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5)
2023(6537)
2022(5557)
2021(4974)
2020(4167)
2019(9172)
2018(8883)
2017(16917)
2016(9360)
2015(9692)
2014(9125)
2013(8936)
2012(8157)
2011(7341)
2010(7186)
2009(6515)
2008(6237)
2007(5401)
2006(4634)
2005(4007)
作者
(30250)
(25332)
(25252)
(23721)
(16041)
(12475)
(11193)
(9872)
(9667)
(8685)
(8604)
(8354)
(8155)
(8050)
(7945)
(7844)
(7736)
(7646)
(7321)
(7205)
(6644)
(6264)
(6207)
(5752)
(5634)
(5577)
(5564)
(5481)
(5112)
(5012)
学科
(35504)
经济(35472)
管理(28259)
(26046)
(20908)
企业(20908)
方法(16988)
数学(15245)
数学方法(15153)
环境(11124)
(10614)
(10521)
(9963)
中国(8407)
(8281)
贸易(8280)
(8093)
业经(7713)
(7406)
产业(7047)
(6963)
财务(6962)
财务管理(6953)
企业财务(6702)
(6694)
农业(6600)
地方(6543)
技术(5958)
结构(5831)
(5240)
机构
大学(133588)
学院(133144)
(53905)
经济(53096)
管理(49492)
研究(47760)
理学(44578)
理学院(44002)
管理学(43208)
管理学院(43003)
(34946)
科学(34437)
中国(33580)
农业(28295)
业大(28147)
(27022)
(26114)
研究所(24700)
(22026)
中心(20700)
农业大学(19095)
(18765)
财经(18711)
(17469)
(17199)
经济学(17033)
北京(15908)
(15887)
(15828)
经济学院(15725)
基金
项目(102106)
科学(79287)
基金(76096)
(71015)
国家(70480)
研究(63264)
科学基金(58979)
社会(42479)
自然(41579)
基金项目(41370)
自然科(40610)
自然科学(40586)
社会科(40467)
社会科学(40455)
(40446)
自然科学基金(39919)
(34570)
资助(30399)
教育(27870)
重点(23756)
计划(22575)
(21834)
(21809)
编号(21705)
(21672)
科研(20953)
科技(20540)
创新(20456)
(20119)
国家社会(18634)
期刊
(50441)
经济(50441)
学报(33927)
研究(30808)
(29796)
科学(27143)
大学(23872)
学学(23440)
中国(20551)
农业(20060)
(16372)
管理(15633)
(10535)
业大(10163)
经济研究(9423)
财经(9148)
业经(8945)
农业大学(8779)
(8719)
(8560)
金融(8560)
科技(7892)
(7834)
技术(7715)
问题(7324)
林业(6697)
资源(6631)
商业(6620)
技术经济(5991)
自然(5886)
共检索到175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艳秋  罗国强  顾继锐  陶勇  
为了解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作用机制,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不同浓度光合细菌对养殖水体和底泥两个微环境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样菌群和底泥菌群有显著差异,各聚为一簇,水样菌群多样性比底泥丰富且波动性更大,泥样菌群则相对稳定,受外源菌群影响较小;添加光合细菌可显著增加水体菌群多样性,促使SAR11族未培养α-变形菌等固有菌群数量增加,从而影响水样菌群结构;同一阶段不同处理水样菌群多聚在一起,显示出较高结构相似性,不同处理并未造成组间菌群结构明显差异;光合细菌投加12 d后出现浓度减少。鉴定分析发现水样中46个菌群归属21个属,底泥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衡  赵良杰  李丰  郭海松  沈竑  刘其根  
农业—水产复合生产体系(integrated agri-aquaculture system,IAAS)因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及能生产满足市场对食品安全需求的绿色稻米而成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了解这种农水复合系统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对于种养工艺的改进和生态调控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稻鳖共作(R-T)和稻田单作(R-M)2种模式下稻田表层和根系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旨在为稻鳖种养生态学积累资料和为稻鳖综合种养的生产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两种模式下稻田表层及根系土壤中主要细菌门类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绿弯菌门。与R-M相比,R-T表层土壤中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而其根系土壤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减少。主要优势菌属为酸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地杆菌属、芽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6类。其中亚硝化单胞菌属、硝化螺旋菌属、芽单胞菌属和酸杆菌属在两种模式的表层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硝化螺旋菌属和地杆菌属在根系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引入养殖鳖(R-T)后,稻田根系和表层土壤的细菌Chao指数及Shannon指数均增加。PCA以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养殖鳖引入后,稻田表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稻根系的菌群产生了影响。研究初步揭示了稻鳖共作复合生态系统优于稻田单作系统的微生物生态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晓龙  李秋芬  姜娓娓  刘淮德  王晓红  宋娴丽  安鑫龙  
运用平板培养计数法、最大或然数法和16S r RNA基因的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发病刺参池塘环境中不同生理类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对底质改良剂的响应。结果显示,加入底质改良剂后,发病刺参池塘沉积环境中的总异养菌、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等的数量在最初的2–4 d有所上升,但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且在之后的2–4 d内下降至加改良剂之前菌量;在加入底质改良剂后第2天,弧菌和硫化细菌数量便迅速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CR-DGGE图谱及测序结果显示,刺参养殖环境细菌优势菌分别属于绿弯菌门、变形菌门的莫拉菌科、柄杆菌科和气单胞菌科以及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科和乳杆菌科的某种细菌,多样性指数在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邓霏  鄢庆枇  黄伟卿  熊何健  王程程  马英  
以16S r DNA为分子标记,通过构建克隆文库、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网箱养殖水体中细菌的群落结构。样品采自福建省宁德市三都湾富发养殖基地。随机选取5个不同养殖网箱水样混合,取3 L混合水样过滤富集细菌后提取总DNA,用细菌通用引物27F和1 492R扩增其16S r RNA基因,构建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154个克隆子进行分析,得到137个阳性克隆,92种RFLP带型。对部分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的结果表明,大黄鱼养殖水体中细菌多...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梦莹  熊英  程凯  
为研究3类淡水养殖水体(精养虾蟹池、湖泊养殖水体和精养鱼池)细菌群落结构与硝化速率的关系,通过16S 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与流式细胞仪分析了15个养殖水体的细菌种群结构和总菌数,并测定了硝化速率。结果表明:淡水养殖水体中的优势菌群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且夏季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春季(P<0.05)。春季的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为Nitrotoga和硝化杆菌(Nitrobacter),其中硝化杆菌的丰度与硝化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精养鱼池中NOB的丰度显著高于另两类型水体(P<0.05);夏季NOB以硝化螺菌(Nitrospira)为主,其丰度也与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P<0.05),且湖泊散养水体中NOB的丰度显著高于另两类水体(P<0.05)。此外,春夏两季节的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的丰度均与硝化速率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养殖水中NOB的分布受季节和养殖水体类型的影响,而硝化速率则受多种细菌的共同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信娣  陈瑛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宏端  陈智伟  袁重桂  林娟  高敏珠  
为探明光合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功能,对病鳖、鳗及南美白对虾动物体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与鉴定,人工感染健康动物检测致病性;探讨耐盐红螺菌对病害细菌分离株的抑菌效能,和有效抑菌作用时细胞所处的生长期。试验结果表明,水产动物病害细菌分离株为弧菌属,气单胞菌属和假单胞菌属菌株;耐盐红螺菌的代谢产物对病害细菌分离株均有抑制作用,其平板抑菌圈为1.2~1.4cm,最低抑菌浓度多为4~8倍稀释液;耐盐红螺菌的拮抗物质随细胞对数生长过程中生成,至细胞衰亡期达到最大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巧玲  李谷  陶玲  李晓莉  林玉良  姚延丹  
通过定期向池塘投加光合细菌,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强化对精养鱼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强化塘(试验塘)藻类组成以绿藻、硅藻为主,养殖前期(5—6月初),以针杆藻、直链藻等占优势,中后期(7—9月)则以绿球藻、栅藻、盘星藻、小环藻、菱形藻等为优势种,水色呈淡绿、黄褐色等良好状态;而对照塘藻类组成在前期与试验塘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中后期出现明显变化,以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席藻等蓝藻占优势。试验塘藻类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且对照塘生物量波动变化大,蓝藻数量所占比例可高达77.6%,远高于试验塘蓝藻比例(均值低于25.0%);此外,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峰  刘文畅  樊利鹏  谭洪新  罗国芝  孙大川  
监测条子泥垦区养殖尾水净化河道内的水体和沉积物,以探究河道内的细菌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河道内水质在不同月份间的差异显著,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在不同位点间的差异显著(P<0.05)。依总氮(TN)和总磷(TP)判断,河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但满足江苏省池塘养殖尾水排放二级标准。碳酸氢钠可提取磷(Olsen-P)表明沉积物不处于高营养水平。水体和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同理化性质一致,两环境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是水中的优势菌门之一,在9月份水体中的相对丰度高达39.33%。蓝细菌属(Cyanobium_PCC-6307)在水体(13.34%)和沉积物(8.15%)中均占据最高丰度,对细菌群落的影响最大。水体中水温(T)、TN、可溶性活性磷酸盐(SR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_(Mn))与细菌群落显著相关(P<0.05)。除TN外,其余3项指标均与蓝细菌属呈正相关。沉积物中水溶性磷(WSP)、易解析磷(RDP)和总碳(TC)与细菌群落显著相关(P<0.05),WSP和RDP与蓝细菌属呈正相关。应加强对养殖尾水中磷的控制,以限制蓝细菌属在河道中的富集。本研究为沿海垦区水产养殖的尾水调控和健康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景雪  张培玉  王宗兴  郑明刚  高萍  曲凌云  郑风荣  
为了研究近海贝类开放养殖水域、细菌种群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及与水产动物发病的关系,本实验于2019年7—11月采集黄岛某开放养殖水域不同样点海水样本,分析不同水质因子(水温、盐度、pH、溶解氧、叶绿素a、氨氮、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动态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月份水样本和栉孔扇贝组织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探讨了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水样本细菌群落结构共检测到42个门,94个纲。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及厚壁菌门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主要包括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不同月份,细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为11月>9月>7月>10月>8月;弧菌OTU水平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弧菌的多样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势一致,8月养殖区多样性高于对照区。RDA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μg/L)和亚硝酸盐(mg/L)的浓度对门水平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磷酸盐含量(mg/L)和DO(mg/L)对弧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扇贝组织样本细菌群落结构共检测出45个门,软壁菌门为优势菌门,主要包括支原菌属,与磷酸盐含量(mg/L)具有显著正相关。弧菌优势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7—11月养殖环境中的优势菌为溶藻弧菌和哈维弧菌。研究表明,养殖活动通过改变水体中的叶绿素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对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磷酸盐和DO的变化对弧菌属水平的群落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贝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  关瑞章  汪琳  罗佳  
为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期养殖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31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得到20个不同的RFLP带型.对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鲍苗养殖池水体中细菌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主要分为3大类群: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黄杆菌纲细菌,分别占58%、32%和10%.γ-变形菌纲细菌中以弧菌最多,包括已知的鲍病原弧菌,其次是海洋螺菌目细菌.α-变形菌纲细菌主要与GenBank库中未培养的克隆子序列最相似,其中红细菌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藤芹  汪文俊  梁洲瑞  刘福利  孙修涛  曹原  王飞久  
采用基于16S rD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山东长岛紫菜养殖区的细菌多样性分布进行了研究,并与环境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以探究紫菜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长岛海区水环境细菌多样性较丰富,呈现由近岸区(CDCNS)、养殖区(CDPF)、外海区(CDCOS)递减的趋势。分别基于所有细菌组成以及相对丰度最高的前20个属/种的聚类结果均显示,CDCNS和CDCOS区聚在一起,明显区别于CDPF区。CDPF区的特异优势菌包括鼠尾菌属(Muricaud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海杆菌属(Marinobacter)。3个区域均未检测到河豚毒素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tetraodonis)、柠檬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citrea)等疑似紫菜致病菌。溶解氧(DO)和pH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总颗粒悬浮物(TSS)反之。CDPF区氨氮(NH_4~+-N)含量最低,盐度最高。关联分析发现,环境因子与环境微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嗜氨菌属(Ammoniphilus)的丰度与NH_4~+-N浓度具显著正相关性,CDPF区最低,CDCOS区最高;盐单胞菌属的分布与盐度具显著正相关性,CDPF区盐单胞菌属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海区。研究表明,紫菜养殖海区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环境因子具有关联性,其间的互作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童潇  廖梅杰  李彬  荣小军  王印庚  王锦锦  于永翔  张正  常玉松  
近年来,极端高温灾害已成为限制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本团队前期研发出一款可实现池塘养殖刺参安全度夏的池塘冷能气雾降温设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解析使用该设备对池塘环境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选取安装并使用该设备的5个池塘(实验组,根据相对区域的不同,标记为E1和E2组)和无任何降温措施的3个池塘(对照组,标记为C组)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高温期实验池塘水质及底质指标,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相应池塘沉积物中菌群结构差异进行解析,进一步分析细菌群落结构与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2个实验组池塘的底层平均水温显著低于对照组,水体溶解氧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水体氨氮和沉积物氨氮、亚硝酸氮以及化学需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池塘(P<0.05)。LefSe分析筛选到在不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13个细菌群类(P<0.05)。对菌群结构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参与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种类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筛选到与实验池塘水体氨氮含量显著相关的3个OTUs,分别为OTU7、OTU29和OTU108,依次归属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下的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以及厚壁菌门(Firmicutes)下的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所预测到的25个原核生物COG代谢途径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18个代谢途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设备可显著改善池塘水质及底质环境,并影响沉积物菌群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该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建伟  邢存芳  邓晓梅  陈芬  
【目的】研究不同pH花椒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提高土壤质量及促进花椒生长提供依据。【方法】在300 hm~2花椒园中,分别采集低pH区(pH≤5.5)、中pH区(5.5碱解N>有效P>速效K。相关性分析表明,花椒根区土壤pH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碱解N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速效K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有效P与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pH、C/N、碱解N、有效P和速效K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pH改变了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是决定花椒根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首要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爱华  
目前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抗菌药物也可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 ,例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药物在鱼体和环境中的残留。本文就水产药物使用的历史、现状、适应症、副作用 ,耐药性的现状、来源、产生机制 ,耐药菌判定的标准 ,以及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等问题进行综述与分析 ,以便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