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0)
- 2023(2459)
- 2022(2061)
- 2021(1940)
- 2020(1685)
- 2019(4039)
- 2018(3980)
- 2017(7139)
- 2016(4199)
- 2015(4856)
- 2014(4721)
- 2013(4719)
- 2012(4589)
- 2011(4410)
- 2010(4290)
- 2009(4238)
- 2008(4026)
- 2007(3549)
- 2006(3240)
- 2005(3000)
- 学科
- 济(13537)
- 经济(13510)
- 管理(8600)
- 业(7769)
- 企(6455)
- 企业(6455)
- 方法(6076)
- 学(5835)
- 数学(5257)
- 数学方法(5174)
- 中国(3933)
- 财(3458)
- 农(3183)
- 制(2806)
- 贸(2730)
- 贸易(2729)
- 融(2685)
- 金融(2684)
- 易(2657)
- 业经(2459)
- 银(2334)
- 银行(2298)
- 教育(2247)
- 行(2228)
- 水产(2206)
- 理论(2183)
- 及其(2173)
- 农业(2096)
- 和(2045)
- 体(1983)
- 机构
- 大学(64293)
- 学院(60160)
- 研究(29146)
- 济(21560)
- 经济(21036)
- 科学(20782)
- 中国(20489)
- 农(19185)
- 所(17276)
- 管理(17045)
- 研究所(15984)
- 农业(15903)
- 京(15580)
- 理学(14277)
- 理学院(14007)
- 业大(13593)
- 管理学(13554)
- 管理学院(13467)
- 中心(11990)
- 院(10487)
- 室(10203)
- 北京(10169)
- 江(10006)
- 农业大学(9916)
- 省(9907)
- 财(9591)
- 业(9323)
- 科学院(9221)
- 实验(9132)
- 范(8849)
- 基金
- 项目(41475)
- 科学(30960)
- 基金(29779)
- 家(29253)
- 国家(29037)
- 研究(24551)
- 科学基金(22409)
- 自然(17096)
- 自然科(16699)
- 自然科学(16688)
- 自然科学基金(16413)
- 省(15906)
- 划(15196)
- 基金项目(14870)
- 社会(13649)
- 资助(13377)
- 社会科(12803)
- 社会科学(12797)
- 教育(11859)
- 计划(10636)
- 重点(10297)
- 科技(9974)
- 部(8998)
- 发(8988)
- 科研(8681)
- 编号(8574)
- 专项(8290)
- 创(8226)
- 成果(8111)
- 业(8036)
共检索到99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少博 周洲 陈怡萌 王玉珠 张永安 曲良建
【目的】探究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的影响,明确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主控因子和幼虫敏感龄期,为深入研究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温度(21、23、25和27℃)和7个光周期(L8∶D16、L10∶D14、L12∶D12、L13∶D11、L14∶D10、L15∶D9和L16∶D8),统计和比较2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阐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和临界光周期的影响; 23℃条件下,在美国白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分别给予长光照(L16∶D8)和短光照(L10∶D14)交替饲养处理,统计和比较32种不同处理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明确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敏感龄期。【结果】在21、23、25和27℃条件下,光照时间小于13 h,可导致美国白蛾滞育发生,光照时间达到16 h,美国白蛾个体继续发育而无滞育发生,光照时间在13~16 h之间时,滞育同时受光周期和温度调控,且滞育率随光周期增长或温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21、23、25和27℃条件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4 h 58 min∶9 h 02 min(L∶D)、14 h 45 min∶9 h 15 min(L∶D)、14 h35 min∶9 h 25 min(L∶D)和14 h 24 min∶9 h 36 min(L∶D),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短光照对美国白蛾滞育诱导具有累积效应,美国白蛾幼虫3龄、4龄和5龄对光周期诱导滞育最为敏感。【结论】美国白蛾属典型的长日照发育-短日照滞育型昆虫,光周期在美国白蛾滞育诱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温度伴随光周期发挥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利于滞育发生;临界光周期受温度调控,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美国白蛾对光周期诱导滞育具有累积效应,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阶段为幼虫3~5龄。
关键词:
美国白蛾 滞育 光周期 温度 敏感龄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5 h后达到100%;在25℃时,光照时间在11~13.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5%;在30℃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
关键词:
美凤蝶 滞育 诱导 光周期 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峰 胡后祥 金玉峰 符成 常海龙 吴其卫 刘少谋
在不同夜间温度下,对7个甘蔗难开花品种进行光周期诱导处理,调查夜间温度对光周期诱导开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难开花品种经适当的夜间低温处理后,均能明显提高抽穗率,其始花期也明显提前。但是过低的夜间温度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效应,过低的夜间温度甚至使甘蔗不开花;另外一方面,少数品种对夜间低温不敏感,夜间低温处理对甘蔗正常开花无促进作用,甚至稍低的温度已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甘蔗 低温处理 光周期诱导 开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建堂 祁建民 林荔辉 林培清 陶爱芬 方平平
测定红麻品种福红952(对照)及其光钝感突变体08C-8叶片在11.5 h人工短日照处理下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研究福红952和08C-8在光周期反应下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苗期、生长中期和现蕾期3个发育时期,福红952和08C-8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规律,但变化程度大小表现不一;在现蕾期,福红952的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比值是08C-8的1.59倍,而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比值则与08C-8相当;08C-8对光周期变化反应不敏感,可能与其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瑾 高东升 于芹 徐臣善 赵锴
【目的】分析光周期处理对油桃芽休眠诱导及发展进程的影响,并探讨休眠诱导期内桃芽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曙光油桃(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ana cv.Shuguang)为材料,设置3个光周期处理:短日照(8h)、长日照(16h)和自然日照,结合测定枝梢的生长和桃芽萌芽能力界定桃芽休眠状态,利用氧电极测定桃芽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短日照能够诱导曙光油桃新梢提前停长,使桃芽提前7d进入休眠诱导期,且促进休眠迅速向深度发展,较对照提前21d进入自然休眠期;长日照明显延迟油桃新梢停长,并且延缓桃芽休眠诱导及发展的进程。呼吸速率随着休眠诱导而降低,桃芽进入休眠诱导期7...
关键词:
桃 休眠诱导 光周期 呼吸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婷婷 柳俊
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不仅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的重要保障。早期研究发现,光周期是诱导马铃薯块茎形成的一个关键环境因子,短日照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近10多年来,光周期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有研究发现,马铃薯块茎形成与拟南芥等植物的开花过程有较多相似之处。大量参与植物开花的重要基因,如光敏色素、CONSTANS(CO)、FLOWERING LOCUS T(FT)、LOV蓝光受体蛋白家族及CDF转录因子等在马铃薯块茎形成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马铃薯中发现的同源异型框基因POTH1及其相互作用基因StBEL5也在光调控马铃薯块茎形成...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发育 光周期诱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珍珍 李明贵 郭亚楠 印象初 张帆 许永玉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顶芽内的玉米赤霉烯四(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在SD诱导的第2天,预芽中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1.9信于CL下的CTK含量;游离氨基酸也一直维持较高含量水平;同化物中,除SD诱导的第2天可溶精含量较高和诱导结束时的蔗糖含量较CL下的高外,其余的测定中CL下的可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CL下均比SD下的高。可见,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顶芽内发生了一系列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顶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菊 孟繁静
大豆短日(SD)诱导期间,真叶内的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始终比连续光照(CL)下的高;诱导前期叶片内总细胞分裂素(CTK)含量保持较低水平;脱落酸(ABA)则在前期差异不大,后期保持较低水平;短日下生长的真叶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先开后降,含量一直较CL下的高;短日诱导下的真叶内同化物含量(可溶糖、蔗糖及淀粉)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大豆光周期诱导期间,叶片内的某些植物激素及同化物可能协同ZEN发生了与成花转变有关的变化。
关键词:
短日诱导 植物激素 同化物 大豆 真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尹宝重 张月辰 陶佩君 尹淑丽 邓小鹏 郭程瑾
通过光周期诱导的方法,对中晚熟红小豆品种冀红4号红小豆不同叶龄叶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叶龄(LF)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活性基本高于自然光(CK)处理而低于连续短日照(SD)处理;随着叶龄增大,各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光周期诱导可提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不同叶龄表现有所差异,与SD处理交替上升;诱导可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并连续诱导出现累积效应;2LF是光周期诱导可溶性蛋白变化最敏感的时期,从这个时期起单个叶龄诱导可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但连续诱导却可提高;LF处理下类胡萝素总体含量高于另2个处理,而LF处理下叶绿素含量仅在3叶龄前高于CK,随后出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红小豆 叶龄 叶片 光周期 生理生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桂彪 杜家纬 胡萃 李连昌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代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0~8.0h。温度越高,雌蛾开始求偶的时间越迟,求偶的持续时间也越短,求偶高峰期比在正常温度下明显推迟。温度为21℃时雌蛾产生的性信息量最高,26℃时略低,而在31℃和16℃时雌蛾性信息素释放量仅为21℃时的1/5~1/4;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比例随温度的降低向顺式异构体增加的方向漂移,其变异系数均控制在10%以下。当把第2日龄的雌蛾从14L∶10D光周期转移到连续黑暗下时,雌蛾表现的求偶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14L∶10D下相似,均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当转移到连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千千 蒋琦妮 付建新 董彬 赵宏波
光周期和温度处理能够影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花芽分化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基因表达已成为研究这些过程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筛选出适合光周期和温度处理的内参基因在研究桂花分子机制中尤为重要。为了得到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桂花品种‘佛顶珠’ O. fragrans ‘Foding Zhu’当年生枝条的第2或第3对幼叶为材料,以OfACT, OfEF1α,OfIDH, OfRAN1,OfTUB, OfUBC2和Of18S等7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昼夜节律相关基因GIGANTEA(GI)对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桂花叶片中OfRAN1和OfIDH为最佳内参基因,Of18S的稳定性最差(geNorm分析结果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347,而Of18S的稳定值为0.601; NormFinder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135和0.206,而Of18S为0.474; BestKeeper显示OfRAN1的稳定值为0.80, OfIDH为0.133,而Of18S为0.474); GI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昼夜节律基因GI的表达模式为在白天累积并在夜间下降),在7个内参基因及OfRAN1和OfIDH的基因组合中,使用OfRAN1和OfIDH的内参基因组合可获得GI基因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综上所述,OfRAN1和OfIDH内参基因组合是桂花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最佳内参基因组合。这为桂花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图2表3参3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美凤蝶幼虫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历期差异明显;在20℃12~14 h、25℃11~15 h、30℃11~15h光照下,历期分别为39.3~48.5、25.4~36、19.6~29 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9.2、10.6、9.6 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在12.0、12.5、13.0、13.5、14.0 h光照下,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6、13.3、9.2、12.2、7.5℃,有效积温分别为332.7、340.5、372.1、350.9、475.4日度...
关键词:
美凤蝶 光周期 温度 历期 幼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香 潘忠玉 陈敏
【目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解毒酶,在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和鉴定了美国白蛾中肠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分析了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为阐明美国白蛾GST基因在解毒代谢槲皮素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槲皮素诱导的美国白蛾中肠转录组,筛选和鉴定响应槲皮素诱导的GST基因;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GST基因的家族类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槲皮素对GST基因诱导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鉴定了美国白蛾响应槲皮素诱导的6个GST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HcGST-E1、 HcGST-E2、 HcGST-E3属于GSTEpsilon家族,HcGST-S1、 HcGST-S2属于GSTSigma家族,HcGST-O1属于GST Omega家族。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对GST基因的诱导作用不同,本实验质量分数(0.5%、1.0%、2.0%、4.0%)的槲皮素均能诱导HcGST-E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0.5%、1.0%和2.0%的槲皮素诱导HcGST-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5%的槲皮素诱导HcGST-O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本实验质量分数的槲皮素均诱导HcGST-S1显著下调表达;0.5%和1.0%的槲皮素诱导HcGST-S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个上调GST基因均在24 h或36 h内显著上调表达响应槲皮素的诱导。【结论】槲皮素能显著诱导美国白蛾中肠6个GST基因的表达水平,但对不同基因诱导的表达模式不同。HcGST-E1、HcGST-E3和HcGST-O1显著上调表达响应不同质量分数槲皮素的诱导,推测这3个基因是参与美国白蛾解毒代谢槲皮素的关键基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玉磊 唐星林 李小远 潘会堂 张启翔
为探讨人工栽培条件下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发实用的胭脂花栽培技术,以胭脂花休眠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与20℃2种温度和16、12、8 h 3种日照长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及解除休眠后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周期和温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和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光周期是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对植株萌发的贡献率为79.89%)和生长发育(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在78.66%以上)的重要因素;16 h日照长度处理20 d可彻底打破胭脂花的休眠,促进萌发和快速生长,日照短于12 h时胭脂花植株则持续处于休眠状态或生长缓慢。2)16 h日照长度和15℃温度组合最适合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该条件下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