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5)
2023(8475)
2022(7058)
2021(6345)
2020(5021)
2019(11501)
2018(11285)
2017(20909)
2016(11614)
2015(13077)
2014(12941)
2013(12984)
2012(12885)
2011(12064)
2010(12311)
2009(11284)
2008(11327)
2007(10288)
2006(9572)
2005(9084)
作者
(38604)
(32102)
(32012)
(29992)
(20573)
(15426)
(14231)
(12456)
(12361)
(11684)
(11263)
(10932)
(10714)
(10531)
(10501)
(9948)
(9545)
(9532)
(9392)
(9366)
(8280)
(8276)
(8043)
(7670)
(7318)
(7250)
(7161)
(7137)
(6729)
(6612)
学科
(53859)
经济(53799)
管理(27707)
(27352)
(19319)
企业(19319)
中国(18686)
地方(18611)
(16955)
方法(15315)
(13769)
业经(13105)
数学(12423)
数学方法(12218)
农业(11615)
地方经济(10495)
(10490)
(10193)
金融(10192)
(9756)
银行(9716)
(9575)
(9300)
(9280)
贸易(9268)
环境(9092)
(9077)
(8850)
(8113)
理论(7932)
机构
学院(175019)
大学(174864)
研究(74243)
(69472)
经济(67918)
管理(57897)
中国(55254)
科学(48691)
理学(48178)
理学院(47376)
管理学(46288)
管理学院(45980)
(40870)
(40826)
(40583)
研究所(37185)
农业(32020)
中心(31846)
(31207)
(29838)
业大(29343)
(27249)
师范(26867)
(26727)
北京(26567)
(24669)
财经(23548)
(23506)
科学院(23486)
师范大学(21702)
基金
项目(112522)
科学(87212)
研究(79427)
基金(79049)
(72279)
国家(71630)
科学基金(58259)
社会(48632)
社会科(45925)
社会科学(45912)
(45231)
基金项目(40971)
(39253)
自然(38230)
自然科(37273)
自然科学(37256)
自然科学基金(36581)
教育(35622)
资助(32458)
编号(31366)
(31187)
重点(27062)
成果(26767)
发展(24303)
课题(24287)
(23900)
(23873)
(23097)
计划(22503)
创新(21735)
期刊
(89117)
经济(89117)
研究(57150)
中国(44637)
(38973)
学报(34436)
科学(31198)
农业(27089)
大学(24988)
教育(23981)
管理(23530)
学学(23381)
(21667)
(18926)
金融(18926)
业经(15594)
技术(14594)
(14328)
经济研究(13775)
财经(11575)
问题(11562)
(10061)
(9779)
世界(9776)
业大(9537)
资源(9249)
图书(9007)
科技(8812)
(8733)
国际(8445)
共检索到289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欣  
中国美学"和"的审美观念,最初源自原初先民的饮食祭祀活动,并逐步演化成为中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审美表征。立足于先秦先民饮食活动,"和"审美观念的发展和演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五味调和"之美与"礼乐之和"的审美意蕴。"五味之和"通过展现先秦时期饮食活动场景,解析"甘"与"美"的内在联系;"礼乐之和"通过解析先秦先民"礼-天地-阴阳-四时-鬼神-君主-政教命令-礼仪"模式来阐释"和-礼-乐-德"的结构升华。"以和为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观的独特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意识以及文艺创作,亦为中国古典美学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周鹤銮  
饭店餐饮产品是由餐饮实物、劳务服务、烹饪技艺以及为客人进餐营造的环境气氛等诸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如何去适应现代人们日益变化的饮食观念是决定餐饮业成功的关键。一、当前人们饮食观念的变化1.对菜肴口味要求的变化色、香、味、形、器、声,是评价菜肴好坏的六项主要标准,其中,味的重要性居于首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内地与沿海,南方与北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仓石厚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海伦  
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有赖于旅游审美主客体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其一是旅游审美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二是旅游审美主体心理机制的建立,其三是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客体具有感性形式并能够作为感性形象自由显现。也就是说,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主体需要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感觉,不被种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念所占据;客体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实际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美的潜能。这两个条件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主体要心"虚",客体要物"实"(具有实在形象);虚以待物,实可入心,虚实综合作用便发生了旅游审美观照。旅游审美观照发生的过程就是主体的拟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宏瑞  张环宇  
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中精心刻画了众多细腻隽永的饮食意象。饮食意象早已超出其吃喝果腹的含义,不仅具有文本叙事功能,起着塑造人物、驱动情节、揭示主题的作用,而且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义,对小说创作中的日常生活审美书写、地域文化传承与赓续及积极介入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平  
这篇文章谈四个问题:饮食服务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始进入新的时期;要把饮食服务业当作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办,饮食服务业是一项文化事业和饮食服务业要解放思想、放大胆子、加快改革步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铭铎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文化建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此背景下,为了使中国饮食文化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本文从构成餐饮业的三要素即消费者、餐饮产品和餐饮企业角度出发,探讨中国饮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骅  
先秦时期的私主要解释为人之偏私,指人的私心、私情、私欲等。春秋以前,人之偏私虽然也是思想家们努力摒弃的对象,但私本身并没有被赋予奸邪的道德贬义色彩。到战国时期,私被赋予道德贬义色彩,人之偏私也被打上奸邪烙印。在这个进程中,法家起了关键作用。先秦时期私观念的道德贬义化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恒运  张兆瑞  
饮食业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支出的增长 ,现行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支出估计远远滞后于餐饮业大发展 ,经过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水平的估计 ,得出结论 :城镇居民在外饮食水平为 5 0 0元左右 ,在外饮食弹性能达到 1%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 5 %将用于在外饮食消费支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伟  
先秦"说"体在春秋之前为祭祀之辞,其主要义界为"攻责",形式上是一种修饰性的语言——"文言"。春秋末期至于战国,"说"由祭祀之辞发展成游士游说之辞。逻辑关系上,"说"用来解释"经"之所以成立的原因和根据。《韩非子》所载诸"说"(尤其是所存"异闻")等战国文献,表明以《韩非子》诸"说"为代表的"说"体文献已包含了大量民间口传故事性材料,即后世"小说家"的材料。事实上,战国末期,《荀子》《吕氏春秋》等一些篇章,开始有意识地辨正"世俗之说"或民间"传语";这种观念发展到汉代刘向、刘歆父子及班固《汉书·艺文志》,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袁鑫  王巧玲  
文章从先秦时期教师的资质、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师的修养和能力等方面入手,以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等儒、道、墨家重要教育家的理论为依据,论述了先秦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精华,并重点论述这一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当代的人文教育、科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人格教育以及直觉领悟能力与思辨能力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斌成  
依托农业科技活动开展的农业科技旅游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农业科技旅游的内容广泛,这种旅游活动具有三个层次的审美活动:一直蕴含了农业美学自身所具有的形式美、动态美、韵律美、艺术美;二是体现了美的创造者———劳动者以及劳动本身的人工美、功能美、技术美;三是农业美赖以产生发展的社会美、时代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海伦  
旅游审美观照是连接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并实现旅游审美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独特的观审角度与方式。旅游审美观照对于旅游主体获得旅游审美感受,实现旅游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审美观照与旅游凝视存在交集,即专注而投入的视觉凝视,责任和义务的暂时搁置。但另一方面,旅游审美观照具有旅游凝视所没有的主客互融共通的优势,而这恰恰是获得旅游审美意境的重要方式。旅游审美观照具有置身性、知觉性、体验性、非功利性的审美特征,旅游审美观照所追求的是审美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当人们置身于新异性的旅游审美场景中,在非功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