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1)
- 2023(10734)
- 2022(9554)
- 2021(9093)
- 2020(7653)
- 2019(17663)
- 2018(17604)
- 2017(33990)
- 2016(18820)
- 2015(20823)
- 2014(20886)
- 2013(20646)
- 2012(18766)
- 2011(16794)
- 2010(16457)
- 2009(14894)
- 2008(14341)
- 2007(12355)
- 2006(10459)
- 2005(8926)
- 学科
- 济(69173)
- 经济(69095)
- 管理(52203)
- 业(50248)
- 企(42295)
- 企业(42295)
- 方法(34879)
- 数学(30185)
- 数学方法(29843)
- 农(18012)
- 学(17897)
- 财(17699)
- 中国(17037)
- 业经(15124)
- 地方(13586)
- 理论(12406)
- 农业(12071)
- 务(12029)
- 财务(11970)
- 财务管理(11951)
- 技术(11881)
- 制(11808)
- 贸(11726)
- 贸易(11722)
- 和(11601)
- 企业财务(11405)
- 易(11380)
- 环境(10718)
- 教育(10332)
- 银(10173)
- 机构
- 大学(261936)
- 学院(259626)
- 管理(103902)
- 济(96135)
- 经济(93917)
- 理学(91309)
- 理学院(90231)
- 管理学(88528)
- 管理学院(88063)
- 研究(87102)
- 中国(61371)
- 科学(58290)
- 京(55562)
- 农(47559)
- 所(44881)
- 业大(43807)
- 财(43078)
- 研究所(41652)
- 中心(38704)
- 农业(38040)
- 江(36413)
- 财经(35573)
- 北京(34453)
- 范(34268)
- 师范(33869)
- 经(32486)
- 院(31610)
- 州(29969)
- 技术(28507)
- 经济学(28041)
- 基金
- 项目(188346)
- 科学(146747)
- 基金(136452)
- 研究(132930)
- 家(120965)
- 国家(119987)
- 科学基金(101983)
- 社会(81380)
- 社会科(77002)
- 社会科学(76982)
- 省(74262)
- 基金项目(73512)
- 自然(69443)
- 自然科(67853)
- 自然科学(67836)
- 自然科学基金(66618)
- 划(63114)
- 教育(60854)
- 资助(56312)
- 编号(53534)
- 成果(42878)
- 重点(42201)
- 部(40866)
- 发(39261)
- 创(39186)
- 科研(36795)
- 课题(36735)
- 创新(36544)
- 计划(36059)
- 大学(34565)
共检索到359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温度敏感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刘烨 张海清 刘爱民 肖层林 唐荣 杨永标 蒋凌云 李雪雪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柏斌 吴俊 庄文 姚栋萍 李莺歌 邓启云
利用生产上常用的5个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材料,在育性敏感期置于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低温对供试材料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耐冷性差异与生理指标变化之间的联系。低温设置为17.5℃、10 d,对照为21℃、10 d的可育温度,考察处理5,10 d以及返回大田生长5 d时的生理变化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不耐冷的不育系,耐冷型不育系在低温处理前期SPAD值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SOD、POD活性略有增强,MDA含量、相对电导率有所增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SPAD值、Pn值、Tr值、SOD、POD活性均开始下降,但下降幅度较不耐冷的小,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持续增加也要慢于不耐冷不育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铁军 陈雄辉 崔玉梅 罗方雄 张泽民 彭海峰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敏感度对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有重要影响。为了定位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以冷繁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温敏核不育水稻N38S和N727S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人工气候箱的低温处理和SSR标记技术,结合Mapmaker 3.0及WinQTLCart 2.5软件分析,检测低温敏感度QTL位点。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低温敏感度QTL,其中QTL1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的PSM12与RM583之间,QTL2和QTL3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的PSM194与RM273之间和RM273与PSM103之间,它们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对育性转换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基于分子标记的位置信息可知,3个QTL位点与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不等位。综上,QTL1、QTL2和QTL3可能是新基因位点,N727S携带的等位基因起到提高繁种产量的作用,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选择N727S的标记类型。这3个低温敏感度QTLs的定位可能对于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易于转育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磊兴 李合生
从红光、远红光处理下农垦58S叶、穗内源多胺的分析和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的使用,对多胺在农量58S育性转换中的作用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叶片多胺变化与育性转换无明显关系;幼穗的多按水平受光敏色素间接调控并与育性转换密切相关。在不同发育时期,光敏色素对多胺的调节作用不同,对育性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多胺种类也可能不同;我胺对农垦58S育性转换的调节作用与多胺的含量及不同多胺间的比值有关,其中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和Spm/Spd比值可能是重要因素。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腙(MGBG),能部分逆转红光诱导的不育性,并在长光照完全不育的条件下促进农垦58S产生少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胡凝 姚克敏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cm高度处连续3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cm连续3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cm连续3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
关键词:
温敏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植株温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微 马霓 曾汉来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多种处理比较了D38S与长光敏不育系N5 0 88S的发育与雄性育性光周期反应 ,结果表明 :在发育光周期反应上两类不育系的反应方向相同 ,而在育性光周期反应上 ,D38S的育性与N5 0 88S反应方向相反 ,在较大温度范围内短光照可诱导其完全雄性不育 ,长光照诱导高度可育。可以认定D38S是一份短光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材料。
关键词:
短光敏雄性不育水稻 光周期 育性转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李玉珍 元生朝 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元生朝 张端品 王本宣 李玉珍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不同光照长度和不同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材料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至抽穗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农垦58S及其以农垦58S为供体转育而来的其他3个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中均受到光周期与温度的共同作用。农垦58S、6334S表现光周期作用的温度范围较宽;W6154S、W7415S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也表现出较强的光周期效应。就此,作者提出了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并讨论了新型光敏不育材料的选择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杨静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影响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全
通过阐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度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生物生理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指标应为光照时间.再根据日地关系,推算出光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出湖南5个和海南3个代表站每月15日的光照时间.分析比较不同气候及光照度条件下光照时间与可照时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可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不同光照度下人工模拟光照时间的试验方法,并探讨光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英 李春海 牟同敏
在武汉自然条件下,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观察810S、M102SI、D24、M23S和M61S 5个温敏核不育系稻蔸再生苗的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23S和M102S的育性最稳定,810S和M102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3~5 d和10~7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7℃和24.0℃;ID24、M23S和M61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9~10 d2、4~8 d和16~0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24.6℃、23.7℃和25.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王荣堂
为研究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光温效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进行了人工光周期处理,并对自然光温变化与PFSR雌性育性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湖北荆州(30°24′N)6至7月,PFSR雌性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为13h20min/d至13h30min/d.曙、暮光对雌性育性的调节起作用;雌性育性主要由日照长度控制,温度没有明显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义东 周清明 何强 唐文邦 陈立云
为确定反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敏感部位,以反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为材料,在其育性敏感期,用9种不同深度的冷水串灌,对Go543S育性敏感部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穗尖距泥面3~21 cm的发育中的幼穗是真正感受温度变化而使育性发生改变的敏感部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剑亚 曹大铭
弱感光型光敏不育水稻 C_(407s)每穗克鲜重多胺量随穗发育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每穗克鲜重多胺总量在长、短光照下相接近,而 spd、spm 量在短光照下高于长光照。幼穗分化后花粉诱导不决定于不同光照下的幼穗多胺总量,可能与精胺和亚精胺量,尤其是亚精胺峰的存在有关。长光照下亚精胺和精胺量下降,花粉全不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