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88)
2023(21702)
2022(18415)
2021(17183)
2020(14315)
2019(32803)
2018(32513)
2017(62015)
2016(34242)
2015(38095)
2014(37622)
2013(36962)
2012(34326)
2011(31179)
2010(31663)
2009(28943)
2008(28570)
2007(25490)
2006(22520)
2005(20076)
作者
(100743)
(83971)
(83536)
(79318)
(53709)
(40407)
(37697)
(32641)
(32022)
(30259)
(28681)
(28530)
(27238)
(26769)
(26192)
(25785)
(24989)
(24864)
(24228)
(24177)
(21080)
(20910)
(20561)
(19313)
(18929)
(18793)
(18697)
(18692)
(17068)
(16706)
学科
(136357)
经济(136223)
管理(95495)
(93799)
(77647)
企业(77647)
方法(57877)
数学(49356)
数学方法(48528)
中国(38841)
(37735)
业经(32485)
地方(31941)
(31685)
(31448)
(26964)
农业(25497)
技术(24977)
(24729)
贸易(24709)
(24320)
银行(24236)
理论(24137)
(23866)
(23084)
(21727)
金融(21722)
(21490)
环境(20754)
(19721)
机构
学院(480623)
大学(480531)
(186301)
管理(182716)
经济(182127)
研究(167497)
理学(157391)
理学院(155466)
管理学(152271)
管理学院(151394)
中国(125614)
科学(107519)
(104250)
(88259)
(86407)
(84915)
研究所(79030)
业大(76402)
中心(75164)
(73319)
农业(69517)
财经(67462)
北京(66020)
(65649)
师范(64876)
(61218)
(60779)
(59591)
经济学(55486)
技术(53652)
基金
项目(325895)
科学(254143)
基金(233150)
研究(232445)
(206619)
国家(204859)
科学基金(173628)
社会(144211)
社会科(136558)
社会科学(136520)
(129754)
基金项目(122919)
自然(115065)
自然科(112451)
自然科学(112416)
自然科学基金(110370)
(109814)
教育(107768)
资助(96631)
编号(94100)
成果(76738)
重点(74111)
(72064)
(69929)
(69640)
课题(66911)
创新(64653)
科研(62261)
计划(61118)
大学(59590)
期刊
(207842)
经济(207842)
研究(139654)
中国(99554)
学报(84371)
(80397)
科学(75698)
管理(69763)
(63967)
大学(62601)
教育(59684)
学学(58906)
农业(54804)
(45695)
金融(45695)
技术(42609)
业经(35668)
经济研究(33094)
财经(32414)
(29917)
(27855)
问题(27011)
图书(25517)
科技(24761)
(24425)
技术经济(23315)
业大(22260)
商业(21842)
统计(21571)
理论(21266)
共检索到719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东红  李蕾  
本文以尚德公司为典型案例,揭示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先行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及其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文章认为,先行者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先行者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先行者的增量效应、符号效应、示范效应、产业生态系统优化效应等发挥作用;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商业模式创新应该坚持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企业抢占行业战略制高点两大准则;置身其中的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采取切实措施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商业模式创新密不可分。本文厘清了商业模式相关概念,构建了分析框架,详细论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模式的相互关系。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会推动不同类型的商业模式创新,其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和成本,政府政策应从宏观(系统)政策和微观政策两个方面着手促进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志平  齐亚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其内在的自我发展规律与特征,大数据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约束与绿色发展相互掣肘;技术赶超时可能面临投资型陷阱;产业融合容易导致产业链陷阱。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约束、产业特征以及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构建:以价值创造突破创新约束;以绿色价值管控突破政策约束;利用大数据的透明性进行信用评估突破融资约束;通过价值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联构突破惯性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的支柱产业,探究其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协同耦合问题有助于实现科学发展。文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非耦合"的现状及原因,以问卷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讨商业模式创新、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三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对网络治理与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与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均有正向影响,特别地,正式网络治理机制对协同耦合绩效的正向影响有限。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关注政府、市场和企业三个方面:政府等管理者制定具体政策,引导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有序开展;市场提供商业模式创新与网络治理所需的配套设施及服务,提高二者实施的成功率;企业主动树立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开展与网络内其他组织的交流交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屠羽  彭本红  鲁倩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水莲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较少关注企业微观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系统分析,商业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跨层次系统解释工具。基于商业模式理论,总结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三类商业模式:产品制造型、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满足型,并提出技术-产品-市场交互架构商业模式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下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优模式。最优模式的实现需要企业打破组织边界,建立商业模式创新系统框架,形成灵活的立体创新网络,为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动力来源、资源基础和合法化构建氛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纪建强  陈晓和  
国防工业可采取"裂变"、"融合"、"嫁接"和"移植"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调整装备采办制度,改革国防工业融资机制,完善国防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以防范政策、市场、金融与政治风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学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处于产业初期,对本国、本地区有重大、长远影响,能够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具有指向性、外部性、创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四种类型,它的发展既艰难又具有风险。多数企业是从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裂变、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中走上新兴产业的道路,但多数企业中途夭折,难再形成产业。因此要注重其特性,加强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努力形成具有本国、本地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利政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的共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从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看,技术约束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内部约束。本文从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水平的国际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了在不同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所适宜的模式,指出选择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预测  [作者] 乔玉婷  曾立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面临的迫切问题。要改变过去尾随式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规避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洞化,亟需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面向两类需求,依托两种资源,服务两个市场"的现实需要。本文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国防科技工业的依赖性和专用性的程度归结为依托型、互动型和嵌入型三类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盛祥  
制度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最大蕴含的动力性、最大限度的激励性和最大成功的保障性等功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由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缺陷引起的我国战略新兴产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业同构、产业配套不完善及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推进制度创新。要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政绩评价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推进金融政策创新,破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