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5)
2023(7868)
2022(6651)
2021(6122)
2020(5083)
2019(11224)
2018(10580)
2017(19300)
2016(10832)
2015(11836)
2014(11305)
2013(11161)
2012(10496)
2011(9747)
2010(9509)
2009(8634)
2008(8417)
2007(7288)
2006(6481)
2005(5726)
作者
(37434)
(31185)
(31140)
(29226)
(19896)
(15478)
(13726)
(12449)
(12099)
(10965)
(10740)
(10394)
(10351)
(10171)
(9866)
(9769)
(9697)
(9317)
(9090)
(9090)
(8356)
(7772)
(7635)
(7240)
(7185)
(7011)
(6821)
(6786)
(6505)
(6459)
学科
(40406)
经济(40355)
管理(27940)
(27285)
(21400)
企业(21400)
方法(18220)
(17075)
数学(16015)
数学方法(15868)
(11189)
(10924)
中国(10902)
(8925)
贸易(8922)
(8677)
业经(8431)
农业(7751)
(7365)
(6609)
财务(6593)
财务管理(6579)
技术(6561)
(6310)
企业财务(6261)
环境(6257)
银行(6244)
(6193)
金融(6189)
(5930)
机构
大学(162144)
学院(157758)
研究(63506)
(60996)
经济(59868)
管理(53976)
理学(47281)
理学院(46620)
科学(45724)
管理学(45535)
管理学院(45276)
(45065)
中国(44628)
农业(36663)
(35957)
(34980)
业大(34637)
研究所(33604)
中心(26945)
(25528)
农业大学(24142)
(23633)
(22820)
(21744)
北京(21660)
(21058)
财经(20865)
科学院(20721)
(19845)
(19635)
基金
项目(115440)
科学(87916)
基金(84583)
(80809)
国家(80187)
研究(70503)
科学基金(64872)
自然(46984)
自然科(45877)
自然科学(45856)
自然科学基金(45099)
(44654)
基金项目(44632)
社会(44341)
社会科(41865)
社会科学(41850)
(39752)
资助(34516)
教育(31694)
重点(27261)
计划(26698)
科技(24762)
(24494)
编号(24435)
(24216)
(23953)
科研(23813)
创新(22569)
(22262)
专项(20674)
期刊
(61668)
经济(61668)
学报(44532)
研究(41833)
(39223)
科学(34750)
大学(31048)
中国(30697)
学学(29800)
农业(26554)
(19353)
管理(18755)
(14969)
业大(13712)
教育(12344)
(11872)
金融(11872)
农业大学(11535)
经济研究(11318)
(11008)
财经(10608)
技术(9603)
林业(9519)
业经(9332)
科技(9245)
(9120)
问题(8224)
中国农业(7985)
自然(7523)
(6956)
共检索到228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珍珍  李明贵  郭亚楠  印象初  张帆  许永玉  
【目的】了解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对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自然滞育种群成虫滞育后生殖生物学的影响,明确"滞育发育"与滞育强度、滞育解除与滞育后发育的关系。【方法】观察记录中华通草蛉自然种群分别于11月、1月、3月在18、22、28℃及不同光周期(15D﹕9L、13.5D﹕10.5L、12L﹕12D)下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等。【结果】温度对滞育解除后的中华通草蛉成虫的产卵前期(P<0.001)、产卵历期(P<0.001)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中华通草蛉解除滞育后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雄成虫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亚玲  刘长仲  李春杰  
研究关于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子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求豌豆蚜子代生长发育对不同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的响应特性。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将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成蚜经过3个光照强度(低5 722 lx,中11 778 lx和高17 389 lx)和3种光周期(10 h光/14 h暗、16 h光/8 h暗、22 h光/2 h暗),分别测定各处理下豌豆蚜子代的发育历期、体重差、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有翅蚜率和若蚜存活率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低光照强度下,光周期10 h光/14 h暗时,绿色比红色型若蚜存活率高,有翅蚜率高,相对日均增长率减小10.26%(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5 h后达到100%;在25℃时,光照时间在11~13.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5%;在30℃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少博  周洲  陈怡萌  王玉珠  张永安  曲良建  
【目的】探究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的影响,明确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主控因子和幼虫敏感龄期,为深入研究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温度(21、23、25和27℃)和7个光周期(L8∶D16、L10∶D14、L12∶D12、L13∶D11、L14∶D10、L15∶D9和L16∶D8),统计和比较2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阐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和临界光周期的影响; 23℃条件下,在美国白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分别给予长光照(L16∶D8)和短光照(L10∶D14)交替饲养处理,统计和比较32种不同处理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明确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敏感龄期。【结果】在21、23、25和27℃条件下,光照时间小于13 h,可导致美国白蛾滞育发生,光照时间达到16 h,美国白蛾个体继续发育而无滞育发生,光照时间在13~16 h之间时,滞育同时受光周期和温度调控,且滞育率随光周期增长或温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21、23、25和27℃条件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4 h 58 min∶9 h 02 min(L∶D)、14 h 45 min∶9 h 15 min(L∶D)、14 h35 min∶9 h 25 min(L∶D)和14 h 24 min∶9 h 36 min(L∶D),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短光照对美国白蛾滞育诱导具有累积效应,美国白蛾幼虫3龄、4龄和5龄对光周期诱导滞育最为敏感。【结论】美国白蛾属典型的长日照发育-短日照滞育型昆虫,光周期在美国白蛾滞育诱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温度伴随光周期发挥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利于滞育发生;临界光周期受温度调控,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美国白蛾对光周期诱导滞育具有累积效应,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阶段为幼虫3~5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传辉  陈晓鸣  史军义  周成理  
观察了人工气候箱中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下美凤蝶幼虫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影响明显;在相同温度下,不同光周期下幼虫历期差异明显;在20℃12~14 h、25℃11~15 h、30℃11~15h光照下,历期分别为39.3~48.5、25.4~36、19.6~29 d,最长和最短历期分别相差9.2、10.6、9.6 d。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光照下,幼虫发育历期缩短;在12.0、12.5、13.0、13.5、14.0 h光照下,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3.6、13.3、9.2、12.2、7.5℃,有效积温分别为332.7、340.5、372.1、350.9、475.4日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千千  蒋琦妮  付建新  董彬  赵宏波  
光周期和温度处理能够影响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花芽分化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分析基因表达已成为研究这些过程机制的重要手段,而筛选出适合光周期和温度处理的内参基因在研究桂花分子机制中尤为重要。为了得到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桂花中稳定的内参基因,以桂花品种‘佛顶珠’ O. fragrans ‘Foding Zhu’当年生枝条的第2或第3对幼叶为材料,以OfACT, OfEF1α,OfIDH, OfRAN1,OfTUB, OfUBC2和Of18S等7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昼夜节律相关基因GIGANTEA(GI)对筛选出的最佳内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桂花叶片中OfRAN1和OfIDH为最佳内参基因,Of18S的稳定性最差(geNorm分析结果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347,而Of18S的稳定值为0.601; NormFinder显示OfRAN1和OfIDH的稳定值为0.135和0.206,而Of18S为0.474; BestKeeper显示OfRAN1的稳定值为0.80, OfIDH为0.133,而Of18S为0.474); GI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表明(昼夜节律基因GI的表达模式为在白天累积并在夜间下降),在7个内参基因及OfRAN1和OfIDH的基因组合中,使用OfRAN1和OfIDH的内参基因组合可获得GI基因更为精确的基因表达结果。综上所述,OfRAN1和OfIDH内参基因组合是桂花在不同光周期和温度处理下最佳内参基因组合。这为桂花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图2表3参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宏宝  李茹  付佑胜  赵桂东  梁照文  张凯  
通过在不同抗性甘薯品种上接种不同基因型腐烂茎线虫来研究线虫群体繁殖量、性比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基因型B群体De YL随着接种数量的增加,线虫在不同甘薯品种下繁殖数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在栗子香品种上的繁殖量增加最高,与其它2个甘薯品种相比,线虫繁殖量在(P<0.05)上差异显著;随着接种量的增加,在栗子香上线虫性比从0.77增加到1.44,表现线虫向雌虫方向分化;在徐薯18上同样表现为线虫向雌虫分化,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胜利百号、栗子香、徐薯18甘薯品种上,线虫群体繁殖量与性比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玉磊  唐星林  李小远  潘会堂  张启翔  
为探讨人工栽培条件下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规律,开发实用的胭脂花栽培技术,以胭脂花休眠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15与20℃2种温度和16、12、8 h 3种日照长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及解除休眠后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周期和温度对解除胭脂花植株休眠和生长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光周期是解除休眠、促进萌发(对植株萌发的贡献率为79.89%)和生长发育(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在78.66%以上)的重要因素;16 h日照长度处理20 d可彻底打破胭脂花的休眠,促进萌发和快速生长,日照短于12 h时胭脂花植株则持续处于休眠状态或生长缓慢。2)16 h日照长度和15℃温度组合最适合胭脂花的生长发育,该条件下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峰  胡后祥  金玉峰  符成  常海龙  吴其卫  刘少谋  
在不同夜间温度下,对7个甘蔗难开花品种进行光周期诱导处理,调查夜间温度对光周期诱导开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难开花品种经适当的夜间低温处理后,均能明显提高抽穗率,其始花期也明显提前。但是过低的夜间温度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效应,过低的夜间温度甚至使甘蔗不开花;另外一方面,少数品种对夜间低温不敏感,夜间低温处理对甘蔗正常开花无促进作用,甚至稍低的温度已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晓东  施瑞城  
综述了近年来在芒果采后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在芒果采后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前景和方向,为芒果采后的贮藏保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杰  胡笑涛  王文娥  冉辉  方舒玲  杨鑫  
[目的]揭示不同光强和光周期条件下,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 L.)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产量最佳且光量子利用效率最高的光强、光周期组合。[方法]在人工光植物工厂内设置150、200、250、300μmol·m~(-2)·s~(-1) 4个光照强度和8、12、16 h/d 3个光周期,分析产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含量、光量子利用效率等指标随光强和光周期的变化趋势。[结果]增大光强,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总叶绿素(Chl a+b)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增多;延长光周期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也能显著提高Caro含量;增加光强,净光合速率(P_n)、气孔限制值(Ls)、叶肉导度(g_m)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限制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导致。在相同的光周期下,增加光强,F_v/F_m先增大后减小,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增大,光量子利用效率(P)有减小的趋势,表明增大光强会使热耗散增加且不利于PSII内光能的利用。延长光周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F_v/F_m且可以提高光量子利用效率。8、12 h/d光周期下,增加光强可提高叶鲜重,但16 h/d光周期条件下,增加光强生菜叶鲜重先增大后减小(250μmol·m~(-2)·s~(-1)时最大)。[结论]250μmol·m~(-2)·s~(-1)光强和16 h/d光周期组合最有利于产量和光能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琼琼  贾志宽  韩清芳  王红艳  
选择9个苜蓿品种的多叶单株进行了茎节扦插繁殖,时繁殖后不同苜蓿群体的生长速度、再生性、茎叶比、鲜干比、多叶数量百分率、多叶重量百分率、产量等多个性状进行了综合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多叶枝、多叶节、三叶节扦插均表现出多叶性状,其多叶植株数量百分率和多叶数量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参试品种扦插多叶型苜蓿的多叶植株数量百分率均远大于亲本;皇冠、阿尔冈金2个品种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快,而WL-252HQ 和WL-232HQ 2个品种的平均生长速度较慢,苜蓿王、阿尔冈金、皇冠、WL-323、飞马5个苜蓿品种的二茬、三茬再生速度均较快,而WL-252HQ和WL-232HQ 2个苜蓿品种的再生速度最慢;飞马的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房琳琳  王颖  宋思丹  白立红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吕权  朱道弘  曾杨  
研究了光周期对歧阜异针蟋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歧阜异针蟋若虫发育明显受光周期的影响,长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明显快于短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当若虫由短日条件转移至长日条件时,能够显著促进若虫的发育,并且转移越早促进效果越明显,而反方向的转移则对若虫发育无明显影响.这表明歧阜异针蟋若虫存在滞育现象,短日条件诱导滞育,长日条件解除滞育,并且低龄若虫对长日条件比较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