208)
- 企(18140)
- 企业(18140)
- 方法(15290)
- 数学(13734)
- 数学方法(13621)
- 农(9281)
- 财(9013)
- 学(8633)
- 中国(8231)
- 贸(7944)
- 贸易(7943)
- 易(7760)
- 业经(7174)
- 农业(6459)
- 制(5826)
- 技术(5539)
- 务(5489)
- 财务(5487)
- 财务管理(5475)
- 环境(5397)
- 企业财务(5234)
- 银(4859)
- 地方(4853)
- 银行(4818)
- 融(4732)
- 金融(4732)
- 机构
- 大学(120702)
- 学院(118557)
- 济(48485)
- 经济(47682)
- 研究(44657)
- 管理(44022)
- 理学(39237)
- 理学院(38745)
- 管理学(37933)
- 管理学院(37757)
- 中国(32145)
- 农(31714)
- 科学(31126)
- 农业(25717)
- 京(25607)
- 业大(25174)
- 所(24249)
- 研究所(22688)
- 财(20033)
- 中心(19711)
- 农业大学(17235)
- 江(17163)
- 财经(16600)
- 院(16333)
- 北京(15616)
- 经(15328)
- 经济学(15061)
- 省(14647)
- 科学院(14258)
- 室(14240)
- 基金
- 项目(89123)
- 科学(69417)
- 基金(66744)
- 家(62845)
- 国家(62349)
- 研究(55163)
- 科学基金(51808)
- 自然(37054)
- 社会(36502)
- 自然科(36234)
- 自然科学(36218)
- 基金项目(35732)
- 自然科学基金(35628)
- 社会科(34647)
- 社会科学(34636)
- 省(34307)
- 划(30248)
- 资助(26738)
- 教育(24526)
- 重点(20639)
- 计划(19852)
- 部(19164)
- 编号(19067)
- 创(18962)
- 发(18686)
- 科研(18355)
- 创新(17803)
- 科技(17721)
- 业(17415)
- 国家社会(15870)
共检索到165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卢凤美 钟景辉
光照时数对竹缺爪螨存活、发育及繁殖均有影响。全黑条件下竹缺爪螨不能完成所有发育世代 ;5h以上光照完成整个世代的机率随光照时数延长而增大 ;8h和≥ 1 2h光照处理幼螨发育至成螨产卵历期相近 ,分别为 1 4 41d和 1 5 47d ,5h光照处理历期延长为 2 5 2 6d ;5h ,8h和≥ 1 2h等 3种光照处理下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分别为 3 50粒、 9 2 3粒和 9 50粒。竹缺爪螨最适存活温区为 2 0~ 30℃ ,但 2℃下存活率更高 ,- 1 0℃以下不能存活 ,40℃仍有较高存活率 ,可见该螨对高低温适应力强。表 3参 7
关键词:
竹缺爪螨 黄金间碧竹 光照时数 温度适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飞萍 徐耀昌 黄芙蓉 蔡秋锦 钟景辉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te, Schiz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could not survive below -10 °C and above 41 °C. Its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it was 20~25 °C. It had very high survival rate at 2 °C.The survive, development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mite varied with photoperiod....
关键词:
南京裂爪螨 毛竹 生存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卢凤美 董喜明 黄长文 钟景辉
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空间格局并分析其时序动态。结果表明 :竹缺爪螨卵及卵壳在林间呈聚集分布 ,主要分布在 3年生以上竹 (受害株率为97 41 43% ) ,2年生以下竹分布株率仅占 0 8571 % ,这说明该螨主要危害 3年生以上竹 ,且以聚集为危害为主。卵和幼螨群体在年周期中均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程度对若和成螨具跟随效应。若虫和成螨存在明显的聚集—扩散周期 ,1 0a中大多数时期呈聚集分布 ,少数时期呈均匀分布或Poisson分布。这与该螨生物学特性及气候、营养条件密切相关。图 1表 2参 8
关键词:
竹缺爪螨 空间格局 时序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秋锦 张飞萍 钟景辉 刘巧云 张艳旋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旬入蛰,3 月上旬出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280-76 日度,发育起始温度为13-32 ℃。该螨还可取食苦绿竹( Dendrocalam usbasihirsuta) 、长毛米筛竹( Bambusa pachinensis) 、半耳箬竹( Zndrocalmuslongiaurtus) ,并完成其生活史,在麻竹( De...
关键词:
竹缺爪螨 有效积温 灰色关联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飞萍 蔡秋锦 钟景辉
在 2 5℃温度条件下 ,用黄金间碧竹 (Bambusavulgariscv .vittata)叶饲养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Rimando) ,应用生存分析理论和多维矩阵模型组建竹缺爪螨种群生命表 ,计算得种群主要参数为 :内禀增长率rm =0 0 811,净增殖率R0 =5 836 8,平均世代长度T =2 1 75 32d ,周限增长率λ =1 0 845 d ;并分析了种群在不同年龄的生命状态 ,各发育期重叠情况以及稳定的年龄—阶段分布 ;最后讨论了应用这 2种方法组建螨类生命表的优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绪艮 周成刚 刘玉美 由春香 于波
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孙绪艮,周成刚,刘玉美,由春香,于波(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关键词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发生代数竹裂爪螨SchizotetranychusbambusaeReck是危害竹叶的重要害螨。国内分布于广东、广西...
关键词:
竹裂爪螨,生物学特性,有效积温,发生代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纪茂 余华星 俞建新 黄照岗 郑建国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 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瑞霞 刘家骧 杨宝胜 赵建兴 孟焕文
长短光照对截形叶螨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在 30℃时短光照明显延缓该螨的发育 ,rm 值相应降低 ,并且存活率和产雌卵率曲线均滞后于长光照处理
关键词:
光照 截形叶螨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怀 赵志模 邓永学 徐学勤 李映平
在 16、2 0、2 4、2 8、32、36℃的 6种恒温条件下 ,以竹裂爪螨各螨态为饲料 ,系统研究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36℃条件下竹盲走螨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 16~ 32℃范围内 ,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在 16、2 0、2 4、2 8、32℃ 5种恒温条件下分别为 16 0 1、10 80、5 81、5 12和 4 6 8d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0 4 4℃和 93 77d·℃。分别用王 -兰 -丁模型和逻辑斯谛模型拟合了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其中王 -兰 -丁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竹盲走...
关键词:
竹盲走螨 温度 生长发育 繁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威 吴文广 刘毅 仲毅 王新萌 张继红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 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的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的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晓 李美真 王志刚 胡凡光 吴海一 孙福新
为探究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生长的适宜光强和温度条件,设置10、15、20、25℃4个温度梯度和40、80、120、160、200μmol·m–2·s–15个光照强度梯度,对脆江蓠进行二因素多水平室内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光强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脆江蓠的生长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温度为相对生长速率(RGR)的主要影响因子。在光强120μmol·m–2·s–1,温度20℃条件下,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最高。光合色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光强增大先升后降,其中光强对藻红蛋白(PE)、叶绿素(Chla)含量的影响较大,温度对藻蓝蛋白(PC)、别藻蓝蛋白(APC)含量的...
关键词:
脆江蓠 生长 生化组成 光照强度 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勇 高峰 刘国山 邵丽萍 石国锋
Apostichopus japonicus was rear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salinities and light cycles so as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salinities and light cycle on the growth and behavior of it.A.japonicus were sampled from Dakoujing Shrimp Cultural Cage,L?shun City,which were 1-year-old,and were a...
关键词:
刺参 温度 盐度 光照周期 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友 王欢利 汪贵斌 曹福亮
为了探索温度和光照强度对银杏叶黄酮合成及调控机制,本研究对两年生银杏盆栽苗进行温度和光强的两因素三水平的处理,测定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并建立黄酮类含量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1Q3处理40 d后和T2Q2处理20 d后,单株银杏黄酮含量相较处理前显著增加;大部分处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增量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部分处处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增量存在显著光强效应和温度、光强交互效应;黄酮代谢过程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温度、光强及温度、光强交互效应;相关性分析表明;仅在处理10 d时,槲皮素的含量与F3H、FLS和ANS基因的表达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韩红宾 韦章良 霍元子 陈群芳 张建恒 何培民 于克锋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浒苔(Ulva prolifera)孢子/配子放散和萌发的影响,来探究适合浒苔孢子/配子放散和萌发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浒苔孢子/配子放散的温度和光照强度范围分别为20~30℃和180~300μmol·m~(-2)·s~(-1)。在温度25℃、光照强度240μmol·m~(-2)·s~(-1)时,浒苔孢子/配子的放散量最大。浒苔孢子/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15~25℃和40~160μmol·m~(-2)·s~(-1),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20℃和120μmol·m~(-2)·s~(-1)。本实验揭示了黄海绿潮优势种浒苔繁殖与生长的环境响...
关键词:
浒苔 温度强度 光照 放散 萌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玉萍 邹志荣 杨振超 胡晓辉 白鹏威 李鹏飞 任雷
【目的】通过加温和补光,研究温室番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为西北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精准化管理,以及光合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鹏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的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开花期番茄功能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光照强度增加,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增加,但气温超过30℃时随光照强度增加Pn降低;叶绿素a和b含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有所降低,而叶绿素a/b值增加;光照强度增加,番茄果实中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和糖酸比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在同一光照强度下,随温度的增加,番茄叶片Pn增加,在30℃时番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