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3)
2023(5628)
2022(4846)
2021(4737)
2020(4189)
2019(9485)
2018(9667)
2017(18762)
2016(10796)
2015(12203)
2014(12415)
2013(12379)
2012(12137)
2011(11146)
2010(11333)
2009(10932)
2008(11115)
2007(10249)
2006(9154)
2005(8453)
作者
(36070)
(29948)
(29925)
(28578)
(19067)
(14594)
(13599)
(11824)
(11023)
(11002)
(10004)
(9847)
(9725)
(9590)
(9541)
(9345)
(9121)
(8900)
(8787)
(8511)
(7688)
(7643)
(7421)
(6963)
(6963)
(6741)
(6630)
(6570)
(6458)
(6160)
学科
(40115)
经济(40064)
管理(27801)
(27345)
(21198)
企业(21198)
方法(19438)
数学(17174)
数学方法(16928)
中国(14042)
(11667)
(11514)
(11037)
(11033)
(9517)
银行(9478)
(9115)
(9031)
贸易(9022)
(8834)
(8000)
金融(8000)
业经(7309)
(6992)
(6971)
财务(6951)
财务管理(6928)
农业(6646)
企业财务(6607)
技术(6129)
机构
大学(165705)
学院(163262)
(62299)
研究(61042)
经济(60784)
管理(53908)
中国(46412)
理学(45705)
理学院(45069)
管理学(43979)
管理学院(43689)
科学(41150)
(37246)
(36546)
(34391)
(32668)
研究所(31251)
农业(30311)
业大(28288)
中心(26897)
财经(25593)
(24730)
北京(23389)
(23166)
(21093)
(21033)
师范(20762)
(20187)
经济学(19526)
(19459)
基金
项目(101369)
科学(77292)
基金(73316)
(67470)
研究(67008)
国家(66952)
科学基金(53871)
社会(40178)
(39261)
基金项目(38006)
社会科(37965)
社会科学(37953)
自然(37426)
自然科(36573)
自然科学(36558)
自然科学基金(35904)
(34592)
资助(31571)
教育(31122)
编号(25786)
重点(23604)
成果(22739)
(22588)
计划(21693)
(21222)
(20247)
科研(20226)
(19201)
创新(19182)
科技(19100)
期刊
(70985)
经济(70985)
研究(49392)
学报(36706)
(34859)
中国(33077)
科学(29214)
大学(25334)
(24583)
学学(24133)
农业(23137)
管理(20969)
(17953)
金融(17953)
教育(16065)
财经(13395)
(12367)
经济研究(12031)
技术(11920)
(11497)
业经(10884)
问题(10175)
业大(9794)
(9509)
(9325)
理论(8624)
农业大学(8308)
国际(8115)
统计(8066)
实践(7733)
共检索到251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瑞英  王翔  王静轩  郭创  曹云  尹钧  
为了明确光周期基因显隐性组成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分布情况,利用小麦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STS分子标记,对我国180份小麦品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材料在B1位点均检测为隐性Ppd-B1b。在A1位点,仅有扬麦11品种检测为显性Ppd-A1a(0.6%),其余检测材料均为隐性Ppd-A1b;在D1位点,有5份材料检测为隐性,其余175份材料检测均为显性Ppd-D1a(97.2%)。对所有材料进行基因型统计分析,发现我国品种主要存在Ppd-A1b/Ppd-B1b/Ppd-D1b、Ppd-A1b/Ppd-B1b/Ppd-D1a和Ppd-A1a/Ppd-B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哲  杨杰  李瑞博  王晓龙  张晓科  张玲丽  
【目的】明确主要春化基因在我国小麦主产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序列标志位点(STS)分子标记对我国6个小麦主产区276份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进行检测,分析其春化基因的等位变异组成特点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特征。【结果】在276份小麦品种中,4个春化基因位点共存在9种等位变异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VRN-D1/vrn-B3的分布比例最高(33.7%)。北部冬麦区春化基因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组成;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以vrn-A1/vrn-B1/VRN-D1/vrn-B3组合类型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84.3%,57.1%和21.2%,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西北春麦区和东北春麦区以VRNA1和VRN-B1两位点显性等位变异的组合为主,所占比例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加。【结论】初步明确了中国各主产区小麦品种主要春化基因的组成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莹  黄林周  胡银岗  
【目的】了解春化作用相关基因在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小麦冬春性的关系,促进小麦地方品种的合理利用。【方法】采用小麦春化作用相关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的STS分子标记,对其在中国小麦十大生态栽培区的153份地方品种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冬春性的关系。【结果】(1)中国小麦地方品种中4个显性春化基因的分布频率依次为60.78%(Vrn-D1)、5.88%(Vrn-A1a)、5.23%(Vrn-B1)和0(Vrn-B3)。(2)Vrn-A1a和Vrn-B1在东北春麦区等春麦区地方品种中的分布频率较高,以东北春麦区最高,达50%和33.33%,在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玉平  李建平  兰素缺  赵风梧  李杏普  AJWorland  
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小麦抽穗、开花及成熟 ,缩短生育期 ;缩短穗长 ,使旗叶变短、变窄 ,面积变小 ;增加分蘖成穗率 ,每穗沟数 ,穗粒数及千粒重。因此认为该基因对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小麦高产且早熟育种中利用价值很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雅辉  闫红飞  杨文香  李星  李亚宁  孟庆芳  张立荣  刘大群  张汀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吉宝  景蕊莲  员海燕  卫波  昌小平  
TaDREB1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抗旱等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抗旱性不同的20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用直接测序法筛查TaDREB1基因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3份材料的38038bp序列中发现了271个SNP和14个InDel,平均140bp中有1个SNP,2717bp中有1个InDel。核苷酸多样性(Л)分析表明,小麦二倍体近缘种的Л值(0.02188)明显大于六倍体小麦的Л值(0.01029),说明该基因在二倍体种中的变异程度大于六倍体小麦,可能原因是六倍体小麦长期承受强大的人工选择压力。单倍型分析揭示了TaDRE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表型的相关性,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新国  王爱萍  景蕊莲  昌小平  贾继增  
【目的】研究TaGSTF6基因多态性与抗旱性的关系。植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类重要的受逆境胁迫诱导表达的酶类,能减少干旱等逆境胁迫导致的体内活性的氧积累,在植物的抗旱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方法】以86份抗旱性不同的普通小麦品种和7份粗山羊草为材料,检测TaGSTF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长度及碱基组成多态性,并预测氨基酸序列多态性。【结果】Northern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幼苗中TaGSTF6基因受水分胁迫诱导表达。序列多态性分析发现在长达113.6 kb的核苷酸序列中有47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其中23个SNP,24个InDel,二者的频率分别为1SNP/4 940bp和1InDe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芳萍  何心尧  何中虎  尚勋武  杨文雄  夏先春  
【目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hytoene synthase,Psy)基因是影响小麦黄色素含量的关键基因,利用分子标记检测中国冬小麦品种(系)Psy-A1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黄色素含量的关系,进一步验证Psy-A1基因分子标记的有效性。【方法】利用7A染色体上Psy-A1基因的分子标记YP7A检测该基因在中国217份冬小麦品种(系)中的等位变异,分析不同等位变异与黄色素含量的相关性及变化趋势。【结果】Psy-A1基因标记YP7A为共显性标记,在高、低黄色素含量的小麦材料中分别扩增出194bp和231bp片段,相应的等位基因为Psy-A1a和Psy-A1b(GenBank编号分别为EF60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慧  
本文通过计算小麦月度价格的变异率,将1993年1月至2006年9月的小麦价格划分为5个周期,并分析了每个周期的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显示:小麦价格周期的平均长度为29个月,而且波动幅度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就小麦价格周期变化的原因来看,决定小麦价格长期趋势的仍是供求状况,但国家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波动幅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冬冬  张毓妹  张河山  杨文香  刘大群  
由小麦叶锈菌引起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为研究小麦叶锈菌流行群体的毒力构成和亲缘关系,利用IGS(Intergenic spacer)特殊引物(L318和5SK)对71个小麦叶锈菌IGS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小种间的IGS存在多样性,但多样性与小种毒力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和小种的区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差异带型进行分析,获得IGS-1、IGS-2的序列。IGS在小麦叶锈菌种内存在多态性,这有益于开发和建立IGS分子标记,并为研究锈病流行群体结构和追溯年度流行的病原来源,以及该病菌的生物学进化提供依据。同时利用IGS可以预测病害发生的流行群体,进而有针对性的种植抗病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计平  毛新国  景蕊莲  李润植  昌小平  
【目的】钙网蛋白(CRT)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研究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7份六倍体普通小麦和3份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TaCRT-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TaCRT-D基因DNA长度为4 001 bp,在长达160 04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0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84个SNP和21个InDel,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1 905和1/7 621,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值(π)小于非编码区,说明编码区所承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栓桃   王树彬   王荣花   王立华   李巧云   张志刚   赵智中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抽薹开花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光周期信号通过植物的光敏色素蛋白调控植物的抽薹开花,其中PHYB介导的信号网络对植物抽薹开花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大白菜耐抽薹材料06-247与易抽薹材料He102的PHYB基因启动子存在大片段插入/缺失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突变对PHYB及其下游途径关键基因的影响,以耐抽臺材料06-247与极易抽臺材料He102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信息法分析了大白菜基因组中光敏色素基因的冗余特点,发现大白菜基因组包含6个光敏色素基因,其中PHYA有2个拷贝,PHYB、PHYC、PHYD和PHYE都仅有1个拷贝。进一步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筛选出了PHYB的特异序列、设计了抗原决定簇并制备了抗大白菜PHYB的特异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了06-247与He102中PHYB的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PHYB下游光周期通路关键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启动子突变造成PHYB在06-247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进而造成PHY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下游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均在06-247中高水平表达,这对06-247的耐抽薹特性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松杰  张晓科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B1b和Rht-D1b特异性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小麦品种的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2)Rht-B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24.3%,新疆冬春麦区高达62.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42.3%,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28%、25.8%和25%,北部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别为9.1%和8.3%,东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娜  李博  闵红  胡银岗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矮秆基因在我国主要麦区的分布,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株高。本研究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4对特异性分子标记,BF与MR1、BF与WR1、DF与MR2、DF2与WR2,以及微卫星Xgwm261标记对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主栽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1)在鉴定的129个品种中,58份含有Rht-B1b基因,占45.0%;24份含有Rht-D1b基因,占18.6%;73份含有Rht8基因,占56.6%;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占27.1%;16份品种含有Rht-D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伟  周硕  王雪征  孙果忠  朱金永  韩秋芬  李春杰  赵和  王海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