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6)
2023(5482)
2022(4514)
2021(4045)
2020(3331)
2019(7373)
2018(6922)
2017(12865)
2016(7123)
2015(7442)
2014(7115)
2013(6879)
2012(6152)
2011(5639)
2010(5215)
2009(4949)
2008(4691)
2007(3919)
2006(3321)
2005(2756)
作者
(23363)
(19696)
(19517)
(18305)
(12434)
(9749)
(8593)
(7754)
(7471)
(6728)
(6690)
(6400)
(6378)
(6280)
(6125)
(6032)
(5913)
(5890)
(5655)
(5565)
(5169)
(4750)
(4557)
(4530)
(4388)
(4307)
(4245)
(4212)
(4076)
(3978)
学科
(26326)
经济(26294)
(19973)
管理(19923)
(15488)
企业(15488)
方法(13601)
数学(12306)
数学方法(12193)
(7815)
(7549)
(7168)
(6804)
贸易(6804)
(6642)
中国(6589)
业经(5841)
农业(5468)
技术(4900)
(4836)
财务(4829)
财务管理(4823)
企业财务(4603)
环境(4509)
(4305)
(3900)
产业(3873)
(3861)
银行(3856)
地方(3726)
机构
大学(101949)
学院(100720)
(40602)
经济(39985)
管理(38176)
研究(36469)
理学(34403)
理学院(34009)
管理学(33293)
管理学院(33142)
(28095)
科学(26279)
中国(25778)
业大(22819)
农业(22762)
(20748)
(19991)
研究所(18922)
(16335)
中心(16057)
农业大学(15648)
财经(13898)
(13778)
(13234)
(12847)
经济学(12720)
北京(12454)
(12358)
(12186)
科学院(11868)
基金
项目(78293)
科学(60525)
基金(58506)
(55481)
国家(55054)
研究(47335)
科学基金(45685)
自然(32640)
自然科(31959)
自然科学(31943)
社会(31682)
基金项目(31655)
自然科学基金(31426)
(30415)
社会科(30147)
社会科学(30139)
(26481)
资助(23285)
教育(20899)
重点(17942)
计划(17800)
(16611)
(16550)
科技(16242)
科研(16185)
编号(16018)
(15974)
创新(15632)
(15513)
国家社会(14016)
期刊
(36169)
经济(36169)
学报(26931)
(23954)
研究(23657)
科学(21504)
大学(18900)
学学(18492)
农业(16018)
中国(15897)
管理(11836)
(11786)
(8759)
业大(8451)
农业大学(7185)
经济研究(7165)
(6943)
金融(6943)
(6757)
业经(6539)
财经(6535)
科技(6167)
林业(5946)
技术(5737)
(5526)
问题(5184)
商业(5120)
统计(4959)
(4848)
中国农业(4847)
共检索到132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阳俊  张凤兰  赵岫云  张德双  何娟  张振贤  
采用种子或幼苗春化后进行夜间补光的方法研究了夜间补光光强与光周期对部分芸薹种蔬菜抽薹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明显好于不补光处理,在补光光强290μmol/(m2.s)以内,光强越强,大白菜显蕾、抽薹、开花越早。加强光照强度不仅促进大白菜的生殖生长,还促进营养生长,一定量的营养生长对加速大白菜植株抽薹开花也有促进作用。光周期超过16 h,抽薹开花期则明显提早,以24 h效果最佳。不同材料表现出较大差异,抽薹越晚或对光周期敏感的材料,长日照对抽薹的促进作用效果越明显。强补光及24 h光周期更适宜于材料的快速加代繁殖。而对于抽薹评价而言,以补光光强108~144μmol/(m2.s)、光周期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峰  胡后祥  金玉峰  符成  常海龙  吴其卫  刘少谋  
在不同夜间温度下,对7个甘蔗难开花品种进行光周期诱导处理,调查夜间温度对光周期诱导开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难开花品种经适当的夜间低温处理后,均能明显提高抽穗率,其始花期也明显提前。但是过低的夜间温度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效应,过低的夜间温度甚至使甘蔗不开花;另外一方面,少数品种对夜间低温不敏感,夜间低温处理对甘蔗正常开花无促进作用,甚至稍低的温度已对甘蔗的正常开花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栓桃   王树彬   王荣花   王立华   李巧云   张志刚   赵智中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抽薹开花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光周期信号通过植物的光敏色素蛋白调控植物的抽薹开花,其中PHYB介导的信号网络对植物抽薹开花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大白菜耐抽薹材料06-247与易抽薹材料He102的PHYB基因启动子存在大片段插入/缺失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突变对PHYB及其下游途径关键基因的影响,以耐抽臺材料06-247与极易抽臺材料He102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信息法分析了大白菜基因组中光敏色素基因的冗余特点,发现大白菜基因组包含6个光敏色素基因,其中PHYA有2个拷贝,PHYB、PHYC、PHYD和PHYE都仅有1个拷贝。进一步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筛选出了PHYB的特异序列、设计了抗原决定簇并制备了抗大白菜PHYB的特异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了06-247与He102中PHYB的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PHYB下游光周期通路关键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启动子突变造成PHYB在06-247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进而造成PHY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下游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均在06-247中高水平表达,这对06-247的耐抽薹特性有重要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杰  胡笑涛  王文娥  冉辉  方舒玲  杨鑫  
[目的]揭示不同光强和光周期条件下,水培生菜(Lactuca sativa L.)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得到产量最佳且光量子利用效率最高的光强、光周期组合。[方法]在人工光植物工厂内设置150、200、250、300μmol·m~(-2)·s~(-1) 4个光照强度和8、12、16 h/d 3个光周期,分析产量、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含量、光量子利用效率等指标随光强和光周期的变化趋势。[结果]增大光强,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总叶绿素(Chl a+b)含量减少,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增多;延长光周期对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也能显著提高Caro含量;增加光强,净光合速率(P_n)、气孔限制值(Ls)、叶肉导度(g_m)增大,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限制光合速率是非气孔因素导致。在相同的光周期下,增加光强,F_v/F_m先增大后减小,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增大,光量子利用效率(P)有减小的趋势,表明增大光强会使热耗散增加且不利于PSII内光能的利用。延长光周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F_v/F_m且可以提高光量子利用效率。8、12 h/d光周期下,增加光强可提高叶鲜重,但16 h/d光周期条件下,增加光强生菜叶鲜重先增大后减小(250μmol·m~(-2)·s~(-1)时最大)。[结论]250μmol·m~(-2)·s~(-1)光强和16 h/d光周期组合最有利于产量和光能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行成  杜雪竹  李再云  
芸薹属栽培种的众多近缘种是其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性状及基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者通过有性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合成了许多远缘杂种及后代材料、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极大地促进和丰富了芸薹属栽培种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工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沙爱华  王英  刘志文  蔡铭  袁平该  陈宪成  
植物开花时间受到日照长短季节性变化的调节,拟南芥和水稻中与光周期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使人们得以认识植物开花光周期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感知日照长短的变化主要由CONSTANS(CO)基因的表达所控制。CO能够将光信号与生物钟信号整合,调节开花基因FLOWERING LOCUS T(FT)的表达,并最终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本文对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习姮  李进才  西村安代  
为开发洋桔梗夏季育苗秋冬季开花栽培的促进抽薹技术,研究了种子低温春化处理及春化处理后育苗夜温对抽薹的影响。洋桔梗吸水种子低温春化处理可以有效促进发芽和抽薹,以7~10℃35 d暗处理促进抽薹的效果较好;种子低温春化处理后,育苗期间白天30~35℃,夜间20~23℃的温度管理,幼苗可以正常抽薹,但23~26℃以上夜间高温有去春化作用。表明洋桔梗夏季育苗秋冬季开花栽培,采用种子低温春化处理、控制苗期夜间高温,可以有效防止簇叶化,促进抽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小琴  罗一凡  张蕾  刘勇  伍文宪  周西全  
借助水培法,观察芸薹根肿菌侵染结球白菜过程,确定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部位及侵染时间;以结球白菜根毛被侵染数为指标,比较休眠孢子提取前处理方式、培养液p H值,孢子接种浓度、光照时间对根肿菌早期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早期侵染0~3 cm段根毛,1~2 cm段皮层,根毛与皮层均在第5天观察到游动孢子囊,皮层侵染点峰值晚于根毛。肿根腐烂、光照12 H/d、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 L、p H值4.2为芸薹根肿菌最佳侵染条件。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银  
在16L∶8D和自然光照(Amb)两种光周期条件下养殖黄金鲈鱼,观察其体重增长及饲料转化情况。养殖试验结果发现经过5个月的饲养,黄金鲈鱼在16L∶8D的光周期下鱼体总重量的净增量是自然光周期下的2.90倍,饵料系数比自然光照条件下低54.8%。结果表明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进黄金鲈鱼的生长,降低饵料系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婧  吴益  赵琳  艾云苾  刘燕  高荣孚  
为探讨光周期对促成栽培芍药生长开花和光合机制的影响,给予冬季促成栽培芍药‘大富贵’(DFG)和‘桃花飞雪’(THFX)14 h/d和18 h/d光周期处理,以自然光周期9 h/d为对照(CK)。结果表明:与CK相比,14 h/d光周期对芍药2个品种的生长、叶绿素积累和开花均有利,并促进PSⅡ最大量子效率(Fv/Fm)上升和增强PSⅡ向下游供应电子的能力,使PSⅡ-PSⅠ-碳同化快速达到动态平衡;与CK相比,18 h/d光周期不利于芍药DFG茎伸长,并对其开花有显著抑制作用;18 h/d光周期处理,芍药2个品种电子传递链均在PSⅠ处受阻,同时PSⅠ-碳同化间电子传递平衡被打破;芍药不同品种光合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妍妍  曲高平  胡胜武  
【目的】揭示6种芸薹属植物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的结构特征,为ALS酶的遗传操作和抗除草剂种质创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特异PCR方法,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甘蓝(B.oLeRACeA)、芥菜型油菜(B.junCeA)、白菜型油菜(B.RAPA)、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黑芥(B.nigRA)等6个芸薹属16份材料的AL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除1个B.nigRA材料未扩增出任何产物外,其余参试材料中均有PCR扩增产物,共成功克隆了30个ALS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M816807~kM816836),且克隆的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洪运  田多成  颉建明  简元才  康俊根  
在已构建的结球甘蓝AFLP、SSR和SRAP标记高密度遗传图谱的基础上,运用MapQTL 4.0软件对结球甘蓝F2群体抽薹、开花时间两性状分别进行QTL定位和分析。最终检测到2个控制甘蓝抽薹时间性状的QTL(qbt-3-2、qbt-9-1),以及一个同开花时间性状相关的QTL(qft-9-1),分别位于连锁群LG3与LG9上,这3个QTL均为增效位点,共解释甘蓝抽薹、开花时间性状变异的17.5%,22.7%;同时得到与QTLs共分离的2个分子标记E46M52-5、me26-em13-1,均可作为辅助选育甘蓝耐抽薹品种的标记使用,这将为结球甘蓝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德坤  师恺  曹家树  
【目的】探讨芸薹属作物杂种是否具有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方法】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矮脚黄’白菜和‘白蔓菁’芜菁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叶片光合作用的特性,并对卡尔文循环中的关键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结果】在整个试验期间,杂种F1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双亲,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杂种气孔导度(Gs)也高于亲本,但其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与亲本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杂种总叶绿素含量介于双亲之间,仅表现出微弱的中亲优势。杂种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显著高于亲本,其变化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解和   杨怡   姜佳慧   吴彤彤   苏湘湘   陶海升  
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和喹诺酮类(QNs)抗生素胁迫下美国薄荷(Monarda didyma L.)种子萌发生长的响应及植物的耐受性情况,采用恒温保湿培养法,研究典型QNs抗生素环丙沙星(CIP)和诺氟沙星(NOR)在光照12 h/d和黑暗24 h/d条件下对美国薄荷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美国薄荷的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低浓度CIP对发芽率有一定促进作用,高浓度NOR有抑制作用。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与抗生素浓度显著负相关(P < 0.05),胚根长对抗生素的毒性最敏感。CIP和NOR分别对萌发和幼苗形态指标的抑制作用更强,光照12 h/d NOR胁迫下美国薄荷的耐受性最强。美国薄荷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和鲜重与耐受性显著负相关(P<0.05),可作为QNs抗生素耐受性的关键指标。本研究可为抗生素的植物生态毒性及植物对抗生素的抗逆性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旭  周毅  罗永巨  张婧怡  肖俊  郭忠宝  钟欢  唐瞻杨  
【目的】发掘尼罗罗非鱼响应光周期变化的重要功能基因,为研究光周期变化对罗非鱼产生影响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RNA-seq技术分析24L∶0D、12L∶12D和0L∶24D 3个光周期条件下尼罗罗非鱼脑组织基因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3个组别分别产生55 524 504、61 410 946和58 855 762个Clean reads。12L∶12D光周期与0L∶24D光周期文库比较发现279个差异表达基因,12L∶12D光周期与24L∶0D光周期文库比较发现304个差异表达基因,24L∶0D光周期与0L∶24D光周期文库比较发现38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类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属于生物学过程、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的42个类别。KEGG通路显著性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143条代谢途径,包括单纯疱疹感染、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肠道IgA生成免疫网络、细胞粘附分子(CAMs)、Wnt信号等通路。【结论】光周期变化影响尼罗罗非鱼脑组织基因表达水平,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单纯疱疹感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与受体相互作用、Wn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