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
- 2023(95)
- 2022(63)
- 2021(67)
- 2020(38)
- 2019(100)
- 2018(65)
- 2017(120)
- 2016(80)
- 2015(102)
- 2014(108)
- 2013(97)
- 2012(102)
- 2011(79)
- 2010(86)
- 2009(52)
- 2008(66)
- 2007(71)
- 2006(32)
- 2005(54)
- 学科
- 教学(227)
- 中国(199)
- 学法(186)
- 教学法(186)
- 理论(179)
- 教育(159)
- 学理(149)
- 学理论(149)
- 济(127)
- 经济(127)
- 管理(98)
- 制(83)
- 研究(65)
- 学校(64)
- 思想(61)
- 政治(61)
- 业(60)
- 地方(58)
- 思想政治(58)
- 政治教育(58)
- 治教(58)
- 农(57)
- 德育(57)
- 体(55)
- 组织(46)
- 制度(44)
- 度(44)
- 体制(43)
- 生(41)
- 财(41)
- 机构
- 学院(854)
- 大学(853)
- 研究(361)
- 职业(338)
- 教育(334)
- 技术(306)
- 职业技术(246)
- 中国(228)
- 技术学院(217)
- 范(217)
- 师范(215)
- 江(212)
- 济(210)
- 科学(205)
- 经济(192)
- 京(190)
- 师范大学(181)
- 所(181)
- 管理(178)
- 院(158)
- 州(157)
- 研究所(157)
- 农(149)
- 财(146)
- 中心(145)
- 省(145)
- 业大(138)
- 教育学(135)
- 理学(128)
- 部(126)
共检索到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进 冯向东
本文简略地回顾了华中理工大学1985年以来本科生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主题,并在1986—1995届本科毕业生质量及发展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学校十年来的本科教学改革实践、和本科生培养质量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本科生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刘泉红
我国有着庞大的国有企业资产,利用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适当充实社保资金,符合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体现了国有企业资产"全民所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改善民生和释放潜在需求,有利于顺利推进城市化战略,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保体系完善。探索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统筹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保体系完善的思路和合理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国有企业改革远未到位在以往"有进有退"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国有资本几乎没有从垄断性领域退出,甚至还在很多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广泛存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延东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去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攻方向。一年来,高等教育战线认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达明 吴丽娜
应重视基层外汇金融机构业务的充实和完善──对县级外汇指定银行及代理行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陈达明,吴丽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域外向型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日趋增多,投资领域更加广泛,这就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外汇金融机构与之适应。至今年5月底上,杭...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道一 刘云喜
在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如阿尔都塞提出了马克思前后期理论存在根本性"断裂"的观点,这样的论点后来更泛化为"两个马克思"的论调,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异化劳动概念所蕴含的无产阶级立场、基本理念、劳动原则展开分析,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异化劳动概念提出以后,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与思考,最终将剩余价值而非异化劳动确立为他的经济学说的核心概念,内在原因正是他发现了异化劳动概念的缺陷。剩余价值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坚持和发展异化劳动概念的理念和原则,克服其缺陷并进一步对其内容加以充实完善的结果。所以,《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概念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概念的批判、充实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政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过程中。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依靠其特有的综合优势,普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黑龙江大学在"十五"期间就把握住了历史机遇,适时采取以外延发展为主的发展模式,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已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维东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关键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提升整体谋划和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梅
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教师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对教育工作作了全面部署,突出强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高教界党的十八大代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我认为,高教战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就是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建国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概念,在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教育学和技术学的双重规定,"一体化"体现着两者合二为一的过程和趋势。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和"实践"整合的载体是学习性工作任务,整合的方式是互动、互补、互释和互融,整合的过程表现为问题序化、方法序化和知识序化的有机统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蕴含着"先实后理""实中蕴理"的行动逻辑,体现着教学目标的"结果性"和"表现性"的统一、教学内容的跨界性和整合性的统一、教学过程的问题性和探索性的统一、教学实施的一体化和情境化的统一等特征。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教学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会 彭明成
随着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和5G等新型技术的创新融合,虚拟现实技术2.0呈现出智能化特征,并能突破时空限制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使用体验。基于虚拟现实2.0的实训教学更加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实训教学资源开发,实训教师的角色转变,基于生产情境实训场景的创建和基于数据化工作流程的精准评估。基于虚拟现实2.0的实训教学是落实职业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抓手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通过加强政企校对实训教学的协同治理、推进虚拟现实2.0实训资源建设、打造善于开展实训教学的教师队伍和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实训教学评价,能有效提升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迈曾 王树国
以孕育先进的思想为使命,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发出中国高校的声音。用师德育学德,用师风带学风,在大学形成涵养师德、立德树人的优良育人传统。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发挥大学创新驱动发展"智慧引擎"的作用。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清华大学建校105周年,对如何办好高等教育提出重要指示:"要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鲲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财政部在2007年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基础上,在"十二五"时期继续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秀教学资源共享面不足、优势特色建设项目力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亚琴 郝广发
科技部把科研分为三部分,基础、应用及实验开发。应用是指应用科学。从理论与应用的角度看,本科专业目录绝大多数是应用性的,即便是传统的数理化等基础科学领域近50%的专业也是应用性的,如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这些专业培养的应是高级专门应用性人才。目前,大学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办法,学者们说法较多,国家有"985"、"211"。大家说的应用性本科,不是按学校的专业性质分的,大体是指改革开放后新建改建的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1999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黎明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进程,失业率不断上升、就业质量普遍下降正成为困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普遍性问题。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在1999年的国际劳工会议上,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以就业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体面工作"理念,并为体面工作提出了一个初始性定义:所谓体面工作是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尊严的条件下的生产性工作。其中,权利被保护、足够的报酬和提供社会保险是体面工作的主要特征,体面的、高质量的就业应该是自由的和非强迫的、机会平等的、安全的、有尊严的工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奚红妹
创建一流大学,应该以品牌建设为中心。品牌的本质是识别,包括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学术独立和自由,以学生为中心的营销观,以及服务社会的社会观构成了大学品牌的核心层,大学品牌的建设应该围绕核心层而展开。
关键词:
品牌 品牌精神 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