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95)
2023(19191)
2022(15848)
2021(14528)
2020(12286)
2019(27432)
2018(26968)
2017(52322)
2016(28014)
2015(30770)
2014(30444)
2013(30092)
2012(27041)
2011(24133)
2010(23863)
2009(22190)
2008(21958)
2007(19694)
2006(17098)
2005(15395)
作者
(80404)
(67427)
(67090)
(63473)
(42554)
(32048)
(30248)
(26176)
(25597)
(23742)
(22896)
(22621)
(21415)
(21187)
(20838)
(20600)
(20102)
(19840)
(19366)
(19295)
(16577)
(16391)
(16353)
(15474)
(15081)
(14904)
(14822)
(14578)
(13474)
(13101)
学科
(122651)
经济(122497)
(104600)
管理(95931)
(91529)
企业(91529)
方法(54088)
数学(44589)
数学方法(44133)
(37331)
(36771)
业经(35554)
中国(28759)
(26803)
农业(25734)
(25628)
财务(25576)
财务管理(25536)
企业财务(24295)
技术(23895)
地方(23691)
(21507)
贸易(21495)
(20898)
(19905)
(19655)
(19521)
理论(19179)
(19036)
(18216)
机构
学院(403020)
大学(397539)
(171744)
经济(168634)
管理(162412)
理学(140461)
理学院(139049)
管理学(137008)
管理学院(136252)
研究(129832)
中国(100963)
(81917)
(80229)
科学(77815)
(70007)
(64211)
财经(64105)
业大(60777)
中心(60603)
(60419)
(58365)
研究所(57980)
农业(55093)
经济学(52713)
北京(50350)
经济学院(47755)
财经大学(47600)
(47157)
(47051)
(46803)
基金
项目(274382)
科学(218814)
基金(202831)
研究(197637)
(177404)
国家(175925)
科学基金(152990)
社会(129701)
社会科(123319)
社会科学(123291)
(107760)
基金项目(107746)
自然(99514)
自然科(97284)
自然科学(97257)
自然科学基金(95560)
(89792)
教育(89552)
资助(81631)
编号(77375)
重点(61912)
(60779)
(60096)
成果(60071)
(59636)
创新(55652)
国家社会(54679)
(53626)
科研(52708)
课题(52577)
期刊
(189114)
经济(189114)
研究(112176)
中国(74098)
(65171)
管理(64659)
(64105)
学报(61051)
科学(58745)
大学(47320)
学学(45650)
农业(43656)
(37658)
金融(37658)
技术(37223)
业经(33135)
财经(32602)
教育(31713)
经济研究(29685)
(28094)
(25201)
问题(25199)
技术经济(22341)
商业(19662)
科技(19522)
现代(19077)
(19030)
(19023)
统计(18266)
(17970)
共检索到587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泳波  周子为  易子涵  王利军  
本文以2005—2018年的省级数据为样本,考虑产业结构升级、市场潜能的关键作用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技术流入与输出双向视角检验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先进制造业集群显著促进了区域间技术转移,对技术流入与输出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别;产业结构升级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区域间技术转移的过程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作用仍有待提升;市场潜能仅对后半段中介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即市场潜能越大越能强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区域间技术转移的促进作用,且对技术流入的调节效应更强。基于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如下:鼓励各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差异化发展,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垂直关联,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以及在低集群地区充分挖掘区域市场潜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文怀  
先进制造业承载着我国制造业转型提升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战略使命,却呈现出自主创新不足、综合效率偏低、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内资的行业主导力不强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层面寻找阻碍我国先进制造业扩容升级的根源,并据此提出面向市场结构的先进制造业政策调控方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振中  
近年来,如何推进产业向东西部地区转移、避免过快过多向外转移,进而形成国内大循环格局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本文围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供应链协同组织关系增强中西部地区对制造业吸引力的路径机制,对中西部地区8个地级市、11个大行业、24家企业进行案例分析,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缩短产品或原材料空间距离、提供专业平台服务、增强服务可获性等方式协同推进制造业区域转移,能够降低制造业生产成本;通过提升服务效率、集聚服务配套、深度融合制造业等方式协同推进制造业区域转移,能够提升制造业效率;通过发挥关键环节供应链核心带动作用、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配合区域互济互补等方式协同推进制造业区域转移,能够增强制造业粘性;这三种方式都增加了中西部地区对制造业的吸引力。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推进制造业区域转移还有较大短板和困难,如存在重转入制造企业要素配套而轻生产性服务配套供给、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育环境有缺陷、生产性服务业与转移制造业不适配、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推进制造业转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机制和加大政策支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国胜  杨怡爽  
面对东部的产业转移,我国中西部的区域发展战略均暗含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部署,并希望以此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借助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运用2000-201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内劳动力在区域间的转移。结果显示:整体上制造业在东、中、西部之间并未发生大规模的转移;虽然制造业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发生了明显的梯度转移,但只表现为由东部向中部的转移;制造业内资本技术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未发生明显转移,现有产业转移仍然集中在东部内部,但出现了由东部内部转移向中部扩散的趋势。因此,西部需要调整区域发展战略并寻找新的着力点,中部需要重点遴选承接的产业类型,同时为应对东南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金杰  王庆芳  刘建国  李博  
利用2006—2014年京津冀13个城市数据,对京津冀27个制造业行业转移和集聚状态以及区域合作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京津冀制造业地理分工格局整体上呈现出"由北京向津冀转移"、"由北部向中南部转移"的变动趋势;(2)虽然北京制造业行业多处于转移状态,但仍在大部分行业中占有较高份额,能够在区域制造业转移和合作中发挥中心带动作用;(3)津冀各城市在各个行业都具有承接和发展优势,从而为区域制造业梯度转移创造了条件;(4)河北各城市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竞争优势较弱,需要京津两地提供更多的外在动力。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加快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合作,需要构建以北京制造业转移为中心,以天津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河北中南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主体的多层次区域制造业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制造业协同发展和转型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松强  蔡文洁  
知识溢出是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升级、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文章从知识溢出路径出发,基于知识溢出双主体视角,结合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溢出、企业合作与产业集群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溢出显著促进了产业集群升级,对企业合作亦有积极作用;企业合作在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政府支持在知识溢出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机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育本地优势产业和新型技术型产业是进一步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静  
采用AHP主成分分析法,以省际制造业发展指数为依据,把西部各省区分为高、中、低三大产业承接区域,基于20052014年西部制造业26个行业数据,从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大环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技术和资金转移是影响西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转移次之,东部地区企业规模溢出的效率水平最低,说明当前东部产业转移的规模效应并未实现;制造业产业价值链中资本密集环节对转移要素的吸收效率大于劳动密集环节,技术密集环节最弱,说明当前西部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位置不高,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綦良群  李兴杰  
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提升的基础。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动因入手,结合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总结影响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昊   张新博   樊步青  
以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和贸易强国的重要举措。基于技术创新视角,在对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在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GVC升级关系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研究模型,据此探究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服务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条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数字化和市场竞争在这一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够正向调节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GVC升级关系。进一步讨论发现:不同类型及程度的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在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系统揭示出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作用机制,为以服务化推动先进制造业GVC升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綦良群  孙菡若  王金石  
在对2000—2018年中国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类不同的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之间呈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自主创新之间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知识资本投入在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与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中均存在调节效应,对自主创新产生促进效果,但对模仿创新产生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推动服务化进程,政府应鼓励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中的互动融合,并健全市场配置和运行机制,增强先进制造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綦良群  刘晶磊  吴佳莹  
在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以服务化推动制造业及先进制造业发展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企业双元能力视角,从理论分析入手,提出研究假设及理论模型,探究服务化对先进制造业GVC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服务化能够促进先进制造业GVC升级;企业双元能力在服务化与先进制造业GVC升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市场需求在服务化与企业探索能力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在服务化与企业应用能力之间未起调节作用;经济自由度在企业双元能力与GVC升级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贾婷月  
税制结构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行为,对产业发展趋势与结构的转变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分析当前我国税制结构与制造业增长及技术结构转型的内在联系,判断现行的税制设计是否对制造业结构转型产生制度障碍。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的提高不利于制造业实际劳动生产率规模的扩大,但个人所得税相对地位的提升却有利于促进制造业向以技术密集型行业为主的结构转型。因此,增值税减税政策与推行分类与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利于扩大实体经济规模并推动实体经济升级,但需要注意避免减税带来的税负向终端制造业的税负转嫁,以及个人所得税占比增长对低端制造业的负向冲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威  綦良群  
本文基于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分析,归纳出5个影响因素;构建了描述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影响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假设和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政府支持、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科技创新、资源禀赋是区域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两个关键因素。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贾根良  楚珊珊  
本文通过对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的战略部署及其先驱性实践的历史性考察,不仅揭示了其强烈的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属性,而且也对其以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为载体的组织过程进行了剖析,讨论了其网络型产业政策的三个突出特征:弥补创新链缺失的中间环节、公私合营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和网络化价值链的构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旨在运用颠覆性创新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重振美国中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得不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而其网络型产业政策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产业政策的新类型,政府的作用并非局限于修正市场失灵,而是在于塑造和创造市场,美国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商业经纪人和技术创新领导者的双重作用值得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