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5)
- 2023(5778)
- 2022(5180)
- 2021(4635)
- 2020(4247)
- 2019(9871)
- 2018(9655)
- 2017(19038)
- 2016(10740)
- 2015(12359)
- 2014(12706)
- 2013(12827)
- 2012(12240)
- 2011(11189)
- 2010(11293)
- 2009(10567)
- 2008(10812)
- 2007(10128)
- 2006(8561)
- 2005(7626)
- 学科
- 济(48023)
- 经济(47980)
- 管理(27474)
- 业(27450)
- 方法(25296)
- 数学(23042)
- 数学方法(22803)
- 企(21219)
- 企业(21219)
- 农(13345)
- 财(12252)
- 学(11841)
- 中国(10855)
- 地方(10218)
- 贸(8940)
- 贸易(8940)
- 农业(8679)
- 易(8661)
- 业经(8405)
- 制(7923)
- 务(7522)
- 财务(7506)
- 财务管理(7484)
- 和(7116)
- 企业财务(7052)
- 银(6803)
- 银行(6772)
- 融(6733)
- 金融(6731)
- 环境(6583)
- 机构
- 大学(162884)
- 学院(162131)
- 济(66223)
- 经济(64775)
- 管理(60066)
- 研究(57540)
- 理学(51532)
- 理学院(50923)
- 管理学(49883)
- 管理学院(49581)
- 中国(43043)
- 科学(38510)
- 京(35284)
- 农(33686)
- 所(31299)
- 财(29755)
- 业大(28849)
- 研究所(28847)
- 中心(26638)
- 农业(26487)
- 江(24268)
- 财经(23664)
- 北京(22797)
- 经(21340)
- 范(20904)
- 院(20877)
- 师范(20676)
- 经济学(20552)
- 州(19507)
- 省(18880)
- 基金
- 项目(108684)
- 科学(83422)
- 基金(77343)
- 研究(75341)
- 家(69372)
- 国家(68850)
- 科学基金(56741)
- 社会(45437)
- 省(43252)
- 社会科(42975)
- 社会科学(42956)
- 基金项目(41175)
- 自然(38294)
- 自然科(37308)
- 自然科学(37295)
- 划(36843)
- 自然科学基金(36607)
- 教育(34345)
- 资助(32886)
- 编号(30294)
- 重点(25348)
- 成果(24468)
- 发(23840)
- 部(23744)
- 计划(21974)
- 科研(21754)
- 创(21392)
- 课题(21371)
- 创新(20129)
- 大学(19784)
共检索到234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焕成 吴延熊 陈德强 JackA.McConchie
根据旱季试验地土壤的自然含水量和植物的凋萎系数 ,可以计算出旱季土壤所能提供的有效水分总量 ,再利用各树种的单株水分消耗量 ,即可估测出土壤对各树种的最大承载力。参照土壤的最大承载力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的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绢毛相思的林分的定植密度以 50 0 0株·hm- 2 (1 0m× 2 0m)为宜 ,而厚荚相思、肯氏相思、赤桉、窿缘桉和柠檬桉 5个树种的定植密度要低于 2 0 0 0株·hm- 2 。大于这个密度 ,就会造成旱季土壤供水不足。从树木个体发育的角度来看 ,会促使植株衰老甚至死亡 ;从林分角度来看 ,容易导致林分的自然稀疏 ,从而无法形成稳定的人工林。另外 ,根据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姜明 李昆
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人工林对土壤养分的效应,并选择了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作为人工林重建对土壤养分效应的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2年生的桉树、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类人工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全N量其增幅高于10年生、6年生的人工林;除念珠相思林以外,人工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所在试验点的对照地。混交林对增加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的作用非常明显,其改良能力优于纯林;人工林土壤表层全N含量均低于1.0 g.kg-1;(2)速效N的变化规律与全N含量基本一致,速效P含量波动较大,土壤速效K含量比较丰富,pH值的范围在4.44~6.42之间;(3)灰色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陈玉德
通过1992年3月~1994年5月对赤桉一山毛豆人工幼林地的观测,在雨季降水平均481mm,比多年平均值少17%的条件下,林木未出现萎蔫和死亡,全年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1%以上,在最干的3~5月份,土壤水分也能满足林木存活;水分输入后被林冠截留部分约占总降水量的10%,地表流失量仅占3%左右,大部分水分渗入土壤。在无任何地下水补给,天然降水作为唯一水分来源的情况下,干热河谷地区的营林和植被恢复应采取以获取最大的水分输入为主的整地、造林措施。
关键词:
干热河谷,人工林,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张昌顺 马姜明 郑志新
分析测定元谋干热河谷3个试验点8种不同人工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人工造林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地的土壤肥力均有提高,尤其小叶型豆科树种及其与非豆科树种的混交林,对干热河谷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呈现出造林时间越长,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越明显的趋势。但应加强林地土壤管理,减少和杜绝人为干扰。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林 土壤肥力恢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海东 潘志贤 岳学文 彭辉 奎建蕊 刘刚才 纪中华
对干热河谷银合欢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合欢林全年地表径流模数总量为1.58万m3/km2,较CK的径流量明显减少,CK的径流量为银合欢林的6.84倍,消减率为85.38%。银合欢林和CK的径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银合欢林全年土壤侵蚀模数总量为462 t/km2,较CK的土壤侵蚀模数明显减少,CK的径流量为银合欢林的18.99倍,消减率为94.73%。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银合欢 土壤养分 人工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纪潮 潘志贤 岳学文 何光熊 史亮涛 纪中华
在建林15年的罗望子人工林内间作木豆(Cajanus cajan)、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as)、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等灌草植物,构建新的生态修复模式。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经济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豆科的木豆、柱花草效果更佳。
关键词:
间作 生态修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高泰平 周兴银 陈彦林 郭文俊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新银合欢林昆虫12目54科132种,其中68种已知种的名录;新银合欢林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98、3.588、0.050、0.783,地表层亚群落昆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及Pielou指数分别为49、3.255、0.053、0.836;新银合欢林容纳昆虫种类及个体数量的能力低于当地广泛分布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而其昆虫多样性水平与后者接近.研究认为,新银合欢林对于一些善飞的昆虫类群具有积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刘秀贤 杨朝风 郑国荣 张燕平
对元谋干热河谷印楝人工幼林经22个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幼林的生长有非常明显的增益效果。综合N、P、K肥各水平对幼林生长的反应,N150P150K50是印楝幼林比较优越的施肥配方,该处理的树高和地径分别是对照的1 9倍和2 7倍;施肥处理的肥效指数达到2 86~14 17,树高、胸径生长对P、N肥反应敏感;偏相关分析表明:N、P、K肥与幼林各生长性状之间都存在正相关,但只有N、P肥对幼林生长相关关系显著。
关键词:
印楝 施肥效应 干热河谷 元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巧 陈又清 周兴银 陈彦林 郭文俊
于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树种组成的4个桉树Eucalyptus spp.林昆虫群落进行了调查。在4个试验地内,通过网扫法采集乔木及灌草层昆虫2 541头,分属于11目84科218种,其中半翅目Hemi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通过陷阱法采集地表层昆虫6 602头,分属于12目49科121种,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种类及个体最丰富。不同桉树林昆虫群落中乔木及灌草层亚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Ⅰ(桉树林)>Ⅱ(桉树林)>Ⅲ(桉树-印楝Azadirachta indica林)>Ⅳ(桉树-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林);地表层多样性的排序为:Ⅲ>Ⅳ>Ⅰ>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永忠 李昆 孙永玉 陈艳彬 张春华
在元谋干热河谷对银合欢、山合欢、赤桉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种植,调查植株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对不同整地方式旱季、雨季土壤含水量、养分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沟和反坡平台套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较大,浅沟套深塘整地对苗木成活率、生长量提高幅度最大,造林效果最好;水平沟、反坡平台套塘、浅沟套深塘整地旱季土壤含水量比鱼鳞坑整地提高22%~32%,雨季可提高26%~35%,在3种整地方式中,树种之间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增减不同,加大整地力度,促进植物生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志贤 杨艳鲜 方海东 彭辉 岳学文 钱坤建 纪中华
通过对罗望子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探讨元谋干热河谷罗望子旱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罗望子旱季的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发生。Pn与PAR、T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RH呈极显著负相关。对Pn影响最大的因子PAR,其次是RH、Tr、Gs、VPD。罗望子在元谋干热河谷有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罗望子 干热河谷 光合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欧朝蓉 朱清科 孙永玉
[目的]以元谋县为研究区,基于生态学、RS和GIS理论和方法,研究干热河谷林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以期丰富干热河谷林地生态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08年Landsat 7ETM及2016年Landsat 8 OLI 2期遥感影像、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ASTER GDEM数字高程模型为数据源,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对2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林地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林地的时空特征;调整林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系数,计算单位面积农田食物生产功能价值及单位面积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信宝 杨忠 张建平
干热河谷不同岩土组成的坡地土壤水分状况差异较大 ,适合不同类型植被的生长。本文根据气候带和岩土类型的组合 ,进行了元谋干热河谷森林植被恢复适宜性分区。本区有 6种坡地岩土类型 ,3个气候带 ,分为森林植被恢复适宜区、较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极不适宜区 5个区 ,其中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 72 975 4 4hm2 ,占元谋干热河谷区总面积的 6 4 85 %。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岩土类型 植被恢复分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焕成 JackA.McConchie 陈德强
对元谋干热河谷引种的 8种外来树种进行了抗旱性分析 ,发现水分利用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 :窿缘桉、赤桉、柠檬桉、绢毛相思、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大叶相思、马占相思。水分利用效率越高 ,对干热环境的适应性越强。 8种外来树种适应干热河谷生境的旱性结构的特点是主根深、侧根多、栅栏组织和贮水组织发达、构成等面叶或近等面叶。桉树类树种的蒸腾速率较高 ,但能生存的主要机理是根系分布深 ,主动供水能力强 ,补充了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 ;而相思类则以发达的根系和较高的叶片保水能力来适应干热环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斌艳 熊东红 李小英 刘琳 张宝军 唐永发 史亮涛
【目的】探究平沟建园工程实施不同年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本研究选取了4个相邻的不同年限(0.5、5、10、15年)平沟建园典型样地及1个自然荒沟坡面对照样地(CK),对0 ~ 60 cm土层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持、蓄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平沟建园工程实施后各土层容重较对照均显著提高,实施后期(10、15年)40 ~ 60 cm土层容重增加更为显著,且该土层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较对照显著降低;随实施年限增加容重呈增加趋势,孔隙度呈减小趋势,且容重5 ~ 10年内急剧增加后趋于稳定,孔隙度则在10年后急剧减小。饱和导水率在工程实施前期(0.5、5年)呈增加趋势,后期则呈减小趋势,且其40 ~ 60 cm土层下降趋势更显著;随年限增加饱和导水率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实施5 年样地达最大值。工程实施前期仅0 ~ 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较对照呈减小趋势,后期则各土层均一致减小,且后期40 ~ 60 cm土层上述指标下降趋势更显著;上述指标均随年限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建园伊始持、蓄水量缓慢上升,实施5年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结论】不同年限平沟建园工程的实施对0 ~ 60 cm土层水分物理性质均有一定影响,且对10、15年样地40 ~ 60 cm土层影响更为显著,开发10年后土壤结构明显变差,土壤质量有退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综合评估平沟建园工程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也能为后续平沟建园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