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70)
2023(7915)
2022(6496)
2021(5923)
2020(4801)
2019(10831)
2018(10719)
2017(20438)
2016(10671)
2015(11552)
2014(11417)
2013(10984)
2012(9960)
2011(8972)
2010(9031)
2009(8572)
2008(8347)
2007(7732)
2006(6773)
2005(6218)
作者
(27656)
(23586)
(23040)
(21836)
(14661)
(11022)
(10359)
(8791)
(8717)
(8307)
(7922)
(7802)
(7610)
(7394)
(7175)
(7069)
(6999)
(6755)
(6656)
(6654)
(5841)
(5534)
(5448)
(5364)
(5281)
(5271)
(5258)
(5126)
(4535)
(4499)
学科
管理(43613)
(40947)
(39672)
经济(39593)
(36965)
企业(36965)
技术(15674)
(14440)
(13649)
方法(12395)
技术管理(12092)
业经(11999)
中国(11935)
(10890)
(10564)
数学(9839)
数学方法(9752)
(8634)
银行(8627)
(8382)
财务(8366)
财务管理(8345)
(8256)
体制(8197)
(8033)
企业财务(7962)
(7698)
金融(7696)
农业(6958)
理论(6846)
机构
学院(146702)
大学(145677)
(63699)
经济(62421)
管理(60831)
理学(52232)
理学院(51767)
管理学(51249)
管理学院(50941)
研究(46778)
中国(36246)
(32248)
(29046)
财经(24502)
科学(24272)
(23477)
(22116)
中心(21737)
(21328)
经济学(19166)
(18866)
研究所(18736)
业大(18163)
财经大学(18107)
(18045)
北京(17897)
(17411)
(17195)
商学(17130)
经济学院(17062)
基金
项目(97610)
科学(80133)
研究(76857)
基金(71823)
(60815)
国家(60270)
科学基金(53868)
社会(51526)
社会科(48923)
社会科学(48915)
(39505)
基金项目(38365)
教育(35572)
自然(32477)
(32167)
自然科(31791)
自然科学(31785)
自然科学基金(31302)
编号(30287)
(27484)
资助(26658)
(26299)
成果(25089)
创新(24606)
(22276)
重点(21788)
课题(21712)
国家社会(21564)
(20974)
教育部(20033)
期刊
(74293)
经济(74293)
研究(46323)
中国(35625)
管理(26808)
(26568)
教育(19294)
科学(18180)
(18066)
学报(16565)
(15765)
金融(15765)
大学(14277)
技术(14075)
学学(13279)
财经(12598)
业经(12356)
农业(11555)
经济研究(11187)
(10892)
科技(9798)
问题(8970)
技术经济(7901)
(7810)
论坛(7810)
(7157)
现代(6957)
财会(6660)
会计(6512)
国际(6458)
共检索到228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何伟怡  张梦桃  张敏  
集成创新滞后弱化了先进建造技术的项目价值及对建筑业转型的贡献。深层管理问题是如何激发技术集成代理人在创新中的被动合作。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以设计商团队为分析单元,探索了具有项目公民行为属性的、被动合作创新意愿的产生机制。采用SEM模型对219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团队的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内在动机正向影响其被动合作创新意愿;公平感知强化了创新内在动机对被动合作创新意愿的正向影响,当技术集成创新代理人处于和先进建造交易制度相关的EPC式公平感状态下,计划行为理论具有更好的预测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辛本禄  代佳琳  
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探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间的作用机制,并采用来自国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426名员工的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组织创新氛围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组织创新氛围与员工创新意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③进一步通过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发现,工作—能力匹配度高的员工更倾向于在组织创新氛围的感召下形成积极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进而激发其创新意愿。该研究结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服务创新领域的应用,还为管理者有效激发员工创新意愿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悦玫  方聪聪  崔淼  
企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过程充满着创新性和不可预知性,这需要企业具有创新意愿,且能够承担风险。为了揭示风险承担、创新意愿与企业转型升级之间的相互作用,选取2010—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引入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风险承担在初期会对企业转型升级产生负向作用,但之后会持续促进转型升级;风险承担在短期内会促进创新意愿,但长期来看会抑制创新意愿;创新意愿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持续促进作用,而对风险承担具有持续抑制作用;长期来看,企业转型升级对风险承担和创新意愿均具有促进作用。上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协调好风险承担与创新意愿的关系对促进三者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明放   王郭  
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意愿、发挥企业研发主体作用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工业智能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较少关注工业智能化对制造企业创新意愿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供应链溢出效应。从资源依赖理论和创新风险理论出发,研究工业智能化与制造企业创新意愿关系,基于2014-2021年制造业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构建制造企业创新意愿与工业智能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工业智能化对制造企业创新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意愿,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高研发人员占比企业表现尤为明显,使用工具变量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通过降低供应链集中度和成本弹性提升制造企业创新意愿;(3)供应链溢出效应表明,制造业企业—客户端匹配效应不显著,而供应端—制造企业溢出效应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制造企业借助工业智能化转型带来创新“红利”、提高企业创新意愿、关注长期利益与长期竞争优势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震宁  侯一凡  
生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盈利的前提,支撑企业存续和不断成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自主创新和企业自身的资源禀赋。本文使用2008年国家统计局“40城市制造业企业跟踪调查问卷”数据,并匹配了截至2021年底各样本企业的存续情况,形成了一套跨13年期的企业存续断点追踪数据,检验了企业自主创新意愿、核心能力、行业创新环境与企业存续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第一,将企业自主创新意愿分为技术创新战略及知识产权保护两种类型,技术创新战略与企业存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存续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二,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存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的企业核心能力对于企业存续作用的效果和强度存在差异,其中研究开发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投入能力均与企业存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创新投入能力对企业存续的影响最大也最明显,而创新管理能力对企业存续的作用不明显;第三,行业创新环境在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企业核心能力和企业存续之间起到异质性调节作用;第四,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相比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受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性的影响较大,而受技术创新战略主动性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对构建“企业-行业”跨层次、企业内外部资源相结合、企业主客观因素相交织的企业存续研究模型进行了理论探索,也对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更好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延长存续时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飞  许政  
互动导向是一种新的战略导向,它反映了一家企业同它的个体顾客进行互动,并通过持续的互动从顾客那里获取信息,从而建立有利可图的顾客关系的能力。互动导向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绩效,而且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然而对互动导向和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却鲜有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丰富互动导向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导向能够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企业应该采取互动导向,积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愿与创新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宝贡敏  蔡丽玲  
采用两因素组间实验设计与情境法,设计四种模式的同级评价情境,探讨同级评价模式对员工个体创新意愿的影响。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同级评价导向和评价性质的交互作用显著,当同级依据结果进行评价时,负面评价比正面评价更有助于激发个体创新;当同级给予正面评价时,过程导向的评价比结果导向的评价更有助于激发个体创新努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文亮  曾永良  
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是否存在“落差”这一问题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创新的意愿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创新高水平投入的概率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却无显著差异;国有企业创新真实投入水平显著低于非国有企业。由此证实国有企业创新存在理论与现实的“落差”。进一步研究发现,大股东创新意愿、CEO薪酬激励、CEO年龄与CEO变更是形成“落差”的重要原因。该结论意味着解决国有企业创新效率损失问题,必须针对导致“落差”出现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辉  汪涛  牟宇鹏  李海芹  
顾客参与创新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和业界的研究热点。顾客参与创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经常会出现顾客被社会排斥的情境。过去文献一般认为社会排斥会对个人造成负面的影响。但从文献结论及市场实践来看,社会排斥也会对创新、产品选择、风险认知等行为产生一些正面的影响。文章采用两个实验,对社会排斥与顾客参与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认为社会排斥会正面影响顾客参与创新意愿,而感知顾客授权中介以上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晓霞  李志强  
鉴于领先用户对企业创新的重要价值,研究其创新意愿的影响路径对激发领先用户创新热情、丰富企业创新来源有积极意义。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整合模型,以科学仪器用户为研究对象,探究领先用户通过自主动机及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等因素进而影响用户创新意愿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领先用户特征直接正向影响用户创新意愿;自主动机和知觉行为控制在领先用户特征与用户创新意愿的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领先用户特征通过自主动机与态度、知觉行为控制组成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用户创新意愿;主观规范负向影响用户创新意愿,与理论预期不相符,导致包含主观规范在内的两条路径按遮掩效应立论。通过研究领先用户创新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索激发领先用户创新热情的多种路径,进而为企业管理者提升领先用户创新积极性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亦民  高梅玉  王梓龙  
通过引入计划行为理论(TPB),从心理学角度构建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员工创新行为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纳入企业员工的个人特质因素,探索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员工的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创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员工创新意愿影响的主效应显著正相关,并且波动幅度不大;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对创新意愿回归的主效应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其中性别、学历和工作经验显著正相关,只有年龄变量的调节主效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调节变量与自变量的交互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从微观层面入手,重点关注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长期倒逼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较长时期中,雾霾污染对企业的创新意愿的提升产生显著的倒逼效应;②雾霾污染对企业创新意愿的倒逼效应在产权不同、规模不同和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企业中,均呈现出一定异质性;③在拓展研究中基于地方官员晋升压力和地方政府科技支出的双重视角,证明了地方政府行为对雾霾污染和企业创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小宝  张佳  刘国芳  刘娇娇  
立足于制度理论和企业领导力风格,研究了制度压力如何驱动中小企业接受双元性创新战略以及如何被企业领导力风格调节。通过对247家中小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压力的3个维度,即规范性压力、模仿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对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意愿均有积极影响。此外,领导力风格,即变革型领导力风格和事务型领导力风格在制度压力影响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不同调节作用。其中,变革型领导力风格消极调节规范性压力和模仿性压力对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意愿的影响,积极调节强制性压力对企业双元性创新意愿的影响;事务型领导力风格积极调节规范性压力和强制性压力对双元性创新意愿的影响。该研究从制度理论视角丰富了现有双元性创新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作为理性实体,在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必须接受制度环境的有效制约。其中,企业领导力风格赋予了其在制度压力下的能动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齐荻  许文瀚  
问询函是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一种柔性监管制度,主要针对公司业绩异常、经营风险和信息披露提出问询,要求公司在限定日期之内回复。不同于过去的实质性处罚措施,问询函给予了公司解释与改正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公司创新意愿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交易所提出的研发问询,实证检验研发问询对上市公司创新意愿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问询对公司创新意愿有提升效应。需要会计师回复的问询函能够放大这种效应,而需要律师回复的问询函却削弱了这种效应。敏感性分析发现,在国有、高科技型和不存在研发操纵现象的公司,这种效应更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金凤  岳俊举  冯立杰  
如何通过挖掘我国后发企业赶超领先企业过程中政府支持的行为方式,探索政府支持影响后发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具体路径已经成为事关我国创新型国家驱动战略实施的重要课题。该研究在分析政府支持相关文献基础上,将政府支持划分为资金支持与创新环境建设两个维度,根据对189家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政府支持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其结果不仅对政府支持与后发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启示,同时为我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与推行提供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