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1)
- 2023(10374)
- 2022(8649)
- 2021(7738)
- 2020(6193)
- 2019(13843)
- 2018(13316)
- 2017(24617)
- 2016(13591)
- 2015(14745)
- 2014(14481)
- 2013(14258)
- 2012(13505)
- 2011(12419)
- 2010(12360)
- 2009(11189)
- 2008(10776)
- 2007(9498)
- 2006(8617)
- 2005(7807)
- 学科
- 济(60210)
- 经济(60152)
- 业(35303)
- 管理(34223)
- 企(25408)
- 企业(25408)
- 方法(20260)
- 中国(19707)
- 地方(19275)
- 农(18753)
- 数学(17756)
- 数学方法(17609)
- 业经(14472)
- 学(13238)
- 农业(13217)
- 贸(12335)
- 贸易(12325)
- 易(11903)
- 财(11755)
- 环境(10926)
- 地方经济(10796)
- 发(10688)
- 融(10523)
- 金融(10522)
- 银(10339)
- 银行(10283)
- 技术(9983)
- 行(9983)
- 制(9747)
- 产业(8248)
- 机构
- 学院(194693)
- 大学(191637)
- 济(79872)
- 经济(78360)
- 研究(75934)
- 管理(69607)
- 理学(59912)
- 理学院(59076)
- 管理学(57971)
- 管理学院(57622)
- 中国(56162)
- 科学(50388)
- 农(44988)
- 京(42012)
- 所(41073)
- 研究所(37818)
- 农业(35701)
- 业大(35023)
- 财(33816)
- 中心(33281)
- 江(30227)
- 院(27719)
- 范(26780)
- 北京(26722)
- 财经(26621)
- 师范(26322)
- 省(25778)
- 经(24254)
- 科学院(24241)
- 州(24119)
- 基金
- 项目(135300)
- 科学(105180)
- 基金(96714)
- 研究(91878)
- 家(88444)
- 国家(87650)
- 科学基金(72886)
- 社会(58718)
- 社会科(55697)
- 社会科学(55684)
- 省(54735)
- 基金项目(51596)
- 自然(48799)
- 自然科(47660)
- 自然科学(47647)
- 自然科学基金(46758)
- 划(46468)
- 教育(40689)
- 资助(38710)
- 发(35378)
- 编号(35165)
- 重点(31546)
- 创(28512)
- 部(28235)
- 计划(27513)
- 发展(27275)
- 展(26825)
- 创新(26730)
- 成果(26685)
- 科研(26408)
共检索到297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伟 宫相忠 高伟 夏云捷 张必达
模拟萱藻育苗条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沙滤天然海水作为培养液,研究了光照强度[7.2~126.0μmol/(m2·s)]对萱藻孢子萌发、幼苗早期发育及附生藻类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的适宜光强范围为27.0~72.0μmol/(m2·s)。其中,在45.0μmol/(m2·s)条件下,萱藻孢子萌发率较高,并在放散后的第16天萌发率达到(44.44%±11.00%);(2)在本实验条件下,萱藻幼苗早期生长的适宜光强范围为36.0~54.0μmol/(m2·s),其中45.0μmol/(m2·s)最适宜萱藻幼苗的生长,且附生藻类密度最低,孢子放散后第34天附生藻类...
关键词:
萱藻 孢子萌发 幼苗 附生藻类 光照强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 王铁杆 谢起浪 张华伟 严兴洪 陈孟静
通过室内培养,研究了温度、光强、光照周期、盐度和密度对日龄为60 d的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er)C.Agardh]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了解铜藻幼苗的适宜培育条件。结果显示:铜藻幼苗在15~30℃范围内,均能存活,适宜温度为20~25℃;在500~7 500 LX下均能生长,生长的适宜光强为2 500~4 500 LX;长光照条件(18L∶6D)更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幼苗在盐度为10~40下均能存活,适宜盐度为30。另外,幼苗的密度越低,越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发育,5~25棵/L的密度有益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分生。上述研究结果为铜藻幼苗室内渡夏培养提供了基础技术数据。
关键词:
铜藻 幼苗 培养条件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婧 严兴洪 章守宇
通过室内培养,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个核,受精后,8个核迅速融合成1个大核,开始细胞分裂。前二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横裂,在萌发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很小的"假根原细胞",后者最终发育成假根,萌发体的其它细胞发育成苗体。受精后约48 h,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假根芽的幼孢子体,开始脱落附着;培养15 d,发育成具有2个叶片、体长超过3 mm的幼孢子体。在幼苗的早期培育阶段,较高的温度和长光照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增加,适宜培养条件为...
关键词:
铜藻 受精卵 幼孢子体 发育 人工培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信书 冯子慧 霍元子 徐军田 何培民
为了探讨绿潮藻浒苔游孢子对紫外线(UVR)的敏感性,研究了相对于有效光辐射(PAR,P)增加UVA辐射(PAR+UVA,PA)和全波长辐射(PAR+UVA+UVB,PAB)对浒苔游孢子的光合效率、附着、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强光[900μmol/(m2·s)]下PA和PAB辐射对浒苔游孢子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辐射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大。强光下PA和PAB辐射15、30、60min导致浒苔游孢子最大光化学效率分别下降为28.4%、42.4%、36.5%、52.1%、64.4%、54.5%;(2)游孢子在15min辐射期间的附着率分别为50.0%(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中存 彭清才 田纪春
以黔麦 7号和辐 6 3两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环境因子对小麦幼苗白粉病萌发的影响 ,结果表明 ,感病品种辐 6 3在 6℃就可被侵染 ,但不能扩展 ,适宜温度为 14~ 2 2℃ ,最适为18℃左右 ,感病品种辐 6 3在任何湿度下 ,白粉病都可完成侵染 ,但随着湿度的升高 ,发病率增高 ;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 ,感病品种的白粉病始发期、盛发期变短 ,发病率升高 ,但变化不如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大 ,且中低氮下 ,变化基本一致 ,随着光线强度的减弱 ,小麦幼苗白粉病的始 /感发期变短 ,发病率升高 ,但变化不大。两类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抗病品种黔麦 7号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出了对白粉病的抗性...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萌发 环境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亮 宋伟杰 齐英杰 宋涛
为探究外源三磷酸腺苷(ATP)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鲁麦18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ATP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性状、生理特性及苗期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种子经(15~20 mg/L)ATP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和种子活力较对照处理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5. 83~10. 00百分点,14. 61%~30. 52%,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等均不同程度提高;不同浓度ATP浸种对小麦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活力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均在ATP浓度为20 mg/L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根系活力增加11. 70%,地上部干质量增加17. 32%,根系干质量增加24. 15%。表明ATP浸种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种子萌发性能,同时还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玲 王佳男 边磊 沈海龙
以花楸树成熟合子胚胎为材料,利用室内培养皿发芽法研究外源NO供体(SNP)、NO合成抑制剂(PTIO)、脱落酸(ABA)以及乙烯受体抑制剂(NBD)对花楸树胚胎萌发和幼苗发育初期活性氧(ROS)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SNP预处理可减弱PTIO或ABA对胚胎萌发的抑制作用,但不能减弱NBD处理对胚胎萌发的抑制作用。SNP预处理显著增加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但这种增加效应不能被PTIO解除。PTIO抑制SNP预处理引起的幼苗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增加。SNP预处理解除PTIO对根部超氧阴离子含量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阐明胚胎萌发过程中反应氮调节的(NO依赖型)休...
关键词:
花楸树 胚胎萌发 一氧化氮 脱落酸 乙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洪丽珍 宫相忠 张文健 高伟 张必达
以实验室保存的萱藻丝状体为材料,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探讨了L1、PES、F1、f/2以及ESNW 5种培养液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以去除氮或磷成分的L1培养液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外加浓度氮和磷对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5种培养液中,L1培养液最有利于萱藻丝状体的生长发育,经L1培养液培养的萱藻丝状体呈深褐色,细胞质充盈,培养28 d后,丝状体生物量增重倍比可达(560.48%±0.73%),孢子囊枝比例高达(46.88%±0.41%),孢子囊直径为(18.95±0.89)μm;(2)萱藻丝状体生长发育最适添加NO-3-N浓度为6.00 mg/L,在此NO-3-N浓度条件...
关键词:
萱藻 丝状体 培养液 生长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云捷 宫相忠 高伟 罗伟 张静 王吉
通过分离、培养我国北方海域(烟台、青岛)和南方海域(舟山、温州)的萱藻丝状体,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7.2、21.6、36.0、50.4、64.8、86.4、108.0和129.6μmol/(m2·s)]和不同光周期(8l:16D、10l:14D、12l:12D、14l:10D和16l:8D)对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过高[≥108.0μmol/(m2·s)]或过低[≤21.6μmol/(m2·s)]光强条件均不利于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的快速生长;(2)我国南北方萱藻丝状体生长的最适光强条件相同,在64.8μmol/(m2·s)条件下培养20 D后,其丝状体的增重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大鹏 蔡春菊 范少辉 苏文会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d2+对幼苗根伸长、芽伸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指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尤其是根部,根伸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6.20%和94.00%;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Pb2+、Cd2+的积累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地下部分的积累量要显著高于前者,相同浓度下最高差距分别达到地上部分的27.21、6.25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自刚 沈冰 张雁
【目的】阐明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与生理响应机制。【方法】以桔梗种子为材料,采用质量分数5%,10%,15%,20%,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测定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的发芽特征及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丙二醛含量等指标,探讨干旱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干旱胁迫下桔梗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长、胚根长、胚根长/胚芽长和苗鲜质量等指标均较对照明显降低,且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以上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干旱胁迫对桔梗幼苗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其对胚芽的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萍 鲜孟筑 胡立勇 徐正华
以7个油菜品种为材料,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观察油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对照条件下各品种发芽出苗进程基本一致,品种间差异不大,随着温度降低,各品种发芽及出苗进程变缓,圣光77、德油8号、丰油730受低温影响较大;发芽指数、幼苗活力指数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29.5%~99.5%、8.7%~97.5%,平均发芽时间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延长,15℃(光照12h)/10℃(黑暗12h)下延长0.5~4.0d,10℃/5℃下延长4.6~12.0d;随着温度的降低,苗高、根长、总长逐渐降低,其中沣油823受低温影响较小,德油8号、圣光77受低温影响较大,10...
关键词:
油菜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春荣 李红 夏立江 任丽萍 饶震红
在我国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针对抗旱、抗寒能力强,生物量 大、经济实用价值高的紫花苜蓿,进行了重金属镉、锌的抗性试验研究。研究重点是重金属Cd2+,Zn2+对紫花苜蓿种 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Zn2+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激活效应,高浓度 的Cd2+,Zn2+处理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对根的作用大于对芽的作用;而混和处理液对种子的影响大 于单一离子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风 李庆梅 段新芳 刘广全 彭祚登
用0.05%、0.1%、0.15%、0.2%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对酸枣种子浸种24h,以清水浸种24h为对照。25℃恒温培养15d,每天光照8h,酸枣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α-淀粉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对照高,壳聚糖处理的最佳浓度为0.1%;用以上4种浓度壳聚糖乙酸溶液喷施正常生长的酸枣幼苗,清水喷洒为对照,其幼苗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壳聚糖浓度为0.1%时效果最佳。
关键词:
壳聚糖 酸枣 种子萌发 幼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涌栋 罗未蓉 李新峥 刘遵春
以黄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Ca2+浓度处理,研究了Ca2+浓度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Ca2+处理(0~0.05 mg/L)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当Ca2+浓度为0.05 mg/L时最有利于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下胚轴长,下胚轴粗度,生物量,含水量均高于对照及其他浓度处理;幼苗体内的丙二醛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并在此浓度得到最低。但从0.5mg/L开始,随着Ca2+浓度增加,黄瓜种子萌发的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幼苗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开始上升,对黄瓜种子发芽和...
关键词:
Ca2+ 黄瓜 种子萌发 生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