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3)
- 2023(13944)
- 2022(11173)
- 2021(10022)
- 2020(8589)
- 2019(18919)
- 2018(18794)
- 2017(35992)
- 2016(19869)
- 2015(22103)
- 2014(22115)
- 2013(21513)
- 2012(19712)
- 2011(17382)
- 2010(17712)
- 2009(17030)
- 2008(17357)
- 2007(16096)
- 2006(14439)
- 2005(13694)
- 学科
- 业(84407)
- 济(81205)
- 经济(81057)
- 企(76294)
- 企业(76294)
- 管理(74065)
- 方法(30770)
- 财(30360)
- 业经(29449)
- 农(28205)
- 中国(22980)
- 制(22252)
- 数学(22118)
- 数学方法(21882)
- 务(21365)
- 财务(21335)
- 财务管理(21303)
- 企业财务(20187)
- 农业(19870)
- 技术(17813)
- 体(16844)
- 划(15549)
- 策(15512)
- 理论(15465)
- 和(15389)
- 学(14522)
- 银(14304)
- 银行(14260)
- 体制(14139)
- 融(14132)
- 机构
- 学院(286575)
- 大学(285414)
- 济(121075)
- 经济(118654)
- 管理(109587)
- 研究(99520)
- 理学(92753)
- 理学院(91767)
- 管理学(90448)
- 管理学院(89919)
- 中国(78430)
- 京(61228)
- 财(61167)
- 科学(58552)
- 农(52697)
- 所(51154)
- 财经(46851)
- 江(46519)
- 研究所(45657)
- 中心(44748)
- 经(42447)
- 业大(42173)
- 农业(41461)
- 北京(38669)
- 经济学(36868)
- 院(35948)
- 州(35881)
- 范(34758)
- 财经大学(34442)
- 师范(34322)
- 基金
- 项目(182820)
- 科学(144950)
- 研究(134554)
- 基金(133783)
- 家(117656)
- 国家(116319)
- 科学基金(99459)
- 社会(86987)
- 社会科(82295)
- 社会科学(82273)
- 省(71439)
- 基金项目(69698)
- 自然(63495)
- 自然科(62016)
- 自然科学(61991)
- 自然科学基金(60955)
- 教育(60577)
- 划(59649)
- 资助(54082)
- 编号(52964)
- 成果(44289)
- 重点(41527)
- 部(40834)
- 创(40819)
- 业(40301)
- 发(39913)
- 制(38870)
- 创新(37427)
- 课题(37249)
- 国家社会(36468)
- 期刊
- 济(145196)
- 经济(145196)
- 研究(89454)
- 中国(62592)
- 财(51938)
- 农(51032)
- 管理(48074)
- 学报(44915)
- 科学(42410)
- 大学(35015)
- 农业(34595)
- 学学(33095)
- 融(30268)
- 金融(30268)
- 教育(29028)
- 技术(24983)
- 业经(24650)
- 财经(24207)
- 经济研究(22414)
- 经(20907)
- 业(20801)
- 问题(18871)
- 世界(15900)
- 技术经济(15357)
- 贸(15026)
- 现代(14719)
- 版(14372)
- 财会(14352)
- 国际(14173)
- 科技(13431)
共检索到45316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继球
过去几十年来,以美国、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快速下降到10%左右,而以日本、德国和韩国为代表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比重稳定在20%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国家持续保持货物贸易顺差,在全球产业分工中为全球制造,采取金融抑制、市场保护、产业政策等手段促进工业发展,夯实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引导和规制产业对外转移。制造业比重稳定组和下降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两种发展路径各有利弊。借鉴和参考何种路径需要结合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制造业比重出现下降的苗头,要高度警惕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发展路径对制造业比重下降的推动作用,借鉴日本、德国和韩国稳定制造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但也不能简单照搬其发展路径,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改革,强化基础产业及工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和现代金融等对制造业的支撑,夯实和稳固制造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发展基础,保持我国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关键词:
制造业比重 国际经验 产业政策 创新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路红艳 林梦 涂苏
在工业化后期,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呈现出由制造业占主导向服务业占主导转变,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利用外资同步增长的特征。当前,中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对比在这一阶段中国与先行工业化国家制造业利用外资的差异发现,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服务业利用外资质量不高,产业升级相对缓慢,特定时期跨国企业布局调整是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和占比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中国应根据当前制造业利用外资面临的形势和变化,积极调整制造业利用外资的战略和思路,推动制造业利用外资稳存量、提质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朝阳 赵磊
文章建立一个涵盖曾经经历过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和类似当前中国发展阶段的全球主要经济体工业增加值的数据集,基于跨国数据对我国工业和制造业近年的GDP占比下滑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我国当前仍然处在工业化高峰期,未来依然有潜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较高的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GDP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过去十多年,工业和制造业实际增加值的GDP占比并未明显下滑,名义值占比下滑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总需求不足,工业和制造业部门长期产能过剩导致其相对价格过快下滑。因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国内总需求不足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董艳丽
本文分析了德、美、日、韩等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研究了它们在工业革命与制造业发展中制定实施的财税政策,并汲取它们实现国民经济跨跃式发展的成功财税政策经验。最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合理的财税政策并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制造业 财税政策 工业革命 经验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健生
当代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也就是制造业竞争力最强的国家。它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都无一例外地具有既符合当时世界社会经济形势 ,同时也切合本国具体实际国情的对策和措施。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 ,对江苏发展制造业 ,建设好国际制造业基地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发展经验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王昱博
在理论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1999—2016年OECD国家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税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并检验了不同发展特征下环境税对产能利用率的异质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征收环境税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环境税主要通过遵循成本效应和创新补偿效应来提高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并且后者作用要大于前者,将总体环境税细分为能源税和交通运输税,重新估计模型发现同样结论。通过对OECD国家进行分类研究还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相对较高的国家中,环境税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强。研究结论不仅为我国环境税未来发展及其适用环境探明努力方向,而且为利用环境硬约束缓解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供给体系调整进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柏 陈银忠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中国 东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平
金融危机后欧盟提出了"再工业化"的产业政策。分析表明,长期的去工业化进程及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和房地产泡沫,使实体经济空心化在欧盟一些成员国相当严重。同时,虽然欧盟工业和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仍占重要地位,但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金融危机的特殊经历让欧盟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发动机,在经济体内保持一个较大的工业和制造业份额极其必要。欧盟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工业比重,而是要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同时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这样的产业政策思路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峰 孙洪波
本文从实证上对20国集团内的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贸易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贸易相比,中国制造业贸易是大而不强、结构相近、暗藏风险。鉴此,本文提出中国应学习韩国和印度,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多品种宽领域制造业的模式,并进一步指出制度创新、科技兴贸、现代制造业产业聚集区建设、制造业部门缺口填补等方面作为今后政策的四个着力点。
关键词:
中国 新兴市场国家 制造业贸易 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田英 陶田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制造业产业链已实现了跨国发展,各国制造业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我国制造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正由跨国公司的加工组装基地向制造基地转变,并且正在向“世界制造中心”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制造业平衡发展;促进制造业的集群化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培养国际性的大企业,壮大中小配套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卜茂亮 陈志远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企业 劳动报酬比重 微观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晓君,张序晶
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关注制造业的发展大计,将高新技术的重点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转向产业技术主要是制造技术领域,用高新技术对制造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构筑在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制造业仍然是支撑各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变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制造业 高技术化 国际经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白和金 王积业 王岳平 费洪平 杨合湘 王亚平 张立群 李淑华 任旺兵 赵阳华 祁淑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宏伟 孙亮
制造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首次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给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带来一定影响。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产品需要和制造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突破口,从跑稳政策制定“最先一公里”、畅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制造业产业生态链圈、推动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双提升、加大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投入六个方面全力打好政策组合拳,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供路径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陶娅娜 袁佳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但全球经济活动导致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会通过生产、销售、投融资等环节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导致产业链供应链受阻或断裂,企业面临投资合规风险或资产价值损失、融资困难,相关风险甚至会传导至金融领域。为防范生物多样性下降对产业链安全及金融稳定的潜在风险,本文建议:一是强化全社会各主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及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二是发展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发展韧性;三是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财税和金融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深入对接。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