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5)
- 2023(8820)
- 2022(7971)
- 2021(7606)
- 2020(6358)
- 2019(14855)
- 2018(14957)
- 2017(28991)
- 2016(15975)
- 2015(17971)
- 2014(17980)
- 2013(17853)
- 2012(16160)
- 2011(14472)
- 2010(14170)
- 2009(12728)
- 2008(12090)
- 2007(10213)
- 2006(8765)
- 2005(7318)
- 学科
- 济(59918)
- 经济(59853)
- 管理(44097)
- 业(41641)
- 企(35064)
- 企业(35064)
- 方法(29893)
- 数学(25900)
- 数学方法(25612)
- 农(15766)
- 学(14911)
- 中国(14333)
- 财(14053)
- 业经(13288)
- 地方(13288)
- 农业(10606)
- 和(10503)
- 理论(10502)
- 环境(10096)
- 贸(10070)
- 贸易(10066)
- 技术(9792)
- 易(9747)
- 务(9250)
- 财务(9193)
- 财务管理(9179)
- 制(9134)
- 教育(8694)
- 企业财务(8693)
- 划(8625)
- 机构
- 大学(220849)
- 学院(219523)
- 管理(90620)
- 济(80402)
- 理学(79516)
- 理学院(78636)
- 经济(78504)
- 管理学(77251)
- 管理学院(76877)
- 研究(72019)
- 中国(50936)
- 科学(48581)
- 京(47107)
- 农(36914)
- 所(36485)
- 业大(36345)
- 财(34964)
- 研究所(33912)
- 中心(32143)
- 江(29733)
- 北京(29691)
- 范(29251)
- 农业(29212)
- 师范(28971)
- 财经(28811)
- 院(26471)
- 经(26211)
- 州(25262)
- 技术(23805)
- 师范大学(23493)
- 基金
- 项目(160472)
- 科学(124858)
- 研究(115339)
- 基金(115127)
- 家(101270)
- 国家(100438)
- 科学基金(85708)
- 社会(69513)
- 社会科(65732)
- 社会科学(65711)
- 省(63684)
- 基金项目(62685)
- 自然(58224)
- 自然科(56814)
- 自然科学(56802)
- 自然科学基金(55727)
- 划(53866)
- 教育(52097)
- 编号(47549)
- 资助(47272)
- 成果(37636)
- 重点(35811)
- 部(34385)
- 发(33930)
- 创(33273)
- 课题(32281)
- 科研(31127)
- 创新(30948)
- 计划(30317)
- 大学(29481)
共检索到302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志贤 杨艳鲜 方海东 彭辉 岳学文 钱坤建 纪中华
通过对罗望子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探讨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旱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罗望子旱季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发生。Pn与PAR、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对Pn影响最大的因子PAR,其次是RH、Tr、Gs、VPD。罗望子在元谋干热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光合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纪潮 潘志贤 岳学文 何光熊 史亮涛 纪中华
在建林15年的罗望子人工林内间作木豆(Cajanus caja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等灌草植物,构建新的生态修复模式。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豆科的木豆、柱花草效果更佳。
关键词:
间作 生态修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焕成 吴延熊 JackA.McConchie
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乡 3年生的人工林 ,采用Li 62 0 0野外光合测定系统对引进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厚荚相思、绢毛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等 8个树种进行了光合测定。结果发现 8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都表现为双峰曲线 ,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 9:0 0和 1 5:0 0 (肯氏相思、大叶相思和厚荚相思出现在 1 7:0 0 ) ,最低值出现在 1 3:0 0 (肯氏相思出现在 1 5:0 0 )。所研究的 8个树种均具有通过关闭部分气孔来降低光合速率的特征 ,造成光合作用的“午休”现象 ,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调节能力 ,这是它们对元谋干热河谷干热气候的一种适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目的】探究2008—2016年元谋干热河谷植被覆盖的时空异质性,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为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2010,2012,2014和2016年5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为技术平台,采用像元二分法获取研究区5个时期的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数据,确定植被覆盖度等级和分类标准,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不同年份植被覆盖度特征,分析各高程带植被覆盖度的构成状况;在Arc GIS支持下提取各年份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的面积,通过GIS叠置分析获取2008和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永忠 李昆 孙永玉 陈艳彬 张春华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32%,雨季可提高26%~35%,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陈玉德
通过1992年3月~1994年5月对赤桉一山毛豆人工幼林地的观测,在雨季降水平均48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7%的条件下,林木未出现萎蔫和死亡,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1%以上,在最干的3~5月份,土壤水分也能满足林木存活;水分输入后被林冠截留部分约占总降水量的10%,地表流失量仅占3%左右,大部分水分渗入土壤。在无任何地下水补给,天然降水作为唯一水分来源的情况下,干热河谷地区的营林和植被恢复应采取以获取最大的水分输入为主的整地、造林措施。
关键词:
干热河谷,人工林,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振寅 苏建荣 李从富 王云 李正红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肥力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刘秀贤 杨朝风 郑国荣 张燕平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 9倍和2 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 86~14 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关键词:
印楝 施肥效应 干热河谷 元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海东 潘志贤 岳学文 彭辉 奎建蕊 刘刚才 纪中华
对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林全年地表径流模数总量为1.58万m3/km2,较CK的径流量明显减少,CK的径流量为银合欢林的6.84倍,消减率为85.38%。银合欢林和CK的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银合欢林全年土壤侵蚀模数总量为462 t/km2,较CK的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减少,CK的径流量为银合欢林的18.99倍,消减率为94.73%。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银合欢 土壤养分 人工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周兴银 陈彦林 郭文俊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 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 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Ⅰ(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Ⅳ(桉树-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地表层多样性的排序为:Ⅲ>Ⅳ>Ⅰ>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姜明 李昆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目的]以元谋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学、RS和GIS理论和方法,研究干热河谷林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以期丰富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年Landsat 7ETM及2016年Landsat 8 OLI 2期遥感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林地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林地的时空特征;调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系数,计算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及单位面积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信宝 杨忠 张建平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大 ,适合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本文根据气候带和岩土类型的组合 ,进行了元谋干热河谷森林植被恢复适宜性分区。本区有 6种坡地岩土类型 ,3个气候带 ,分为森林植被恢复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极不适宜区 5个区 ,其中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 72 975 4 4hm2 ,占元谋干热河谷区总面积的 6 4 85 %。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岩土类型 植被恢复分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广 金杰 韩学琴 王雪梅 邓红山 廖承飞
【目的】本文探索了干热河谷典型造林树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采用LI-6400光合测量系统测定、比较研究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叶片主要光合参数随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结果】3种树种的Pn和Gs对PAR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弱光条件下(PAR 银合欢>罗望子;辣木和银合欢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而银合欢和罗望子光补偿点较低; 3树种表观量子效率(AQY)总体上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辣木和银合欢AQY显著高于罗望子(P 罗望子>银合欢。【结论】考虑到干热河谷区银合欢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其潜在的入侵植物危害属性,今后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筛选应谨慎选择银合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