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3)
2023(2046)
2022(1792)
2021(1624)
2020(1383)
2019(3160)
2018(2967)
2017(5175)
2016(2793)
2015(2999)
2014(2858)
2013(2718)
2012(2546)
2011(2235)
2010(2422)
2009(2150)
2008(2073)
2007(1845)
2006(1666)
2005(1523)
作者
(7939)
(6744)
(6413)
(6176)
(4418)
(3205)
(2928)
(2589)
(2429)
(2294)
(2291)
(2250)
(2217)
(2214)
(2053)
(1937)
(1935)
(1892)
(1892)
(1779)
(1661)
(1656)
(1593)
(1525)
(1497)
(1482)
(1443)
(1423)
(1369)
(1316)
学科
(9548)
经济(9525)
(6875)
管理(5355)
(5322)
企业(5322)
中国(3796)
(3348)
方法(2826)
(2600)
数学(2274)
数学方法(2225)
农业(2176)
(2122)
金融(2121)
(2106)
(2106)
地方(2048)
(1969)
贸易(1967)
业经(1955)
(1932)
(1928)
关系(1873)
世界(1741)
(1729)
银行(1712)
(1662)
(1610)
(1589)
机构
大学(37413)
学院(35585)
研究(15498)
(15132)
经济(14837)
管理(12486)
中国(10869)
理学(10561)
理学院(10361)
管理学(10111)
管理学院(10035)
科学(9354)
(8247)
(7859)
研究所(7215)
(7042)
(6979)
中心(6817)
(5661)
(5638)
(5583)
师范(5580)
北京(5436)
业大(5381)
财经(5365)
农业(5312)
(4970)
经济学(4837)
师范大学(4664)
研究院(4624)
基金
项目(25132)
科学(19742)
基金(18595)
研究(18134)
(17943)
国家(17296)
科学基金(13811)
社会(11752)
社会科(11089)
社会科学(11083)
基金项目(9479)
(9259)
自然(8642)
自然科(8426)
自然科学(8421)
自然科学基金(8279)
(8237)
教育(7994)
资助(7432)
编号(6557)
成果(5939)
重点(5852)
(5617)
(5609)
国家社会(5292)
(5195)
科研(4913)
课题(4904)
创新(4859)
中国(4771)
期刊
(17845)
经济(17845)
研究(12088)
中国(9419)
学报(7840)
(6860)
科学(6712)
大学(5935)
管理(5660)
学学(5528)
(5251)
教育(5071)
农业(4568)
(3133)
(3044)
金融(3044)
世界(2830)
经济研究(2816)
财经(2697)
技术(2679)
(2526)
科技(2396)
(2391)
国际(2282)
业经(2262)
问题(2242)
图书(2240)
(2139)
业大(1988)
(1932)
共检索到60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鹏山  
第一讲老于:永远的东方智慧(一)(续上期)谁是老子司马迁在《史记》里面著有一篇老子的传记,叫《老子韩非列传》。但是在这篇很长的传记里面,他的重点在韩非,老子的那一段非常短,为什么非常短呢?因为实在是没什么话讲。他讲到老子生平籍贯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鹏山  
关键词: 八大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鹏山  
第二讲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二)圣人不朽,时变是守。(续上期)老子还讲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水是中国古代很多哲人都乐于赞美的。老子特别喜欢水,庄子也特别喜欢水,孔子也非常喜欢水。水确实具有很多美德。水怎么有美德?这是比附的说法。"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对万物都是有利的,它滋养万物,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鹏山  
第三讲孔子:大成至圣的先师(一)他不是一个死去的人,只是一个缺席者。(续上期)孔子家世对孔子的家世的叙述,在历史上有多种多样的说法。比如说《史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鲍鹏山  
前言我们与诸子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讲诸子?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到两千多年前诸子那个地方去,为什么还要认识他们?这实际上涉及历史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八大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建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结构大转型时期,"民"、"本"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政治和经济意义也日益凸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导致了民生方式和利益结构的变革。在此条件下,先秦诸子百家对民生概念和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对"富"有了个量和总量、量和质的认知,他们当中大多人注重从富民的角度来探索民生问题,并从民生在农、民生在勤、民生在民、民生在于节用爱人和保护土地私有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关于民生的经济主张。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奠定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民生框架。但在自然经济形态和封建专制主义下,民生内涵也受制于此而不包含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权利,因而真正的富民是难以实现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东波  何琳  黄水清  
[目的 /意义]在人文计算兴起这一背景下,针对先秦诸子典籍进行自动分类的探究,以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从古代典籍中挖掘出相应的知识。[方法 /过程]基于《论语》《老子》《管子》《庄子》《孙子》《韩非子》《孟子》《荀子》和《墨子》9种先秦诸子典籍构成的训练和测试语料,采用支持向量机技术,提取TF-IDF、信息增益、卡方统计和互信息为特征,完成针对先秦诸子典籍的自动分类实验。[结果 /结论]基于先秦诸子典籍得到的自动分类模型调和平均值能达到99.21%,效果较好,具有较强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云刚  
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先秦诸子研究"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思考不深入,诸子原典阅读太少等。教师应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提高传统文化修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樊新强  
理解和比较先秦诸子思想是一件困难的事,必须建立在各自学说文本的大量阅读之上。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篇目虽然是精选,但是数量毕竟有限,只是为学生进一步阅读、探究打开一扇窗而已。而要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增补更多的篇目是必要的,这对厚植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晔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一书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先秦诸子文献形成的基础,即政治的需求与士人的不同定位、教育形态的更新与知识的传承和知识体系的新变与语言文字的转关等。阐述了战国社会的特征与分期、战国士人的活动空间和战国土人人生追求的层级;对单独教育和学团教育的特点与功能进行了阐述和区分,并针对两种教育的形式和有关文献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古典知识体系的危机、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和新"雅言"的形成过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海涛  
严灵峰先生的《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是迄今为止收录诸子著作最为详尽的工具书。然而严灵峰先生在编辑此书时,一些著作并未经眼,存有一些待考及考证失误之处,另外尚有漏收的著述。本文意在对本书收入的明代《庄子》书目进行匡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东怀  
战国时期学者们的旅游活动受前代孔子周游列国影响,同时又处历史变革的大动荡时代。无论是从政治思想还是从学术气氛方面看,战国比春秋时期都为自由和活跃,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于学者们旅游的时代。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诸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诸子以自我为中心,在游说过程中,各抒已见确实是平交诸候,戏万乘如僚友。当时楚国就有很多学者北上游学,如陈良,因热爱周公、孔子之道而北游中国,由于他勤苦好学,连北方的学者在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乔欣   张佳婉  
<正>管理的核心是管人,把人管好了,人就可以把事情做好。把人管好,必须了解人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思维观念、价值取向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也决定了中国式管理与西方管理的区别。研究中国式管理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和“无为而治”的管理智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但建南  
旅泰印象记·泰国的人妖──男人的悲哀(连载之二)但建南泰国的人妖之多令人瞠目。有人称泰国有"三万佛寺、二万人妖",可见除了佛寺之多是可理解的外,这人妖之多实是不可思议的。尽管在东南亚某些国家和西欧的一些地区也不乏人妖,但都不及泰国人妖发展之猛。这一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