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42)
2023(3643)
2022(3136)
2021(2955)
2020(2586)
2019(5794)
2018(5705)
2017(11037)
2016(6354)
2015(6762)
2014(6952)
2013(6893)
2012(6354)
2011(5712)
2010(5720)
2009(5228)
2008(5313)
2007(4794)
2006(3955)
2005(3473)
作者
(20418)
(17280)
(17169)
(16358)
(11207)
(8491)
(7590)
(6729)
(6565)
(6459)
(6050)
(5836)
(5827)
(5731)
(5684)
(5303)
(5192)
(5158)
(4960)
(4907)
(4432)
(4380)
(4351)
(4086)
(3924)
(3889)
(3734)
(3726)
(3692)
(3638)
学科
(24695)
经济(24667)
(18473)
管理(17543)
(15596)
企业(15596)
方法(13744)
数学(12139)
数学方法(12026)
(7349)
(7150)
中国(5672)
(5598)
(4936)
(4915)
财务(4910)
财务管理(4899)
企业财务(4799)
业经(4404)
技术(4300)
(4244)
银行(4222)
(4209)
(4156)
金融(4155)
(4132)
贸易(4132)
(4023)
理论(4005)
地方(4000)
机构
大学(92553)
学院(91289)
(33826)
研究(33778)
经济(33101)
管理(31585)
理学(28007)
理学院(27583)
管理学(26871)
管理学院(26712)
科学(23847)
中国(23411)
(23239)
(19293)
(19153)
农业(19081)
业大(18253)
研究所(17981)
(16424)
中心(14262)
(13808)
财经(13583)
(12448)
农业大学(12320)
(12154)
(11729)
北京(11401)
(11389)
师范(11178)
(10946)
基金
项目(65459)
科学(50740)
基金(48508)
(45330)
国家(44985)
研究(40806)
科学基金(37034)
自然(26692)
自然科(26170)
自然科学(26159)
社会(25877)
(25776)
自然科学基金(25733)
基金项目(25704)
社会科(24550)
社会科学(24543)
(22416)
资助(20477)
教育(19359)
重点(15345)
计划(14453)
(14393)
编号(14216)
(13492)
(13225)
科研(13215)
科技(12662)
创新(12647)
(12393)
(12116)
期刊
(34169)
经济(34169)
研究(23715)
学报(23447)
(21030)
科学(18279)
中国(17315)
大学(16352)
学学(15905)
农业(14645)
(13081)
管理(11879)
教育(8038)
(7845)
(7799)
金融(7799)
业大(7293)
财经(7250)
农业大学(6264)
(6188)
技术(6174)
经济研究(5977)
(5879)
业经(5236)
问题(4614)
科技(4571)
统计(4289)
中国农业(4179)
林业(4168)
(4107)
共检索到129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危万虎  汪发启  张宙  赵文英  
利用1989~1995年27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在湖北省仙桃市沙湖和浠水县自然条件下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以及同期气候和实际光照时间观测资料,模拟了自然光长与天气条件,太阳赤纬的数字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不育系的不育度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研究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互作特性,提出了光温互作方程L=18.8997-0.1805T和光温互作系数,鉴定了几个核不育系的临界光、温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李玉珍  元生朝  张端品  
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研究已经进入逐步推广应用阶段。但是,现有不育系中,育性过关的不育系繁殖困难;繁殖容易的不育系,由于在长日下的不育性受育性转换下限温度的制约,其制种多少有些风险〔’〕。过去对PGMR育性转换光温条件的统计分析[2,’〕,或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与育性诱导期的光温条件混在一起进行研究[’1。已有研究表明,温度影响PGMR育性的敏感时期,釉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内容充实期[s];而梗型不育系为雌雄蕊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此结果尚未发表)。但营养生长期的光温条件对PGMR育性转换的光温条件是否有影响,尚未见正式报导。然而,各稻区间、同一地点不同种植季节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自国  曾汉来  元生朝  张端品  王本宣  李玉珍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制不同光照长度和不同温度,在光敏核不育水稻材料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至抽穗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农垦58S及其以农垦58S为供体转育而来的其他3个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中均受到光周期与温度的共同作用。农垦58S、6334S表现光周期作用的温度范围较宽;W6154S、W7415S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也表现出较强的光周期效应。就此,作者提出了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并讨论了新型光敏不育材料的选择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俊英  李春海  牟同敏  
在武汉自然条件下,于2003年和2004年连续2 a观察810S、M102SI、D24、M23S和M61S 5个温敏核不育系稻蔸再生苗的花粉育性变化,结合观察期的温度变化进行育性稳定性、育性对温度的敏感时期以及育性转换临界温度的分析。结果表明,M23S和M102S的育性最稳定,810S和M102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3~5 d和10~7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为24.7℃和24.0℃;ID24、M23S和M61S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在其抽穗前的19~10 d2、4~8 d和16~0 d,育性转换临界温度分别24.6℃、23.7℃和25.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陈云  牟同敏  
在武汉和海南陵水2个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M113S、华201S和培矮64S进行分期播种和稻蔸再生试验,连续观察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变化,研究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华201S在武汉7月初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为68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4~25 d;在陵水5月20日至10月25日为不育期,可进行制种,11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可育期,可用于不育系繁殖;培矮64S在武汉7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58~65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3~22 d,在陵水没有稳定的不育期,全年均处于育性波动期,但在12月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铁军  陈雄辉  崔玉梅  罗方雄  张泽民  彭海峰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敏感度对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有重要影响。为了定位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以冷繁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温敏核不育水稻N38S和N727S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人工气候箱的低温处理和SSR标记技术,结合Mapmaker 3.0及WinQTLCart 2.5软件分析,检测低温敏感度QTL位点。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低温敏感度QTL,其中QTL1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的PSM12与RM583之间,QTL2和QTL3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的PSM194与RM273之间和RM273与PSM103之间,它们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对育性转换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基于分子标记的位置信息可知,3个QTL位点与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不等位。综上,QTL1、QTL2和QTL3可能是新基因位点,N727S携带的等位基因起到提高繁种产量的作用,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选择N727S的标记类型。这3个低温敏感度QTLs的定位可能对于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易于转育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杨仁崔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不育主基因等位的W6154S和9202S杂交F2群体中不育株率100%,而8902S、2877S、培矮64S和2558S间杂交F2群体中有少量可育株出现。不育主基因等位的不育系间杂交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225∶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开荣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温)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24℃),在重庆气候条件下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育,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郭建夫  张建中  何觉民  陈志强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刘烨  张海清  刘爱民  肖层林  唐荣  杨永标  蒋凌云  李雪雪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万经猛  李泽炳  
在人工气候室长日低温(昼/夜:24℃/20℃,光长14.5h)和武汉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分别研究了7个光温敏不育系育性临界温度。结果表明,供试光温敏不育系对低温敏感期大致为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以套袋结实率为指标时,长日不育的下限温度次序为W6154s>W7415s,N58s>33001s,N5047s,31111s,N5088s;在武汉秋季自然短日高温条件下,粳型光敏不育系N58s,33001s,N5088s和N5047s的套袋结实率与抽穗前20~10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31111s的套袋结实率也与其抽穗前15~5d的日均温呈显著负相关,短日可育上限日均温范围为28.7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莫磊兴  李合生  
从红光、远红光处理下农垦58S叶、穗内源多胺的分析和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的使用,对多胺在农量58S育性转换中的作用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叶片多胺变化与育性转换无明显关系;幼穗的多按水平受光敏色素间接调控并与育性转换密切相关。在不同发育时期,光敏色素对多胺的调节作用不同,对育性起主要调节作用的多胺种类也可能不同;我胺对农垦58S育性转换的调节作用与多胺的含量及不同多胺间的比值有关,其中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和Spm/Spd比值可能是重要因素。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脒腙(MGBG),能部分逆转红光诱导的不育性,并在长光照完全不育的条件下促进农垦58S产生少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辉  唐亮  刘郁  阙补超  夏明  王莹  郑英杰  李振宇  陈广红  徐正进  
用20℃的低温对GB028S分别处理1,3,5,7d,研究不同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使各处理抽穗期滞后2~8d。1d和3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花粉不育度大于99.5%,育性没有转换;5d和7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的花粉不育度为98.33%和94.33%,自交结实率为2.64%和5.04%,育性恢复。GB028S的临界温度接近20℃,其低温敏感时期的辨别标准为剑叶叶枕距-3~1cm。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李自成  魏存龙  
IVA属低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中期至单核花粉期,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温敏期的平均夜温是影响育性的主导因子,其临界值是20℃,此值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有差异;温敏期日均温临界值在低海拔点为24℃,在高海拔点略有降低。IVA的生育期感温性甚弱,在不同海拔点有较稳定的生育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