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1)
- 2023(11440)
- 2022(9890)
- 2021(9431)
- 2020(8021)
- 2019(18889)
- 2018(18973)
- 2017(37407)
- 2016(20278)
- 2015(22969)
- 2014(23043)
- 2013(22532)
- 2012(20331)
- 2011(18168)
- 2010(18274)
- 2009(16624)
- 2008(16032)
- 2007(13795)
- 2006(11911)
- 2005(10232)
- 学科
- 济(79506)
- 经济(79418)
- 管理(58708)
- 业(55909)
- 企(48050)
- 企业(48050)
- 方法(41798)
- 数学(36808)
- 数学方法(36133)
- 农(19957)
- 财(19509)
- 中国(18717)
- 学(18323)
- 业经(17117)
- 理论(14888)
- 地方(14733)
- 务(13458)
- 财务(13385)
- 财务管理(13363)
- 农业(13305)
- 制(13152)
- 贸(12976)
- 贸易(12970)
- 和(12956)
- 企业财务(12712)
- 易(12588)
- 技术(12533)
- 环境(11726)
- 划(10987)
- 教育(10485)
- 机构
- 大学(283802)
- 学院(282449)
- 管理(117658)
- 济(106453)
- 经济(103990)
- 理学(102931)
- 理学院(101873)
- 管理学(99772)
- 管理学院(99282)
- 研究(88108)
- 中国(64827)
- 京(60594)
- 科学(56974)
- 财(47373)
- 业大(44389)
- 所(43664)
- 农(43306)
- 中心(40187)
- 研究所(40078)
- 江(39409)
- 财经(38944)
- 北京(38526)
- 范(36699)
- 师范(36390)
- 经(35439)
- 农业(33438)
- 院(32922)
- 州(32507)
- 经济学(30463)
- 技术(30026)
- 基金
- 项目(199858)
- 科学(156499)
- 研究(144753)
- 基金(144400)
- 家(125875)
- 国家(124871)
- 科学基金(107687)
- 社会(88739)
- 社会科(84092)
- 社会科学(84063)
- 省(78267)
- 基金项目(76986)
- 自然(72365)
- 自然科(70690)
- 自然科学(70676)
- 自然科学基金(69371)
- 教育(67260)
- 划(65942)
- 资助(61019)
- 编号(59873)
- 成果(47536)
- 重点(44137)
- 部(43335)
- 创(41109)
- 发(40956)
- 课题(40598)
- 科研(38588)
- 创新(38211)
- 大学(37347)
- 教育部(37263)
- 期刊
- 济(111950)
- 经济(111950)
- 研究(78448)
- 中国(48719)
- 学报(45182)
- 科学(41949)
- 管理(41943)
- 农(38538)
- 财(35357)
- 大学(34738)
- 学学(32702)
- 教育(32560)
- 农业(26970)
- 技术(26363)
- 融(20189)
- 金融(20189)
- 业经(19843)
- 财经(18044)
- 经济研究(17276)
- 图书(15887)
- 经(15179)
- 科技(14781)
- 问题(14534)
- 技术经济(14291)
- 理论(14067)
- 林业(13923)
- 业(13707)
- 实践(13130)
- 践(13130)
- 统计(13096)
共检索到394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新宇 李吉跃 李怒云 刘道平
许多投资林业的企业因为所在国的森林采伐权问题而备受困扰。通过对光大木业在柬埔寨的森林采伐权权益置换实践这一典型案例的研究,认为采伐天然森林已不符合世界潮流,应改变思路,以森林采伐权交换其它可实现的权益;并指出政府、国际机构、环保组织应积极支持、参与企业的森林采伐权权益置换,而针对不同企业研究新的置换模式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对国际上减少环境影响的森林采伐(RIL)理念及中国森林生态采伐(EFH)理念的形成过程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国际上已经对RIL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制定了新的采伐作业规程。中国虽然已经制定了新的森林采伐作业规程,但还不完善,离可持续经营的目标还有差距。对EFH的研究,多是理论和单项技术方面的,对成本及效益方面的研究缺乏与传统采伐方式的比较,具体森林类型的生态采伐技术模式还不成熟,森林生态采伐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指出今后中国森林生态采伐更新研究的方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会儒 唐守正
系统论述森林生态采伐的概念、原则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内涵。森林生态采伐是在森林生态理论指导下进行森林采伐作业,使采伐和更新达到既高效利用森林又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达到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目的。森林生态采伐的内涵涉及3个层次:林分、景观和模仿自然干扰。在林分水平上,要系统地考虑林木及其产量、树种、树种组成和搭配、树木径级、生物多样性的最佳组合、林地生产力、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使采伐后仍能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景观水平上,要考虑原生植被和顶级群落,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不同森林景观类型的合理配置。模仿自然干扰就是模仿自然选择采伐木、培养木和其他保留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伟 胡远满 常禹 布仁仓 李月辉 刘淼
采用空间直观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大兴安岭呼中林区在无采伐和皆伐、二次渐伐和择伐共4种预案下300年内森林可燃物与林火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采伐降低了森林细可燃物的载量,但不同采伐方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采伐增加了粗可燃物的载量,皆伐方式增加最明显;采伐导致了林火面积和火烧频率的增加,增加了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起火可能性最低;采伐提高了森林的火险等级,择伐方式下森林的火险等级最低。因此,建议森林管理者在采伐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择伐方式,降低人类采伐活动和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进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严明 温常青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管理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探讨了引进市场机制,打破政府行政管理固有模式的可能性,提出了逐步取消森林采伐限额,建立职业森林经理人制度,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中介和林权所有者的权利边界,从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森林经理规律的森林采伐管理新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舒舒 张春霞 苏时鹏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探讨森林采伐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下供需失衡的理论根源,探讨了采伐的控制量,进而分别讨论了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三种激励措施,最后还探讨了为避免“政府失灵”而实施的产权配置的市场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仁辉 周新年 杨玉盛
森林采伐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共识。本文对采伐作业引起林地土壤的干扰与压实、土壤养分变化、保留木的损伤以及采伐作业后溪流水质的变化、林木更新和生长的影响进行归纳和评述 ,介绍了可减少立地破坏的采伐作业技术和采集机械应用的新进展 ,指出我国开展森林采伐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
森林采伐 生态环境 保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斌 周伯煌 刘刚
森林采伐限额是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的核心制度,其为防止森林遭受破坏、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日益发展,该制度的缺陷日益突显,已不符合现实需要。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该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可持续森林采伐内容,核心在于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键词:
森林采伐限额 可持续经营 环境影响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兰会 孔越 郑海鹰
以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的各省区截面数据为基础,本文分析了2004-2008年我国各省区森林资源采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集体林权改革后各地的个人林权比重普遍加大,集体林权比重降低。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个人林权比重对森林资源采伐没有显著影响;森林资源权属结构对集体林权比例越低,森林资源采伐也越少。同时,农村人口密度对森林资源采伐有正向的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月辉 胡志斌 常禹 胡远满
文章以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亚里河林场为研究区,以遥感数据、林相图和采伐设计资料为信息源,选择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固定CO2和释放O2四项服务功能,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引用相应模型,估算了研究区1989年和2000年服务功能价值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建立历年采伐分布图,计算采伐造成的服务功能价值损失,揭示该损失值与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服务功能价值在各管理区域内的分布。结果表明,1989年服务功能价值为1.85×108元,2000年为1.37×108元,价值20×104元h/m2以上的面积明显下降。生态服务功能的下降由采伐导致,1989至1999年采伐导致的生态损失价值为0.71×1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见 张慧 王懿祥
土壤呼吸是大气二氧化碳(CO2)重要的来源,采伐作为森林经营的常规活动之一,是影响森林土壤呼吸的重要人为干扰措施。开展有关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森林碳循环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将采伐分为2类:皆伐和部分采伐(择伐、渐伐、间伐和更新采伐等)。分别综述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讨论了皆伐和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主要影响机制,总结了当前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土壤温度敏感性(Q10)的影响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采伐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采伐强度对土壤呼吸影响的方向和幅度;(2)皆伐或部分采伐后土壤呼吸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及受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3)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组分的影响;(4)皆伐或部分采伐对Q10的影响;(5)皆伐或部分采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制。主要结论为:(1)因采伐强度、采伐措施、采伐剩余物的处理、气候类型、森林类型和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采伐的影响效果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2)采伐往往导致土壤自养呼吸减少,异养呼吸增加,土壤总呼吸表现为两者相抵的程度,这种影响会随植被恢复程度的提高而减小;(3)采伐后短期内Q10有不同的变化规律,长期往往会下降。未来关于采伐对森林土壤呼吸影响的研究应集中于土壤呼吸组分及其温度敏感性对采伐的响应,同时应结合不同强度采伐、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其他营林措施和大气CO2浓度上升等全球变化因子,探讨采伐对区域土壤呼吸及组分的影响,更好地理解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表2参8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心昱 孟宪菁 高鲁鹏 樊金娟 徐丽君
自然垂直带典型温带原始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对温度升高的响应,对碳估算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比长白山北坡垂直小样带3种典型原始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并将岳桦林(海拔1996 m)采集土柱分别置换到云冷杉林(海拔1350 m)和阔叶红松林(海拔740 m)样地,将云冷杉林采集土柱置换到阔叶红松林样地中进行1年野外模拟增温培养。结果发现,土壤碳、氮、磷含量表现为岳桦林>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并且0~10 cm>10~20 cm土层。0~2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表现为阔叶红松林>岳桦林>云冷杉林,分别为5.64~12.75、0.24~0.89、0.04~0.14 kg.m-2。3种林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志来 胡森
土地流转为农用水权置换置出方带来了职业化新主体并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水地区通过农用水权置换一方面为农户带来收益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新增用水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土地流转背景分析了在缺水地区开展政府完全投资、置入方企业完全投资和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等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模式,重点研究了不同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下置出方农户、置入方企业和政府等参与方收益和成本,并比较了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参与各方收益情况。得出了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农用水权置换模式对于农用水权置换参与各方来说收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岩 李放 唐焱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的改革探索目前正在国内一些地区展开,各地采取了不同的置换模式。通过梳理国内现有的置换模式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几点启示:置换办法的设定应因地制宜,置换范围和对象应明确;分批置换,利用承包地收益缓解财政压力;置换社保的标准保证与城镇社保一致;置换的社保项目应向城镇看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进行置换;政府在置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配套公共服务政策。以此为这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社会保障 置换 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志来 胡森
土地流转为农用水权置换置出方带来了职业化新主体并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随着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缺水地区通过农用水权置换一方面为农户带来收益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新增用水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土地流转背景分析了在缺水地区开展政府完全投资、置入方企业完全投资和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等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模式,重点研究了不同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下置出方农户、置入方企业和政府等参与方收益和成本,并比较了三种农用水权置换投资模式参与各方收益情况。得出了政府引导置入方企业参与农用水权置换模式对于农用水权置换参与各方来说收益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