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6)
- 2023(11019)
- 2022(9195)
- 2021(8189)
- 2020(6569)
- 2019(14729)
- 2018(14209)
- 2017(26132)
- 2016(14546)
- 2015(15899)
- 2014(15450)
- 2013(15224)
- 2012(14545)
- 2011(13406)
- 2010(13456)
- 2009(12164)
- 2008(11907)
- 2007(10631)
- 2006(9616)
- 2005(8861)
- 学科
- 济(62670)
- 经济(62603)
- 业(37196)
- 管理(36368)
- 企(26926)
- 企业(26926)
- 中国(20709)
- 方法(20671)
- 农(19625)
- 地方(19462)
- 数学(17895)
- 数学方法(17726)
- 业经(15163)
- 学(14998)
- 农业(13776)
- 贸(12885)
- 贸易(12874)
- 财(12737)
- 易(12433)
- 融(11020)
- 金融(11019)
- 环境(11017)
- 银(10977)
- 发(10958)
- 地方经济(10929)
- 银行(10920)
- 制(10859)
- 行(10607)
- 技术(10329)
- 产业(8523)
- 机构
- 学院(209847)
- 大学(208358)
- 研究(84334)
- 济(84175)
- 经济(82477)
- 管理(72443)
- 理学(62033)
- 中国(61635)
- 理学院(61128)
- 管理学(59866)
- 管理学院(59522)
- 科学(57069)
- 农(53614)
- 所(46414)
- 京(46353)
- 农业(42722)
- 研究所(42621)
- 业大(40393)
- 中心(36674)
- 财(36106)
- 江(33177)
- 院(30671)
- 省(29805)
- 北京(29450)
- 财经(28131)
- 范(27985)
- 师范(27457)
- 科学院(27209)
- 农业大学(27088)
- 州(26228)
- 基金
- 项目(144798)
- 科学(111585)
- 基金(103158)
- 研究(96353)
- 家(95564)
- 国家(94720)
- 科学基金(77747)
- 社会(60667)
- 省(58996)
- 社会科(57443)
- 社会科学(57428)
- 基金项目(54516)
- 自然(52949)
- 自然科(51688)
- 自然科学(51665)
- 自然科学基金(50758)
- 划(50486)
- 教育(42688)
- 资助(41575)
- 发(37671)
- 编号(36163)
- 重点(33907)
- 计划(30865)
- 创(30636)
- 部(30008)
- 创新(28748)
- 发展(28593)
- 科技(28475)
- 科研(28469)
- 成果(28285)
共检索到325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秀林 白小梅 王艳华 崔四平 李广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广龙 罗远培 杨培岭 刘建利
1993~1994年冬小麦管栽水分试验结果表明,初生根与次生根生长量、数量及分枝能力基本与土体水量呈正相关,胁迫程度愈深,受抑程度愈大。初生根特别是一、二次根及其分枝数具有很强抗逆能力,水量愈大,三、四次根数愈多。次生根尤其是其数量对土水环境极为敏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以下简称“田持”)60%时,受到严重抑制。胁迫后复水,使初生根三次根数量增加,根系活性延长,对次生根的激励作用更大。前期胁迫愈严重,促进效果愈明显。初生根细长,一直发挥着重要功能,冬前根系功能主要由它完成。次生根粗短,数量大,需消耗较多物质和能量,通过促根实现增产应慎重。起身到抽穗阶段,特别是孕穗期水分对根系调控效果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丽华 段俊杰 王志敏 王润正
为给小麦节水高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石家庄8号为材料,在田间研究了4种灌水处理,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0 d、花后20 d、成熟期去次生根对初生根伤流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减少,0~100 cm土层含水量下降幅度明显大于100~140 cm土层;拨节期至孕穗期初生根伤流量极低,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开始迅速增加至开花期达最大值后下降,开花后10 d处理间的差异变小;拔节期去小麦次生根后粒重降低2.3%~13.3%,降幅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增加;孕穗期、开花期、开花期后10 d去次生根后粒重降低幅度随灌水次数的减少而减少,分别为1.0%~26.1%;1.1%~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民 王玉平 于运华 罗诗铭
研究结果表明,晚播冬小麦在越冬期覆膜一段时间,可明显提高覆膜期间的温度,促进冬小麦幼穗分化、加快其生育进程,从而延长冬小麦中后期的生育长度,并取得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的效果。
关键词:
冬小麦 越冬期 覆膜 幼穗分化 生长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志勇 王璞 翟志席 Marion Boening-Zilkens
在优化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传统水肥一致,株高、单位面积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与传统水肥差异不明显,物质生产结构优于传统水肥处理,主茎上四叶总叶面积略有减少,其基部节间长度明显缩短,穗下节间增长,穗数略微增加,穗粒数减少,收获时千粒重优势显著,最终产量略高于传统水肥。
关键词:
冬小麦 优化水肥 传统水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尹春梅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根据冬小麦播种前的土壤耕作方式的不同,设深耕处理、少耕处理和免耕处理3类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耕作方式明显影响小麦的出苗率,传统翻耕处理出苗率比免耕高出27.1%~46.2%。由于秸秆的覆盖,免耕处理小麦返青期低温偏低,导致生育期推迟7~10 d,后期作物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是造成免耕处理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由于免耕处理蒸发较小和小麦根系不发达,NO3--N淋失到土壤剖面的100 cm以下,不仅使氮肥利用率低,也是造成免耕减产原因之一。
关键词:
少耕 免耕 冬小麦 产量 秸秆还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华龙 娄梦玉 李雪 王飞 郭彬彬 郭大勇 李海港 焦念元
[目的]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小麦合理轮作制度和磷肥管理。[方法]于2018—2019和2019—2020连续两年在花生(PCR)、玉米(MCR)和花生Ⅱ玉米(ICR)茬口下种植冬小麦,分别设P_0(0 kg P_2O_5·hm~(-2))、P_(90)(90 kg P_2O_5·hm~(-2))、P_(180) (180 kg P_2O_5·hm~(-2))和 P_(270)(270 kg P_2O_5·hm~(-2)) 4 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水平对不同茬口下冬小麦分蘖及成穗率、灌浆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 (1)同一茬口下,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和单穗干重均呈P_(270)>P_(180)>P_(90)>P_0处理;冬小麦穗粒数、干物质向籽粒中分配率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P_(180)施磷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不同茬口下,各施磷水平冬小麦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有效分蘖数均表现为PCR> ICR>MCR;在不施磷(P_0)和低磷(P_(90))水平时,花生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均大于花生Ⅱ玉米茬口和玉米茬口,但在P_(180)、P_(270)施磷水平时,花生Ⅱ玉米茬口下的冬小麦各时期干物质量、产量则均大于花生茬口和玉米茬口。(3)结合施磷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花生茬口冬小麦最高产量为10 493.6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7.0 kg·hm~(-2);花生Ⅱ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10 749.8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78.9 kg·hm~(-2);玉米茬口最高产量为9 936.2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89.3 kg·hm~(-2)。[结论]花生茬口及花生Ⅱ玉米茬口的冬小麦分蘖成穗、干物质积累与转移、籽粒灌浆和产量形成方面均优于玉米茬口,冬小麦产量潜力大,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低,为 177.0—178.9 kg·hm~(-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夏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远 高志红 罗远培 刘晓英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效应 生长发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同小娟 李维炯 李俊 倪永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效微生物堆肥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量传统堆肥、化肥相比,有效微生物堆肥能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刺激冬小麦根系生长,增加群体密度,提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促进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显著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与等量传统堆肥、化肥相比,有效微物生堆肥增产幅度为5.3%~25.8%,且随施肥量增加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亮 翟丙年 冯梦龙 王明英 强晓敏 赵粉萍 党松茂
【目的】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小麦水氮管理,为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优化施氮补灌、秸秆覆盖和有机无机肥结合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小麦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返青期达最大后开始下降;返青期以前,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都以农户模式2(农户传统施肥灌溉处理)最高;返青期后经拔节期追氮补灌,小麦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优化模式3-1(优化水氮管理并结合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最高,施氮和灌水均提高了小麦的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量。各处理产量以优化模式3-1最高,为5 542...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优化模式 小麦产量 群体动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管秀娟 赵世伟 王俊振 李壁成
用盆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进行不同程度水分调亏试验结果表明 :拔节—孕穗期、抽穗—杨花期和灌浆—成熟 3个阶段内土壤相对含水量 (RW )上限为 4 0 %、 5 0 %、 6 0 %的水分亏缺均对作物的根冠发育产生了影响 ,拔节—孕穗期RW 4 0 %的水分亏缺处理使株高降低很多 ,低于不施肥的ck1,复水后也无法恢复。不同生育期的干旱均引起根冠干重的下降 ,根长则不同 ,水分亏缺有时会使根长增加 ,要看具体亏缺程度而定。根系不如冠部对干旱敏感 ,干旱促进营养物质向根的分配 ,减少了向冠部的运输 ,导致根冠比增大 ,另外 ,随生育期的推移 ,干旱对根冠比的影响减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章浩 黄令淼 杨培岭 邱流潮 张艳霞
为探明地下滴灌条件下灌水下限与灌水器流量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采用3种灌水器流量(0.1、0.9和1.5 L/h)与2种灌水下限(试验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80%和60%)的全因素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下较高流量的地下滴灌灌溉水分下渗量较大,使得4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提高,较小流量的地下滴灌水分主要保存在上层土壤;灌水下限为80%田间持水量较60%田间持水量能够促进冬小麦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增加,同时能够减缓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不同灌水器流量处理以0.9 L/h处理冬小麦叶面积指数最高,提高灌水器流量能够减缓灌水下限为60%田间持水量处理下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的降低。综合作物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最优灌溉制度为,灌水下限80%田间持水量,灌水器流量0.9 L/h。
关键词:
冬小麦 地下滴灌 土壤水分 植株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青 冯浩 王冬林 余坤 左亿球
【目的】探讨不同砾石覆盖量对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以及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的砾石覆盖量(0,2,4,6和8kg/m2)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探讨不同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和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覆盖量的增加农田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增大,砾石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冬小麦苗期8kg/m2(S8)砾石覆盖量0100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10.09%和11.92%(P<0.05),灌浆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增加8.87%和9.08%(P
关键词:
砾石覆盖 冬小麦 土壤贮水量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