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1)
2023(9914)
2022(8551)
2021(7796)
2020(6654)
2019(15179)
2018(14890)
2017(29190)
2016(16156)
2015(18281)
2014(18682)
2013(18415)
2012(17557)
2011(15987)
2010(16181)
2009(15178)
2008(15199)
2007(14174)
2006(12376)
2005(11181)
作者
(49020)
(40998)
(40963)
(39177)
(26208)
(19613)
(18812)
(16114)
(15350)
(14898)
(13980)
(13643)
(13312)
(13071)
(13032)
(12908)
(12787)
(12313)
(11975)
(11807)
(10368)
(10255)
(10206)
(9374)
(9337)
(9232)
(9160)
(9146)
(8445)
(8317)
学科
(70741)
经济(70686)
管理(47748)
(46584)
(36646)
企业(36646)
方法(31165)
数学(27878)
数学方法(27556)
(20761)
中国(17662)
地方(17522)
(16982)
(15472)
贸易(15470)
技术(15145)
(15056)
(14483)
农业(13727)
业经(13697)
(12237)
环境(10791)
(10617)
(10458)
银行(10424)
(10405)
地方经济(10263)
(9961)
(9959)
金融(9957)
机构
学院(240303)
大学(238111)
(100766)
经济(98537)
管理(91321)
研究(83828)
理学(78044)
理学院(77162)
管理学(75811)
管理学院(75347)
中国(62913)
科学(52699)
(50541)
(45030)
(44032)
(43042)
研究所(39997)
中心(38945)
(38434)
业大(36692)
财经(35224)
农业(34050)
(32149)
北京(31886)
师范(31830)
(31766)
经济学(30573)
(30378)
(30117)
经济学院(27754)
基金
项目(156999)
科学(122729)
研究(115094)
基金(111676)
(97703)
国家(96908)
科学基金(81694)
社会(71358)
社会科(67691)
社会科学(67670)
(62718)
基金项目(58634)
教育(53003)
(52959)
自然(52431)
自然科(51142)
自然科学(51124)
自然科学基金(50205)
编号(47791)
资助(46373)
成果(39202)
重点(35933)
(35567)
(34889)
课题(33600)
(32812)
创新(30825)
科研(30039)
教育部(29244)
国家社会(28962)
期刊
(111941)
经济(111941)
研究(69447)
中国(46165)
(38367)
学报(37567)
科学(35047)
(34498)
管理(31870)
大学(27715)
学学(26118)
教育(26052)
农业(26034)
技术(24324)
(22452)
金融(22452)
业经(18654)
经济研究(18154)
财经(17181)
(14806)
问题(14699)
技术经济(14207)
(14060)
(12925)
科技(12089)
统计(11748)
图书(11561)
理论(11533)
商业(11503)
(11395)
共检索到359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斌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绩效评价为基础,根据"卡脖子"技术的基本属性,总结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研判方法,梳理和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四个方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典型案例,并初步探讨"十四五"期间破解先进电子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海琳  罗锡铃  曾辉祥  王文强  
【目的】突破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瓶颈,对于破解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意义重大。作为近年来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能否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亟待研究。【方法】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新材料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影响,借鉴技术创新系统(TIS)的结构框架探究政策作用机制。【结果】(1)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促进了平台所在地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2)公共服务平台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人才集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降低内外部交易成本、深化产学研基础研究合作4条路径促进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3)当企业处于成熟期、主营业务为关键战略材料子行业、位于产业集群内以及产权性质为国有时,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对“卡脖子”创新的激励效应更显著。【结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促进新材料企业“卡脖子”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未来要围绕“卡脖子”创新所需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网络构建等条件,对该政策进一步优化完善,同时注意分类施策和精准施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琨   吴新年   白光祖   郑玉荣   靳军宝   李莉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高效准确识别“卡脖子”技术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专利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首先根据技术共现网络测度并遴选关键核心技术,其次基于技术差距及技术依赖的视角,综合考虑后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从技术价值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技术垄断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这4个维度设计“卡脖子”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然后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最后在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应用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结果是,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存在34项潜在“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控制或调节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车削或镗削数控机床、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将此结果与美国商业出口管制清单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白如江  许海云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严重阻碍产业创新发展,准确识别与精准分析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是有的放矢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产业"卡脖子"风险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省域视角下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与分析框架,从数据获取、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分析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方法与流程,并以山东省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识别出潜在轻度"卡脖子"技术3项、潜在重度"卡脖子"技术29项。[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供实用分析工具,但其在指标选取、技术主题识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盼盼   钟永恒   刘佳   宋姗姗  
“卡脖子”企业是指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美方的制裁对这些企业的产业链安全、稳定性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风险。从专利视角出发,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和BERTopic主题挖掘等方法,从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产业技术主题及演化等角度探究中国“卡脖子”企业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卡脖子”企业群体专利数量优势逐渐显现,专利申请量前十的企业均是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价值较高,说明“卡脖子”企业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影响力有待提高;“卡脖子”企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增大,但网络结构不够紧密,具有无标度特征;“卡脖子”企业专利主要分布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半导体、视听技术、电信等领域,表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管制正逐步从传统高技术扩展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新兴和前沿技术领域。根据分析结果,从补短板和筑长板两个角度,提出重视专利质量、精准突破“卡脖子”技术、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连翔   田志龙   杨玲   贺远琼  
“卡脖子”技术领域的后发企业构建自主创新能力,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设计仿真软件领域一次创新型后发中小企业Y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后发现:后发中小企业在“卡脖子”风险初显时准确选择新技术路线,并从基础研究开始自主开发新产品和产业化替代。其依托国家创新体系科技项目获取项目资金、吸收专家意见、引入价值链伙伴、匹配客户场景、吸收客户建议,通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能力要素聚集与迭代,有效克服“卡脖子”技术领域的技术台阶、市场鸿沟和运营复杂性等创新障碍,从而构建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对自主创新能力理论的深化与补充,为推动后发中小企业探索自主创新道路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兰梦  袁飞  李珑  
为给"卡脖子"领域提供发展启示,利用情报学方法开展科研产出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按"情报学分析→‘卡脖子’领域发展特征→多层面启示"的路径进行:采用文献计量、共现与聚类方法,将分析出的发文量、主体排名、聚类和密度等文献特征与科研产出时序、科研地位、机构合作和领域技术等领域发展特征进行映射关联,从而归纳出"卡脖子"领域总体发展方向、未来趋势走向、竞争合作倾向和技术布局导向等启示。将此研究模式应用于芯片光刻领域的研究表明:光刻领域技术发展与S曲线基本吻合,目前科研产出处在衰退阶段;发文量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排名全球机构第一,但中国与美、日、韩、欧等的影响力差距甚远,且西方各合作集团的国际合作远少于其国内共同研究,技术壁垒依国界划分明显;研究热点包括辐照、光刻胶薄膜、硅、阵列、纳米、自组装以及光刻聚合物等方面,研究体系庞大、分支领域纷繁复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我国在光刻领域应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手抓,并聚焦国内合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形成政产学研合力;同时抓住技术转型机遇期,敏锐捕捉技术革新方向以提前布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雪春   佘雅月  
创新联合体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有效组织形式。识别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影响因素,实现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是有效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的关键,但已有文献对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影响因素的识别尚不清晰。从系统角度出发,基于多主体说理论模型,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4个方面分析提炼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16个影响因素,采用二元语义-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对各因素的因果类别和重要程度展开深入研究,辨析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的原因组因素和结果组因素,并综合比较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原因度和中心度得分,以此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知识共创平台是最重要的原因因素,知识共创绩效是最重要的结果因素,而知识存量水平、知识共享意愿、知识共创绩效、知识共创平台、数字技术工具、网络结构、政策制度是关键因素。鉴于此,要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搭建知识共创平台,以及强化政府赋能营造优良知识共创环境,以提高创新联合体知识共创效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敬勤  
《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18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从目前情况看,"大而不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业的标签,然而国际竞争与国内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均要求制造业必须向高质量转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缺失,2018年的中兴事件、2019年的华为事件及实体清单均已印证。然而核心技术缺失形成的卡脖子现状只是表象,背后深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   江瑶   熊焰   张凌恺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技术性—经济价值性”3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筛选出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从“数量差距—质量差距”2个维度构建技术差距指数模型,判定出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再次,从“模仿创新—自主攻克—颠覆性替代”3个维度制定专家甄别方案,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后,以AI芯片产业为实证对象,识别得到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精密光学器件控制、核心算法等14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清单。本文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不足,而且可以为中国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昱璇  汤志伟  
"卡脖子"技术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从产业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清单、政策支持、研发基础四个方面构建技术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对S省"卡脖子"技术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基于DIIS理论,按照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的方法步骤,获取核心技术、政策、产业发展情况等信息,对S省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政策支持、研发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融合整体产业与分行业情况制定S省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志伟  李昱璇  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红  李昌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模式与外部创新模式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外部模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在知识开发与衍生技术之间起促进作用;选择外部知识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衍生技术数量增长,而且有助于专利质量提高;衍生技术的成果转化会反馈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效选择创新路径,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