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5)
- 2023(7818)
- 2022(6413)
- 2021(6164)
- 2020(4792)
- 2019(10896)
- 2018(10601)
- 2017(17924)
- 2016(11204)
- 2015(12188)
- 2014(11980)
- 2013(10845)
- 2012(9988)
- 2011(9299)
- 2010(9438)
- 2009(8101)
- 2008(8082)
- 2007(7045)
- 2006(6334)
- 2005(5532)
- 学科
- 济(31703)
- 经济(31656)
- 管理(24112)
- 业(22580)
- 教育(19686)
- 企(17207)
- 企业(17207)
- 中国(15380)
- 方法(14685)
- 数学(12942)
- 数学方法(12756)
- 学(11668)
- 农(10148)
- 财(8949)
- 理论(8808)
- 贸(7555)
- 贸易(7553)
- 易(7364)
- 业经(7319)
- 技术(7068)
- 农业(6987)
- 发(6167)
- 教学(6103)
- 环境(5578)
- 制(5475)
- 发展(5252)
- 展(5130)
- 地方(5080)
- 务(5056)
- 财务(5052)
- 机构
- 大学(155223)
- 学院(148900)
- 研究(57107)
- 济(50332)
- 经济(49220)
- 管理(48174)
- 理学(42892)
- 理学院(42211)
- 管理学(41129)
- 管理学院(40850)
- 科学(37882)
- 中国(33948)
- 京(33913)
- 农(32096)
- 教育(31005)
- 范(30440)
- 师范(30103)
- 所(29990)
- 研究所(28120)
- 业大(26617)
- 农业(25715)
- 师范大学(25074)
- 中心(23605)
- 江(23032)
- 财(22096)
- 北京(21567)
- 院(20264)
- 技术(19772)
- 财经(18443)
- 农业大学(17560)
- 基金
- 项目(104983)
- 科学(83177)
- 研究(75847)
- 基金(74101)
- 家(67690)
- 国家(66990)
- 科学基金(54911)
- 社会(46727)
- 社会科(43952)
- 社会科学(43940)
- 教育(43076)
- 省(42083)
- 基金项目(39133)
- 划(38884)
- 自然(36467)
- 自然科(35654)
- 自然科学(35636)
- 自然科学基金(35031)
- 编号(30947)
- 资助(28661)
- 成果(26720)
- 重点(25887)
- 课题(24990)
- 部(24485)
- 发(23323)
- 创(22400)
- 教育部(20991)
- 创新(20679)
- 计划(20658)
- 科研(20483)
共检索到216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浏祎
中国古代音乐和音乐教育,其源头在于远古的礼仪活动。乐与礼密不可分,礼乐在古代中国居于重要地位。经过氏族部落和夏、商时期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机构、官制和官方祭祀的音乐礼仪在周朝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随着经济社会变迁,官方乐师出现了分散与下移,音乐逐渐摆脱了实用功能而获得了真正的艺术性,民间私学的音乐教育也在典章礼仪和诗歌词曲方面获得了发展。与此同时,民间社会对音乐的认知分歧更为扩大。非乐思想的出现,反映出社会关系的某种紧张态势,也对后世官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
先秦时期 音乐教育 古代音乐 音乐礼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士龙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先秦民本思想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而趋于完善,将君与民的关系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对前代政治经验教训的总结,二是思想领域从神本到人本的变化,三是社会大变革的推动。
关键词:
先秦 民本思想 敬天保民 为政以德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士龙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秦汉以降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中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先秦民本思想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形成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而趋于完善,将君与民的关系提高到关乎江山社稷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统治者对前代政治经验教训的总结,二是思想领域从神本到人本的变化,三是社会大变革的推动。
关键词:
先秦 民本思想 敬天保民 为政以德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褚晓东
满族音乐文化主要由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大部分组成,更多地呈现为贴近生活内容的自然形态,而体现出质朴、粗犷欢快、铿锵有力的风格特征;同时,由于满族入关后脱离了其原有的生存环境,与汉族文化接触比较广泛,其音乐文化也融入了许多汉族音乐的内容与风格。满族音乐文化通过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内容、乐器种类、高校音乐教育基本价值三个方面的影响,使该音乐文化增强了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特色,与此同时,受满族音乐影响的高校音乐教育反过来对满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满族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 乐器种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在我国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中,美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以西方审美教育理论为根据,从古希腊音乐审美观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并结合中国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初步讨论。阐述中西方先进的审美观及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我国审美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启示,并提出完善、深化美育观念,重视美育净化心灵作用的建议,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的目的。
关键词:
审美 西方审美教育 儒家音乐教育思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艾振
上一期里,我们讲述了仓储的起源,简单了解了它古老的历史。这一期,我们要说的是先秦时期人们对仓储的一些认识。从夏朝到战国的两千年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各类仓储活动、仓储设施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人们对仓储的认识和理解也呈现出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但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重储却始终占据着仓储思想的主旋律。接下来我们要着重介绍的就是这时期的重储思想。首先,我们来看重储的原因。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
关键词:
齐桓公 先秦时期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信艳
本文基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对先秦时期流转税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评析。本文认为,虽然古代流转税活动较为原始,但从有关思想家言论的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赋税资料中,还是能梳理出一些宝贵的流转税思想财富。具体体现在:“关市讥而不征”的关税思想;“寓税于价”的消费税思想;关税、市税在流转税制结构中的冲突分析的流转税制思想。
[期刊] 求索
[作者]
沈骅
先秦时期的私主要解释为人之偏私,指人的私心、私情、私欲等。春秋以前,人之偏私虽然也是思想家们努力摒弃的对象,但私本身并没有被赋予奸邪的道德贬义色彩。到战国时期,私被赋予道德贬义色彩,人之偏私也被打上奸邪烙印。在这个进程中,法家起了关键作用。先秦时期私观念的道德贬义化有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并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
私观念 先秦 道德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关键词:
教育思想史 先秦经典 以文化人 文化自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迁
本文主要论述了贝内特.雷默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深入阐释了他关于培育儿童的感觉、强调儿童审美体验的普遍性和儿童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强调儿童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等观点,并结合当前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对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贝内特.雷默 儿童音乐教育 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英玉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哲学家戴维.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人类行为,音乐是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且是一个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音乐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取决于音乐的本质和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埃里奥特的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洋 孙晓喜
先秦神话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早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风格。其独特风格主要体现为以适应口口相传而形成的感性言语风格,没有记录者进行"文化韵饰"的原始生态风格,适合多种场合传播的实用性风格。其教育价值和功能包括德育、智育、美育三个维度:在人的德性化育方面具有一种非凡的魔力;作为充满想象艺术的世界具有激发人的想象力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功用;作为艺术佳作不乏审美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侃
"信用"这一概念产生于上古时代,到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信用"作为中国政治伦理和道德准则,以软约束的形式规范了君主、民众甚至国家的行为,在借贷、商业贸易等经济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国家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上看,先秦时期的国家信用可分为国内信用与"国际"信用(列国间的信用)两个方面;从历史发展看,可分为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阶段。
关键词:
先秦 信用观念 国家治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迪祥 王克陵
现代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马克思在其不朽巨著《资本论》中多次提到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便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只不过这里的生命系统不是指植物和动物的群体,而是指组成社会并从事物质生产的人类。而环境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晓慧
民国时期音乐教育中形成的"功利审美主义"价值观,是近代先贤采用西方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价值观的现代性改造的产物。国民政府成立后,"审美功利主义"价值观因为"美育"被推崇而得以具体落实,并体现在制度的规范和教科书的编写中,如在音乐教科书的编写上注重音乐本体价值、以儿童为主体,并追求学科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科学化。民国音乐教育的这些努力对于我国当下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