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6)
- 2023(6315)
- 2022(5409)
- 2021(4940)
- 2020(4254)
- 2019(9460)
- 2018(9220)
- 2017(17167)
- 2016(10008)
- 2015(10851)
- 2014(10785)
- 2013(10724)
- 2012(10053)
- 2011(9105)
- 2010(9235)
- 2009(8164)
- 2008(8355)
- 2007(7388)
- 2006(6327)
- 2005(5640)
- 学科
- 济(34745)
- 经济(34703)
- 业(25416)
- 管理(23679)
- 企(20237)
- 企业(20237)
- 方法(18108)
- 数学(15823)
- 数学方法(15574)
- 学(12114)
- 农(10383)
- 财(8708)
- 中国(8170)
- 业经(7408)
- 技术(6964)
- 农业(6920)
- 理论(6721)
- 制(6414)
- 贸(5925)
- 贸易(5925)
- 务(5812)
- 财务(5797)
- 财务管理(5784)
- 易(5754)
- 银(5706)
- 银行(5646)
- 企业财务(5614)
- 融(5512)
- 金融(5511)
- 地方(5474)
- 机构
- 大学(147623)
- 学院(145943)
- 研究(56175)
- 济(51720)
- 经济(50615)
- 管理(49197)
- 理学(43399)
- 理学院(42722)
- 管理学(41500)
- 管理学院(41245)
- 科学(41186)
- 农(40289)
- 中国(38304)
- 农业(32803)
- 所(31814)
- 业大(31619)
- 京(31535)
- 研究所(29935)
- 中心(24273)
- 财(23371)
- 江(22506)
- 农业大学(21562)
- 省(19823)
- 范(19791)
- 院(19630)
- 师范(19412)
- 财经(19267)
- 北京(19169)
- 室(18718)
- 科学院(18306)
- 基金
- 项目(107155)
- 科学(82356)
- 基金(77758)
- 家(73527)
- 国家(72989)
- 研究(67862)
- 科学基金(59134)
- 省(42971)
- 自然(42290)
- 基金项目(41391)
- 社会(41381)
- 自然科(41361)
- 自然科学(41341)
- 自然科学基金(40648)
- 社会科(39276)
- 社会科学(39260)
- 划(37696)
- 教育(32285)
- 资助(31901)
- 重点(25903)
- 计划(24504)
- 编号(24423)
- 部(23187)
- 创(22746)
- 发(22611)
- 科技(22409)
- 科研(21739)
- 创新(21395)
- 成果(20151)
- 业(20052)
共检索到205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永成 李梦颖 杨云飞 刘士山 曾祥忠
为探明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的生物固氮能力以及还田绿肥氮素对后茬玉米的当季有效性,采用~(15)N自然丰度法和~(15)N同位素标记稀释法,测定了大田不同施氮处理下(N0、N75、N150、N225)光叶紫花苕的生物固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光叶紫花苕不同翻压还田量下春玉米的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还田绿肥~(15)N的当季回收率。结果表明,施氮量(N0、N75、N150、N225)对光叶紫花苕生物量(5 233. 71~6 659. 86 kg/hm~2)、氮素产量(218.61~278.58 kg/hm~2)及生物固氮量(156.81~189.66 kg/hm~2)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生物固氮效率(56.35%~85.63%)有显著影响。同等施氮量(N75或N150)下,~(15)N自然丰度法和~(15)N同位素稀释法测定的生物固氮效率并无显著差异。光叶紫花苕翻压还田量显著影响玉米地上部~(15)N吸收量(0. 51~0. 94 mg/株)和氮肥农学利用率(40. 13~51. 28 g/g),但对还田绿肥~(15)N的当季回收率并无显著影响。本试验条件下,豆科绿肥光叶紫花苕大田种植时可以不追施氮肥,以全量翻压还田为宜。本研究结果为豆科绿肥种植的合理施氮和翻压还田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琦 武海雯 刘正祥 李焕勇 杨秀艳 张华新
[目的]应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盐胁迫条件下沙枣的生物固氮能力,并探讨几个耐盐树种的氮素分配情况。[方法]通过耐盐树种的室内砂培试验,确定盐渍生境条件下以空气氮为唯一氮源的沙枣15N相对丰度B值及其适宜的参比植物;估测室内和野外盐渍生境中沙枣的生物固氮能力;并通过测定碳、氮、磷元素含量探讨了几种耐盐树种的氮素分配情况。[结果]室内盐胁迫砂培试验条件下,沙枣的B值为-1.41‰;柽柳和白蜡可作为沙枣的参比植物;沙枣的生物固氮百分率为55.03%。野外中度盐渍环境中,沙枣生物固氮百分率为69.69%。试验条件
关键词:
盐胁迫 沙枣 生物固氮 耐盐树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顺 郑敏娜 梁秀芝
为了在晋北生态区给主要推广品种筛选适宜的高效根瘤菌,使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生产体系。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的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作为试验材料,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土壤为基质,结合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供试材料的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株高、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适合供试材料巨能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4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并将这4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筛选 干草产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勇 周俗 陈莉敏 康晓慧 白春海 胡蓉 罗飚
在凉山州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主要种植区,设置早播、中播和晚播3个播期,轮作、混播和单播3种植模式以及不刈割和刈割1~5次等农业措施,研究其对光叶紫花苕白粉病(Leveillula leguminosarum)、斑枯病(Fusarium equiseti)和叶斑病(Septoria medicaginis)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与不同的农业措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适宜的延迟播期、增加刈割强度、混播可降低光叶紫花苕病害的发生,中播的光叶紫花苕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较早播的分别降低了15.4%、43.5%和50.5%。光叶紫花苕刈割3次以上,各病害发病率降低至10%以下,甚至不发病。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光叶紫花苕与黑麦草混播的白粉病、斑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8.2%、41.9%和25.6%;与单播光叶紫花苕相比,轮作使光叶紫花苕斑枯病和叶斑病发病率分别降低23.8%~30.6%和6.8%~19.7%,病情指数分别降低17.2~20.3和6.2~9.3,但对白粉病无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种植模式 斑枯病 叶斑病 白粉病 混播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罗培宇 肖亦农 钮旭光 韩晓日
从玉米东单90和郑单958健康鲜植株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分离物的固氮酶活性,得到2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D1A和SD2A,分别为3284.3C2H4.h-1·mL-1和3206.8nmolC2H4·h-1·mL-1;将SD1A和SD2A的纯培养物对植物分别进行土培和水培回接试验,结果均能从植物体内重新分离到出发菌株,表明SD1A和SD2A为内生固氮菌;通过对菌株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证明二者均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trevisan)。用SD1A和SD2A处理的植株在水培试验中,株高分别为35.95cm和35.32cm,地上部干重分别为0.106g和0.101g,...
关键词:
玉米 内生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促生长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赵丽英 董双林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列出了应用该改进方法测得的、不同对虾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速率为 0 .89~ 3.90 μg (L·h) ,最后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包括注射器的透光度和容积大小、试验空白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等
关键词:
固氮作用 乙炔还原法 养虾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玉敏 林超文 庞良玉 张冀 雷建容 田丽 冯文强 张庆玉 曹卫东
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8个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光叶紫花苕在四川紫色丘陵区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光叶紫花苕产量、产量相关性状和养分积累影响差异显著。不施氮肥的处理(60 kg/hm2P2O5和60 kg/hm2K2O)鲜草总产量、第1次刈割和第2次刈割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该处理株高、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增长迅速。适量的化肥配施绿肥专用肥(37.5 kg/hm2纯N,60 kg/hm2P2O5,60 kg/hm2K2O和绿肥专用肥30 kg/hm2)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和总经济效益,单株一级分枝、单株体积和单株鲜重表现明显优于其它处理。
关键词:
光叶紫花苕 施肥 产量 养分积累 效益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超然 何树斌 白雪纯 王涛 张君红 冯魁亮 夏宇康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Ben Goff 冯葆昌 高秋 汪子涵
玉米在美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牧草与玉米的轮作对玉米种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第一年每公顷固定的氮可以代替将近150kg的氮肥;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两年玉米和紫花苜蓿轮作可使土壤碳含量增加25%,大量的碳可以改良土壤质量;紫花苜蓿在轮作中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紫花苜蓿 玉米 轮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Ben Goff 冯葆昌 高秋 汪子涵
玉米在美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牧草与玉米的轮作对玉米种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紫花苜蓿与玉米轮作第一年每公顷固定的氮可以代替将近150kg的氮肥;与连续种植玉米相比,两年玉米和紫花苜蓿轮作可使土壤碳含量增加25%,大量的碳可以改良土壤质量;紫花苜蓿在轮作中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 紫花苜蓿 玉米 轮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仝星星 张洪生 杨锦忠 姜雯
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夏玉米季缓释氮肥施用量(0,150,225,300 kg/hm2)对后茬冬小麦土壤氮含量、分布及冬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氮)相比,夏玉米施氮肥明显增加了后茬冬小麦季土壤0~80 cm各土层全氮含量,尤其当施氮量达到300 kg/hm2时,氮肥在小麦季土壤中大量积累;小麦各生育期植株地上部氮素积累量随着夏玉米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氮素向籽粒转移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夏玉米季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影响显著,当夏玉米施氮225 kg/hm2时,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值均最高,过量施氮则导致冬小麦干物质和籽粒产量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娟 濮晓珍 张鹏鹏 张旺锋
【目的】本研究探讨干旱区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及对棉花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明确棉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农业管理措施的响应,为棉田制定高产高效管理措施,实现棉花高产优质低成本及环境友好生产服务。【方法】在定位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不还田(S0)与秸秆还田(S1)为主区,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F0)、施氮磷钾化肥(F1)、施有机肥(F2)、施氮磷钾化肥+有机肥(F3))为副区,分析了秸秆还田和施肥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了棉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包括净矿化速率、净硝化速率、总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的变化,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晓波 苏本营 龚万灼 罗玲 刘卫国 杨文钰 张明荣 吴海英 曾宪堂
【目的】研究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系统中大豆生物量积累、根瘤特性、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与固氮能力间的关系,明晰套作根系固氮能力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适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的大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结瘤大豆NTS1007及其亲本BRAGG和本地耐荫大豆南豆12三个结瘤特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传统挖掘法挖根考察根瘤生长特性,并对玉豆带状套作下的大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积累、根瘤固氮酶活性和植株酰脲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单作相比,玉豆带状套作下大豆植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地下部(33.15%)较地上部(20.84%)下降更为明显,根瘤生物量受地上部和地下部...
关键词:
大豆 带状套作 根瘤 固氮酶 酰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