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7041)
- 2022(5680)
- 2021(5364)
- 2020(4324)
- 2019(9693)
- 2018(8959)
- 2017(16935)
- 2016(8484)
- 2015(9056)
- 2014(8427)
- 2013(8043)
- 2012(7202)
- 2011(6439)
- 2010(6433)
- 2009(5657)
- 2008(5450)
- 2007(4521)
- 2006(4037)
- 2005(3626)
- 学科
- 济(33080)
- 经济(33047)
- 管理(19469)
- 业(17849)
- 企(14643)
- 企业(14643)
- 学(12321)
- 方法(10455)
- 中国(9963)
- 农(8623)
- 数学(8337)
- 数学方法(8174)
- 财(7698)
- 业经(7375)
- 地方(6998)
- 理论(6340)
- 农业(5743)
- 教育(5695)
- 制(5568)
- 贸(5260)
- 贸易(5251)
- 易(5022)
- 关系(4808)
- 融(4795)
- 金融(4794)
- 和(4761)
- 经济学(4632)
- 银(4618)
- 税(4611)
- 银行(4600)
- 机构
- 大学(116290)
- 学院(112994)
- 济(44750)
- 经济(43813)
- 研究(42792)
- 管理(40063)
- 理学(34561)
- 理学院(34030)
- 管理学(33292)
- 管理学院(33056)
- 中国(30809)
- 科学(26524)
- 京(24379)
- 财(21808)
- 所(20715)
- 中心(19412)
- 研究所(19003)
- 范(18364)
- 师范(18210)
- 农(17977)
- 财经(17416)
- 江(16965)
- 院(16226)
- 经(15989)
- 业大(15696)
- 师范大学(15333)
- 北京(14973)
- 经济学(14910)
- 农业(14023)
- 州(13313)
- 基金
- 项目(81888)
- 科学(66004)
- 基金(61463)
- 研究(59848)
- 家(54929)
- 国家(54507)
- 科学基金(46657)
- 社会(39873)
- 社会科(37825)
- 社会科学(37818)
- 基金项目(32661)
- 省(30329)
- 自然(29469)
- 自然科(28853)
- 自然科学(28846)
- 自然科学基金(28327)
- 教育(27378)
- 划(26631)
- 编号(23189)
- 资助(22501)
- 重点(19392)
- 成果(19336)
- 部(18047)
- 发(17765)
- 国家社会(17700)
- 创(17360)
- 创新(16154)
- 课题(15987)
- 科研(15780)
- 教育部(15646)
共检索到170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袁年兴 袁瑞萍
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征符号,"元身份"是一种以个体的自我认知为点,以主体间的承认原则为线,以共同体的情感、规范和价值为面的意义系统,沟通着个体与共同体的意义关联。元身份所蕴含的"爱"、"法律"及"团结"的承认形式存在于个体、社会及政治的互动过程之中,并由此把各种社会力量牵涉在一起,构成了围绕它的社会冲突、竞争、妥协以及各种观念的交锋。国家通过元身份治理社会,需要通过阐释、置换、内化和固化等仪式过程,从而获得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主导地位。"元身份"的方法论意义在于跨越了不同身份之间的话语边界,为审视身份符号背
关键词:
元身份 象征空间 政治逻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崔岐恩 王志荣 赵敏
符号是世界被认为存在的表征,也是人之为人的证据。约500万年前当人猿辑别时,教育符号的能指(教育教学)与所指(生产生活)混沌未开,便开启符号化历程。有人便有了教育,而彼时学校的符号尚未产生。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开始出现首个学校符号"■",本原符义是:受教者接受规训的特定场所(或符号化的特定场所)。其初始符用极为简单,即工具性--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符号化机构。随着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浪潮中教育能指与所指逻辑距离拉大,学校符号持续再度符号化,被附加别样意义,如"固定化的"、"体系化的"、"政治化的"、"科学化的"、"文化的"。第三次教育浪潮中,随着AI&VR符号出现,教育能指与所指之间逻辑距离回归为00,教育中心从前浪潮至第三次浪潮依次历经:无中心、教师、学生、学习。学校作为"规训与教化的特定场所",在现实教育虚拟化与虚拟教育现实化的双重符号建构中,其"标出性"日益失去合法性地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和海 饶红 王琪
随着泛在学习与碎片化学习的深入发展,可视化学习资源成为学习者的迫切需求。如何进行资源可视化成为微型资源建设与开发的关键。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单位,是微型学习资源的代表,对知识元进行视觉表征实践研究,就是完成微型学习资源从抽象文本到可视化图像的转变。依据信息科学和认知心理学,知识分为形态陈述性知识元、内容陈述性知识元、效用陈述性知识元和内容程序性知识元四种类型。通过理论模型的阐释,以案例方式进行具体的可视化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可视化设计的知识元,把抽象的文本变成直观的图像,降低学习者对知识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效
关键词:
知识元 知识可视化 视觉表征 可视化设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类承曜
本文通过一个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重点分析了国有银行改革的三个关键领域:股份制改革、市场化和财务重组,分析各个领域改革背后的逻辑以及存在的问题。结论是尽管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府更多地考虑了自身的成本和收益,改革主要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回避了深层次的本质问题,而且政府追求短期化目标的结果是短期内银行财务状况的改善是以长期内风险累积为代价。最后得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股份制改革 财务重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会冬 袁桂林
现实中学生撕书等极端行为应当引起研究者对于学生教材观的关注,但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观展开研究却处于式微的状态。符号学视角从结构、原因及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三个层面,沿着参与观察-深描-阐释的路径展开对教材观的研究,力图实现发现问题与理论阐释、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关键词:
符号 学生教材观 阐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奕
从符号学的视角探析服饰设计,论述了服饰的符号含义与差异性、服饰符号的语义与象征性、服饰符号的意义与延续性问题,以期正确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实际的服饰设计问题,更好地创造出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饰。
关键词:
符号学 服饰设计 创意视觉化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王晓伟 刘能勇 梁傲雪 倪静
语义网在最近二十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学界和业界对语义网定义及其理论框架的认识仍模糊不清,相关研究多以技术支持为主,而鲜有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这不利于语义网的长期发展。为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符号三角模型的研究与扩展,选定若干与语义网相关的核心原始概念;然后,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三类典型的语义网定义;最后通过本体分析,深入讨论语义网的资源网络本质属性。基于以上讨论和分析结果,本文将给出以其核心属性为构成要素的语义网定义,并基于此定义重构语义网的理论框架,以期完善当前语义网基础理论体系。
关键词:
语义网 符号学 符号三角模型 本体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蔡昊臣
鄂伦春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危机,许多传统文化现象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步消失。为了从鄂伦春族民族文化的内核中探究保护对策,文章采用了符号学的视角,将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中的典型元素符号用皮尔斯意指三分式进行分析,指出如今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并探究相应策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符号学 民族符号 鄂伦春族 文化保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浩 张鲲
通过对四川省乐山沙湾区郭沫若故居及所在城区城市建筑和环境现状的调研,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解读,总结出沙湾郭沫若文化区空间环境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点,并引入建筑符号学理念挖掘名人故里代表性建筑符号,应用于城市建筑的空间环境形态探索,从而为城市文化区建设提出"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建筑空间形态探索,旨在引领其他城市建筑形态的文化精神。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美华 朱应皋
最低工资制度从诞生时起就备受争议。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的主要理由是,最低工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管制,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效率下降。尽管这一结论并未完全得到实证检验的支持,但是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效率和就业自然是我们首要关注的。理论和现实说明,我国目前并不具备最低工资的实施环境,那么政府为什么还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读框架。
关键词:
最低工资 政治经济学 制度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伟
最具有市场品格的民商往往以市场规则来看待政治事物,从而在政商关系中形成类似于经济市场的政治市场,交换、理性和自利为其主要原则。民商付出财富和政治服从,收获政策支持、政治地位、垄断资源等,而体制获得政治支持、官员获得个人经济和政绩收益等,政商双方各得其所。政治市场的制度基础为"企业家式国家",其市场化的行为逻辑及资源配置方式为政治市场运行提供了重要条件。政治市场使得企业家看起来像政客、而官员看起来像企业家。政治毕竟不同于市场,政治市场存在一些运行失范的风险因素,而"企业家式国家"更容易将这些风险因素转化为现实,出现政治市场"越轨"现象。
关键词:
民商阶层 政治市场 公共选择 企业式国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曦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是衡量大学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人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是不够的,在理解程度、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上尚有不足,使得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力有限。该文从文化学和符号学角度探讨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力求突破传统图书情报学关于资源建设的惯常模式和理论方法,寻求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另一种理解和创新性实践。
关键词:
特色文献资源 文化学 符号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敏 顾凤佳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标识性的作用和地位。而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的高等院校的主页,则是该院校文化的重要反映,它们为网络世界的大众提供了直观了解和感受这些院校内部活动和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六所远程高等院校主页的分析和解读,一方面试图探索这些院校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期望能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推进国内远程教育文化内涵的发展进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美蓉
"中华嫁衣"展览是由嫁衣展品组成的多级意指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嫁衣是具有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的符号,即"表现"的嫁衣。从符号学意义上说,嫁衣、嫁衣展品和妇女文化组成了一个"意义三角形",嫁衣展品的意义生产正是在与嫁衣、妇女文化的三元关系中进行的。"中华嫁衣"展览不仅建构了女性的多重主体立场,还重新书写了妇女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从符号学视野下分析嫁衣展览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有助于揭橥嫁衣展品的多重含义及其意义生产机制。
关键词:
嫁衣 展览 符号学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丽蓉
本文借鉴后经典叙事学、符号学和传播学理论,审视和论析作为符号系统的"现实主义"。詹姆逊与巴尔特从符号学路径对现实主义的虚拟现实建构的论述转变了以往的"真实再现"范式。现实主义小说作为符号系统,有类于"拟态环境",其叙事"参符"既不同于"指符"(能指)的语言符号物质特性,也不同于"意符"(所指)的主观理解与阐释特性,是被作家或读者带入到文本创作或阐释场域之中来的那部分外部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中不同主体之间互动交流,形成了"类社交互动"系统,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