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2)
- 2023(4779)
- 2022(4093)
- 2021(3752)
- 2020(3061)
- 2019(6790)
- 2018(6741)
- 2017(12705)
- 2016(6815)
- 2015(7834)
- 2014(7784)
- 2013(7400)
- 2012(7164)
- 2011(6257)
- 2010(6571)
- 2009(6285)
- 2008(6465)
- 2007(6325)
- 2006(5788)
- 2005(5042)
- 学科
- 济(26571)
- 经济(26400)
- 业(19299)
- 管理(18776)
- 企(17245)
- 企业(17245)
- 方法(11106)
- 农(9287)
- 中国(9224)
- 财(7748)
- 业经(7577)
- 理论(7263)
- 数学(7164)
- 数学方法(6970)
- 学(6772)
- 制(6550)
- 和(6525)
- 农业(5374)
- 社会(4788)
- 策(4620)
- 银(4560)
- 教育(4552)
- 银行(4552)
- 行(4310)
- 融(4302)
- 金融(4301)
- 体(4153)
- 企业经济(4043)
- 务(3989)
- 财务(3976)
- 机构
- 大学(100896)
- 学院(97457)
- 济(37353)
- 经济(36421)
- 管理(35713)
- 研究(35497)
- 理学(30173)
- 理学院(29770)
- 管理学(29057)
- 管理学院(28874)
- 中国(27592)
- 京(22075)
- 科学(21336)
- 财(20069)
- 所(18110)
- 中心(17079)
- 农(16326)
- 研究所(16126)
- 江(16024)
- 财经(15348)
- 范(14588)
- 师范(14448)
- 北京(14213)
- 经(13876)
- 业大(13356)
- 农业(12432)
- 院(12339)
- 州(12204)
- 师范大学(11757)
- 财经大学(11320)
- 基金
- 项目(61870)
- 科学(48815)
- 研究(45982)
- 基金(45505)
- 家(40696)
- 国家(39833)
- 科学基金(33306)
- 社会(31430)
- 社会科(28259)
- 社会科学(28242)
- 基金项目(23205)
- 省(22703)
- 教育(21256)
- 自然(20473)
- 自然科(20034)
- 自然科学(20028)
- 自然科学基金(19687)
- 划(19655)
- 资助(18639)
- 编号(18454)
- 成果(16847)
- 部(14143)
- 重点(13722)
- 课题(12731)
- 国家社会(12700)
- 教育部(12357)
- 发(12244)
- 创(12101)
- 大学(12021)
- 性(11986)
共检索到161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明辉
我国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参与解决。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充当了制度变迁者的角色,推行先富政策,允许存在非按劳分配,成就了先富阶层。因而分担养老的社会责任,先富阶层首先应当分担。为落实这一政策,国家责无旁贷要充当相应角色:示范者、规划者、执行者、评估者、监督者。为此,国家可采取强化对社会的监管、开征"共富税"、正确对待先富阶层中的移民等对策。
关键词:
养老 社会责任 先富阶层国 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平 李兆友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实施城乡统筹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三农发展的现实选择。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高效有序推进需要基层发挥服务、保障、引导、监管作用,但囿于公共服务理念薄弱、长效保障机制空置、流转程序规范严重缺失、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制约,其在改革中出现了越位、缺位等角色失范行为。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及时调适自身角色定位,在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的行政理念指引下,依法将角色调适到满足农民合理需求及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目标上来,真正实现农村社会资源的公正、合理配置,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洋
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必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调节收入差距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把"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政策取向,让高收入阶层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蒋永宠
公元前354年,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晋见魏惠王,魏惠王询问:"听说你有二位兄长,也是医生,你觉得你们兄弟三人哪位医术比较高明?"扃鹊回复:"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扃鹊最末。"魏惠王询问:"为什么我听闻是你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大哥最末?"扁鹊回复说:"这是一般世人不知道医理(预防四两轻、医治千金重),大哥于病灶产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静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趋势显示,对于养老社会保障体系而言,任何单一的制度安排都不能确保养老保障体系的功能作用达到最优,从而也就不能保证经济沿着最优的路径增长。因此,在设计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时,不得不考虑各种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作用发挥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条件,使各种制度在功能上互相补充,产生互动,以整合整个养老保障体系趋于最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栋浩 王栋 杜在超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但居民消费率仍然较低,金融发展似乎并未发挥显著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金融普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本文研究了金融普惠对我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及其机制,并通过区分收入阶层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可以显著促进我国家庭消费,家庭之间的消费差异有10.58%可由社区之间的金融普惠差异来解释。进一步地,金融普惠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大于金融竞争和金融发展,且不同于金融竞争和金融发展,金融普惠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等收入家庭、对高收入家庭的影响最小。最后,渠道分析表明,金融普惠通过降低收入不确定性促进了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消费,而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促进了中等收入家庭消费。本文为充分发挥金融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工具。
关键词:
金融普惠 家庭消费 收入阶层 贡献度估计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闫金山
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福利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遵循国家—个人的分析范式,忽略了家庭,这种研究方法显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国。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2012年、2013年和2015年4期数据,考察了青年(18~30岁)的养老责任分担态度变化趋势,并通过Mlogit回归模型集中分析了家庭对青年养老责任分担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青年更倾向于支持主要由家庭承担养老责任;父亲在体制内就业的青年更支持政府与家庭共同承担养老责任。研究认为,无论是对福利态度进行研究亦或福利政策制定,应该充分重视家庭,使之更契合国情。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鑫鑫 朱青青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数据(RUMiC),实证分析了家庭养育负担对流动人口中面临养老和育儿双重压力的"三明治阶层"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造成两者悖离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愿意支付养老保险的比例高于实际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较高的支付意愿并不必然会转化为实际参保行为的原因值得深究;子女所在成长阶段对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子女处于稳定阶段(30岁以上)时,子女数量对实际参保行为才有显著促进作用;处于综合阶段(17~24岁)的子女性别可能是导致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原因之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曾晓东
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社会分层现象必然对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支出进行分类别分析,得出三个关键性的结论。首先,学校收取的两类教育费用的阶层差异相对较小,分布均匀,收费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收效;其次,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主要反映在选择性教育支出项目上,择校和课外辅导支出反映出明显的阶层偏好;第三,交付学校用于购买必要学习用品和住宿的费用在各类家庭中的差别不大,但是,对低收入家庭是较沉重的负担。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就家庭教育支出的政策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改进教育预算制度、对学习用品和住宿进行补贴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现祥
中国富有阶层作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其规模、分布、形成特点以及行为特征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愈来愈大。我们理论工作者再也不能回避这个问题了。一、中国富有阶层的规模与三个层次的划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雨可 邹红
在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动中,社会流动的增强引致了新中间阶层的产生,也给居民消费领域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在社会的水平流动中,还是在垂直流动中,中国新中间阶层消费需求的变迁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这种变迁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婷
将熟人社会作为农村阶层研究的微观场域,具体地分析阶层之间的互动和作用机制,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状态和性质。在信息对称的熟人社会中,村民在不断地交往中形成阶层认知和阶层定位,而熟人社会中的公共性以及内向价值所产生的强制性使得阶层之间形成长期而稳定的互动,因此,阶层关系的机制性研究在熟人社会中得以实现,农村阶层研究的关系论范式在这一熟人社会中同样得以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潘清泉 韦慧民
近些年来社会阶层分割及社会阶层固化的不断加剧促进了社会阶层研究的新发展。组织中社会阶层差异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组织管理学者开始关注社会阶层在组织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过目前相关研究还较少并且比较零散,阻碍了组织内社会阶层研究的深入推进。文章系统梳理了组织内社会阶层研究文献,在对组织内社会阶层内涵及相关概念厘清的基础上,阐释了组织情境中社会阶层对个体自我态度与行为、对他人认知与评价以及阶层出身印刻效应机制的影响,剖析组织中基于社会阶层的互动与阶层工作,并基于上述分析探讨组织与个体双重视角下的社会阶层的管理影响,最后提出了组织内社会阶层影响研究的未来方向。期望借以促进组织内社会阶层影响的理论研究,同时对阶层分割突出背景下的当前组织管理实践有所借鉴。
关键词:
社会阶层 阶层差异 印刻效应 阶层工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小芹 简小鹰
经验调查呈现出: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阶层的关联问题。研究发现:地权变革是农村各阶层利益的再分配与重组过程。已经严重分化的农民及其对土地不同程度的依赖和流转意愿是土地流转在农村实践的社会基础。自发流转塑造出中间阶级,是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发挥着"中间价值"的功能,这种流转模式基于自愿并使流转双方互利共赢,当前地权变革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土地大规模流转则消解中间阶层,从而引发村治困境及农村社会动荡等系列问题,对这种流转模式,在"过密型"农业仍将继续存在的前提下,必须谨慎对待。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莹 张艳宁
本文从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的视角,对儿童玩耍进行探讨发现,玩耍虽是儿童个体活动的内容,却包含家长的养育理念,凸显阶层的区隔。本文对比了中产阶级父母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父母关于玩耍的家庭教育理念,发现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玩耍变成了协作式养育的重要部分,具有严格的规划性和规则感;对于农民工家庭来说,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焦点,升学是社会地位上升的重要方式,玩耍恰恰是被家庭教育所排斥的内容。从整个社会来看,改善单一评价体系,创设多主体参与和多元评价体系的环境,使玩耍成为促进儿童自由探索、社会参与及改善阶层间不平等的重要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