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6)
2023(9612)
2022(8730)
2021(8291)
2020(6943)
2019(16108)
2018(16222)
2017(31149)
2016(17252)
2015(19411)
2014(19385)
2013(19155)
2012(17473)
2011(15701)
2010(15348)
2009(13787)
2008(13213)
2007(11203)
2006(9636)
2005(8188)
作者
(51574)
(42795)
(42418)
(40191)
(26838)
(20651)
(19078)
(17113)
(16111)
(15027)
(14669)
(14235)
(13424)
(13411)
(13198)
(13120)
(13038)
(12700)
(12083)
(11957)
(10893)
(10262)
(10246)
(9592)
(9556)
(9552)
(9544)
(9281)
(8608)
(8552)
学科
(64181)
经济(64113)
管理(46518)
(43928)
(36769)
企业(36769)
方法(30983)
数学(26695)
数学方法(26390)
(17380)
(17192)
地方(15834)
中国(15224)
(15057)
业经(14182)
农业(11653)
(11209)
贸易(11201)
(11198)
理论(11073)
环境(11002)
(10836)
技术(10272)
(9927)
(9884)
财务(9827)
财务管理(9811)
企业财务(9302)
(9259)
教育(9042)
机构
大学(238961)
学院(238133)
管理(95363)
(85543)
经济(83487)
理学(83432)
理学院(82472)
研究(81100)
管理学(80901)
管理学院(80503)
中国(56756)
科学(55940)
(51353)
(44263)
(42012)
业大(41502)
研究所(39147)
(37187)
中心(35711)
农业(35073)
(32774)
北京(32504)
(31906)
师范(31568)
财经(30580)
(29807)
(27780)
(27764)
技术(26103)
师范大学(25639)
基金
项目(174882)
科学(135232)
基金(124898)
研究(122947)
(111608)
国家(110719)
科学基金(93267)
社会(73553)
社会科(69501)
社会科学(69480)
(69337)
基金项目(68072)
自然(64364)
自然科(62755)
自然科学(62737)
自然科学基金(61531)
(59418)
教育(55218)
资助(51160)
编号(50118)
成果(39643)
重点(39571)
(37321)
(37026)
(36118)
课题(34523)
计划(34468)
科研(33976)
创新(33680)
大学(31654)
期刊
(90174)
经济(90174)
研究(65344)
学报(45329)
中国(41234)
科学(39806)
(39771)
管理(32951)
大学(32451)
学学(30747)
农业(28012)
(26186)
教育(25525)
技术(19219)
(15258)
金融(15258)
业经(15233)
(14884)
财经(13636)
图书(13606)
经济研究(13590)
科技(13558)
资源(12632)
林业(12241)
理论(12226)
业大(12143)
问题(11774)
(11723)
实践(11563)
(11563)
共检索到329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斌艳  熊东红  李小英  刘琳  张宝军  唐永发  史亮涛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 ~ 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 ~ 60 cm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 ~ 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 ~ 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 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 ~ 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 ~ 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 ~ 60 cm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 ~ 60 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敏  熊东红  张宝军  张素  杨丹  徐丽  陈廷明  
本研究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集水区、沟头和沟床的考察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容重差异显著,其大小表现为:集水区>沟床>沟头,分别为1.71,1.58,1.45 g/cm3,且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各部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且其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试验土层中均表现为:沟头>沟床>集水区,土壤饱和蓄水量则是:集水区>沟床>沟头;冲沟不同部位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陈玉德  
通过1992年3月~1994年5月对赤桉一山毛豆人工幼林地的观测,在雨季降水平均48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7%的条件下,林木未出现萎蔫和死亡,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1%以上,在最干的3~5月份,土壤水分也能满足林木存活;水分输入后被林冠截留部分约占总降水量的10%,地表流失量仅占3%左右,大部分水分渗入土壤。在无任何地下水补给,天然降水作为唯一水分来源的情况下,干热河谷地区的营林和植被恢复应采取以获取最大的水分输入为主的整地、造林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汉  熊东红  张宝军  郭敏  杨丹  张素  校亮  方海东  
【目的】为了研究干热河谷冲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方法】基于元谋干热河谷典型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的长期监测,分析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水分(10100 cm)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冲沟不同部位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时间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2-6月)、土壤水分积累期(7-10月)和土壤水分消退期(11-12月)等3个变化阶段;冲沟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特征不同,其中集水区20、30和40 cm土层,土壤水分年内分配差异不明显,其他部位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均表现明显的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勇  熊东红  校亮  吴汉  张素  苏正安  董一帆  
【目的】对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活跃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了干热河谷区3条发育相当的典型冲沟土壤理化性质,采取模糊数学方法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了冲沟不同部位土壤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值。【结果】(1)冲沟侵蚀增加了土壤理化性质的分布差异,使土壤紧实化,造成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加剧土壤有效性氮素和磷素损失,导致各土壤养分不同程度的贫瘠化。(2)冲沟侵蚀加剧了土壤退化程度,土壤质量指数(SQI)表现为:沟床(0.406)>集水区(0.357)>沟头(0.289)>沟岸(0.252),其中以沟岸和沟头土壤退化程度最高。(3)冲沟侵蚀引起制约土壤质量的因素由土壤化学性质转变为土壤物理性质,但冲沟土壤质量尚未退化到最低水平,适宜进行生态治理。【结论】冲沟生态治理中应抓住冲沟各部位土壤质量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因地制宜、综合防治,这对进一步研究该区土壤退化过程及制定冲沟生态治理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苟嘉皓  吴世祥  何聪  胡翠华  杨丹  刘守江  
【目的】针对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土壤水分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开展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为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植被多样性及生态恢复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和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基础上,对元谋干热河谷沙地村、金雷村、小雷宰12条典型侵蚀沟不同部位(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含水量与植物多样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1)集水区、沟头、沟床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59%、10.11%和11.31%。(2)研究样区植物物种方面,丰富度指数Ma、香浓维纳指数H′、辛普森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E分别为2.470、2.094、0.836和0.840。(3)研究样区侵蚀沟集水区、沟头、沟床土壤的平均含水量与丰富度指数M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9、0.311、-0.146;香浓维纳指数H′相关系数分别为0.457、0.103和0.124;辛普森指数D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122、0.308;Pielou均匀度指数E相关系数分别为0.082、-0.164、0.228。【结论】(1)土壤含水量显示研究样区土壤较为干旱,水分可能是该区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2)植物多样性指数表明侵蚀沟内植物物种较少,植被需要恢复,侵蚀沟亟待治理;(3)通过对样区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与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关性研究得出,总体上以正相关为主,表明土壤含水量越高,植被生长越好。进一步说明水分是该区植物分布和生长的限制因子。显著性总体上偏低,是因为整体干旱的环境内,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不够显著所致,小地形和降雨对植被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对于元谋干热河谷侵蚀沟植被恢复工作开展过程中,需将土壤含水量与地形因子综合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姜明  李昆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艳梅  王克勤  刘芝芹  王建英  
通过定位观测和对比试验,对云南干热河谷典型地段改造后微地形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及年内分配,通常分为土壤水分缓慢失墒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缓慢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等4个时期。雨季,水平沟、水平台的土壤水分季节动态变幅较自然坡面大。改造微地形等高水平上各层次的年平均含水率比自然坡面高,变异系数比自然坡面小,各微地形土壤含水量的变幅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均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补充调节层等3个作用层。雨季土壤水分的消退以表层最快,向下呈递减趋势。微地形改造后,雨后土壤水分的消退变缓,土壤水分在土壤中停留的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敏  何毓蓉  张丹  朱红业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 ,存在以土壤退化为主要形式的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匮乏这两大生态环境问题。试比较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在土壤水分及特性方面产生的差异 ,研究土壤水分特性对土壤退化的作用机理。通过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 (云南省 )不同退化程度的燥红土水分特性的对比研究 ,发现退化土壤 PWP(凋萎湿度 )增加 ,而 FC(田间持水量 )和 BCM(毛管联系断裂含水量 )降低 ,使植物可利用的有效水范围变窄 ;退化土壤的入渗速率减小 ,渗透性减弱 ,在降雨入渗 90 min后 ,未退化燥红土的入渗速率降低 5 4 % ,而退化的燥红变性土却下降了 94 %。因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和蒸发速度加快 ,导致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永忠  李昆  孙永玉  陈艳彬  张春华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32%,雨季可提高26%~35%,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琪  刘险  张旭  王玲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瑞  莫红林  李光容  喻理飞  戴全厚  
对贵州喀斯特高原区的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3种灌木及无植被生长的土壤(0~20 cm)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大小依次为:无植被>矮生栒子>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且变化差异极显著;(2)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的大小变化及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3)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田间)持水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小叶平枝栒子>堆花小檗>矮生栒子>无植被,但相互间的变化差异显著性规律不一致;土壤蓄水量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矮生栒子>无植被,其中堆花小檗与小叶平枝栒子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堆花小檗、小叶平枝栒子与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志贤  杨艳鲜  方海东  彭辉  岳学文  钱坤建  纪中华  
通过对罗望子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探讨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旱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罗望子旱季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发生。Pn与PAR、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对Pn影响最大的因子PAR,其次是RH、Tr、Gs、VPD。罗望子在元谋干热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