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6)
2023(10811)
2022(9078)
2021(8246)
2020(6653)
2019(14683)
2018(14470)
2017(26293)
2016(13944)
2015(15536)
2014(15087)
2013(14719)
2012(14301)
2011(13062)
2010(13428)
2009(12529)
2008(12534)
2007(11703)
2006(10643)
2005(9864)
作者
(41324)
(34598)
(34589)
(32349)
(22174)
(16772)
(15473)
(13364)
(13240)
(12581)
(11802)
(11659)
(11372)
(11148)
(10660)
(10578)
(10383)
(10001)
(9990)
(9898)
(8847)
(8628)
(8382)
(8029)
(7971)
(7801)
(7675)
(7652)
(7068)
(6968)
学科
(61817)
经济(61759)
(45787)
管理(45322)
(37757)
企业(37757)
中国(22454)
地方(20354)
技术(19852)
(18171)
方法(17528)
业经(16743)
数学(13751)
数学方法(13498)
技术管理(13403)
农业(12718)
(12607)
银行(12585)
(12376)
(12293)
(12282)
(12244)
金融(12244)
(11928)
地方经济(11302)
(11211)
(10808)
贸易(10791)
理论(10410)
(10353)
机构
学院(201216)
大学(198706)
(81349)
经济(79498)
管理(75845)
研究(73779)
理学(63690)
理学院(62874)
管理学(61666)
管理学院(61270)
中国(57501)
科学(45098)
(43981)
(37664)
(37500)
中心(33569)
研究所(33545)
(33496)
(33238)
(28846)
北京(28611)
师范(28559)
财经(28118)
业大(27683)
(27508)
(26868)
农业(25452)
(25259)
(24211)
技术(24065)
基金
项目(127183)
科学(101360)
研究(96201)
基金(89152)
(77351)
国家(76601)
科学基金(66182)
社会(61018)
社会科(57763)
社会科学(57752)
(53282)
基金项目(46632)
(43583)
教育(43502)
自然(40793)
自然科(39963)
自然科学(39953)
自然科学基金(39245)
编号(38591)
资助(34989)
(33640)
(32805)
成果(32103)
创新(29637)
重点(28852)
课题(28793)
发展(27300)
(26809)
(26441)
国家社会(24763)
期刊
(103659)
经济(103659)
研究(65978)
中国(54783)
管理(34432)
(32718)
教育(30539)
科学(29643)
学报(29499)
(28084)
大学(22942)
(22829)
金融(22829)
农业(22423)
学学(21147)
技术(20515)
业经(18558)
经济研究(15946)
科技(14466)
财经(13872)
问题(12494)
(12409)
(12099)
技术经济(11797)
(11725)
论坛(11725)
图书(11128)
(10112)
商业(9980)
现代(9694)
共检索到335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晖  
本文分析了美国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教训以及近年经济科技政策的调整趋势,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对协调发展的关键作用,为国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邓宝山  
国家鼓励广大民众创业创新,目的是为了通过更多企业的兴办和壮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近几年国家对创业创新的大力提倡和扶持,各种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蓄力。但是,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面,就是创业创新企业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收益下滑的情况下,受经济"脱实向虚"大环境的影响,出现了创业创新企业把目光投向了赚快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文玲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也是新形势下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非均衡运行的新常态。充分认识新常态的内涵,有助于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逻辑,更好地把握新阶段金融运行的趋势和规律,从而培育金融发展的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会议上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新常态的趋势和特征,描绘了未来我国改革发展的着力点,概括起来主要是:释放消费潜力,创新投资方式,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建立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姚晓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教育,教育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和明显。文章认为,教育不但关系着我国在世界经济、文化、科技和政治竞争中的地位,更是协调发展我国内部东西南北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唯一手段,而且,发展教育还提高了人民的知识结构水平,储备了未来全局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人力资本,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健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特别是对经济转型或经济起飞的国家更是如此。中国的区域不协调由来已久,但是近些年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作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提上议事内容。本文揭示了我国区域不协调的现状,并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深刻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立足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在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四项目标,处理三对关系,实施五项措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少康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财政体制因素为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现行财政体制中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导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并由此提出了规范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扁平化改革、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以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厉敏萍  熊璋琳  
地方政府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能进行正确的定位:地方政府是本地区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区域经济的协调者及市场运行的监管者。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地方政府必须在观念、制度、机制及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沈坤荣   周铃铃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我国现代化新征程上就业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质量仍为短板、就业形态和就业观念日益多元。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仍面临就业数量上周期性冲击与结构性矛盾叠加、就业结构上劳动力市场分割制约结构优化、就业质量上劳动关系快速变革加大劳动保障难度等挑战。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就业量质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强化就业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匹配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完善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与就业服务保障制度,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统计监测评估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向丽  
以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算了2009—2013年中国省域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并分析了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省域整体科技创新综合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且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所有省份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且变化平稳,但考察期内不同省份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异,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大伟  
世界上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建立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系统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通过构建的协调度模型测度了中国1995-2010年间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和低碳经济系统协调度正在不断提高,两个系统呈现出互相推动和共同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对科技创新和低碳经济两个系统间协调发展的研究,可以为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钥   高嘉诚  
采用熵值赋权法、全局DEA-EBM模型、α收敛模型、β收敛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评价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字建设水平和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检验数字建设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驱动耦合效应。研究发现,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较低,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且东部地区下降幅度远超中西部地区;数字建设能有效驱动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加速各省份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差距的收敛速度,并且对东部地区的驱动作用力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全国数字建设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稳定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耦合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早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逐渐迈向中级协调状态,而中西部地区整体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近年来才逐渐转向勉强协调状态。由此从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推动数字建设发展和加强两者协同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健  
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3—2022年,我国城镇化率从53.73%提高到65.22%,城镇常住人口从7.3111亿人增至9.2071亿人。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镇化事关国家建设、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民生改善,持续推进城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必须注意的是,城镇化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复杂工程,它不仅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城镇土地不断扩张的过程,也是人口、土地、财政等关键要素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过程。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然而,我国依然面临着土地资源供需困局、人地协调发展矛盾和财政供给困境三大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