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5)
- 2023(12770)
- 2022(10333)
- 2021(9472)
- 2020(8084)
- 2019(17905)
- 2018(17501)
- 2017(32887)
- 2016(17766)
- 2015(20124)
- 2014(19976)
- 2013(19826)
- 2012(18360)
- 2011(16436)
- 2010(16555)
- 2009(15951)
- 2008(16027)
- 2007(14532)
- 2006(12970)
- 2005(12282)
- 学科
- 业(83442)
- 济(80267)
- 经济(80136)
- 企(76536)
- 企业(76536)
- 管理(72300)
- 方法(33763)
- 财(29210)
- 业经(27966)
- 农(26142)
- 数学(25483)
- 数学方法(25325)
- 中国(22783)
- 制(21480)
- 务(20977)
- 财务(20953)
- 财务管理(20926)
- 技术(20674)
- 企业财务(19845)
- 农业(18384)
- 贸(16123)
- 贸易(16111)
- 体(16059)
- 易(15806)
- 划(15449)
- 策(15291)
- 和(14849)
- 体制(13964)
- 理论(13636)
- 银(13381)
- 机构
- 学院(266272)
- 大学(263675)
- 济(121665)
- 经济(119663)
- 管理(105168)
- 研究(90629)
- 理学(89664)
- 理学院(88776)
- 管理学(87804)
- 管理学院(87276)
- 中国(74054)
- 财(58729)
- 京(55880)
- 科学(50414)
- 财经(45779)
- 所(45232)
- 农(43846)
- 经(41725)
- 江(40649)
- 中心(40491)
- 研究所(40291)
- 经济学(37871)
- 北京(35676)
- 业大(35631)
- 农业(34313)
- 经济学院(34053)
- 财经大学(33763)
- 院(32200)
- 州(31109)
- 商学(30489)
- 基金
- 项目(168282)
- 科学(135956)
- 基金(126558)
- 研究(126196)
- 家(109230)
- 国家(108301)
- 科学基金(94533)
- 社会(84172)
- 社会科(79962)
- 社会科学(79946)
- 基金项目(65888)
- 省(63472)
- 自然(58894)
- 自然科(57587)
- 自然科学(57573)
- 教育(56721)
- 自然科学基金(56676)
- 划(52946)
- 资助(50767)
- 编号(48611)
- 成果(39745)
- 部(39261)
- 创(38820)
- 业(37908)
- 重点(37811)
- 制(37478)
- 国家社会(36360)
- 发(36215)
- 创新(35555)
- 教育部(34284)
- 期刊
- 济(140191)
- 经济(140191)
- 研究(83209)
- 中国(56922)
- 财(50259)
- 管理(45795)
- 农(42591)
- 科学(37372)
- 学报(36334)
- 农业(29218)
- 大学(28878)
- 学学(27489)
- 融(27331)
- 金融(27331)
- 技术(25695)
- 财经(24347)
- 教育(23308)
- 经济研究(22475)
- 业经(22439)
- 经(21113)
- 业(18200)
- 问题(18050)
- 贸(16699)
- 技术经济(16642)
- 世界(15949)
- 国际(14862)
- 财会(13375)
- 现代(13317)
- 会计(12696)
- 科技(12467)
共检索到415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玉
关键核心技术是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博弈和竞争的手段,也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国际新一轮科技进步与产业分工的变化调整中,我国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与缺失。本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的表现与特征,通过对先进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关键要素进行识别和把握,探索性地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三种模式,即“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两位一体产业集群攻关模式、“链主”和“隐形冠军”的二元协同价值链攻关模式、以“资本”和“人才”为纽带的二元支撑全产业链攻关模式。因此,根据结论提出如下建议:夯实基础研究的主体地位、纠正科技人才与制造业间的错配、构建与科技攻关相匹配的现代金融制度、提高政府各项政策的组合效率、坚持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相协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魏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等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进步。市场的逐利性特征,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体过于看重利益的获取,而轻视诚信等道德文明,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屡屡发生。在校大学生虽然不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但耳濡目染之下,也会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肆意践踏诚信。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但表现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思想觉悟、政治信仰和求职就业等方面也受到诚信缺失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蕴诗 徐向龙 陈涛
论文基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与标准竞争等文献研究,发现由于创新主体分散、联盟创新动力不足和缺少研发经验积累与资源共享,导致中国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不足,致使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品牌企业利润微薄。论文提出要加快产业技术路线图制定,明确核心技术突破方向与关键零部件创新目标,借助合资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协同整合各种创新主体,建立广泛国际与国内技术联盟,加快研发资源共享与海外研发中心建设,跟踪国际前瞻性研究,集中资源构建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体系,培育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最终实现产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突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瑞琪 原长弘
探索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因素,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8家企业为典型案例,以来自企业官方网站、企业新闻、学术文献等二手资料作为数据来源,识别出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背后的7个关键成功要素。其中,技术立企战略是前提;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技术领军人才引进与培养、雄厚技术积累是基础要素;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于一体的研发平台建设是平台支持;市场竞争具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政府提供经费和配套政策支持。由此提出企业应加强创新的内功修炼、重视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政府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对基础研究支持等建议,以促进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祥宇 魏亚运 梁玲玲 王勇
先进制造业作为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体系,只有将技术创新、经济运行、社会环境以及国际合作等因素进行全局考虑,才能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估其发展态势及影响机制。在全面梳理相关实证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技术创新主体内外部和区域创新环境视角,选取其中21项潜在影响因素,结合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和贝叶斯模型平均模型,对2015—2022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结果显示:广东省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呈现曲折性发展,劳动者素质、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研发投入与产业融合程度是重要影响因素,而高校与企业协同能力、国际开放层面未被列入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劳动者素质的影响为负,这可能与人才的低效利用有关;产业结构的影响为负,反映了当前中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存在一定程度“脱实向虚”发展特征。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完善第三产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体系、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研发支持与提升高校产学研水平等促进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若凡 夏建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羽飞 刘培琪 原长弘
在我国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形势下,产学研融合成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普遍选择。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一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基于中国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利用制造企业500强名单中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产学研融合程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影响,以及外部政府与市场双元驱动制度情境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产学研融合广度与深度均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广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第三,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可强化产学研融合深度对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绩效的正向影响。结论可丰富产学研融合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相关研究,对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借助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綦良群 崔月莹 王金石
先进制造业服务化是由服务价值投入阶段、服务价值吸收阶段、服务价值产出阶段组成的循环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取先进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产出服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探究。结果表明:行业竞争度、资本分配结构、政府政策环境、服务经济水平、行业进口服务贸易开放度对先进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存在影响,劳动生产率、政府政策环境、服务经济水平、行业出口服务贸易开放度、能源消耗量对产出服务化水平存在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启良 安琪 方炜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决策经验与实践证据相对匮乏,尚未得到充分探讨。基于TOE理论框架,以80家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为样本案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 QCA)探讨高技术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结果发现:单个前因要素并不构成高创新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数字技术水平和企业研发投入在高创新绩效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4种高创新绩效提升策略,具体包括数字—整合创新型、数字—感知创新型、数字—协同创新型以及数字—研发创新型策略。特定条件下,知识整合能力和知识感知能力存在替代与互补关系。基于组态视角探究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策略,以期拓宽TOE理论框架适用范围,为企业制定、优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策略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承元
工业精神,简单地说是指人们对事物专注、执着和向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比对工业精神的基本含义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工业精神严重缺失。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这样的缺失后果十分严重。我们是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但却造不出好的汽车发动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能力,却始终造不出复印机、传真机;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厂房和车间,高精度的工作母机却大多是进口的;我们生产着全球最多的电脑和手机,芯片却还是别人的……大量的事实警示我们,我们在绝大多数产业领域,至今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要由大做强,没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殷醒民
依据劳动力、资产、劳动生产率、利润/销售收入比率等指标的变动态势,本文认为必须同时具有高劳动生产率和高盈利率的先进制造业才能成为上海新一轮制造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领域的细分研究后的结论是,上海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先进领域并不是像电子计算机和包括集成电路在内的电子器件这样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制造领域,而是要发展面向生产者需要的电子设备制造领域,其盈利能力更强,劳动生产率也更高。因此,上海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性调整是要重点发展那些生产先进技术产品所需要的产业制造技术,而不是产品制造技术领域。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制造技术 战略选择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冬 郑文平 俞剑
油价波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子,但很少有文献考察油价波动影响企业成长表现的微观传导机制。利用1999—2006年国际油价波动和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方法考察了油价波动对企业成长表现的静态影响与动态冲击。研究发现:油价波动对中国整体制造业企业的成长表现(包括生产效率、销售额和从业人员)都有负面影响,而且生产效率在油价剧烈波动期的平均实际下降幅度高达28%至44%。油价波动对公有制和私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分别有短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表明油价波动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筛选效应"。本文还发现,私有制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能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去抵御油价波动冲击。当企业内部或外部融资状况改善后,私有制企业因财务状况好转而提高的生产效率平均比公有制企业高出约23%。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德明 王桂琴
知识与技术创新战略体系要以企业、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和大学、教育和培训为主体,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先导,以市场为激励机制,以推动知识的学习、生产、传播、共享、流动与创新。
关键词:
知识和技术 创新知识流动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姜志华 龚建立 吕海萍
先进技术是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基石。本文利用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浙江省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和自主创新方式获取先进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市场交易方式无法满足浙江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要求,在自主创新方式中,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又较弱,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浙江省目前获取先进技术的必然选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羽菲
美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背景下,为积极应对随之而来的诸多挑战,2018年美国总统行政办公室发布了《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先地位战略》,建立了联邦制度下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框架。基于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该报告针对生涯与技术教育提出了吸引并培养未来的制造业劳动力、更新和扩大生涯与技术教育途径、促进行业认可的学徒制计划、将熟练工人与目标行业相匹配的战略构景,以高技能人才战略积极推进技能强国进程。依托系统优化生涯与技术教育体系、基于校企协作项目加快产学研合作升级、完善行业认可学徒制的劳动力发展模型、提升生涯与技术教育吸引力和制造业公众形象等施为路向让美国制造业劳动力重新焕发活力,推动振兴美国先进制造业终极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