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5)
- 2023(14449)
- 2022(11902)
- 2021(11071)
- 2020(9021)
- 2019(20020)
- 2018(19441)
- 2017(34786)
- 2016(20295)
- 2015(22302)
- 2014(22163)
- 2013(20857)
- 2012(19418)
- 2011(17898)
- 2010(18192)
- 2009(16704)
- 2008(16526)
- 2007(15084)
- 2006(13572)
- 2005(12578)
- 学科
- 济(68452)
- 经济(68342)
- 管理(56178)
- 业(50581)
- 企(41769)
- 企业(41769)
- 方法(27421)
- 中国(25268)
- 数学(23144)
- 数学方法(22792)
- 教育(22200)
- 财(21683)
- 农(20681)
- 学(20358)
- 制(19087)
- 业经(17646)
- 理论(15446)
- 贸(13766)
- 贸易(13760)
- 农业(13632)
- 易(13392)
- 体(13018)
- 银(12594)
- 银行(12535)
- 务(12492)
- 财务(12465)
- 技术(12433)
- 财务管理(12425)
- 地方(12248)
- 行(11950)
- 机构
- 大学(291505)
- 学院(283821)
- 研究(106199)
- 济(105733)
- 经济(103315)
- 管理(96019)
- 理学(82208)
- 理学院(81050)
- 管理学(79374)
- 管理学院(78811)
- 中国(72837)
- 科学(66919)
- 京(63672)
- 所(55692)
- 农(55630)
- 财(52723)
- 研究所(50703)
- 范(46832)
- 江(46458)
- 业大(46449)
- 师范(46296)
- 中心(45629)
- 农业(44000)
- 财经(40862)
- 北京(40455)
- 教育(40257)
- 院(38400)
- 师范大学(37969)
- 经(37019)
- 州(35473)
- 基金
- 项目(189110)
- 科学(148596)
- 研究(137490)
- 基金(134507)
- 家(120947)
- 国家(119810)
- 科学基金(99623)
- 社会(85917)
- 社会科(81057)
- 社会科学(81035)
- 省(74834)
- 教育(70652)
- 基金项目(69788)
- 划(66132)
- 自然(64716)
- 自然科(63191)
- 自然科学(63166)
- 自然科学基金(62095)
- 编号(55279)
- 资助(53904)
- 成果(47871)
- 重点(45362)
- 部(43007)
- 课题(42897)
- 发(41004)
- 创(39832)
- 制(37752)
- 创新(37085)
- 教育部(36833)
- 科研(36413)
共检索到442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平 陈武元 吴尧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研究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期望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数量和质量影响,以20名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的半结构化访谈考察三种因素对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现实作用机制,发现家庭资本处于优势地位的学生容易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家庭资本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物质支持、动力支持和规则掌握三种行动表现促进优势转化;重点学校对机会获得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数量,形成优势累积,师资力量、学习氛围、硬件条件和学习资源是学生竞争角逐中的有利支持条件;教育期望的正向促进作用在机会获得质量中得到增强,但需警惕“名”“实”分离的现实情况。进一步运用Shapley分解法探究了三种因素在机会获得数量和质量中的相对重要性,发现教育期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因素在机会获得数量中的重要性大于学校因素,在机会获得质量中反之,说明教育期望或许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着力点。基于研究结果,文章认为需要实施外部补偿性与内部发展性举措,合力促进教育代际流动;缩小中等教育资源分配差距,削弱社会分层代际传递;促进个体形成合理的教育期望水平,激发学习内在驱动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振忠 严斌剑 王亮
文章基于包含学龄期努力指标的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在机会不平等分析框架下,利用Gini系数测算了我国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的不平等程度,运用Shapley方法研究了努力和环境因素对我国居民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的相对贡献及其长期趋势,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增减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第一,与努力因素相比,环境因素不论对高等教育获得的数量还是质量的贡献都相对更大,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仍然存在一定的机会不平等问题。第二,努力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中的作用,质量作用大于数量作用。第三,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家庭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数量和质量中的作用都较为明显,其中家庭文化因素的影响最大,并且家庭文化因素在高等教育获得质量中的作用更大。从区位视角看,中部地区的群体在高等教育机会竞争中处于劣势。第四,通过不同年龄组的对比分析,发现全国统考制度比推荐制度更有助于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而高校扩招政策福利并未公平地分配到不同的群体之中。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李锋亮 郑勤华
本文利用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与就业行为"课题组的调查数据,在中国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背景下,考察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子女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数量和质量获得方面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父母亲的教育背景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层次与质量仍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分层导致的教育差异依然存在于实施严格选拔的高等教育系统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天竹 马建富 孙柔
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和学生成绩指标,通过区分父母陪伴和课外投资这两种家庭教育投入方式及其交叉影响,对我国"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初中阶段学生家庭培养策略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三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父母陪伴和课外投资都对子女考试成绩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两者是相互促进而非替代关系;实证结果也通过了认知能力回归的稳健性检验及异质性分析;从相对作用来看,父母陪伴比课外投资更重要。从"应试教育"视角识别两种家庭教育投入对子女教育的作用机制,就子女教育投入而言,时间比金钱更重要。应积极鼓励家庭陪伴成长,优化完善学校资源配置,科学引导社会教育机构发展,以使子女更好成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敏 谢作栩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其家庭背景与族群身份对我国少数民族群体进入不同类型高校机会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获得受社会分层与族群分层结构的双重制约。从家庭背景的角度来看,总体上家庭背景愈佳,少数民族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从族群身份的角度来看,在控制家庭背景变量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更易获得本科层次的教育机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菲 张蓝文
大学生竞赛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又被视为拔尖创新人才评价和选拔的手段之一。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竞赛在选拔之外具备怎样的育人功能?参赛和获奖孰轻孰重?本研究使用2018—2020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数据和10项全国性高水平大学生竞赛的获奖信息,发现参赛经历对学生的教育收获,尤其是能力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大小在不同类型学校和专业中有所不同。高水平竞赛选拔出了学业优秀的学生,但获奖并未带来更多的教育收获。要发挥大学生竞赛作为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价值,应重塑“重过程、轻结果”的竞赛观,通过优化竞赛内容、提高参与面、提供优质指导等方式以赛促学,达到鉴才和育才的统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勇 赵晓倩
童年留守经历是留守者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其成年后的终身发展往往存在着持久的影响。基于长期的视角,探讨了青少年时期的留守经历影响高等教育获得的理论机理,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 2018)进行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研究发现:留守经历对个体的高等教育获得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有留守经历者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5%,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概率显著下降2.7%。其中“全部留守”(父母都不在身边)和“高中留守”的负面效应更加突出,该结论在对留守经历的内生性进行控制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留守经历对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城乡效应”和“独生子女效应”,即显著降低了农村个体和非独生子女获得高等学历的可能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桂庆平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多年来,在男女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机会均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等教育领域逐渐呈现出"男少女多"现象;除重点高校外,女生在普通本科及专科院校中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学科分布中"男工女文艺"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明显;选择基础学科的男女生人数趋于减少,而选择热门的应用学科的人数却增长较快。为了促进两性自由充分的发展,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行性别敏感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以吸引优秀的男生立志从教;通过倾斜政策与激励措施,引导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基础学科,同时要在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做出更加科学的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性别差异 性别平等指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圣亮 张正明
服务营销专家格罗鲁斯认为,服务质量包括两方面结果质量与过程质量。但对于结果质量与过程质量孰轻孰重,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际生活中都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判断服务结果质量与过程质量孰轻孰重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综合考虑行业、顾客和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不同类别的服务企业和针对不同顾客提供服务的企业应分别将提升服务质量的努力放在不同的方面。
关键词:
服务质量 结果质量 过程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卢俊 谢姗 骆永民
我国各地的房价上涨与土地财政和信贷扩张有紧密联系。本文以2010-2016年的百城价格指数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模型数据分析土地财政、信贷扩张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对房价的影响,发现土地财政是房价上涨的主要根源,信贷规模扩张主要是通过土地财政而影响房价上涨的,信贷规模扩张越快,土地财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效应越大。其中,土地财政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效应,一二线城市远大于三四线城市。各地应以财政领域的改革为突破口解决房价居高不下问题,降低各地方政府获取土地财政收入以及进行土地融资的动机;同时,降低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严防信贷资金通过各种形式流入地方融资平台。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北海 雷华 佘洪毅 刘定学
针对现有研究在农民工职业地位获得方面存在的分歧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四个城市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位结构观与网络结构观,考察农民工"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向上流动"和"向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情况,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分析影响农民工职业流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在内部劳动力市场向上流动的机会有限;在外部劳动力市场虽然流动频繁,但是向上流动较少。在人力资本方面,专业资格证书明显有助于农民工在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向上流动,而受教育水平对农民工向外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有积极作用;在社会资本方面,无论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不仅没有促进农民工向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畅 易福金 徐志刚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和多个健康测度指标,首次通过区分子女对父母生活照料的时间投入和经济支持两种代际转移方式,研究了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父母身心健康的影响。由于子女的外出决策与父母的健康状况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本文采用联立方程模型的三阶段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以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后对父母生活照料的减少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负向影响,而外出子女的经济支持作为一种收入转移对父母的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子女外出务工对父母健康的总效应为正。本文从代际转移的视角识别了
关键词:
外出务工 父母健康 代际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昕天 康春鹏 汪向东
本文基于电商扶贫案例,通过数理模型阐述影响贫困主体获得感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本研究认为,电商扶贫不仅要对接或搭建电商平台,还需要重视产品、政策和服务的共同作用。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打开了通向外部市场的信息渠道,贫困地区在外部需求的促进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和产业集聚,是技术、商业模式和政策交替升级的结果。因此,电商扶贫政策要基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应重视服务型产品的引入,电商平台需符合本地农业产业特征。
关键词:
电商扶贫 获得感 电子商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磊 王志刚 李建 廖西元
为了解农民对农业科技推广行为的评价,采集了4259个种稻农户的电话调查数据,将推广行为分解为推广形式和推广内容,并分别与推广绩效的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推广形式和推广内容对推广绩效评价指标(增产效果、指导作用和农民的满意度)都起着一定作用。总体而言,现阶段推广形式的作用要大于推广内容的作用。这一现象值得深刻反思,因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本质在于向农民传授技术。结合推广实践,分析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