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0)
- 2023(8513)
- 2022(7745)
- 2021(7384)
- 2020(6181)
- 2019(14490)
- 2018(14557)
- 2017(28216)
- 2016(15477)
- 2015(17500)
- 2014(17480)
- 2013(17333)
- 2012(15700)
- 2011(14007)
- 2010(13722)
- 2009(12331)
- 2008(11735)
- 2007(9912)
- 2006(8488)
- 2005(7152)
- 学科
- 济(57969)
- 经济(57905)
- 管理(43416)
- 业(40937)
- 企(34736)
- 企业(34736)
- 方法(29455)
- 数学(25470)
- 数学方法(25190)
- 农(14855)
- 学(14742)
- 中国(13949)
- 财(13831)
- 业经(12891)
- 地方(12046)
- 理论(10425)
- 和(10220)
- 农业(9992)
- 贸(9967)
- 贸易(9963)
- 易(9656)
- 技术(9654)
- 环境(9538)
- 务(9184)
- 财务(9127)
- 财务管理(9113)
- 制(9003)
- 企业财务(8634)
- 教育(8612)
- 划(8381)
- 机构
- 大学(216200)
- 学院(213934)
- 管理(89126)
- 济(78732)
- 理学(78395)
- 理学院(77535)
- 经济(76845)
- 管理学(76177)
- 管理学院(75814)
- 研究(69859)
- 中国(49049)
- 科学(46682)
- 京(45857)
- 农(35538)
- 所(35314)
- 业大(34769)
- 财(34181)
- 研究所(32787)
- 中心(31152)
- 江(29462)
- 北京(28757)
- 财经(28403)
- 范(28243)
- 农业(28157)
- 师范(27932)
- 经(25883)
- 院(25746)
- 州(24398)
- 技术(23555)
- 师范大学(22704)
- 基金
- 项目(155982)
- 科学(121391)
- 研究(112579)
- 基金(112218)
- 家(98226)
- 国家(97411)
- 科学基金(83394)
- 社会(68064)
- 社会科(64380)
- 社会科学(64362)
- 省(61457)
- 基金项目(60753)
- 自然(56408)
- 自然科(55065)
- 自然科学(55048)
- 自然科学基金(54035)
- 划(52017)
- 教育(51082)
- 资助(46414)
- 编号(46364)
- 成果(36924)
- 重点(34577)
- 部(33742)
- 发(32717)
- 创(32488)
- 课题(31385)
- 科研(30384)
- 创新(30207)
- 计划(28972)
- 项目编号(28917)
共检索到293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明 周志明 潘晓艺
浙江新昌某养殖场的光唇鱼(Aerossocheilus fasciatus)爆发赤皮病,发生大量死亡,从患病鱼肝脏中分离到菌株GCL100301,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该菌株为病原。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GCL100301被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通过对该菌株的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其对环丙沙星、新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先锋V、新生霉素、痢特灵和头孢噻吩完全耐药。研究结果为光唇鱼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光唇鱼 赤皮病 荧光假单胞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小燕 白岳强 许淑英
本文对广西南宁江河网箱养殖草鱼新出现的腐皮白身病进行了分析 ,确定为细菌性病原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试验。得出两株病原菌 ,经过生理、生化鉴定试验初步确定草鱼腐皮白身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 (Aeromonassoria)合并感染而引起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雷增普 丛生 杨永胜
经Koch's法则检验证明,AlternariatenuisNees(细链格孢霉)是北京地区古柏赤枯病的病原菌。它引起古柏针叶及嫩梢的大量死亡。2—3年生桧柏及侧柏苗经人工接种证明,该病菌有较强的致病力,它还侵染某些种类的杨树。该病潜育期为5—6天。对病菌生物学特性也作了研究。病原菌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F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适pH值为6;葡萄糖、淀粉、蛋白胨、谷氨酸为该菌纯培养的优良营养源。
关键词:
古柏,赤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达 张琰 郝信鹏 杨金权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台湾省分布的台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doxus)与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A. wuyiensis)为近源种,二者在形态鉴别特征上也难以区分,因此,这两个物种的有效性问题目前尚存在着争议。本研究以线粒体COI基因全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台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doxus)和武夷光唇鱼(A.wuyiensis)的物种有效性。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6个种76尾样本的COI基因全序列共获得21个单倍型,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构成单系群。K 2-P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台湾光唇鱼与武夷光唇鱼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853%,远小于COI条形码在物种间的2%遗传距离阈值。以ASAP物种界定法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为同一物种。因此,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与台湾光唇鱼应为同一物种,武夷光唇鱼为台湾光唇鱼的同物异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郑曙明
对云南光唇鱼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采用鲤鱼脑垂体与释放激素类似物等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在19.8~24.3℃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为26~28 h,平均催产率83.3%;在流水中孵化,受精率为77.8%,受精卵经过102 h出膜,184 h仔鱼开始平游,孵化率为41.2%。
关键词:
云南光唇鱼 人工繁殖 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雪飞 汪晗 余银姣 王梦田 王智怡 严云志
基于2014年7月于黄山殷溪河采集的94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标本,初步研究了该物种的食性特点,分析了其食物组成及其多样性随年龄和全长增长的变化。渔获物的个体全长为17.93~357.72 mm,分为5个年龄组。光唇鱼的食物由陆生和水生植物、陆生昆虫、碎屑以及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组成,其中以水生昆虫、水生植物和碎屑为常见和优势饵料种类。单因素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1~3龄组间的食物类型数无显著差异,但食物多样性指数和宽度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s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个体全长增大,食物类型数显著增多而宽度指数显著下降,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增福 谢红梅 张静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练青平 姚子亮 王雨辰 宓国强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
关键词:
光唇鱼 卵巢 卵母细胞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姚志贤 林茂 常建波
为了对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进行研究,从患有严重皮肤溃疡病的半滑舌鳎病灶中分离病原菌,并经人工感染确认病原。对引起此次疾病的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产物酶活性与溶血活性及其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还测定了16 S rRNA、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从病灶中分离得到4株优势菌,经人工注射感染证实菌株A3为引起养殖半滑舌鳎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5×104.2 CFU/mL。其中,16 S rRNA、gyrB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分别是JN391271、JN168881。从基于16 S rRNA与...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雷 岳永生 宋憬愚
从患皮肤溃烂病的虹鳟鱼体中分离到多株细菌 ,其中两株经人工感染证实为病原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鉴定为豚鼠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两株菌生长适温分别为 2 5~ 35℃、10~ 30℃。pH值分别为 6 5~ 8 5、 6 5~ 9 0。对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琼 袁盛勇 王传铭 薛春丽 郭建伟 李珣 周银丽 吴光梅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
关键词:
铁皮石斛 黑斑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明 程顺 姜建湖 雷世勇 杨亮杰
以浙江新昌县人工育成的光唇鱼为试养对象,研究了2010世代(4~15月龄)及2009世代(16~27月龄)光唇鱼的雌雄间生长差异、生长特性及体型变化等。结果表明:雌雄鱼在全长、体高、体宽及体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2010世代及2009世代光唇鱼的生长速度均为雌鱼明显快于雄鱼。2010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0.268+4.932Hb(r=0.9568)、Lt=0.236+9.014D(r=0.9941)、W=8×10-3Lt3.087(r=0.9921);2009世代光唇鱼全长与体高、体宽及体重的相关关系分别为Lt=1.255+4.726Hb(r=0.9613)、L...
关键词:
人工养殖 光唇鱼 生长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进 李明云 吴尔苗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空气干燥法制片,对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50,核型公式:2n=14m+16sm+6st+14t,臂数(NF):8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丽丽 严云志 席贻龙
采用组织切片法,对黄山浦溪河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性腺的发育分为六6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产卵时间始于四月,持续到八月。光唇鱼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每年成熟一次。在整个性腺发育过程中,雌性个体右侧性腺先于左侧性腺发育;雄性个体右侧性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达 张琰 郝信鹏 杨金权
以线粒体COⅠ基因全序列为分子标记分析中国台湾省分布的台湾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doxus)和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A.wuyiensis)的物种有效性。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6个种76尾样本的COⅠ基因全序列共获得21个单倍型,采用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构成单系群。K 2-P遗传距离分析显示台湾光唇鱼与武夷光唇鱼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仅为0.853%,远小于COⅠ条形码在物种间的2%遗传距离阈值。以ASAP物种界定法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光唇鱼和武夷光唇鱼为同一物种。因此,闽江分布的武夷光唇鱼与台湾光唇鱼应为同一物种,武夷光唇鱼为台湾光唇鱼的同物异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